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回憶趣事的篇一
窗前的樹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光陰似流水,轉眼間已過了六年,可那幼稚而有趣的童年往事已在我腦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記得我六歲的時候,鄰居的伙伴們都在玩彈珠。我年齡比較小,玩彈珠的技術又不好,所以每次都輸給了他們。回家后就向奶奶討錢買珠子,總要受到一大串訓罵。我突然有了個好主意:要是不用錢買就可以得到輸不完的珠子,那該多好啊!伙伴們知道了我想法都笑我傻。我卻很不服氣。
我想到外公外婆到地里勞動,春天播種,秋天就有了收獲。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道理。那我要是種下珠子,秋天不也可以收獲許多的珠子嗎?說干就干!我立即把一把心愛的珠子種在地里一個最偏僻的地方,生怕被別人發現了,還時不時地向四周望望。埋好后,我還在寶藏處做了個特別的記號呢!
晚上,我做了個夢:在伙伴們的親眼見證下我得意洋洋地挖出了那個寶藏,伙伴們的眼睛都放射出燦爛的光芒……
童年一去不復返了,“埋寶藏”這樣的傻事我再也不會做了。但這些天真的事情卻給我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回憶趣事的篇二
夜,無眠。閑看一些雜志看到關于童年的回憶,好玩有趣的一幕幕涌上心頭,每每想起就會咧嘴笑起來。童年趣事回憶起來很幸福,玩起來很瘋的。
五歲那年,姐姐剛學會騎自行車帶著我準備出去兜風,鄰居家的孩子也非要跟著,于是姐姐就帶我們兩個一前一后的走了,突然來了個大坡,姐姐一時著急下不來,也忘記后面還坐了個人,就一腳把他給踹了下來。過后,我跟姐姐都笑得直不起腰來,發現他卻坐地上無奈的哭……
六歲那年跟一個遠房親戚去送表姐結婚,把我帶過去的親戚沒跟著去送親,光自己坐車跟著一大群人去了老遠的村子,當時光知道是去走親戚,別的什么都不懂,誰都不認識,下車后就亂走亂轉,也不知道坐哪吃飯,于是隨便找了個人少的桌子坐下,吃了點兒,最后跟著車又回來了。到家了跟家里人一說,我才知道自己的傻,跟著娘家人去的,結果自己卻坐到了人家婆家的席上吃了頓飯回來。當時好可憐無奈又尷尬的我呀!回來讓家里人都樂得合不攏嘴!
記得七歲那年,一次跟鄰居家的兩個小男孩去崗坡上玩,看到直徑一米五左右,用來澆田的水泥大粗管子,幾十米長,一直延伸到大坡腳下,三個人覺得好玩就跳下去,鉆入鉆出,一直瘋玩到很晚才回家,到家奶奶卻說我頭頂流血了,趕緊給我包扎。哇!光顧著玩,居然始終沒有感覺到痛,現在想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真的不相信還有這樣瘋癲的童年!
八歲那年,奶奶過生日包的餃子熟了,我見姐姐跟表姐坐到鄰居家準備要蓋房的石頭堆最頂上吃飯,我也就端著餃子往上走,還沒到頂呢,就連人帶飯把我重重的摔了下來,兩個姐又是對著我一頓狂笑……只記自己哭哭啼啼得把嘴唇摔破都流血腫了,最后也沒吃成肉餃子。到現在都記得委屈的自己在媽跟前哭時的情景。
九歲剛學會騎自行車,就騎著車子走一條即陡又高的大坡,當騎到快下面時,害怕了,想停下來,慌忙中去捏閘,發現車子沒閘,就一下子摔了出去,結果又是大哭,表姐跟姐姐看到了趕緊去扶我起來,好深痛的教訓, 直到現在都有些恐懼那個大陡坡。有時跟姐姐一塊議論起來她卻都是對我大笑不止!
童年搞笑的事太多了,可能是小時候太無聊了吧,一次莫名其妙的與同學一塊跟著村里人家結婚的車隊一直走,一直走,直到跟著人家新娶的媳婦上車最后又跟回來,由于我覺得我們兩家是遠房親戚,就坐到人家的席桌準備吃飯,那個親戚發現了就過來跟我說話,這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舉行為,我倆這才一拍而散。嗨!那個誰?你還記得傻傻的我倆唄?
還有還有大中午的不吃飯,跟著村子里人家哭喪的車隊一直走,看著人家哭得鼻涕一把淚一把的,直到人家上了大馬路坐車都一一離去,意猶未盡的才肯回家。到現在想想我都覺得這種事是最無聊透頂的事,小時侯卻覺得趣樂無窮……
傻傻的自己,傻傻的童趣!
回憶趣事的篇三
一本書就像一杯熱茶,需要細細地品味,再品味;一個童年,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每一味都是值得珍藏的記憶……小時候,我認為書就是一個裝滿童話的萬花筒,又覺得書是能吸引人的大磁鐵。當伴隨著濃濃的書香成長時,書就是我的好朋友、好老師。《城南舊事》這本書勾起了我對童年的深深懷念。
在林海音小時候,“唱話匣子”,聽鬼故事,要兩個“大枚”上廁所,卻偷偷跑去聽戲……這些都是童年里真正的快樂。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驢回老家的宋媽,椿樹胡同里的“瘋女人”秀貞,藏在草堆里的小偷……這些人物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個雪花飄飄的傍晚,火車站人來人往,拎著沉重的行李箱,我和媽媽坐火車來到了北京。突然發現一只手在人群中向我們有力地揮動著。啊,那正是爸爸那雙粗糙的大手!我高興地奔過去,又看到那雙熟悉的面孔。“爸爸!”一家又快樂地相見了。這件事不知過去了多少年,但每當看到《城南舊事》里被人們稱為“瘋女人”的秀貞阿姨和自己的親生女兒匆匆相見時,我就想起那次在火車站的情景。
我的母親,善良能干,經常通過小事教育我們,是一位好媽媽。正如“驢打滾”這篇里,宋媽為了生存,棄子來到城里給英子家當奶媽。每年當望見丈夫那頭倔強的驢子停在英子家門口,她的生活就有了一線希望。她著急尋找丟棄的孩子,那個場面勾起了我對女性命運的同情。
當一件件事在故事里一一呈現后,英子爸爸最喜歡的菊花不知不覺落了,而他竟然隨之俱去。英子意識到她長大了,要承擔起養家的責任了。小學畢業的英子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心里十分矛盾:“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
讀完這本書,我隨著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一會“悲”一會“喜”。書籍真是我的良師益友,希望我可以沉醉在書香中,暢游在書海里,在書香中回憶一道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