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發現作文字篇一
我默然。每天生活在這個不算小的小鎮上,來來往往于繁華的大街、幽靜的小巷,我居然現在才后知后覺地發現這些非硬件的可愛的美好的變化。
記得,曾經,起風的日子,街上是廢紙塑料袋漫天的,風止的時候,滿地狼藉。垃圾房和公共廁所周邊更是慘不忍睹,惡臭熏得人不得不繞道而行。
記得,曾經,紅綠燈、斑馬線是形同虛設的,行人還尤其喜歡見縫插針橫穿馬路。
記得,曾經,上公交車是擁擠的,座位是用搶的,車廂內站穩是要用推的,想站舒服點是憑惡言相向的。
變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發現,滿街的游客,卻無一絲臟亂,大家都自覺地把果皮紙屑丟進了路邊造型各異的垃圾箱里。垃圾房里,一袋袋扎得緊緊的垃圾被有序地排放著,垃圾房外被打掃得干干凈凈。再大的風也吹不起任何垃圾了。
發現作文字篇三
生活像一個調味盒,充滿了酸、甜、苦、辣、咸,這些味道有時讓人心情愉悅,有時讓人心里五味雜陳。在剛剛過去的暑假,發生了這樣一件散發著香甜氣息但又攜有絲絲苦味的事——做蛋糕,使我發現了生活的真諦。
在暑假的一天,我無意間在西餅店里看到了一位西點師在做蛋糕,我瞬間被他手中的蛋糕吸引了,仿佛那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伴著西餅店里的陣陣香氣,我心想:那位師傅蛋糕做得真好啊,不妨我也試試看。
我二話不說,就買來了做蛋糕用的材料,向我最愛吃的乳酪蛋糕發起第一輪“進攻”。我擺出要大干一場的架勢,瓶瓶罐罐、鍋鍋碗碗,各色工具全都被我羅列出來,即便如此一絲不茍,但不知怎么回事,做到最后一步時,發現還有材料沒用到,當然了,最后以失敗告終,我不耐煩地抱怨:“太難了!我不做了!干脆換一種簡單的做。”媽媽說:“女兒,既然選擇了進攻的方向,就要努力堅持,一失敗就放棄是永遠不可能做好的,哪有一次就成功的?來吧,再試一次!”
聽了這番話,我又有了動力。我先把餅干磨碎制成蛋糕底,因為它很硬,所以需要很大力氣,然后攪拌奶酪,并放入配料,用打蛋器攪勻……我緊鎖眉頭,眼睛直盯住制作過程表,每個字都不放過,我是如此有條不紊,完全沒有了上次手忙腳亂的情景。“或許,媽媽就是這個意思吧,讓持之以恒的力量在不經意間推動我,讓我漸漸變得熟練起來。”我想道。終于,蛋糕糊做好了,我鄭重其事地將它放入烤箱,開始滿懷期待地等待蛋糕出爐。60分鐘如此漫長,我一次又一次迫不及待地觀察它:看到它在烤箱里慢慢膨脹,漸漸變得金黃,那是收獲的顏色,心中泛起了難以抑制的興奮。空氣中彌漫著夾雜了奶香的甜美氣味,它仿佛飄到我耳邊悄悄地說:“聞到了吧,這就是你持之以恒的成果。”
我擦了擦頭上的汗水,看了看窗外,感覺每一個洋溢著微笑的人好像都聞到了我的蛋糕散發的香氣,好像都在為我喝彩。
這次我成功了!那甜蜜幼滑的味道在我口中蕩漾開來,一直甜進了我心里。回想做蛋糕的過程,我發現了一個生活的真諦,那就是持之以恒!
發現作文字篇四
我這題目,是縱觀歷史初步得出來的。望各位能夠聯系最近所學,最大化的弄明白我要講的道理。
所謂好奇,是對他事抱有濃厚的興趣,那么,它又怎么成為真理的第一步呢?它的地位真的有那么高?為什么那么多名人提倡好奇心,卻仍然有人會說:“好奇心害死貓”?
其實,鄙人認為,好奇心盡管正反面皆有作用,但其“真理”第一步是不變的。
還記得“地理大發現”吧!那時的人們對于地球的形狀各持不一的態度,那么,這時就有一群人站出來,要去證實這些觀點,支撐他們的不僅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目的,更有一份好奇心。舉個例子吧,哥倫布就是好奇“地圓說”,并向往東方的財富,才發現的新大陸。倘若他失去了好奇心,便可能一生平庸,碌碌無為。同理,麥哲倫好奇這地球究竟是不是圓的,于是好奇心占了上風,他的偉大壯舉成功地證實了地球是圓的。對,這是真理的探究,但它的第一步就是好奇。
倘若真理是一個化學反應式,那么好奇就是一方催化劑。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他在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之前,不就是好奇“蘋果為什么會向下,從樹上掉下來”的問題嗎?但對于一個缺失好奇心的人來說,這就太平常了,這或許就是偉人與普通人的區別吧!
還有,許多的定理,公理也是在好奇中被慢慢證實的。比如,在你面前有兩條路,通向同一個地點,你一定會走直線。為什么呢?你的好奇心會使你的內心產生疑問,接著再邁出證實的第二步,從而得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結論。
好奇不僅是真理的第一步,更是當代競爭的核心因素。好奇會驅動創新,創新會驅動發展。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國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更應該時刻的保持我們這份好奇,去發現更多的真理,走好真理發現的第一步。這樣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最后,我引用一句畢淑敏在《保持驚奇》一文中的一句話來與大家共勉:“生命開始的一瞬間就是驚奇。”
真理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希望大家永保自己的好奇心。
發現作文字篇五
暮然回首,那一間破舊的老屋,照亮了我心底那份最深、最重的思念,而那一片美麗的蔬菜地,則成了我心中的永恒。原來熟悉的地方也有詩意。
回到那熟悉的老家,泛黃的白墻。烏黑的瓦礫,一切的一切讓我的心無比激動。門前的大樹早已茂盛,家養的雞鴨在那兒嘰嘰咕咕地叫著,童年的一幕幕在腦袋里回放,四處張望,卻不見外婆的身影,但當目光落在那一片田地上時,卻看到一個瘦弱的老人正提著一個水壺,忙于蔬菜之間,我趕忙跑向外婆,我的內心像開了花似的。
來到外婆面前,卻免不了有些尷尬,她那洗了有點泛黃的衣服上縫了幾個補丁,一雙沾滿泥土的布鞋格外顯眼,粗糙的雙手上還繞了些膠布,瘦弱的身子仿佛一下就能被風吹倒,外婆朝我笑了笑,臉上的皺紋擠在了一起,皮膚黝黑黝黑的,依然散發著一份如泥土般的活力。
我小心翼翼地問外婆:“外婆,你在干什么?”“我在給蔬菜澆水呢,這蔬菜可新鮮了,一點污染也沒有,等以后成熟了就帶給你吃,保證讓你長得健康。”外婆滿臉自豪。我笑了笑,心理滿是感激,對外婆說:“外婆,您也累了,咱們回家吧!”我拉了拉外婆破舊的衣服,卻被外婆回絕道:“回去什么呀?我不累,這蔬菜正好是長高的時候,必須每天讓它喝足水才能長大,我看到這些蔬菜就想到囡囡,這些蔬菜不精心呵護,以后怎么給我們家囡囡吃啊?”頓時,鼻子不禁有些酸澀,這份酸叫感動,感動于外婆那純粹的詩意般的愛。外婆就這樣彎著背穿梭在田壟間。夕陽西下,粉紅的晚霞與外婆構成了一幅詩意的畫卷,那一刻,著畫卷是一種醇厚的勝過瓊漿玉液的愛。
天色漸漸暗下來,羊腸小道也有些看不清,我攙扶著外婆一起回家。“囡囡,回城以后,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好好學習,外婆在鄉下給你種蔬菜吃呢。”外婆不斷叮囑道。又一次,我被外婆的愛所感動,那一片綠悠悠的田地,是對外婆最好的詮釋。
月色填滿了整個池塘,隨著清風微微婆娑著飄渺的霧氣,吹向毫無邊界的地方,而我卻被那片田地所深深吸引,對我來說那是多么有詩意的一幅真正屬于我的畫卷!
詩意是那熟悉的老家,詩意是那美麗的田地,詩意更是外婆對我那最純真的愛以及這份愛中滲透著的對生活的樂觀與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