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寒假有趣的事日記字篇一
寒假有一很重要的節日,那就是春節。
在大年夜和大年初一,我收到了不少壓歲錢。壓歲錢普遍地存在著,它是中國民間沿襲已久的民俗文化遺存,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神奇的性格。然而,你知道壓歲錢的身世和經歷嗎?
封建時期,作為中國特色的壓歲錢,是紅繩穿于銅幣之中系于小兒之身,一般由家中長輩賜予。作為民間流傳的一種風俗,壓歲錢已變成了一種文化,世代流傳。孩子們得到壓歲錢之后,鄭重地放在枕邊,過一宿,便用壓歲錢去買他們一年中最想買而平日買不到的玩意兒,過個樂年。這沉甸甸的一串同幣,是孩子們的喜錢。
后來,也就是外婆小的時候,做幼輩的是要給長輩們磕響頭才能得到壓歲錢。聽外婆說:“那時候的壓歲錢只是一元、兩元。但就算只有這點,太婆還要把我的壓歲錢拿去,說是由她來‘保管’,而富家子弟輕而易舉就能拿到,而數量還大大超過了這些。”
這樣,一直到現在,我們的壓歲錢都是成百成千的拿,我今年一共拿了一千多,紅包上還寫著幾句壓歲言,長輩們在新春之際,寫出幾句有內涵的話,送給孩子們,像一個微笑,一陣鈴聲,永遠留在我們的心里,回響在孩子們的耳邊。
壓歲錢,聽起來文化豐收味很濃,有時聽得來讓人覺得精彩、輕松,有時又讓人感到沉重、壓抑。無論怎樣,我都應該對得起這壓歲錢,好好地用它。
寒假有趣的事日記字篇二
寒假過去了,可我還在回味寒假中的一件趣事——放鞭炮。放鞭炮是新年的習俗,對我們小孩子來說,在新年是最有趣的事情。正好,我們今年的新年就在外婆家的“爆竹聲”中度過的。
我們在除夕晚,來到外婆家,在客廳坐了一下,我的舅舅也在那,收了幾封利市,舅舅的孩子便吵著要放鞭炮。剛好我們也買了些炮過來。媽媽對我說“你上去跟他們一起放,看好他們。”我興奮地說:“好啊。”其實我比他們還要高興。
我們飛快地走了,上了天臺,迫不及待的撕開了裝鞭炮的膠袋,不過我看到鞭炮的種類也真不少:沖天炮、轟炸機、地老鼠、降落傘。最常見的火柴炮和沙炮也有,煙花也有不少。
我先讓他們點幾枝香過來,免得到時用火機時燒到手。一切準備就緒以后,我們便可以開始放了。“先放什么好呢?”我正在沉思。突然,我妹妹對我說:“先放‘降落傘’吧。我還沒看過呢。”其他孩子也表示贊成。“好。”我裝著一副“孩子王”的樣子說。
接著我把“降落傘”放在平地上,點燃了導火索,便走到一邊去。只見“降落傘”“吁”的一聲就飛到了天空中,就是“啪”的爆了,最有趣的來了:一個玩具小人拿著降落傘從天而降。就好像是戰斗機爆炸了,大家看到這個情形都高興得連拍手掌。
跟著放“地老鼠”吧。我把香遞給妹妹,讓她來放。只見她把炮放在空地上,小心翼翼地點燃了以后,便走得遠遠的。“地老鼠”馬上開始分散,到處亂竄,還閃著不同顏色的火光,可一會兒便熄滅了。我不禁感慨:它的“生命”雖然很短,但它也對人們做出了貢獻,給人們帶來了快樂。
正在我思考的時候,媽媽上來了,高興地說:“大家一起放煙花吧。”“好啊。”很明顯他們以耐不住性子了。就這樣,在黑夜中,他們拿著各自的煙花,在歡快地走著、跳著。我不禁笑了起來。
因為我仿佛看到了祖國的希望在這片黑夜中閃爍著。今年放著鞭炮過除夕,過得還真充實。下年,我還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