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優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研實訓總結報告篇一
一、 課題管理的組織制度
學校課題管理組織分三級管理模式:由學校課題評議組—教科室—課題組構成,以學校課題評議組為領導,以教科研室為核心和以課題組為基層單位,對課題的申報、立項、開題、結題、存檔等工作進行全面管理,其中
(一)學校課題評議組主要負責:(負責人:校長)
全面規劃、監督和評價學校各類課題的組織和實施。
1. 確定召開課題的申報、立項、開題和結題會議,對課題報告進行審核。
2. 確立、組織和實施學校課題的研究。
3. 邀請專家加盟指導。
4. 課題經費的審定和發放。
1. 課題獎懲的審定。
(二) 教科室
(二)教科研中心主要負責:(負責人:教科室主任教科室主任)
1. 向全校傳達每年的課題規劃。
2. 組織課題的申報、立項、開題、階段總結和結題工作。
3. 參與和組織學校課題研究的實施工作。
4. 組織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進行理論學習、座談、思想交流、研討、外出培訓和觀摩的活動。
5. 組織開展關于課題研究的講座。
6. 聯絡和組織課題會議的召開工作。
7. 對學校和教師的課題的整個過程和所有內容進行備案。(包括:申報、立項、階段性報告、相關論文和結題報告等)。
(三)課題組主要負責:(負責人:各課題題長)
1. 組織教師參與課題的研究。
2. 向本組教師傳達每年的課題規劃。
3. 督促教師及時寫出階段報告和結題報告。
4. 及時向教科研室反饋教師在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問題,以便于及時得到解決,使每位教師能按時完成課題研究。
二、 課題實施的管理制度
(一)關于課題申報的管理
1. 每個課題組,只能申報1項課題。
2. 凡是已被立項的課題在沒有結題時,不再申報個人課題研究。
3. 對于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每人都要積極參與課題研究。
4. 對于45周歲以下的中學高級教師,要積極承擔課題研究。
5. 學校教科研對個課題組申報的課題進行整體平衡,確定理論價值、實踐意義較高,課題組力量較強,預期效果較好的課題,作為學校申報新的市級規劃課題。
(二)關于課題立項的管理
1. 對于申報立項的科研課題必須認真分析、研究國內外同期課題的研究現狀,并在立項后一個月以內,召開本課題組成員會議,研究開題報告、研究實驗方案。
2. 課題組必須有明確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研究方案。課題組成員間必須有明確的分工。
3. 各課題必須制訂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至少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本課題組成員會議,總結分析上一個階段的工作,研究布置下一階段的工作。
4. 各課題組負責人每學期需向教研室匯報一次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并上交課題研究階段報告或階段成果,成果以總結報告、論文、論著等形式上交。
(三)關于課題結題的管理
1. 課題研究在結題前,要及時上報結題材料,經學校課題評議組審核合格后,方可上報上級部門申請結題。
2. 每個課題組都要積極準備結題材料。力爭研究成果通過學校課題評議組或上級專家的鑒定,并及時做好成果的推廣工作。對不能按期結題的課題,要提出延期要求,經批準后方可繼續研究。
3. 對于已經結題的課題,要及時將課題材料備份上報到教科研室,材料要齊全,包括:申報表、立項表、階段性報告、實驗研究報告、調查問卷、相關論文和結題報告等。
(四)關于課題監督的管理
對于每個課題都要建立監督和評價制度,從申報、立項、階段性報告、相關論文和結題報告等都要經學校課題評議組
1. 審查申報表的填寫和做好審核工作,對于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出整改意見,直至合格為止。
2. 審查課題組的研究實力。對于有困難的課題組給予適當的扶持和幫助。
3. 對當年要結題的課題要加強督促和評審工作。
(五)關于課題保障的管理
學校對各課題組在政策上、財力適當照顧。
三、課題檔案的管理制度
1、課題檔案有專人負責
2、對課題按項目進行分類
科研實訓總結報告篇二
自1988年開始承擔協和醫大本科生科研訓練以來,至今已有16名醫大學生在藥理室本課題組結業并拿到博士學位,其中有2名為協和醫院麻醉科代培生。他們的特點是在長達7年多的基礎與臨床實習后,已經具備相當的醫學理論知識,因此有較高的理解能力和領悟性,思想活躍,一點就通。
藥理學是密切連接臨床與基礎醫學的橋梁,它為臨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藥提供實驗依據。在學生系統學習過藥理學課程和臨床初步實踐的基礎上,我們通過設計某個動物試驗要求學生解決一個特定的藥理學問題。學生從一開始就融入課題組參加學術討論會,作開題報告。在確定了研究課題后,要求他們在廣泛查閱文獻的基礎上寫出一篇相關的綜述文章。
多年來我們對醫大生科研訓練的基本模式為:制作一個病理模型,通過與正常組、藥物干預組的.對比,觀察該藥物的作用效果及其原理。
試驗手段主要包括:動物行為學、神經生化學、組織形態學等。我們要求學生了解:藥理學研究必須嚴格按照“隨機、對照、重復”的原則。要求學生循序掌握的實驗技能和具體目標是:正確捉拿動物、稱量體重、作身體標記、分組灌胃給藥、觀察動物行為等,加強愛護動物的意識;認真做好試驗記錄,隨時討論出現的問題;
快速掌握斷頭取腦術,能正確分離腦的7個主要部位并了解其功能;掌握3~5項神經生化學指標如受體、酶活性的檢測;掌握2~3項組織形態學指標的檢測;能正確統計數據,實事求是,并規范地用圖表表達,完成畢業論文寫作和幻燈制作,進行答辯練習。
盡管上述模式和時間沒有改變,但這幾年醫大生畢業論文的水平比過去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們的經驗是1)要發揮整個課題組特別是研究生的傳、幫、帶作用;加強互相幫組的協作意識;2)一定提供他們成熟并驗證了的方法,在具體實施前還要進行預實驗,以確保實驗順利無誤;3)在完成論文和預答辯階段充分展開討論,提高理論認識,嚴格規范圖標制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使學生通過科研訓練真正學到知識本領。
我們盡量提供最好的條件充分挖掘醫大生的潛力,如1999年在多媒體尚未普及時,我們就花錢借來投影儀,讓兩位醫大生首次用多媒體幻燈發布了畢業論文。
xx年又一位醫大生將微循環的錄像變為多媒體幻燈,大大提高了論文發表的效果。至今醫大生共參與發表科研論文8篇,英文1篇,3篇為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