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走月亮課文走月亮意思實用篇一
小學一年級課文《月亮的心愿》課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上。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月亮的心愿》課文教學設計,希望對你學習的路上帶來幫助。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女、氣、去、太、早、亮”6個字。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朗讀、合作交流中感悟課文中的孝敬父母,體貼長輩之情。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珍珍照顧媽媽、關心家人的美好行為。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
1、認字、寫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情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太陽、月亮、雷公公)、小星星。
一、談話激趣,導入課題。
(生答)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愿,月亮姐姐呀,她也有心愿 (出示板書:月亮的心愿)(生跟讀)
她的心愿是什么呢?小朋友們,你們想知道嗎?大家趕快到書中去找找吧!
2、出示課件:
“湛藍的天空中掛著一個彎彎的月亮,非常恬靜” 。
看到這么美麗的畫面,你想些什么?
指名說、評議。
二、識字平臺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學生之間交流方法。
(請拼音寶寶幫忙,請教同桌,請教老師)
2、游戲“摘星星”:
畫上的月亮很孤獨,咱們給他找些伙伴吧,你們愿意嗎?
課件逐步點擊出示星星。
投影隨機出示生字,指名讀字。
讀正確的小朋友獎勵小星星。
三、創設情境,讀好課文咱們已經是月亮好朋友,想不想讀讀它的心愿。
1、看錄像,聽師配樂范讀:
生聽后評價,激起讀書興趣。
2、展示第一幅圖
(1)學生邊看圖,邊讀與圖內容有關的課文。
(2)感悟句子的意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讀告訴大家嗎?
3、展示第二幅圖
(1)學生邊看圖,邊讀與圖內容有關的課文。
(2)感悟句子的語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讀告訴大家嗎?(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語氣。)
4、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兩人小組互讀、表演讀、分角色朗讀)
5、再次通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讀了課文,你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學生互相釋疑,教師加以點撥。)
讓學生在情境中自讀感受語言,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言,并且能夠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對于理解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
6、讀第9小節,引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出示畫面:
理解“艷陽天”。
四、寫字平臺
1、看著去郊游的孩子、月亮、太陽不知有多高興呢!
出示“太、亮”,學生認真看,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學生自主寫字。
2、觀察,說位置及注意點
“太”字可以重點指導寫好“豎撇”。
3、師生評論,展示優秀作品。
五、拓展結課
1、談談本節課的新收獲。
2、說說自己的心愿。
走月亮課文走月亮意思實用篇二
《圓圓的月亮》是由日本著名作家葉祥明和安井季子編寫的一部詩情畫意的繪本,向人們傳達著愛這個主題,愛是相互的,只有我們付出后,才能感受到她的存在。
《圓圓的月亮》是一本詩情畫意的繪本,她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寧靜而又溫馨的夜晚。窗邊的少年、迷路的小狗以及迫不及待躍出水面的小魚……,雖然他們默默無聞,但他們的內心都有著自己美好的祝福。月亮就像姐姐一樣,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都時刻關愛著我們。她用她那無私的愛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送去對親人的祝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原本是中國古詩中的一句詞句。在這本書中被作者演繹的是那么的形象貼切。書中的每一頁都在傳達著愛這個主題。愛是相互的,只有我們付出后,才能感受到她的存在。
當你拿起這本書給你的孩子讀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你的父母對你的愛呢?而你又如何將這種愛延續下去?讓我們在這個寧靜的晚上,靜靜的給孩子閱讀吧。讓愛的芬芳充滿整個房間,愿世界更美好。
1、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繪本,了解《圓圓的月亮》的基本內容,學習閱讀繪本的基本方法:圖文結合、邊讀邊想、反復閱讀、相互交流。
2、結合圖文品讀繪本,激發學生閱讀繪本的興趣,并讓學生從中受到愛的熏陶,感悟生活的美好。
在閱讀《圓圓的月亮》的過程中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觀察、展開想象,進一步去發現繪本無窮的內涵和魅力,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引導學生從圖文中讀出更多內容,讓學生從閱讀中學會思考和感悟。
一、談話導入
二、讀封面,猜想故事情節
1、師:今天我們繪本故事的主角就是月亮,同學們請看,這就是書的封面,請你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展示,并指名來說一說。)
2、師:讀封面上的文字,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本書的作者和繪者、出版社等,齊讀一下這本書的題目。(板書課題:圓圓的月亮)
3、師:看到這個封面,看到這樣的畫面,你們覺得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引導學生猜想故事的情節,讓學生自由地來表達)
三、初讀繪本,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
2、同學們,看著圖聽了故事,你們有什么感受?(指名說一說)
3、師:這么寧靜而又溫馨的故事,剛才只是老師讀了一遍,相信你們肯定不過癮,你們想不想讀呢?下面請同學們用你們的聲音再次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大家!(生再次閱讀繪本故事)
四、品讀繪本,學習閱讀繪本的方法
1、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讀了兩遍這個故事,回想一下,那圓圓的月亮到底將月光都灑向了哪些地方?(師生共同回顧)
生:月亮把月光灑向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月光真是無處不在啊!
3、在看著哪!在看著哪!屋頂上有誰?它在干什么?(出示相關句子,指名讀一讀)公園的長椅上又有誰?它們又在說些什么?(學生想象,自由表達)
4、這里還有一只迷路的小狗呢!同學們,讀繪本除了讀文字以外,其實畫面當中包含著無限的內容。仔細觀察這幅圖,看看小狗的眼神,體會一下它的心靈,它到底怎么了?(學生想象,自由表達)除了繪本本身,從圖畫中你還能讀到什么?(指名說一說)你認為應該怎樣讀出小狗的這種期盼?讓我們一起來幫小狗呼喚好嗎?(出示句子,齊讀:“月亮,請告訴我回家的路吧!”)
5、師:是的,閱讀繪本的圖畫,就應該這樣讀。怎么讀呢?(學生回答,師板書:用心觀察 展開想象)
6、曠野上,一對鼠兄弟在說話。(自己跟身邊的人讀一讀)通過讀它們的對話, 你覺得這對鼠兄弟心情怎樣?(指名說一說)
7、瞧!貍貓正在山里練習變身呢,它又會對月亮說些什么?(出示句子,齊讀:“喂——月亮——你看看我,這次一定變得成——”)
“這次一定變得成”說明了什么?貍貓這次又有可能變成什么?
8、海邊的小屋里,小男孩正在為誰祈禱?他在祈求什么?回顧整個繪本,你能發現什么?(指名來說一說)
師:通過大家的觀察、想象和交流,看似簡單的一幅幅圖畫,我們卻從中體會到這么多豐富的情感,想想我們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讀懂繪本的內涵的呢?(板書:圖文結合 邊讀邊想)
五、閱讀延伸
1、如此柔美的月光下,是不是只有小女孩、野貓、小鳥、站長、鼠兄弟……還有誰在看月亮?他們又可能對月亮說些什么?(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繪本《圓圓的月亮》,它不僅有簡潔的故事,更有著含義深刻的畫面,作者用它獨特的匠心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寧靜而又溫馨的夜晚!是啊,圓圓的月亮照耀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帶給我們勇氣、信心、喜悅和溫暖,無論我們走到哪里,我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月亮。月亮是圣潔的,我們人世間所有的一切在柔美的月光的照耀下都是美好的,最后感謝月亮帶給我們的這份美好和感動,再見!
《圓圓的月亮》繪本導讀
圖——用心觀察 展開想象
文——圖文結合 邊讀邊想
走月亮課文走月亮意思實用篇三
《月亮的心愿》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最后一課。本組課文的主題是謳歌親情,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讓學生能感悟到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溫馨,從而產生愛自己的家,愛父母,愛家里每一個人的情感,并愿意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學會關心體貼家里的每一個人。本文借小女孩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游的事,以童話的形式,贊揚了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既有童趣,又極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體貼長輩的教育開生動感人的故事之中,進一步深化了本組關愛家中每一個人的主題。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本課我準備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第二課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我以抓住月亮的感情為變化為線索,也就是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找出月亮的心愿是什么,為什么月亮一會兒希望明天有個好天氣,一會兒又希望明天下雨,來感悟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而放棄郊游,學習珍珍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在進行教學環節設計的時候,我想在播放課件時,學生邊聽邊思考,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并在課文中劃出來。學生通過比較月亮兩次心愿的不同找出原因,基本上就能讀懂課文了。在學生找出月亮的心愿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層次分角色進行朗讀,進一步感悟課文。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談談自己是怎樣照顧父母、照顧家人的,來進一步深化主題。最后以月亮的心愿實現了沒有,再次點題。
第二課時的基本教學環節是看找讀感悟聯系實際。在實施的過程中,基本實現了,只是有些教學環節連接不夠好。比如說學生在找出月亮的心愿后,適時出示,學生通過朗讀比較,就能更深入地領悟思想內涵。這一環節被我省去了,導致重點有點不突出了。其二,在指導分角色朗讀時,指導不到位。有些學生連媽媽和珍珍的話都分不清,就急于讓他們分角色朗讀,有點像是走過場,從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朗讀效果。
走月亮課文走月亮意思實用篇四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這時候,阿媽喜歡牽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著。走啊走,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布滿河床。喲,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哦,阿媽,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樹葉做小船,運載許多新鮮的花瓣……哦,阿媽,我們到溪邊去吧,我們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過鮮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走月亮課文走月亮意思實用篇五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雖說是近鄰,它卻在離地球和人類38萬公里的軌道上繞著地球運行不息,永遠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終于代表全人類拜訪了月球,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塊新的里程碑。
這一年的7月16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發射架上,“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它將推動“阿波羅 11號”飛船進入太空。地面服務人員已經為它的三級燃料罐加滿了燃料,第一級火箭中加進了煤油,第二級和第三級中加進了液氧液氫。
飛船的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飯,穿上了宇航服。一個偉大的時刻來到了,他們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們同前來送行的人們—一道別。這將是人類進行的距離最遙遠的一次旅行。他們健步來到發射架下,乘上電梯,來到指令艙前,進入狹小的指令艙。
地勤人員對火箭作了極為仔細的檢查,證明一切正常。指揮中心發出點火指令后,計算機開始自動工作。自動點火裝置點燃了點火器,“土星5號”開始發出隆隆的聲音,大地劇烈地震動起來,火箭緩緩上升,不斷加速。三位宇航員躺在艙內,觀察著各種儀表的讀數。此時,他們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量力。發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自動脫落,火箭繼續上升。當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此時,“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后,先繞著地球飛行,以觀測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飛行。根據飛行狀況的測定,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發出了向月球進軍的指令。于是,第三級火箭再次發動,使速度達到每秒10.5公里,進入登月軌道,向著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員在艙內吃了晚飯,在發射后13小時30分開始平靜地進入夢鄉。地面站停止對他們發出指令,以免干擾他們的好夢。他們必須好好休息,因為要成功地進行登月飛行,沒有良好的體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飛行。它飛過了月亮和地球距離的中間點,在19日晚上8點33分,又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這個引力的靜止點在離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這一距離上引力平衡。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遙遙在望。它發著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來呼叫。三個人急忙起身。這一天,他們應該按計劃登上月球。飛船開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個宇航員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手握操縱桿,以防一旦計算機出現故障,就可以手工操縱。還好,計算機發著正常的指令,飛船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它自動作了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并與地面指揮中心通了話。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離,飛船繼續在月亮的軌道上飛行,而登月艙則開始降落,不斷地在橢圓形軌道上逐步下降。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員興奮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報告:他們已經勝利著陸。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興地祝賀他們的成功。
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 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緊接著,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這些工作完成后,他們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尼克松接通了電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他們的氧氣袋中只剩下一個小時的氧氣。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們停止作業,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艙,脫掉登月服,換上船內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頓中飯,甜甜地睡了七八個小時。
1969年7月22日0點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喚醒了飛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艙上的兩名宇航員,命令登月艙升到一定的繞月軌道,與“阿波羅 11號”飛船對接。登月艙發動機起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加速,進入了預定軌道。22日上午6點35分,它與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羅 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三位宇航員在月亮上空會合了,他們激動地在狹窄的指令艙中緊緊地握手。登月艙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它帶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向太空。
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飛去。 25日凌晨 1點 35分 8秒,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 11號”飛船濺落在預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登月歸來后不久,即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員到美國國會大廈,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了演說,暢談登月的感受。
走月亮課文走月亮意思實用篇六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直到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走月亮課文走月亮意思實用篇七
1、知識目標
會認“淘,洼”等七個生字,會寫“盤,柔”等6個生字。理解“風俗、柔和、閃爍”等詞語。
2、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
3、情感目標
通過品味語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麗的景象。體會“我”與阿媽濃濃的親情,以及“我”的幸福與快樂。
品讀語段的美,感受月光下魅力的景象。體會文中快樂、幸福的親情。
多媒體課件
1、重點生字:盤、柔、牽、俗、兔、銀。
2、品讀語段的美,感受月光下的美麗景色,體會我和阿媽濃濃的親情。
3、邊讀書,邊做批注筆記。
本文是抒情散文,學生接觸的很少,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20頁金鑰匙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和散文的有關知識,尤其是散文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并把它們記錄下來,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一、導入
1、(出示月亮)同學們,看到月亮,誰能吟幾句有關月亮的詩詞?
2、古人總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頭創作了許多流芳百世的詩詞,也讓我們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除了這些古詩,還有許多美妙的歌曲陶冶著我們的情操。你們想聽嗎?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了一首動聽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靜下心來,認真地聽,細細的品,讓月夜的溫馨、月光下媽媽濃濃的愛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過古詩,賞完歌曲,我們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樣平靜,伴著媽媽的笑眼彎彎,我們感覺好幸福!讓我們在這種心境下跟隨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
3、板書課題:走月亮齊讀課題
二、出示課時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柔和、風俗、田埂、坑坑洼洼”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小組交流,檢查預習情況
1、下面小組開始檢測讀書情況,教師巡視。
2、小組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
3、小組檢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全班交流
1、小組課文朗讀匯報
2、匯報生字詞
學生匯報:我們小組來匯報生字,先看x字,我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課文詞語中x字的意思是_____。這個字的形近字是______,我還找出了含有這個字的成語___________。(本課的生字中容易寫錯的如:俗、兔、柔、穗,多音字“載”兩個讀音容易弄錯,在學生匯報不到位的時候老師要給予及時的補充。)
師:會“聽”也是會學習的表現,我希望大家認真聽這個小組的回報,并及時予以補充。
3、匯報主要內容
師: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一下對課文內容的了解?生:我們小組來匯報:課文主要描寫了____________的景象,其中,描寫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五、小組質疑、解疑。(課本20頁金鑰匙,自讀筆記中的重要問題要提出,與同學討論,如果解決不了,可以放一放和同學集體交流時解決。)
預設:為什么這是一個“多美的夜晚“?
課文為是反復寫“我和阿媽”走月亮?
六、當堂訓練:
1、拼音寫詞語
yuè pán róu hé qiān shǒu fēng sú
( ) ( ) ( ) ( )
tù cǎo yín tǎn yùn zài
( ) ( ) ( )
2、形近字組詞
兔( )俗( )柔( )淘( )銀( )
免( )浴( )揉( )陶( )狠( )
3、選詞填空
明亮 坑坑洼洼 柔和 可愛 汩汩 流淌
( )的月盤 ( )的月光
( )的水塘 ( )的地方
溪水( )香味 溝水( )
一、復習詞語
柔和風俗甜香滿意低垂氣息閃爍
二、課時目標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初步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朗讀課文并思考:
①“我”和阿媽走過了哪些地方?并用“△△”標記出來。 ②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一個句子,用“————”標記下來。(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老師想讓你們的課本變得飽滿起來,用各種各樣的標記符號記錄你們思考的足跡,也希望這些好的學習方法能伴隨你以后的學習之路。)
2、引導學生匯報:
①教師相機板書:我和阿瑪走過了小路、溪邊、田埂、……
②“我和阿媽走月亮”在課文反復出現,共出現了4次,把“我”和阿媽到過的地方巧妙地串聯起來,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個部分。四、細讀品味,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一部分(出示第一部分文字)
1、引導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哪邊升起來了。”重點體會“從洱海那邊”升起來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讓月亮升起來,哪兒寫月亮升起來了?誰想讀讀。
③引導體會:天上一輪月亮,水中一輪月亮,天上的月亮靜靜的,水中的月亮隨波蕩漾的美景。
④齊背這幾句話。
②生回答
③師引導:遠處的景物在朦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嗎?所以讀起來模模糊糊,照到村頭的大青樹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的'是腳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讀。
3、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和阿媽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怎樣?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4、學生配樂朗讀。總結:多么溫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學習第二部分
1、師配樂朗讀。學生想象,體會。(引:聽!溪水在唱歌,老師仿佛看見一位阿媽牽著孩子的手,來到了小溪邊。同學們輕閉你的雙眼,放飛你的想象,趕快到小溪邊去看一看,聞一聞,看看你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
重點引導:
①你聞到了什么?畫出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點體會“抱”的溫暖)
③此時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媽媽在一起,你會做些什么?(結合生活經驗感悟)
3、小結:是呀!其實,只要我們和阿媽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戲,都會感到快樂!都會感到幸福!
4、把這種快樂和幸福傳遞給你的同桌,互相讀一讀。
(三)自學第三、四部分過渡:老師領大家學習了第一、二部分,接下來請同學們獨立閱讀和分析,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你喜歡一個部分自學。
1、默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標記下來,可以是一個字,一個詞語,一個句子,甚至一個標點符號。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結:是呀,我和阿媽走在這樣柔和的月光下,伴著蟲鳴、鳥飛以及果園那邊飄來的果香,邊走邊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只是靜靜地走,溫情也始終互相感染著,多美的意境呀!
5、課文為什么反復出現我和阿媽走月亮?
(四)整體回顧
《走月亮》這篇文章用優美的文字,領我們走過了小路、溪邊、田埂、走過了許許多多的地方,欣賞了一幅幅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同時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溫馨、快樂、甜美、幸福。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視頻歌曲《母親》,情感升華。
五、拓展延伸
a、摘抄關于月亮的成語。(語文天地填成語)
b、讀“開卷有益”。(在語文天地暢所欲言中說說自己眼中的月亮,然后讀開卷有益,最后寫一寫自己眼中的月亮。)
六、回顧課時目標
走月亮 月兒明亮 月光柔和 走過:溪岸 橋 果園 (“我”和阿媽看到:山 樹 草 花 星星閃爍 美好景色 濃濃親情)
聽到:秋蟲唱 鳥拍翅膀 ……
想到:洗衣裳 做小船
走月亮課文走月亮意思實用篇八
郭波紋《走月亮》是一篇如詩、如夢、如畫的優美散文,人與自然交融和諧的意境,溫馨、幸福、快樂的脈脈親情溢于字里行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月亮課文原文及教學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這時候,阿媽喜歡領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漫步。走哇走,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細細的流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灰白色的鵝卵石布滿河床,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阿媽,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我用樹葉作小船,運載許多新鮮的花瓣。阿媽,我們到溪邊去吧,我們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過鮮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秋蟲唱著,夜鳥拍打著翅膀,從果園那邊飄來了果子的甜香。
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戲,為“走月亮”。“走月亮”不同于在月光下趕路,也不是滿懷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說法充滿了詩意。
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2人,大部分學生基礎較好,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正值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良好的背景為學習本文奠定了基礎。但我們身處北方,因此對走月亮這一習俗不夠了解,因此課前應讓學生多做以了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文中優美的句子,了解“反復”這一形式的'表達效果。,并能熟練運用排比這種修辭手法。
2、過程與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理解課文內容,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月下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體會濃濃的親情,激發學生愛父母,關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發揮學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展示秋夜月景圖,一個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景,并配上音樂《彎彎的月亮》。學生欣賞后談感受。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媒體播放音樂《彎彎的月亮》,文章內容隨著朗讀滾動著顯示在屏幕上。
2、學生自讀課文。
3、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教師向學生介紹云南、洱海、白族。多媒體出示有關云南風景圖片,使學生對美麗的云南風景有初步的印象。
4、通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作批注。(思考這些詞句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并在讀的過程中想象美麗的畫面。)
三、品讀課文
1、找出文中喜歡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師:請同學們體會著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讀課文,并找出你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試一試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2、全班交流,品讀感悟。
(根據學生朗讀的具體內容,隨機點撥重點的語句。)
“流著”一詞用了幾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帶著自己的理解來讀這一句。
②“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石拱橋;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莊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蕩漾,月光閃閃;而照在果園里,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
省略號表示了什么?引導學生通過省略號想象:“我”和媽媽還去了哪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兒又是什么樣?并組織學生交流。
仿寫:那么這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生答:排比。
那么你能否用走過…走過…走過…造一個句呢?
3、帶著感情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指導學生把文章景美、情美、人美的意境讀出來。
4、體會“啊,我和阿媽走月亮!”反復出現既抒發了跟阿媽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結構上串連全文的作用,是全文的線索。
5、配樂朗讀,升華感情
四、拓展延伸
課下請同學們搜集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或小短文,積累在你的“摘錄本”上,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
五、作業
你有沒有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感到非常幸福的時刻?同桌之間講一講,之后再用筆寫下來,字數三百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