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爺爺奶奶篇一
認知:
知道爺爺奶奶是長輩,應當敬愛他們。
情感:
愛爺爺奶奶,愿意讓爺爺奶奶高興。
行為:
對爺爺奶奶有禮貌,會問候,有好吃的先請他們吃,做讓爺爺奶奶高興的事。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與第一課組成一個單元,是根據課程標準一、二年級“孝親敬長”德目的有關要求設置的。孝親敬長的教育屬熱愛人民的教育范疇。本課著重向學生進行尊敬老人的教育。
尊敬老人、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講了千秋萬代的老話題。對老人的尊敬與愛戴,應在全社會大力提倡,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在今天的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有些小學生在家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錦衣玉食生活,被百般照顧疼愛。有些孩子不孝親,不尊老,過多地享受到老人對自己的疼愛和照顧,依賴心理較強。他們在老人面前只知索取,撒嬌、任性,支使老人為自己干事情,有時還嫌老人動作遲緩。愛嘮叨人,等等,給老人造成難以言說的痛苦。因此,設置此課也體現了時代的要求。
課文以圖按輩分出示孩子、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照片來導入??新課,目的是啟發學生回憶自己家中的老人關心、疼愛自己的事情,并通過“說一說”,同學之間互相啟發,激起敬愛老人之情。讓學生帶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我們很親,是自己的親人的美好情感開始本課的學習。
課文以連環圖配文的形式,講小寶在家尊敬老人的故事。五幅圖從不同的側面講小學生在家里應當怎樣尊敬老人,每幅圖說明一個要點,既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是具體的行為指導。
為了形成鮮明對比,課文在“看一看”欄目中,以四幅圖出示學生對家中老人不尊敬的幾種行為,啟發學生心理換位,分析這樣做時老人會怎樣想,最后得出只有說話、做事都要替老人著想才是對的,并明確了應該怎樣去做。
教法建議
2、對于學生在家的具體做法,教師給予正確地指導。
3、尊敬老人的社會意義本課沒有涉及,但教學中可以適當滲透。例如,老人為國家、為社會、為家庭都做出過貢獻,為養育子女和晚輩付出過許多心血,等等。可以結合具體事例啟發學生體會老人一生的辛苦,激發他們尊敬老人的情感。
教學設計示例
認知:
知道爺爺奶奶是長輩,應當敬愛他們。
情感:
愛爺爺奶奶,愿意讓爺爺奶奶高興。
行為:
對爺爺奶奶有禮貌,會問候,有好吃的先請他們吃,做讓爺爺奶奶高興的事。
教學重點:知道爺爺奶奶是長輩,應當敬愛他們。
教學難點?:愛爺爺奶奶,愿意讓爺爺奶奶高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展示上堂課填寫的表格
家庭成員名稱(與你關系)
家庭成員姓名
年齡
爺爺奶奶篇二
今天除夕,是一家人團圓的溫馨時刻。
爺爺奶奶當我與您二老在通電話的時刻,我的心情既開心,又愧疚、既想念、又傷心!
開心的是能在這么溫馨的時刻與您二老電話聊天;愧疚的是在這么溫馨的時刻沒能陪在您二老身邊,陪您二老吃團圓飯,陪您二老聊天,陪您二老嗑瓜子看春晚……在這愧疚的同時我也是傷心的!想念的是爺爺做的菜,陪奶奶一起做家務的快樂時光,與伯伯調皮嘻戲,與爺爺奶奶一起吃團圓飯的.歡樂,溫馨時刻……!
自我出生不滿一周歲,爺爺奶奶就陪伴我成長,教為走路,教我說話,教我如何拿筷子,好的東西都先給我,讓我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在我遇到學習上的問題,爺爺總是很耐心的給我講題,在我犯錯誤時,奶奶總是很和藹的跟我講各種各樣的道理,教會我如何處理這些錯誤。
就這樣一直過了九年,爸媽為了我的學業把我接到了他們的身邊,可我一點兒也不喜歡,更多的是舍不得,我愛爺爺奶奶!我舍不得離開他們,我只想要一直一直陪伴他們,陪他們度過晚年,想讓他們有個安逸的晚年!
爺爺奶奶我永遠都愛您們,感謝您二老,教給我了許多!今年除夕又不能在一起吃團圓飯了,我很愧疚,也很想念,爺爺奶奶:愿新年快樂,健健康康,開開心心每一天!愛您的孫女!
爺爺奶奶篇三
我的爸媽和我的爺爺奶奶,從我出生記事起,便不怎么說話,后來我長大了,從長輩口中得知事情的由來,也明白了這件事的始終。
我的爺爺奶奶從不靠子女資助,所用的錢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他們都這么大年齡了,平日里都以撿破爛為生,我有時在想:他們完全可以靠子女來頤養天年,為什么呢?后來奶奶倔強的性格完全解決了我這一疑惑。
雖然爺爺奶奶與我父母之間有雙雙矛盾,但他們對我的愛卻絲毫不減,遇到好吃的東西都會主動給我吃,也不會讓任何人欺負我,記得有一次,我想吃黑糖饅頭,雖然只是不經意間提起,但奶奶卻記在了心里,以后爺爺出去買菜都會讓爺爺買一個給我吃,當時,拿著饅頭的我,在轉身時,眼中的液體悄然落下。
爺爺奶奶,我愛你們,盡管從未對你們說過,但我希望等我有資格說這句話時,我會大聲喊出。
爺爺奶奶篇四
我的爺爺因為年紀大了,頭發所剩無幾,長頭臉,眼睛陽光四射,耳朵特別大。他的手經過歲月的滄桑,一雙大手顯得特別粗糙。可是健康的很,因為信佛,他每天都要走上2里路,去廟里拜佛。
爺爺要是閑著沒事,就會去種種菜,地里翻翻菜。當我們去看他的時候,他就會很高興,然后買一大堆的菜,不管有什么好吃的,都留下來,我一去,就給我吃。
我想起了姐姐的那句話,孩子從降生的那一一刻起就成了父母生活的全部意義,這是一種沒有邊際的付出,無私、濃烈,直到生命的完結。絲絲白發兒女債,歷歷深紋歲月痕。
爺爺奶奶篇五
“天上的那顆星啊,是你的爺爺……”我的奶奶又慢慢悠悠地講了起來。
“那你們那時候吃什么呢?”我疑惑地問。
“吃得不好,還要干活嗎?”我問。
奶奶說著說著,看著外面的星空,又揉起了眼睛。
奶奶笑了。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好像也在笑著……
爺爺奶奶篇六
像許多那個年代的人一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爺爺奶奶,兩個原本不認識的陌生人走到了一起,結婚生子,過日子。
有時,我會想,爺爺奶奶之間會有愛情嗎?他們結婚前甚至連面也不曾見過。婚后,奶奶操持家務,拉扯孩子,終日柴米油鹽,一個傳統的、典型的賢妻良母。而爺爺婚后去當兵打仗,終日奔波在外,毫不顧家,什么家務活也不會做,全依賴奶奶服侍他,照顧這個家。
爺爺奶奶一起走過幾十年,從我記事起,從未見過他們吵過嘴,紅過臉,日子過的平平淡淡,像杯白開水。他們之間會有愛情嗎?更多的是習慣吧!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也就誰也離不開誰了,也許這就是所謂的相親相愛一輩子,白頭偕老了。
至少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現代人的心目中,愛情,更多的是轟轟烈烈、海誓山盟,更多的是情調,是浪漫。轟轟烈烈的愛情讓人激情燃燒,“山無棱,天地合,才敢于君絕”的誓言讓人感動。
直到有一次,我改變了看法。
那次,奶奶病了,病的很重。奶奶為這個家日夜操勞,無怨無悔,有些頭痛腦熱,忍一忍就過去了,從不對人說,怕給兒女、給老伴兒添麻煩。但那一次,是真的病倒了。
爺爺默默的,沒有說什么,只是學起了洗衣、做飯,學起了提籃子去市場買菜,學起了討價還價,算計起了柴米油鹽、一日三餐。爺爺不是個善于表達的人,有事總放在心里,他只有以行動,來表達對奶奶的關懷和歉疚。大半輩子沒做過家務的爺爺,動作雖笨拙,但也能將衣服洗干凈,將飯做熟了。
做兒孫的請假輪班去照顧爺爺奶奶,而他們卻堅持不讓,怕耽誤我們工作、學習。爺爺說:“我自己照顧老王就行,你們忙去吧,我身子骨還硬朗”。我們沒有推辭,這是爺爺的一片心。他要盡自己的努力來照顧好這個家,把欠奶奶大半輩子的,都補回來。
我曾不經意間在收拾屋子時看到一個筆記本,是爺爺的。有一篇日記中寫到:“我有時很怕,怕老王會走,她走了,或許我大去之期亦不遠矣”。猛然間,我流淚了。我全明白了,我霎時間讀懂了什么叫生死與共,什么叫做生離死別,什么是人世間最美的愛情。
或許是醫生醫術的高超,或許是奶奶的堅強,或許是大家的照顧,或許是爺爺心靈的召喚,奶奶奇跡般的康復了。爺爺笑了,很幸福的笑了。我的心靈被震撼了,我猛然想起了詩經里的一句詩:“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