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英語教學體態語的運用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體態語運用現狀及對策研究篇一
最新英語專業全英原創畢業論文,都是近期寫作
論《推銷員之死》中的父子關系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兩個女主人公的道德淪喪的探析 英語閱讀中的詞匯教學 影響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因素 論廣告定位中的文化沖突及對策 母語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的正遷移
從《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異 humanism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從“禮貌原則”看中國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以“please”為例 高中英語聽力課中的文化教學
商務英語函電的語言和文體特征及其翻譯 《兒子與情人》中的戀母情結 從餐桌禮儀看中西文化差異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 《哈克貝利?芬恩歷險記》中對自由的追尋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legal films 福克納短篇小說《獻給愛米莉的玫瑰》敘事技巧分析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語用學理論在經貿英語口譯中的應用 小說《老人與海》中曼諾林的象征意義 《黑暗之心》主人公馬洛的性格分析 高中英語反思式教學研究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in wuthering heights an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看不見的人》中的“暗與明”意象探究 論歐?亨利的寫作風格
從歸化策略視角看中醫藥說明書的翻譯 語法翻譯法與交際法的對比研究 文化差異在商標翻譯中的體現
golding’s perception of human nature viewed from lord of the flies 多元智力理論及其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啟示 從卡明斯的l(a 看視覺詩的可譯潛勢 國際商務合同的用詞特點及翻譯
用會話含義理論分析《傲慢與偏見》中的人物對白 從目的論看《紅樓夢》中“狗”習語的翻譯 impact of latin on english vocabulary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生與死的抗爭——《厄舍古廈的倒塌》主題解讀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 《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中哈克和吉姆的人物形象分析 淺析《飄》中斯嘉麗的婚姻觀 世紀以來英漢委婉語的語義變遷 英語專業全英原創畢業論文,公布的題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參考(貢獻者id 有提示)
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
目的論指導下《頁巖》英譯漢中的詞類轉譯現象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religious constitu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hristians 46 consistenc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ts sequel scarlett: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 scarlett 47 文化語境下公示語的翻譯 48 葉芝詩歌中的象征主義手法 49 論《紅字》中珠兒的象征意蘊
《德拉庫拉》中病態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對比和碰撞 51 on elizabeth’s rebellious spiri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52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53 美狄亞的女性主義分析
宗教在世界戰爭史中扮演的角色
話語中的性別與身份:以《絕望主婦》為例 56 透析《洛麗塔》中的性 57 分析《紅字》中的孤獨感
如何有效地擴展大學生英語詞匯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60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61 論《苔絲》中女性意識與社會現實之間的沖突 62 透過《叢林》看美國夢的破滅
論《認真的重要性》的喜劇藝術特征 64 論電影片名翻譯的“忠實性” 65 探析《勸導》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66 淺談在華跨國公司的本土化策略
從任務型教學模式談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預防策略 68 《馬太福音》對話中語氣的人際意義研究 69 從合作性原則看品牌代言中廣告語的使用 70 英漢廣告互譯的順應化研究
《瓦爾登湖》中寂寞觀的超驗主義分析 72 從餐桌禮儀看中美文化的差異 73 商標翻譯分析
《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之東西方愛情比較 75 從性別歧視淺析兩位復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亞及莎樂美 76 中美居民不同儲蓄態度對比分析
非語言交際在跨文化商務交際中的功能及運用
on the principle of elegance in the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contracts 79
從《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解析海明威的冰山理論 81 從功能對等理論來看委婉語翻譯 82 試析翻譯中的“假朋友”
《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和中國后婚姻觀的比較研究 84 論譚恩美《喜福會》中文化身份迷失與探尋
從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角度論網絡流行語的可譯與不可譯
跨文化交際下的中英文禁忌語的對比研究 87 cause of tragedy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 88 從《打魚人和他的靈魂》看王爾德的唯美主義 89 論商標名稱的翻譯對品牌形象的影響 90 淺析英語新聞標題的語言特征
弗吉尼亞?伍爾夫《海浪》的敘事技巧分析 92 跨文化交際中非語言溝通的文化差異性研究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94 交際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95 英語詞匯中的性別歧視
英語畢業論文)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分析商務談判中的報價策略 97 淺析托妮·莫里森《寵兒》中人物的身份建構 98 淺析《最藍的眼睛》中的敘事藝術 99 非語言交際中體語的文化分析 100 英漢視覺動詞概念隱喻的對比研究 101 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俚語翻譯的影響
aesthetic arts in allan poe’s poetry—an analysis of israfel and annabel lee 103 數字口譯及其訓練策略 104 中英道歉策略對比研究 105 美劇網絡字幕翻譯研究
中英社交禁忌習俗異同之比較分析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 108 《紅樓夢》中的顏色詞及其翻譯
淺析《遠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發展的形成因素 110 《理智與情感》中埃莉諾的性格簡析
淺析霍桑罪惡觀在《拉帕西尼的女兒》中的體現 112 功能目的論視角下的仿擬翻譯的應用分析 113 《荊棘鳥》女性意識淺析
從目的論角度看企業推介材料的中譯英技巧-以家具產品介紹為例 115 視角轉換理論在英文電影字幕中漢譯的應用 116 《紅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 117 功能對等理論下的新聞詞匯翻譯
從《永別了,武器》中看戰爭對人性的影響 119 如何提高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120 從中西文化差異對英語口語教學的探討 121 論法律翻譯中譯者的主體性 122 從翻譯美學探究散文英譯
對羅伯特?弗羅斯特自然詩的嘗試性研究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125 the influence of puritanism on america 126
論《德伯維爾家的苔絲》中的環境描寫----從視覺和聽學的角度 128 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禮貌現象研究
凱特肖邦《覺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識的覺醒 130 《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 131 關聯理論在公示語英譯中的應用 132 關聯理論視角下的新聞翻譯
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飄》中斯佳麗人物形象
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35 淺析動植物詞匯中的中英文化差異 136 協商課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137 《瓦爾登湖》中寂寞觀的超驗主義分析 138 struggle and compromise in north and south 139 《麥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爾頓人物形象分析 140 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141 論詹姆斯喬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頓悟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 143 淺析《格列佛游記》中的烏托邦主題 144 漢英姓氏文化差異
《永別了,武器》的意象分析 146 商務信函中委婉語語用功能分析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48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英漢動物詞語研究 149 漢英稱贊語的對比研究
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 151 從《老人與海》看海明威的人生觀 152 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153
154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與《失樂園》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較 155 戲劇《哥本哈根》中體現的兩性家庭分工差異
156 歷史與個人敘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讀
157 britain needs a monarch—cause analysi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onarch in britain 158 淺析英語廣播新聞的語言特色
159 商務信函中委婉語的語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務往來信函 160 從跨文化的角度看翻譯的歸化與異化 161 杰克倫敦對馬丁伊登悲劇的影響 162 禮貌原則在商務談判中的應用 163 中國菜名翻譯的技巧與準則
164 從目的論角度比較研究《彼得?潘》兩個中文譯本 165 從目的論角度看英語廣告中雙關語的翻譯
166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167 《日用家當》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 168 淺析英語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169 從《河東獅吼》與《套禮服》的對比中分析中美婚禮的差異 170 中美時間觀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171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72 旅游與文化
173 《歡樂之家》孤獨靈魂的自我發現 174 《麥琪的禮物》的敘事技巧分析 175 概念隱喻在英語汽車廣告中的應用 176 《紅樓夢》兩英譯本中習語翻譯的比較 177 英漢否定形式的語用對比研究 178 英語報刊新聞標題的特點及解讀 179 中英諺語的文化差異與翻譯 180
181 簡愛女性意識分析
182 唯美主義在道連格雷變化中的體現 183 銜接理論在科技語篇英譯漢中的應用 184 網絡語言特色分析 185
186 影視字幕翻譯原則——從文化角度進行研究
187 模糊限制語在英語廣告語中的使用及其語用功能探討
188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89 分析內戰對《飄》中斯佳麗的影響 190 公共標識翻譯的跨文化語用學研究 191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下的《奧蘭多》
192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network language 193 海明威的女性主義思想 194 廣告的翻譯原則和方法
195 高低語境交流模式對國際商務談判模式的影響 196 a new woman’s journey in to the lighthouse 197 淺談體態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98 a research on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employed by non-english majors in the call environment 199 解析《拉帕西尼之女》中貝雅特麗絲
200 愛與孤獨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經滄海》與戴維勞倫斯《馬販子的女兒》對比研究
小學英語教學體態語的運用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體態語運用現狀及對策研究篇二
小學英語教學體態語的運用
肢體語言這一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伯德惠斯特爾在其1952年出版的《體語學導論》中首先提出,他認為人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及行為可以隱含地、有意無意地來傳輸或表達一些意思或想法,且這往往能達到語言所無法達到的作用。美國學者朱利葉斯?法斯特在其著作《體態語言》中將其定義為“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體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動作”。胡文仲在《英美文化辭典》中說:“體態語指的是傳遞交際信息的表情和動作。”總而言之,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又稱體態語、身勢語、態勢語等,是一種非語言的交流行為。它是指通過體態、手勢、表情、眼神等非語言因素傳遞信息的一種言語輔助形式。
一、體態語的定義
體態語,即運用面部表情、手勢、目光和空間距離來進行交流的一種無聲的語言,就語言教學而言,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手勢、目光、動作、表情等來表達某種意思,活躍課堂氣氛,傳遞教學信息的一?n無聲語言形式。
二、體態語的作用
1.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對于喜歡多變的小孩子,如果一味地讓他們看、聽、讀,時間久了,學生自然會對英語的學習產生厭煩,產生動一動的欲望。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保證高效率的教學任務,又要使學生參與生活化的活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運動名稱時,教師可根據各種運動的特點,配上夸張的動作,讓學生跟你一起動起來。
2.體態語的直觀性有利于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
對于剛剛接觸到英語的小學生來說,詞匯量不多,語言經驗少,周圍也缺少一定的語言環境與交流空間。對于一些語言知識現象,直接用英語講解,不但不能及時理解,反而會使他們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教學動物名稱時,靈活運用體態語,形象的模仿動物的動作、聲音等,能有效地加強學生的記憶。
3.利用體態語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由于它陌生的特殊語音,會使小學生感到它與母語的巨大差異,在運用時,便會產生疏離感和交流障礙。在教學時,讓學生加入動作和表情,在說說、動動、做做的氛圍中學習,這往往會使他們拋開膽怯心理,大膽交往。例如,在教學may i have??時,我就請兩位同學配合,hello!我讓學生揮手說。i'm?我讓學生用手指指自己,然后用手伸開詢問對方:what's your name?另一學生也用手指著自己說:i'm?另一個同學說,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對方伸出兩個手指頭說,i have two books.另一個同學接著說,may i have one book,please?最后學生說thank you.這樣多種感官協調,學生學到的不僅是對話,而且學到了初步的語言交際能力。4.巧用體態語在課堂上對學生起到暗示功能。體態語能為教師在課堂上提供強而有力的暗示作用。首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當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時,教師親切的目光、和藹的微笑,可激發學生的勇氣,當學生想舉手而又不敢時,教師用信賴的目光給予鼓勵。
三、體態語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技巧
1.表情自然,輕松教學
表情,是體態語言中最基本的一種。如著名的演員王剛,他所扮演的和坤可以說是入木三分,他就是善于運用面部表情把和坤的那種敷衍趨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表情,以微笑示意的體態語言,活躍氣氛,這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無疑能起到濃烈的催化作用。如在教學laugh、cry、happy、ill、bored等單詞時,教師可以做出相應的表情,表現出“大笑”、“大聲地哭”、“高興地眼睛瞇成了一條縫”、“生病了,愁容滿面”、“煩躁時一臉的不耐煩”等表情,并適時地在黑板上畫出相應表情的簡筆畫,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從老師的面部表情和黑板上的直觀圖型上一下子掌握詞匯所表達的含義,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官印象。
2.眼神真摯,以愛傳情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教師運用不同的眼神,可以傳遞出內心深處豐富多彩、惟妙惟肖的思想感情。教師要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用不同的目光來教育學生。例如:對上課思想開小差的學生,教師的眼神應具有暗示性,對認真聽講的學生具有贊許性等。其次,教師應通過目光來捕捉學生的內心世界。
3.手勢明確,直觀授課
手勢,是指一個人表達意思時手的動作姿勢。在課堂教學中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它可以使教學語言形象、活潑、生動。例如:手指著黑板說:look at the blackboard,please.兩手同時手心向上抬起,說:stand up,please.反之則說:sit down,please;如當教師說“stop!”或“be quiet!”時,左手攤開,掌心向下,右手食指頂掌心同時嘴里發出輕輕地“噓”聲;用手指耳朵說“listen carefully!”
4.距離適當,可親可敬
走動是老師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如果一個老師一節課只一個姿勢地站在那里一動不動,課堂就會顯得單調而沉悶。相反,老師適時地在學生面前走動,而又沒有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動作,如走上前親昵地拍拍學生的肩膀;微笑地傾聽、糾正他們的發音;在小組討論、練習對話時走到學生中間,進行個別輔導,解答疑難等,這種空間距離的縮小可以密切師生關系,增強師生之間的親和力,課堂就會邊得充滿生氣和活力。一個成功的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口語表達技能,還應熟練掌握體態語技巧,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來調動學生,使自己的授課技術達到一種趨于完美的境界。
教師的體態語可以輔助課堂的講授,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形象透徹;還可以調控學生的課堂行為,輕松管理好課堂秩序;促使感情交流,比如一個眼神的鼓勵都可以產生和學生的情感交流,給學生以鼓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綜之,體態語作為一種非語言交際行為,對課堂效果有很大影響。教師應當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提高,更好地運用體態語,讓其發揮最大功能,從而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達到師生共進的最佳效果。
小學英語教學體態語的運用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體態語運用現狀及對策研究篇三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體態語的運用
【摘要】體態語是一種無聲語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輔助作用。在教學中如能充分運用體態語將對英語課堂教學大有幫助,有益于學生逐步養成用英語直接思維的習慣。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中,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利用體態語,使英語教學效果更好呢?本文在這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體態語,情感,表情,學習效果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語言可以幫助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可是除了人們一般所說的語音語言,人們的表情、動作等體態語言也可以幫助人們進行交流。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等的影響,體態語在幫助兒童學習英語中起到重要作用,可是往往在日常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人們會忽略體態語言。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更應該重視體態語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
到底何謂體態語言呢?體態語言,也稱為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也有人稱之為一種啞文化,是與語言技能發展相伴的一種特有的表達方法,它是一種非文字語言的信息傳遞手段,是人們廣泛使用的無聲信號,如肢體、眼神、身體姿勢等來表達某種特定含義,人們在交際中,體態語言占了55%,語音語言占了45%。
一、體態語的分類
1、神態語:指一個人的神情態度,它又可以分成兩大類。
(1)表情:主要指人的面部表情,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等全部可以從表情上反映出來,人們可以通過表情了解人的心理內部活動,表達心靈的表象。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說過:“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比嘴里講的復雜千萬倍的語言。”
(2)眼神: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一個人的眼睛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疑問,喜怒,贊成與否。眼睛能傳神,會說話,最能表達細膩的感情。愛默生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要字典,都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一切。”教師的眼神要使學生感到親切中嚴肅,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勵,容忍中有警告。
2、手勢語:指一個人表示意思是手所做的姿勢。它比姿態語的幅度要來得小,是體態語中動作變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豐富的表達力。老師常用的手勢語大概分成四類:第一,指示性體態語。教師運用事物或圖畫進行教學時,常結合手勢語幫助提問。第二,演示性體態語。此類手勢語演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第三,指揮性體態語。此類手勢語的特征在于指揮學生活動,用于在教師指揮下演 2 示教學。第四,象征性手勢語。它是用來描摹人、物的形和貌。
3、姿態語:指身體部分器官,例如手、足、頭等在教學中系列的協作行動來幫助學生對課文進一步了解,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動作。英語教學是以聽說先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于語言的接受,主要是靠老師的姿態語將一些枯燥的語言表演成一段段生動活潑的片段來幫助他們記憶的,讓他們的思維隨著教師的動作描述來思考。
二、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做到“無聲勝有聲”?
1、發揮體態語的情感魅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課堂上充分運用自己的體態語,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合作氛圍。在這個氛圍中,讓學生自主平等地進行交流。比如說當一位教師笑容滿面地走進教師,揮手與同學們打招呼,充滿生機地說:“now let’s sing a song first, ok?”而一位老師則夾著書本走進教室,生硬地說:“good morning, class begins.”這兩位老師使他們的學生進入了不同的狀態中去了:第一位老師所在的班級的同學必然會對這節課充滿興趣,躍躍欲試,整個課堂充滿了生機。反觀另一位老師,他的體態語必定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壓力,生怕自己會在課堂中出錯,在這種心理壓力下他們必定會戰戰兢兢,不敢發言。從這里可以看出,教師應該保持良好的心情,面帶微笑,精神飽滿,以積極的情緒感染 調動學生,使他們的心靈隨著教師的情感而跳躍,喚起他們的學習欲望,讓課堂充滿生機。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恰當地使用體態語對學生的情感也有調控作用,讓他們產生自信,讓他們產生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善于在課堂上表現自己。當一個學生猶豫不敢開口說英語的時候,教師用鼓勵的目光微笑地看著他,那么對于他來說這就是一種肯定,得到鼓勵,主動回答問題;當一個學生非常準確地回答完問題時,老師走過去跟他握一下手,不但表示對學生的尊重,合作愉快,而且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精神鼓舞。
2、營造語言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樣就必須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語言環境和交流空間,為學生創造一些英語語言交流的機會,有了一定的語言氛圍,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英語。可是由于小學生年齡特點和接觸英語的時間短等的影響,他們對于英語詞匯量的積累少,教師如果此時用長篇的英語語言去解釋,不但浪費時間,而且收到的效果也不好,嚴重的甚至會讓學生對英語失去興趣,而此時形象生動的體態語就起到了很好的替補作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教學效率。
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體態語呢?
⑴ 體態語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起點,初次接觸英語這門語言,學生對所有的詞匯都是一竅不通的,這就需要我們用大量的體態語去幫助學生理解。如剛開始的課堂用語:stand up可以用雙手掌心向上的動作;sit down則用雙手掌心向下引導學生坐下;講stop時運用學生所熟悉的籃球裁判常用的暫停動作;講“ok”時用手指做成一個孔雀的形狀來表示;夸獎學生的時候,可說good并豎起大拇指,這樣學生一看就能明白了。
小學英語書上面許多詞匯可直接用體態語引出,進行教學。例如動物tiger, monkey, bird, duck,天氣sunny,rainy,cloudy,windy,snowy,數字,動詞run,jump,walk,sing,sleep,形容詞happy,angry,fat,thin,strong等等,都可以直接做動作來表示。如sorry可以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可以裝出難過的樣子;hungry可以用摸摸肚子來表示,big—small, tall—short, long—short,都可以用手的動作表示出來,而且在表現的時候可加入形象而又夸張的表情,讓學生產生一種巨大的趣味性,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⑵ 體態語在對話教學及故事教學中的運用
體態語有可觀性的特點,而且小學生好動好玩,模仿力強,表現欲強,可以用小品、演講等形式,運用體態語邊說邊演來展現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模仿的欲望。他們的注意力就可以達到長時間的保持,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根據句子或短文編成有韻律,有節奏的動作讓學生容易記憶。例如在教學this is和that is的時 候,可以用手勢動作來區分出這兩個句子,this可以用手心向上,介紹身邊的同學,that可以用手指指向最后一排的同學,然后做出介紹。再比如,我在教學三年級unit 1中的句型時,先指著某個學生的嘴巴,然后說touch your mouth,接著又指著他的頭說touch your head。
⑶ 體態語在chant教學及歌曲教學中的運用
在小學英語書本中,每個單元都至少有一個chant,一首歌曲,這就說明chant教學及歌曲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音韻優美和諧、節奏輕快鮮明,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它們能調節學習情緒,促進對所學內容的內化和吸收,是學生學習的好幫手。但是,在這些句子里面,很多都是生詞,因此學生沒有辦法理解句子的意義,這就需要我們大量地運用體態語,邊做邊唱,來幫助學生理解。
例如,三年級下冊unit 3 one two three four這首歌曲,難點比較多,基本上所有的句子都是陌生的,因此我們可以用大量的體態語去幫助學生理解。如數字可以用五個手指來表示。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可以用手掌相對碰,做出一條魚在水里游的動作。then i let it go again.可以用一只手往身側游走的動作。why did you let it go?可以用臉部比較夸張的表情,睜大眼睛來表示為什么。cause it bit my finger so.可以張大嘴巴,假裝手指被咬了的動作。which finger did it bite?可以把每個手指亮出來。this little finger on the right.最后亮出小指,表示小指被咬了。這樣一個完整的故事就出來了,學生對整首歌的意思也就了解了。再比如,五年級上冊unit4 let’s chant,dog可以用兩只手放在頭的兩邊,what can you do?根據節奏用手指指著學生。i can run after you.先用手指著自己,然后做一個跑步的動作,再指向學生。學生邊說唱chant,變做動作,興趣昂然。
(4)體態語在語言知識的鞏固上的運用
新授知識教學完后,鞏固環節是極其重要的。在實際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回憶課文內容,我總是盡可能地去演示整個課文的動作部分,再輔以簡單的語言,先讓學生回想下今天的課文內容。等到學生去復述去表演的時候,再在必要的時候用體態語給他們做出提示。有時候,在學生表演時,我用一些體態語幫助學生聯系已學的知識,這在知識的鞏固上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幫助作用,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創新能力。
教師在課堂中展現體態語的過程也就是一個表演的過程,在這種過程中,也必定會給學生開創一定的想象空間,在這種空間里,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英語課堂中培養起他們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新標準英語》第二冊第五模塊unit 3 what are they?中學習“horses, cats, frogs?”等的動物名稱時,可以設計這么一個體態語游戲——看動作,猜詞語。這個游戲可以是教師做動作,學生猜,或者是學生做動作,其他同學猜,往往學生可以猜出各種各樣的答案,尤其是學生所做出的動作,往往令人感到出其不意,驚 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在這種做與玩相結合的方式中,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體態語在小學英語教學運用中的注意點。
1、注意體態語運用的恰當性。
小學生無論是在學習語言還是活動上都是以老師為主導的,老師的體態語言要準確到位而且要恰當,不然可能會給學生留下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當一個老師在做出一個體態語的同時要反復思考是不是合理。曾聽說過這么一個故事:一個老師在講解bike這個單詞的時候,給學生做了一個動作,結果孩子回去之后表演給他的父母看,父母怎么也聯想不到bike。這樣給孩子帶來了一定的誤導,對他們以后肢體表達,意思的領會都會有不利影響,而且體態語在一節課中出現的要適時,不能過早或過晚,要讓這個體態語存在有所價值,畢竟一節課的時間是很寶貴的,不能浪費一分一秒。
2、注意體態語運用的適量性。
很多老師明白體態語的運用可以為教學帶來不少的好處,也就很樂意在課堂中使用,但是使用的同時也應該注意一點就是要適量。畢竟在語言的課堂中,口頭表達才是重點,而體態語則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起到反作用。就如我聽過的一堂課中教師很注重學生的參與,也運用了不少體態語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是過多的體態語讓這節課不象是堂語言課而成了活動課,而且使學生的注意力嚴重分 散,自然這樣學生沒有在說的方面得到鍛煉,也沒學到什么東西。另外,在一節課中同一個動作的使用頻率不應該過多,同一個動作過多地出現只會使學生失去興趣,引起他們的厭惡。
綜上所述,英語課堂中的體態語言是英語教師必備的技能和素質,每位老師必須認真研究,深刻體會,要表現得自然大方,切莫矯揉造作,故作姿態。大方得體的體態語言能夠感染學生的情緒,增強知識講解的效果,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影響學生的修養,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而有效的體態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親切、和諧的情感,能為教師教學,學生的學習營造出輕松的氛圍,能對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課堂氣氛的效果及學生的交際能力的形成都起到促進作用。如能在課堂上合理運用體態語言教師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使學生樂于學習,達到思想的交流,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到語言,在教學中起到“無聲勝有聲”。
【參考文獻】
1、高蘭英《英語課堂中的教態和體態語言》〔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11月 第21期
2、張江林《言傳“身”教—淺談體態語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英語周報 2003年3月 第32期
3、倪丹英 沈根麗《體態語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無聲效應及有效運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10年 第2期
4、羅 丹《小學綜合英語教師手冊》〔m〕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2年5月 第一版
小學英語教學體態語的運用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體態語運用現狀及對策研究篇四
在英語教學中體態語的應用
摘 要:隨著評議教學方法不斷的改進與變化,英語老師極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用英語組織課堂并且創造英語學習氛圍。然而,由于學生詞匯的限制,教師們需要在課堂上使用面部表情、手勢和肢體動作來簡化教學語言。教師在課堂上正確地使用體態語言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的質量。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準確、適當、自然協調地運用表情、手勢、眼神及身體距離,能有效地幫助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等作用。
關鍵詞:課堂教學
體態語
一、引言
正如每個人所知,英語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最重要的一種途徑和方法。就中學英語教學而言,我們教師為了使學生們學得更好采取各種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學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學校教育中,體態語言在培養學生的特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由于老師通常情況下是受尊重的,所以老師的言行舉止可能會被學生模仿。總之,老師優雅的體態語言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和道德觀。如果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體態語,這不僅會使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態度,而且也會使他們有更好的人際關系。就老師的體態語言對學生的影響而言,教師通過使用體態語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同時也減少了師生間的陌生感。最重要的是創造了更和諧的學習氛圍。事實上,教師友好的外表也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除此之外,知識的抽象性和理論性也要求教師使用生動的手勢來之更具體化和形象化。因此,體態語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體態語的概念
所謂體態語言指的是通過手勢、面部表情、眼神、動作姿態、外表修飾等非語言行為來傳情達意的一種交流手段。教師從容得體的手勢,會心的自由自在,滿意的點頭,得體而富有感染力的眼神,往往有著神奇的效果。它可以化繁瑣為簡潔,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如果我們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恰如其分地使用體態語言來輔助教學,以體態語獨特的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啟發學生,就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體態語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面部表情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世界語”,是教師內心世界最直接的外觀,也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重要基礎之一。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是比嘴里講的千百倍的語言。”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如能針對出現的不同情況,運用好面部表情語言,就可能有效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表情可以幫助教師表達某些教學的內容,如課文的朗讀、故事的講述等,都應該合理地使用表情幫助學生理解,以表情感染學生。利用表情去表達教師的感受,表達教師的想法,是課堂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利用表情去代替表達某些英語,這些英語可能學生聽不懂,教師用表情來表示,如:great!right!do you understand?學生會看懂。那么,什么樣的面部表情才符合英語教學美的要求呢?總的來說,我認為教師面部表情應該是自然明朗、輕松柔和、大方寧靜、和諧統一的。
2.“手勢”(gesture)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教師在課堂中準確地使用“手勢”既可以用手勢表達思維,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又能可以教師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例如教單詞和課文的時候可以利用簡單的手勢表示升降調及方位介詞in,on,under,behind,front等,加上手勢能讓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利用手勢去代替表達某些英語語言,這些英語可能學生聽不懂,但是教師用手勢來表示,如:be quiet!sit down!stand up!等,學生可以看懂。總之,手勢在體態語中是動作變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豐富的表達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手勢語用得簡練、適當、自然、協調、多樣。
3.“姿勢”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課堂上,英語教師的姿態要自然大方。大方、自然、得體、恰當的體態語言能夠感染學生的情緒,增強知識講解的效果,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影響學生的修養,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師的身勢和姿態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好的印象會產生強勁的吸引力。因而教師要做到站姿端莊、大方、穩健、挺直、精神飽滿。點頭或搖頭時,幅度不宜過大,頻率不宜過快,要與說話內容節奏協調。英語教師的課時較多,容易產生疲倦,甚至講課累了時,有個別教師會產生不良的姿勢,這時不妨稍作休息。身體切不要后仰或歪斜,或靠在墻上,坐著更不要搖搖晃晃。講課時,不要下意識地抖動雙腿,也不要始終將雙手撐在講桌上或俯身在講桌上。總的來說,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自然得體的姿勢不但能正確地引導學生,也能提高教學質量。
四、小結
總之,在外語教學中,非語言交流手段不容忽視。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準確、適當、自然協調地運用體態語,能幫助組織教學,達到增進師生感情、激活學生學習情緒、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等作用。體態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應引起每位教師的高度重視。只要通過體態語言把意思表達出來,做到和學生“心有靈犀一點通”就可以了。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科學、合理地使用體態語,并與有聲語言有機結合,這會使我們能高效率地完成英語教學任務,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自我表達、理解他人以及在英語交際中的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廣坤,《基礎英語教學法》,濟南大學出版社,1999,第76頁。
[2]沈民先,“在小學階段使用的體態語言”,《上海教育報》,1999,第12卷,第2期,第27頁。
[3]古學良,《在英語教學中基本技術訓練》,杭州大學出版社,1998,第106頁。
[4]胡春洞,《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第82頁。
[5]劉永發,劉宣恩,《實踐中的身體語言》,華文出版社,1997,第79頁。
[6]吳宗杰,《語言學與語言教學中閱讀的應用》,浙江師范大學,1998,第21頁。
小學英語教學體態語的運用研究 小學語文教師體態語運用現狀及對策研究篇五
科學研究發現:人們接收到的外界信息70%~80%來自于視覺信息。
一直以來,人們對語言的學習只強調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對于非語言(主要是體態語)交流的手段則不太重視根據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在情感、態度交流方面,90%以上的信息靠聲調的高低和面部表情即非語言來傳遞的。可見,體態語在英語教學和實際交際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體態語言即通過手勢、面部表情、眼神、動作姿態、外表修飾等非語言行為來傳情達意的一種交流手段。體態語不僅能代替語言交際功能,而且能擴大交流范圍,表現或掩飾內心情感,豐富語言,使語言表達更生動、更形象、簡潔明了,提供大量信息,深化表達內容。
根據人體的這種特有功能,結合我們現在所用的初一英語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我大膽使用動作、表情、神態等體態語言進行了一些有益嘗試。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覺得人體語言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不但能使教學工作順利進行,而且還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控制課堂方面。
英語課堂上,教師領讀時,走下講臺,進入學生的“空間領域”,可以控制課堂,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使課堂變得有生氣。做聽寫練習,教師一邊念一邊適宜地走動,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如果這時某個學生不注意聽講或出現行為不當,對待這種行為,只要教師表露出開始向這個學生走去的意向,就會使這個學生不當的行為迅速地改變。
二、詞匯教學方面。
學習英語的關鍵在于對詞匯的掌握,這對初一新生來說恰恰是最傷腦筋的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盡我所能把新單詞更多地用動作表達出來,以便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它們。如:教open、close兩個單詞,我一邊說open,一邊打開教室門;一邊讀close,一邊關教室門。起初學生會對我突如其來的動作感到驚訝,而驚訝之余他們就會領悟open、close的意思了。
三、句型教學方面人體語言也可以用于句型教學中。
我在教學句型時,除了作出必要的動作外,還會作出一定的表情、神態,使句型對話形成一定的意境。這樣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還可以增加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當然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對話的含義。
如有一個句型,我是這樣設計的:
a:hi,tom(友好的表情).caniborrowyourruler(指著一個學生的文具盒并帶著懇求的神態)?
b:sorry(抱歉的表情).idon’thaveone(手擺一擺).asklily(指著莉莉)ithinkshehasone(作出希望她有的表情).a:ok(高興的樣子).thanksalot(致謝的表情).不過在這里我認為有必要提一下體態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手勢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在某一時刻準確適度地運用手勢語來表示想要學生參加的性質。在教一些語言句型時,我會隨機地設計一些動作。比如:指著自己的衣著或可能帶有的教具,來教“thisisabox/map/bag…”;或者在教“heisnot…”時就搖手就“heistall.”就用手指高個學生;“sheisfive.”就伸出手掌。另外,簡單的手勢還可以表示如“comehere”(前伸一只手,掌向里,向著自己招動)、“it’sok”(向上豎起拇指)等。
當然,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時我會把這樣的設計搬到學生中去表演,讓更多甚至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這樣一來不僅調動了“演員們”的情緒,同時也調動了臺下“觀眾”的學習積極性,真可謂一舉兩得。
四、復習課教學方面。
有些老教師在傳授經驗時總愛說這么一句話:“上好一堂復習課比正常上課難得多。”原因就是上復習課主要是復習以前所學過的東西,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枯燥無味的境地。反之,如果老師能提供好的課堂設計和英語意境,學生也會學得回味無窮。比如在復習現在進行時態時,我是這樣安排的:每次請三位同學上臺,一個同學按我交給他的紙條上要求做的動作表演(如唱歌),另一個同學根據他做的動作,指著他說出“sheissinging”,第三位學生把聽到的句子寫在黑板上。這些雖然只是一些再簡單不過的動作,但是這樣有了動作表演,尤其是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動作表演,復習語法時學生就不會感覺厭煩、沒意思,更不會“喜新厭舊”了!
五、課堂日常用語方面。
初一新生的第一堂課,我在使用課堂日常用語時,為了遵循英語教學的規則,刻意加強了人體語言的使用,盡量不用漢語說明這些用語的含義。剛開始學生可能不太明白,但熟能生巧,過不了幾天他們就會悟出它們的含義。比如我手指著黑板說:lookattheblackboard,please.兩手同時手心向上抬起,說:standup,please.反之則說:sitdown,please.……
我在使用手勢、表情、神態等身體語言教學時,也要求學生進行模仿練習,使他們能夠真正地融入到英語學習當中去,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在真正地用英語交際。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準確、適當、自然協調地運用體態語,不僅能幫助組織教學,激活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還能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語言和動作的表達能力。這不也正是英語素質教育的需要嗎?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將非語言交流手段利用起來,突出“啞語”的作用,使其最優化地為英語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