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天壇旅游字天壇風景篇一
我們現在們在天壇的昭亨門,也就是現在天壇的南大門。
天壇,位于北京城區的東南部,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壇,建于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與紫禁城(故宮)同時興建。耗時20xx年,距今已有580多年歷史。其占地273公頃,比故宮大倍,略小于頤和園。整個建筑布局呈_回_字形,分為內外壇兩大部分,各有壇墻圍括。外壇墻總長6416米,原來僅設西門,為天壇的正門,是當年皇帝前來天壇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的東、南、北各門,都是后來開辟的。內壇墻總長3292米,分設有東、南、西、北四大_天門_。明代初年,祭天地都在此處舉行,名為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郊另建方澤壇(地壇)后,才實行天地分祭,從此這里專門用于祭天,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壇。 歷代封建皇帝對祭天活動都極為重視,每年要兩次親臨天壇祭天。第一次是在農歷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舉行祈谷禮,祀(si)_皇天上帝_保佑五谷豐登,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壇稟告五谷業已豐收,感謝天帝的保佑之恩。新中國成立后,天壇回到了真正當家作主的人民手中,并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從南門進去,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在昭亨門西面的三座高大的石臺,它叫作臺。臺上有長桿,叫望燈桿,該桿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桿長九丈九尺九寸。祭天時,三根燈桿上各吊一只直徑六尺、高八尺的大燈籠,所用特制,長四尺,粗一尺,并鑄有凸龍花紡。燃點時不滅,不流油,不剪蠟花,可燃燒十二個小時,名為“蟠龍通宵寶蠟”。
此刻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圜丘壇俗稱祭天臺,這是名副其實的天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欄圍護的三層石造圓臺,通高五米,明、清兩代,每年冬至日皇帝親臨的祭天禮儀,就在此壇舉行。 圜丘壇在建筑形式上,有著許多神奇有趣的說法。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設計的一座杰出建筑,各項建筑材料的數學計算均極其精確,其中包含_九_的含義與運用深為中外廣大游人所贊嘆與稱奇。
圜丘壇共分三層,每層四面各有臺階九級。每層周圍都設有精雕細刻的漢白玉石欄桿。欄桿的數字均為九或九的倍數,即上層72根、中層108根、下層180根。同時,各層鋪設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數。如最上層的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稱作天心石或太極石),從中心石向外,第一環為9塊,第二環18塊,到第九環81塊;中層從第十環的90塊至十八環的162塊;下層從十九環的171塊至二十七環的243塊,三層共378個_九_,為3402塊。 同時,上層直徑為9丈(取一九),中層直徑為十五丈(取三五),下層直徑為21丈(取三七),合起來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數,而且還有__之尊的含義。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數來設計建造祭壇呢?原因是:一、據神話傳說,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數來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體的至高與至大。二、在我國古代把單數(奇數)看作陽數,而將雙數(偶數)視為陰數。天為陽、地為陰。天壇是用來祭天的,只能用陽數進行建筑。而_九_又被視為_極陽數_,這是最吉祥的數字。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而這種設計規制,卻反映出當時工匠們高超的數學知識和計算才能,實在令人嘆服。
從南門進入圜丘壇,在內墻南隅有一座用綠琉璃磚砌成的燔爐,是祭天時焚燒松柏木和祭祀后燒祝版、祝帛的地方,燔爐旁有一座瘞坎,祭典結束,把揚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內,像征不忘祖先茹毛飲血的意思。大家看在燔爐前排有8座燎爐,這些是專為祭天時焚燒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的,在壇東、西門內還各有一對。
現在我們來到了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殿高米,底部直徑米。磚木結構,整個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撐,頂無橫梁,由眾多斗拱層層上疊,天花板層層收縮,組成美麗的穹窿圓頂式的藻井。殿內正中的石臺寶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寶座前左右的石臺,是放置皇帝歷代祖先牌位之處。殿外的東西配殿,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風雷諸神牌位之所。現按原樣陳列,并塑有清代祭天官員的蠟像。
現在是我給大家介紹回音壁,它是指圍括皇穹宇和東西配殿的高大的圓形圍墻而言。圍墻周長米,直徑米,墻高米,厚米。如果兩個人分別站在院內東西配殿后的墻下,均面部朝北對墻低聲說話,可像打電話一樣互相對話,極其奇妙有趣,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來。
下面介紹的是迷人的圓心石回音圜丘壇上層中心有一塊圓心石,是游人最感興趣的又一奇妙之處。當你站在圓心石上輕聲說話時,自己聽起來聲音很宏大,有共鳴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環以外的人,則無此種感覺。為什么呢?原來,這也是一種聲學現象:由于壇面十分光潔平滑,聲波傳到周圍等距離的石欄圍板后,能夠迅速地被反射回來。據聲學專家測驗,從發音到聲波再回到圓心石的時間,總共僅有零點零七秒鐘。說話者根本無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圓心石的人聽起來,其共鳴性回音就格外響亮。封建統治者則把這種聲學現象說成是_上天垂象_,是天下萬民對于朝廷的無限歸心與一致響應,同時并賦予_億兆景從石_的美名。
天壇旅游字天壇風景篇二
我們去天壇、孔廟和國子監。
天壇公園很大,那里有很多人在早鍛煉,有的在唱歌,有的在跳舞,有的在踢毽子,還有的在耍劍……熱鬧極了。特別是唱歌的人們,他們像一個樂隊,有各種音樂器材,周圍的人都跟著一起唱歌,很好聽。
天壇公園里的回音壁給印象更深,你在墻旁邊說話,對面的人能聽得清清楚楚。我和媽媽分別站在相對的兩面墻邊,面對著墻壁對話,像打電話一樣,真有意思。還有一塊三音石也很奇怪,在地上找到第三塊石頭,對著它拍三下掌,就能聽到三聲回音。
在天壇公園里皇穹宇是天壇公園里的代表性建筑物,它是皇帝祭祀用的,之后我又去了圓丘,它跟皇穹宇很像,下面白色的底座是一模一樣的,就是房子沒了而已。我對媽媽說,這是劉謙的魔術吧,一下把房子變走了!
雍和宮里是要燒香拜佛的,要買香。
孔廟里有孔子的塑像,還有一口井“硯水湖”,據說喝了井中的水就能文思如泉涌,可惜現在被保護起來,喝不到水了,不然我也去喝一口。國子監是古代的大學,我在“狀元及第”前拍了張照片。
天壇旅游字天壇風景篇三
北京的天壇公園是600年以前的明朝時代的人建造的,是個保平安、求豐收的地方。
天壇的祈年殿很有氣勢,但里面沒有大梁,只有柱子。中央一圈有4根柱子,代表一年的4季,外面一圈有12根柱子,代表一年12個月和12個時辰(古代1個時辰是現在的2個小時)。
我很喜歡里面的回音壁,弧形的墻會傳話,爸爸在這頭叫我的名字,我和媽媽在另一頭貼著墻就能聽到他的聲音,很奇怪吧。
圜丘最當中的石板叫“天心石”,外面第一層由9塊石板組成,第二層由二九18塊石板組成,第三層由三九27塊石板組成,一共有9層,最外面一層是九九81塊石板。意味著“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說話,聲音特別響亮。
北京天壇公園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沒能去,再長大點,我還要去幾次北京。
我愛北京,我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