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優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總結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總結字 學前教育學教學工作總結篇一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學生之所以對學習不感興趣,是因為學習上沒有找到自信。所以再美術教學實踐中要注重運用關愛、尊重、鼓勵。這些
孩子在初中往往是被遺忘的角落,甚至是被譏諷冷落的對象。所以這些孩子沒有被肯定,沒有價值感,對自己自暴自棄。對這樣的孩子先給予人格上的尊敬和關愛,讓他們找到被重視的感覺。并不斷對學生的表現和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找到自信。自然而然地會對學生產生興趣,那么提高教學效果就很容易了。
從學生入學時的美術基礎看,大部分學生沒有美術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沒有堅實的基礎,建設空中樓閣只能說是空談。學習美術也是如此。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目標要求:美術教學要在學生理解和掌握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從教學目標要求看,美術基礎是關鍵。另外從認識規律看,首先要能正確地認識美、理解美,分清是非美丑。然后在掌握美的規律后,在正確的審美觀的指導下才能欣賞美創造美。以至于最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綜合學校所學在教學實踐中實施美的教育。
專業美術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具有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
1.審美意識的培養
對于審美意識的培養,我們一方面可以通過美術欣賞課,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大量精細鑒賞古今中外杰出美術作品,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學生對視覺藝術的領悟能力,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陶冶情操。進而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和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另外要鼓勵學生善于觀察,發現和捕捉生活中存在的形象美和形式美,使審美意識不斷得到強化。
2.創新能力的培養
發展創新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大趨勢,我國教育發展也必然遵循這個趨勢。只有走創新之路,才能改變我國教育落后的現狀;只有走創新之路,才能成教育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
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美術教育。首先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充足的信心。無論學生的基礎如何,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作品,而是和學生交流、溝通、討論,找到努力的方向。并要善于發現學生的亮點,哪怕是些許進步,老師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相信自己有這個能力畫好。其次,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和各種美術活動。再美術學習過程中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在實踐中捕捉創作靈感,激發創新
精神。再有,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觀察體驗生活,拓展學生視野。藝術高于生活,但是源于生活。所以經常帶學生走入生活,親密接觸大自然,來激發靈感,為學生
提供豐富的創作源泉。另外,還要積極為學生
提供進行創作的平臺。比如開設作品展覽,搞創作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作為中職學校,培養的是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級技能人才,要求學生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需求。作為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必須立足與其特有的培養目標,即:未來的教師。所以,應從應用和實際需求從發,就要把實用美術的課程引入教學,便于以后的教學教具制作和環境設計等。“課程是教育的核心”。課程集中具體地體現了教育目標,是人才培養的藍圖。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應不斷從課程觀、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論證,與用人單位共建課程,最大化的優化課程體系促進專業發展。我校堅持“教精學實,夠用、適用、能用、會用”的教學原則,優化課程內容,實施課程整合,確立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職業能力拓展、隱性課程五大模塊。有些職業能力拓展通過開設選修課來實現,隱性課程通過多年探索形成的系列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的專業技能匯報演出、專業技能成果匯報展,畢業生匯報演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來實現。采取工學交替、頂崗實踐教學模式,把“教學做”滲透到五個領域的活動設計中,滲透到技能培訓中。
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總結字 學前教育學教學工作總結篇二
摘要:隨著國家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政策的出臺,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隨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美術教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是培養學生文化藝術修養的一門學科,對學生是否能夠更好地適應及勝任幼兒園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
本文就此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局勢下,提出了幾點對學前教育美術課程的教學思考。關鍵詞:美術教學;學前教育;中職
目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還處于傳統教學模式之中,更為重視專業技能的傳授,忽視對學生興趣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習慣以美術專業技能的標準規定構圖、透視及要達到的效果。這樣無形中導致學生被動地跟著書本和老師的思路走,造成沒有個性、只有共性的毫無創造性的作品。最為嚴重的是我們培養的幼兒教師將用這種傳統的方式為幼兒傳授類似的美術教育,刻板化、程式化、統一化的美術內容將永遠地封殺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因此,轉變美術教師傳統的教育觀念與培養模式是當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改革的關鍵。1.改革教學理念
隨著中職學校對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創新,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在教學理念上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但是步伐依舊緩慢,對于學前教學美術課程教學的改革,首先要改變教學理念,以人文本,建立新的教育大綱和教學目標,為培養適應當前學前教育美術教師的要求而進行技術性培養,通過對美術教材的不斷更新和修訂,中職學前美術課程應該以美術基礎的學習為基礎,以兒童畫、手工制作作為技術手段來培養幼兒教師,使學生在美術生活中感受沒的所在,豐富想象,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充分了解當前幼兒的喜好以適幼兒身心發展,具備學前教育相關機構應該具備教學技能,管理能力及文化修養。
2.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解決好美術專業基礎內容和幼教技能內容的比重問題,幼教美術課教學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板塊,第一是繪畫部分,包括簡筆畫、素描、水彩畫或水粉畫、版畫,其中簡筆畫這一內容往往也作為幼師生的基本功來訓練。第二是手工制作部分,這一部分內容最多,最龐雜也是最能體現幼教專業特點的部分,一般包括紙手工、泥工,綜合材料又稱“廢舊材料手工”等,基礎部分所占學時要少且精,幼教技能部分要多且廣。
3.課堂中創新,改善教學方法
教師在課前要廣泛搜集材料,認真思考,
精心組織和設計教學活動,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在教學中采用合理的表現形式,如制作課、觀摩課、實踐課、欣賞課、集體創作課等,為學生
提供足夠的學習空間。
授課時以實踐課程的教學為主,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理論聯系實踐,將課堂理論知識講授,課堂教學示范演示,課堂教學輔導相結合,通過制作、觀摩、實踐、欣賞、集體創作等教學環節,逐漸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以上能力。4.增加實踐性教學內容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針對的是對幼兒教師的培養,要使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與幼兒園接軌,可以采取走“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學思路。把有專業教學經驗的幼兒園藝術教師請到學校講課或輔導,或聘請幼兒園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教師作為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的中職學校兼職教師,定期到學校給未來的幼師們上示范課,這種做法針對性強,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化水平的好方法。另外,實踐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不可忽略的環節。傳統的教學中對于實踐方面很是欠缺,實踐類的教材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與學校附近的幼兒園建立合作關系,安排學生到幼兒園去見習、實習,讓學生嘗試以“教師”的身份進行美術教學,
總結教學經驗,再回到課堂就能有針對地解決問題,及時補充內容,調整學法。通過實踐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環境中感受學前兒童對于美術教學的需要,初步了解幼兒園美術教學的特點,掌握幼兒美術教學的一些方法和技能技巧。
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幼兒”為導向,有效的創新教學方法,不斷的豐富教學內容,及時的更新教學理念,探尋出切實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幼兒園輸送更多優秀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