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論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字篇一
【摘要】: 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時代精神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進步的發展方向,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顯示了當代中國社會嶄新的精神風貌。弘揚時代精神對于團結和凝聚全國人民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弘揚愛國創新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解決的是應當具備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精神風貌的問題。它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精神條件。因此,學習和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對當代大學生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它是當代大學生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氣質的總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綿不斷的一種歷史文化傳統,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時代精神是中國進入新時期,在當代中國人民的偉大奮斗中,我們不斷培育、積累和形成了一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偉大精神。
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作為國魂,其中民族精神是根基,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二者相互交融,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構成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精神品格,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意義
(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一個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斷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把握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二)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民族意識、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氣質的總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綿不斷的一種歷史文化傳統,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
(三)時代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中華民族富于進取的思想品格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已經深深融入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方面,成為各族人民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
三、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弘揚發展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時代精神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提供精神動力。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一)增強愛國的深厚情感。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新世紀的大學生應通過多種途徑,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故鄉,努力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并將這種愛國主義情感發展為愛國主義情操,做到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
(二)樹立責任意識,培育公民觀念。大學生應從其另一身份“公民”思考并做起,領會“諸公民之國家”和“國家之一公民”的精神實質,積極去行使作為一國公民所應當享有的權利,充分參與到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決策、管理及監督中來;同時應勇于承擔公民應盡的義務,要把自己置身于大集體中,同榮辱、共命運,關注他人的利益,傾聽社會的呼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不推卸、不敷衍。
(三)樹立競爭、效率和創新意識。市場經濟下的激烈競爭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終歸結為人才的競爭,當代大學生應當拋棄“中庸、平均、保守”的消極思想,“該出手時就出手”,敢為人先,“初生牛犢不怕虎”,當仁不讓;工作學習講求效率,尋求方法,要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掌握在競爭中生存并尋求至高點的能力;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一大瓶頸就是模仿能力有余,而創新能力不足.而在我國.最具創新能力的人群無疑就是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這就要求,代大學生不能死讀朽、讀死書,而要敢于創業,善于創新。目前,我們的政府和社會對大學生創業也給予了定的政策優惠,但力度遠遠不夠,這就要求找們大學生要勇于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在社會的大熔爐里尋求更多的創新契機。大學生應當有打破陳規舊俗的勇氣和信心,銳意進取,開拓創新。
(四)樹立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在小農經濟和封建專制統治下,長期以來國民養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狹隘、封閉的傳統習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加入wto后國際交往的日益緊密,全方位、多層次的開放格局已是時代所求。大學生應當摒棄門戶之見,以包容開拓的心胸、積極進取的姿態來汲取全世界的優秀成果,來豐富和壯大自己。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就是因為她在長期的實踐中,根據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先后形成了井岡
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又形成了創業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奧運精神,尤其是在汶川、玉樹地震的斗爭中所體現出來的萬眾一心,中華一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時代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內容。這些民族精神,都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它們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來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巨大精神動力,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大學生在學習和掌握這些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把它們貫徹落實,在實際行動中踐履這些寶貴的精神,否則,無論如何弘揚和培育,也只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
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努力做到立報國之志、增建國之才、踐愛國之行。要自覺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把自己的真才實學同報效國家的志向結合起來,身體力行,為國家和民族作出應有的貢獻,實現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的人生追求。
【參考文獻】: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
2、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中的報告
××××××××學院思政論文
班級:
姓名:
學號:
頂崗實習單位:
論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字篇二
大學生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首先,在矛盾集中的社會轉型期和機會涌現的戰略機遇期,在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國際背景下,民族復興必然對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我們應該無愧時代,刻苦學習,勤奮耕耘,堅持以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為主攻方向,更好地為黨和政府決策服務。在新時代,人文社會科學必須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助力,與自然科學技術共同鑄就中華騰飛的雙翼。做到這一點才能不辱自己神圣的使命。
其次, 滿懷“以天下為己任”的赤誠,與全國人民一起投身民族振興的偉業,形成了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今天,大力弘揚這一光榮傳統,就是要堅持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時刻心系民族命運、心系國家發展、心系人民福祉,使愛國主義精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揚光大。要不斷深化對我國歷史和國情的認識、對改革開放30年偉大進程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要切實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個人的成長進步融入到推動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時代洪流中去,矢志為實現遠大理想而不懈奮斗。當前,要把愛國熱情轉化為立足崗位、刻苦學習、發奮工作、支持奧運的實際行動,倍加珍惜我國安定團結的良好局面,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利益。
同時, 要適應轉變,認清使命。積極適應大學生活,珍惜大學生活,把握機遇,盡快找準成才的立足點,確立新的目標,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大學生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國家關系問題核心是,要從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角度說明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不僅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所應當遵循的道德原則。而且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則。
最后,我認為還應養成優良學風校風。學風校風反映一個學校的整體形象,我們應該帶頭營造良好學術風氣。尊敬師長,關心同學,熱愛學校,熱心公益,為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共同努力。
開場白
許多學生認為數學是枯燥的、乏味的。一些非數學老師在聽完一堂數學課后,往往這樣評價:思路清晰、語言精練、解題嚴謹,就是太乏味、缺少趣味性,讓人昏昏欲睡。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引發他們的好奇心?設計好“開場白”,非常關鍵。下面是數學課的幾個片斷:
動手實驗式“開場白”:桌上擺滿了切成各種形狀的蘿卜,大伙好像還在熱列地討論著什么。老師微笑問:“同學們,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正方體,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狀?”
懸念式“開場白”:老師一上講臺,故意神神秘秘地說“你們每人隨便想一個自然數,將這個數乘5減7,再把結果乘2加14”?!澳銈兯愕玫慕Y果個位數字一定是0”。頓時教室里象炸了鍋似的,……“等你學了字母表示數,你也會算了”?!?/p>
故事式“開場白”:為了讓學生體會圖形的邊長、周長、面積在變化過程中的關系,領會列方程解應用題時,關鍵是捕捉到不變的量。老師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父親的羊越來越多,想拆舊羊圈擴大面積,可是沒有多余的籬笆,怎么辦呢?他叫來了兒子,兒子不慌不忙地說:“爸,我有辦法”?!澳憧矗f羊圈長70米,寬30米,面積2100平方米。如果改成50米見方的新羊圈,不用添籬笆,羊圈面積就有2500平方米”。
諸如此類的還有:“貼近生活式”開場白;“設疑式”開場白;“名言式”開場白;“趣味式”開場白;“實例式”開場白;“比喻式”開場白等等。向學生提出恰當的問題,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論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字篇三
如何理解愛國主義的時代價值?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大學生應該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答:(1)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愛國主義仍然具有其時代意義和價值。這體現在:第一,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精神支柱;第二,愛國主義是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紐帶;第三,愛國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第四,愛國主義是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
(2)我們知道,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基本特征有: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愛國主義與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愛國主義與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統一;愛國主義與弘揚民族精神的統一;愛國主義與弘揚時代精神的統一。
由此看來,新時期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既繼承了歷史上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又吸納了鮮活的時代精神,因此內涵更加豐富。作為祖國建設的中堅力量,我們大學生首先應該明確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即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現階段,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獻身于建設和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獻身于促進祖國統一的事業。
在這里,我們所強調的時代精神,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是體現民族特質、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的總合。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緊密相連,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的體現,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礎和依托,兩者的有機統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愛國主義傳統要把弘揚民族精神與弘揚時代精神有機統一起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斗、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具體的說,我們大學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知我中華,培育愛國情操。愛我中華,必先知我中華。愛國志士秋瑾說:但凡愛國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國文字、歷史,即不能生愛國之心也。學習歷史,知我中華,是升華愛國情感的基礎。要學習中華民族建設祖國家園、創造燦爛文明的歷史;學習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歷史;學習中華民族反對民族分離、維護祖國統一的歷史;更要學習和了解當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學習歷史,就會為祖國的今天而驕傲,為祖國的明天而奮進。今天的中國已不是昨天的中國,明天的中國必將更加美好。我們偉大的祖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國力強盛。跨進2l世紀的中國正如醒獅雄起,巨龍騰飛,生機勃勃。只要我們同心同德、萬眾一心、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必將在本世紀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知我中華,還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全面地、辯證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國情。既要從了解祖國的錦繡河山中激發熱愛之情,也要從認識我國自然條件的一些不足之處增強憂患意識;既要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而自豪,又要為中國近代以來的落伍而傷痛,從而轉化為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動力。
第二,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過硬本領,一定要認清歷史賦予自己的神圣使命,把自己的學習活動與祖國的建設大業聯系起來,樹立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學習目的。立志成才,報效祖國。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種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我們大學生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就必須化愛國之情為報國之行,刻苦學習,錘煉自己,把滿腔的愛國熱情化為報國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國和時代的需要和呼喚,要科學地確立成才的目標和方向,做祖國現代化需要的人才。首先要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勤奮學習,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學成果挑戰,敢于向未知的新領域進軍,勇敢地去實踐,去探討。因為,大學生是否具有強烈的開拓和創新能力關系到我國科學的興衰。其次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對待現實的態度,對國家、對人民有強烈的愛心;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待人生,積極奮發,不消極頹廢,不得過且過;對學習,對工作興趣廣泛,求知欲望強烈,勤奮刻苦,有創新精神,有自信心;奮斗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對他人情操高潔,易于合作,有團隊精神。最后還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健康的體魄是人才成功的關鍵。只有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才能從事緊張的、艱苦的創造性勞動,才能攀登事業的高峰。健康的體魄在人才成長與成功的過程中起基礎性作用。每一個立志成才者,對這一因素決不可忽視。不僅要堅持經常性的體育鍛煉,還要積極參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
第三,確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自覺維護祖國的安定、團結和統一。要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要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具體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同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遵紀守法,有效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蝕。要在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全面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要對西方的意識形態滲透保持高度警覺,謹防自己為“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所蒙蔽,成為敵對勢力“西化”、“分化”中國的俘虜。第四,積極投身社會實踐,逐步從愛國主義走向共產主義。投身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當代大學生實現愛國之志,成長為真正愛國者的必由之路。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人應逐步接受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直至成為一名共產主義者。同時,要拓寬渠道,創新手段,改進方法,探索愛國主義新途徑。如在學校內宣傳新時期愛國主義的典范,從自身做起,并且號召同學們以他們為榜樣,為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幸福,勤奮學習,甘于奉獻,奮斗終生。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自覺參觀、訪問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深刻了解革命前輩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培養頑強的意志和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品質。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現代科學技術,如報刊、廣播、電視、電腦,通過信息媒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論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字篇四
論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首先,要明確愛國主義的深刻內涵。愛國主義是指在知祖國、愛祖國的基礎上,立報國之志、學報國之識、踐報國之行,其有機統一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它表達的是對于祖國最深厚的感情,猶如孩子對于母親的那種發自內心深處的熱愛和依戀之情。其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既要借助于歷史,更要著眼于變革的時代和現實服務的需要。所謂“知國才能愛國”、“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因此當代大學生應通過各種有效途徑來了解祖國的過去,認識祖國的現在,展望祖國的未來。比如:結合班會進行國情教育,利用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介紹祖國的光輝歷史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開展社會調查深刻感受周圍的飛速發展等。通過這些途徑,使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到“學習書本知識和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作為世界公認的大國的當代大學生,我們的心態理應更加開放、包容、理性、自信,以國家核心利益為重,熱情加理性才是我們表達愛國主義的正確態度。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用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和鞭策自己,把愛國之情轉化為愛國之行,做堅定的愛國者。第一,知我中華,培育愛國情操。愛我中華,必先知我中華。愛國志士秋瑾說:但凡愛國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國文字、歷史,即不能生愛國之心也。學習歷史,知我中華,是升華愛國情感的基礎。要學習中華民族建設祖國家園、創造燦爛文明的歷史;學習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歷史;學習中華民族反對民族分離、維護祖國統一的歷史;更要學習和了解當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學習歷史,就會為祖國的今天而驕傲,為祖國的明天而奮進。今天的中國已不是昨天的中國,明天的中國必將更加美好。我們偉大的祖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國力強盛??邕M2l世紀的中國正如醒獅雄起,巨龍騰飛,生機勃勃。只要我們同心同德、萬眾一心、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必將在本世紀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
知我中華,還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全面地、辯證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國情。既要從了解祖國的錦繡河山中激發熱愛之情,也要從認識我國自然條件的一些不足之處增強憂患意識;既要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而自豪,又要為中國近代以來的落伍而傷痛,從而轉化為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動力。
第二,立志成才,報效祖國。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種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就必須化愛國之情為報國之行,刻苦學習,錘煉自己,把滿腔的愛國熱情化為報國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國和時代的需要和呼喚,要科學地確立成才的目標和方向,做祖國現代化需要的人才。
一、要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具體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同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遵紀守法,有效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蝕。
二、要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勤奮學習,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要敢于向已有的科學成果挑戰,敢于向未知的新領域進軍,勇敢地去實踐,去探討。因為,當代青年是否具有強烈的開拓和創新能力關系到我國科學的興衰。
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對待現實的態度,對國家、對人民有強烈的愛心;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待人生,積極奮發,不消極頹廢,不得過且過;對學習,對工作興趣廣泛,求知欲望強烈,勤奮刻苦,有創新精神,有自信心;奮斗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對他人情操高潔,易于合作,有團隊精神。
四、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健康的體魄是人才成功的關鍵。只有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才能從事緊張的、艱苦的創造性勞動,才能攀登事業的高峰。健康的體魄在人才成長與成功的過程中起基礎性作用。每一個立志成才者,對這一因素決不可忽視。不僅要堅持經常性的體育鍛煉,還要積極參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