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寫山中景色的詩句 家鄉山上的景色篇一
我的故鄉在麗水,那里清純山水、風雅古樸、崇山峻嶺,空氣清新。夜晚抬頭瞭望天空仍然能看見些許的星星在空中閃爍。“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描寫的就是這個地方。
今天是南方的小年夜,也是我回家的日子,當我抵達家時已是傍晚,走進家門,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甜甜的味道,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外公在做紅糖糕了,每到這個時候外公就會親手做紅糖高,年過七十的外公不嫌麻煩地說:“紅糖糕就要自己親手做的才好吃,只要我還活在,我會一直做下去。”是啊外公做的紅糖高色香味樣樣俱全,吃上一口真是舌尖上的美味佳肴,是家鄉的味道,更是傳統小吃的味道。
兒時嘗上一口心里就無比的快樂,而現在吃遍了山川海味的我仍然忘不掉紅糖糕的美味,因為它是我兒時的記憶,也是我對家鄉的回憶。
吃過紅糖糕后,外公端上一盆豆腐,原來外公已經早早的做好了豆腐。從選豆,洗都,磨豆,煮豆。要經過好幾天的時間,而外公已經堅持了好幾十年了,每一年都要為我們準備一鍋,雖然是一鍋普普通通的豆腐,但那是外公用勤勞地雙手做出來的,這里充滿著它對我們的期盼,也充滿著對新年的美好的祝福。
雖然在杭州也能吃上豆腐,但是菜場里的豆腐遠遠比不了外公做的豆腐,外公做的豆腐嫩但又不容易碎。每一口都很入味,也很鮮美。
外公會做的小吃遠遠不止這些,家鄉的味道也遠遠不止這些,比如端午節會包粽子,中秋節會做月餅,清明節做清明菓,冬至會做包子等等,不管做的是什么,都是家鄉的味道。
外公燒的面條是出了名的好吃,從揉面、打面再到煮面全都是它一個人的活,我們只負責吃,曾經我吐槽過媽媽,為啥你和外公燒的面用料都一樣,就是沒有外公燒的好吃呢,也許這就是傳承吧,從媽媽小時候就吃的面條到我這仍然覺得美味,這是舌尖上的美味啊。
鄉愁是味覺上的思念,無論居住在何處,即便口音變了,但對故鄉的食物,仍懷無限意念,這就是獨一無二的家鄉味道。
家鄉寫山中景色的詩句 家鄉山上的景色篇二
走過“處處聞啼鳥”的春天,路過“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夏天,經過“滿地黃花堆積”的秋天;輕輕抬腳,伴著秋季最后一輪落日,隨著拉長的身影,踏著枯萎的殘葉,嗅著冰涼的味道,我邁入故鄉最美的季節——冬季。
我最愛故鄉冬季的味道。
初冬的微風,已微微泛冷,似有似無地吹過,卻也會覺察到絲毫尖銳的涼意。晴朗的日子里,太陽露出最燦爛的面龐,笑盈盈地照耀著大地上的我們。它秀口一呼,身旁繞滿溫暖的陽光的味道。
寒冬在隱隱約約的溫暖中悄然逼近。大地褪去殘綠的妝,變得銀裝素裹。推開涂滿冰花的窗,窗外“千樹萬樹梨花開”。揉和著清晨水汽的濕潤,雪花的清爽,梅花芬芳的味道,一股腦撲入鼻腔,喚醒疲憊的身體。成群結隊的伙伴們,踽踽而行的行人,都在此刻,登上故鄉的小山,去感受冬雪的味道。
時光如沙般從指間流瀉,不留溫度,只剩微塵。轉眼已是冬季的尾巴——臘月。冬季彷佛沒有五彩繽紛的節日,每當看到電視中海南群芳爭艷的春節,江南鑼鼓喧天的端午節,東三省冰雕各異的冰雪節,總會深思,想在靈動的冬日里,找出更加靈動的色彩。“臘八節”突然闖入腦海。我最盼望的是故鄉的臘八節。每到這天,爺爺奶奶總會趕在天亮前起床,做前夜就開始蒸的八寶粥。
而我總會賴床,等待陽光叫醒我。媽媽會吻吻我的額頭,在耳畔低聲道:“女兒,再不起床,小心變成小兔一樣的紅眼睛!”我就會一骨碌爬起來。嗅覺神經被八寶粥的豆香、米香、棗香挑逗,我不由垂涎三尺。想起一傳說:古時有一位很貧窮的母親,一年年末臘月八日這天,家里米缸已見底,她怕孩子挨餓,便向鄰居們借米。白色糯米,金黃小米,乳白大麥,紅色高粱、紅豆、紅棗,一起入鍋,煮成一鍋滿是母愛的紅色八寶粥,即“紅粥”這紅色,不僅是冷清冬日里一抹亮麗熱情的顏色,更是蕭條的寒冬中,母愛的斑斕;這味道,不僅僅是冷清冬日里一縷誘人的米香,更是蕭條的寒冬中,親情的溫暖。
聞過濱海的海味,嘗過蜀地的川味,品過首都的京味,而我最愛的,永遠是故鄉清爽的雪味,甜蜜的粥味,濃濃的情味。
家鄉寫山中景色的詩句 家鄉山上的景色篇三
提起我的家鄉,鼻邊又飄來熟悉的味道,那是清甜的西瓜味。如果有人問:“你老家哪的?”我便會自豪的回答:“某某鎮某某村,西瓜之鄉啊!”
西瓜就是我家鄉的標志。一到夏天,滿地滿地的西瓜熟了,一地都是綠油油的藤蔓。站在地頭,面對著地里的瓜藤,我常摸不著頭腦,瓜呢?爺爺卻瞇起眼睛,感嘆上兩聲:“哎呀,好瓜!”瓜究竟在哪里呀?我瞪大眼睛順著爺爺的手指的方向使勁兒望,卻總是看不到瓜的身影。哎呀!瓜啊!你是故意躲著我藏到了藤蔓底下嗎?爺爺下地去了,我便在地邊的溝里,便擺弄著什么帶刺的灌木,便往地里看,西瓜啊,西瓜,我又不是烏鴉,你躲著我干嘛!
西瓜的種子那么小,轉眼就長得那么大,這時,就是賣西瓜的時候了。家鄉把賣西瓜叫做發瓜。發瓜前,我在爺爺自行車前的橫梁上,隨著爺爺在田間轉悠,每當聽爺爺說:“這瓜好發了。”我就滿心歡喜。發瓜那天,我就坐在樹底的陰涼中,伴著蟬的聒噪,愜意地嗅著滿地溢出的西瓜味。眼前是專心忙碌著的人們:女人靈巧的手指操著剪刀把瓜蔓剪斷,叔叔伯伯們都脫了上衣,露出壯實的脊梁,笑著把瓜們一個個裝上車。渴了,敲開一個瓜,我就趕忙去幫著分一分,瓜自然是很甜的,咬一口,紅得透透的結的致密的瓜瓤里,就流出淡紅色的汁來。我常吃的臉上衣服上都是。
西瓜市場上,到處都是賣瓜收瓜的人們,在噪聲中,西瓜味更濃。我愛躺在三輪車的簾子上,盡情的嗅著那種甜味兒,心里不知不覺就有什么情感在微漾,舒服又愜意地摸著身旁圓滾滾的瓜,突然又舍不得賣了,十分愛惜地摸著它漲滿了濃綠的表皮。
到處都有人在吃瓜,似乎到處都彌漫著清甜的西瓜味兒,甜甜蜜蜜,清清爽爽,驅走夏天那股子燥熱的氣。雞們的菜譜上也多了一道甜點:西瓜皮。看他們咯咯咯地歡喜地吃著,別提有多美了。
曾經有一個同學和我說:“西瓜是沒味的。”我便氣憤的辯解:“那是你沒遇到好瓜!”回家后,我便切開一個瓜來,專門聞了一聞,淡淡的,淡淡的,還是有一股味道的,但我一踏進家鄉,迎面就會吹來一陣濃郁的瓜香,我的家鄉是浸泡在瓜香中的啊!
我的家鄉就是西瓜味所在的地方,那清甜清甜的瓜香就是我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