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聲聲慢 優質課一等獎教案 聲聲慢ppt賽課一等獎篇一
一、知識與能力:
知人論世,了解婉約派詞風,提高學生誦讀水平。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指導學生對作品情感的把握,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誦讀水平。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女詞人的哀婉凄苦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審美情趣。
在把握作者“愁情”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誦讀。
提升學生對作品“凄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誦讀能力。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播放《聲聲慢》歌曲,激發學生興趣。
人生如醇酒,有時濃烈,有時薄,多情歲月滴滴在心頭。同樣的酒卻品出甜、苦、濃、薄的味道,這多半是人生遭遇不同造成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南渡后的力作《聲聲慢》,讓我們走進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看看晚年的李清照的這杯人生之酒是何滋味。
1、學生朗讀。
2、錄音范讀。
3、對比結論:
字音要讀準,要有節奏感(抑揚、舒緩、輕重等),慢詞的要求,要投入感情(不縱、不虛)。
4、原因分析:
不了解作品中作者融入的情感,言為心聲,一首詩蘊含著作者的生命,我們只有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才能把握作者的思緒與情感,才能讀得更好。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切愛恨情仇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遭遇。
1、初步感知《聲聲慢》中的感情基調。
自主學習——愁。
帶著感情二次誦讀。
2、通過知人論世,了解作者 “愁”的內涵。
合作學習——家愁:亡夫、流離、遇人;國愁:亡國。
3、作者的“愁”在作品中的體現以及這些字、詞、句誦讀方式的探究。
探究學習——疊詞、意象、直接抒情的句子。
教師引導學生誦讀。
4、作品中哪一句最能顯“愁”?為什么?
個性解讀——
教師引導學生誦讀。
在充分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移情入境,感受作品“凄美”的意境,提升閱讀體驗,提高朗讀水準。
1、學生配樂朗讀。
2、教師可即興朗讀。
板書設計
聲聲慢 優質課一等獎教案 聲聲慢ppt賽課一等獎篇二
1.知識目標:品讀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2.技能目標:深入解析詞人愁緒的豐富內涵。
3.情感目標:體會詞人的人生際遇對其作品的影響。
品讀意象,把握作者情感;解析詞人愁緒的豐富內涵。
體會詞人的人生際遇對其作品的影響。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首詞寫出來李清照青春年少時歡愉自得的好心情;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是她后期創作的蘊含了深廣愁思的作品。今天就來學習她凝結了萬般愁情,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李清照,(1084---約1151),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詞》。宋代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之一。
少年歷經繁華,中年飽經離亂,晚年漂泊孤苦。 (課件展示)
1有感情地朗讀。
找同學朗讀,同學點評、討論,師補充朗讀需注意的問題(準確,語速,語調,情感)。
找同學再讀,播放音樂。(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有感情地自由誦讀。
2.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課件展示問題)
明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板書:愁。)
次第:光景,狀況。“這”指代什么?
這:“乍暖還寒、晚來風急、舊時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1.初讀,賞愁景(課件展示問題)
(默讀詞作)思考:詞人描繪了哪幾幅畫面,找出畫面中的意象,進一步分析這些畫面或意象是怎樣表現作者的愁緒的?(注意畫面內容,景物特點,營造出的氛圍)
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
晚風:渲染愁情,環境凄清,襯托心境凄涼。
過雁:視覺,聽覺。物是人非,懷鄉懷人。
黃花:喻詞人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梧桐細雨:視聽結合的畫面,是一種悲愴凄婉的寄寓。雨滴敲碎人心,襯托環境之靜。(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大唐天子失去愛妃后失魂落魄的狀態)
詞中的意象營造出了怎樣的氛圍?(冷清、凄苦、哀愁,此景在這種氛圍之下,作者的愁苦確實濃得無化解。)
畫面中的人物把景串連起來(動態),悲苦、孤寂、迷茫,突顯愁思之深。
(找同學讀詞作,感受詞中意境。)
2.再讀,悟愁心(課件展示問題)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思考:詞人愁從何來?可以和《醉花陰》中的愁比較。(體會詞人的人生際遇對其作品的影響)
請同學們結合課本41頁第一個注解思考這個問題。
早期之愁: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后期之愁:喪夫之悲,亡國之恨,漂泊之苦。
作者的愁意蘊深廣,從詞中的意象畫面中也能看出。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為例,北雁南飛,舊時相識--睹雁思鄉;大雁可以北歸,自己卻無家可歸--亡國之恨;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曾經鴻雁傳書,現在孤苦一人--睹雁思人。
(在此基礎上再找同學讀,讀出詞人內心深處的愁緒。)
詩人的人生際遇對其創作影響很大,作品本身就是詩人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讀詩詞一定要“知人論世”。
3.細品,析手法(課件展示問題)
思考:全詞主要運用哪些手法來表現作者無法排遣的愁苦的?
a.借景抒情
b.直接抒情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難言之痛,欲說又休,全詞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再找同學讀,讀出這種欲說又止的難言之痛,《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c.疊詞運用
尋尋覓覓:動作,尋覓什么?(茫然無著)
冷冷清清:環境,心情?(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感受?(凄涼慘淡)
加強情感,奠定了全詞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再讀詩歌,品味詞人情感。)
小結:這首詞主要運用直接、間接抒情手法及疊詞,營造了一種無法驅散的孤獨悲苦的氛圍,讓我們觸摸得到詞人心底的累累傷痛。
詞人的苦楚震撼人心,下面讓我們也來寫一寫詞人們的愁緒。
原來愁緒也可以寫得如此美麗,
它是李煜的一江春水,連綿不盡;
它是柳永的 ? ? ? ? ? ? ? ? ? ? ? ?;
它是李清照的 ? ? ? ? ? ? ? ? ? ? ? ?。
小結:這首詞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一個飽經離亂的婦女在一個秋日黃昏的真實生活感受。全詞就抒寫一個“愁”字,從不同角度反復描寫渲染,充分地表現出詞人復雜的思想感情,讀后使人感覺哀愁滿紙。本詞表現情感的手法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同為婉約詞人的李煜也有許多抒發愁緒的作品,試選取一首比較其和本詞在寫作手法上的異同,并體會詞人生平際遇對作品的影響。
聲聲慢優質課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