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組工干部培訓心得體會字 組工干部培訓內容篇一
一是要求嚴格。“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開班儀式上夏部長就此次培訓的紀律問題做了
專門強調,為本次培訓的紀律要求定下了嚴格的基調。本次培訓組織紀律和課堂紀律嚴明,這充分保證了本次培訓的
教學
效果,同時又檢驗了每一位參訓學員的個人素質,而臨時組建的班委也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一時間以往培訓過程中屢見不鮮的上課期間手機響鈴、接聽電話、遲到早退等現象在本次培訓班中很少出現,課堂上參訓學員們凝神聽講、埋頭筆記的現象卻多了。二是內容豐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本次培訓時間不長,短短四天而已,但授課內容從基層黨建知識、干部選拔任用到干部監督、干部教育、公務員法等基本涵蓋了組織工作的全部業務知識,在授課內容上更是注重了組織工作新政策、新要求的補充,讓新加入組工干部隊伍的同志們對組工業務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從事多年組織工作的老組工們溫故而知新。同時今年又新增了老干部管理工作的講解,增加了組工干部對老干部管理工作的了解,填補了大家對這項工作相關政策的知識空白。
三是形式新穎。“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本次培訓真可謂既嚴肅緊張又不失輕松活潑,輕松活潑是因為在日常的授課中穿插了才藝展示、籃球比賽環節,讓學員們在輕松的氣氛中展示組工干部多彩的另一面,在激烈的比賽中增進彼此間的友誼;嚴肅緊張是因為本次增加了分組討論和組工業務知識測試兩個環節,這在以往參加的短期培訓是不曾見的,尤其是閉卷進行的組工業務知識測試讓每一位學員不得不從始至終繃緊認真學習根弦,不敢放松對每一節課的學習,通過考試也強化了每一位學員對組工業務知識的掌握程度,保證培訓真正達到了培訓的目的而非簡簡單單的流于形式。
學習是人這一生永遠離不開的主題,然而學什么、怎么學也始終在拷問著每一位在人生旅途中奮力前行的行進者,本次培訓中聽到的關于學習的觀點讓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
一、目標明確。這個目標主要是指學習目標,我們從校園步入社會,都不可避免的要經歷一個轉折期,完成自我各方面的轉變,包括角色意識、心理認知的轉變等等,在完成這些轉變的過程中,學習是加速我們完成這些轉變不可或缺的。這就涉及到學習目標的確定,不管是擔任普通辦事員還是處在領導崗位上,要學些什么、怎么學才能更好的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對自己的要求,才能更快的融入現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自己對此首先要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和定位。
二、持之以恒。目標一旦確定,能不能取得想要的結果,恒心和毅力很重要。能不能持之以恒在很( http://)大程度上體現在學習是否具有主動性上,脫離了校園單純的學習環境后,常常發覺很多時候會找不同的理由來為自己的懶散開脫,于是常思常想的學習在不自覺間由主動變成了被動,學習不能持久,不注重學習效果,很多東西只是看過、聽過,至于看過聽過的東西是否轉化為自己掌握的知識,是否是雁過留痕,不好說,因此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不斷的充實自我和完善自我,才能不斷的適應形勢變化對人才能力素質要求的變化,才不會讓自己為錯過每一次機會而懊悔。
三、
重在實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實踐,而非簡單的理論知識累積,本次培訓中每一位主講人在對相關政策法規進行了詳細介紹外,更多的是對各項工作的操作程序講解,如干部任免審批表的填寫、現實表現材料如何寫、發展黨員要經歷那些步驟,每一步又要如何操作需要哪些材料等等,每一個看似簡單的文件、表格其實都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每一個看似簡單的步驟都有嚴格的操作程序,這正體現了組織工作的嚴謹性、原則性。本次培訓時間只有短短的四天,只能是提綱挈領的講解具體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及在工作中常見的錯誤,師傅領進門關鍵還是看個人,要保證自己在工作中不犯政策性的錯誤,這就要求每一位組工干部要在工作中不斷的去實踐,在實踐中去掌握去熟悉不同組織工作領域的政策法規、操作流程,不斷提高組工業務水平,成為組織工作的行家里手。此外,從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角度來看,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重點體現在抓班子帶隊伍、抓基層打基礎上,歸根結底是做人的工作,尤其是基層黨員的工作,也就是如何在抓基層組織工作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人(黨員)的積極性,如何發揮人的積極主動性為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這乍一看似乎很宏觀,無從下手,其實宏觀的工作也會有自己的切入點,如何找準這個切入點,踏實做好每一項基礎性的工作,認真開展富有開創性的工作,需要每一名基層組工干部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掌握基層組織工作的特點,不斷
總結
在工作中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進而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組工干部培訓心得體會字 組工干部培訓內容篇二
組工干部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這次在浦東新區黨校舉辦的重慶市第六期組工干部培訓學習,課程設置比較好,授課教師的水平也較高,有理論的、實踐的,還有現場參觀介紹,內容豐富;參加這次學習,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啟迪了思維,有助與我們在學習上海的先進經驗和好的方法的同時,更好地結合重慶和我們自己區縣的實際,啟動我們的思維創新和方法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可以說受益匪淺。特別是聽取了上海市委組織部組織處李勃處長、新區黨校劉德榮副校長、復星集團黨委薛興文副書記等關于上海黨建工作情況的講授,現場參觀學習了濰坊街道社區、維坊社區嘉興大廈等在兩新組織開展黨建工作的做法,學習了他們在黨員人數少的兩新組織采取聯合組建黨的組織,將“支部建在樓層上”,在黨員人數較多可以單獨組建黨的組織并怎樣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的經驗和做法,很受啟迪。但從維坊社區嘉興大廈黨總支和復星集團黨委介紹的情況看,主要還是從黨組織負責人這個層面談怎樣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問題,而就我們重慶的情況,特別是遠郊區縣的情況,與上海的差別很大。我們作為區縣黨委組織部從事黨建工作的同志,在學習借鑒他們的經驗的時候,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結合實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思考,在實際工作中去探索創新。為此,就我們如何做好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談點想法。
第一、關于創新管理體制的思考。就我們重慶而言,在先進性教育活動準備工作中,兩新組織基本還是處在“組織找黨員而不是黨員找組織”、“上級黨組織要求兩新組織建黨組織而不是兩新組織主動要建黨組織”的狀況,不少企業主以賺錢為目標,功利性很強,對在其企業中建黨群組織存在或明或暗的抵觸。事實上,由對企業沒有制約力、約束力的黨組織到兩新組織中去找黨員、去建黨組織,很多企業主是不配合、不支持的,甚至設門坎搞障礙,工作難以開展起來。在這樣的狀況下,由誰去找黨員,由誰去建黨組織?這就需要我們對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管理體制進行思考,那就是如何合法地賦予管理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上級黨組織對兩新組織的制約力和指導服務能力。有的區縣建立了區縣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在還不具備建立社工委的區縣可以在企業主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比如經貿委,建設市政委)或行業協會、商會建黨的工作委員會或總支,在鎮、街社區可以在經濟發展辦公室建管理、指導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黨組織,采取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方式,以其行政職能支持和推動黨建工作,特別是前期工作的開展。
第二、關于創新工作機制制度的思考。對兩新組織企業主,既要有利益誘導機制,又要有黨群工作的服務約束機制。沒有利益驅動,企業主就沒有積極性,沒有服務約束機制,就會導致惟利是圖,甚至對黨建工作進行抵制。因此,要從法制層面上落實企業對工會、婦女等群團工作和職工權益的保障,從政策層面上落實其對黨群工作應盡的責任,比如在企業評先創優樹典型方面,在企業項目申報,技改資金的扶持,用地擴張等方面,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設立黨群工作的評價標準,對不支持、不配合黨建工作的,也可以使用行政的約束力予以制約。
第三,關于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職能定位的思考。在嘉興大廈黨總支和復星集團黨委的經驗介紹中,都強調了“有為才有位”的思想,我認為:“有為才有位”——只是一個感性的認識,不論是嘉興大廈,還是復星集團,黨組織的工作開展,更多地是依靠黨組織負責人自己的認識或者說是人格魅力。而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不同企業的黨組織發揮的職能、工作方式和職責各不同,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職能定位,不少兩新組織黨的負責同志不清楚該做些什么,而是老板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上級黨組織安排的,如果沒有老板的支持或者老板不點頭,也做不了或不做;有的企業主就是把黨組織負責同志的工作定位成為企業跑關系、跑項目、跑審批等等,而對企業的黨群工作不怎么支持。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方黨委和組織部門應該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聯建和單建的黨組織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對黨務工作者進行培訓,使這些黨組織的負責人和黨務工作者明確
3 / 6 該做些什么工作,怎樣開展工作,也可以采取適當的方式,讓企業主們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來保障和支持黨群工作,把兩新組織黨建工作職能定位上升到制度規范的層面。第四,關于兩新組織黨建工作保障機制的思考。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難,一是沒有場地,二是沒有經費,三是企業黨務工作者和黨員隊伍不穩定,企業主對企業黨務工作者和黨員“炒魷魚”的情況時有發生,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解決兩新組織黨建工作這“三難”問題,是做好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關鍵。首先是場地問題。它是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的平臺,近年市、區縣籌資,下功夫解決農村、社區黨組織的活動場地問題,把農村、社區黨組織的活動陣地作為基層政權的象征來建設,收到了很好效果;那么,兩新組織黨的組織活動陣地呢?它應該是黨員之“家”,是黨的組織和黨員開展活動、接受教育、展示形象、凝聚群眾的陣地,是實現黨的工作在兩新組織全覆蓋的象征,因此,各級黨政及其相關的工作部門,應該積極協調,可以采取購買、租用、企業支持共用等多種方式幫助解決其場地問題。其次是工作經費問題。兩新組織的黨務工作者,基本都是企業的骨干人員,本身工作任務重,其開展黨的工作,很多時候是擠時間,并且是沒有報酬的,靠的是對黨的忠誠和信念在干黨的工作,但是,做好黨建工作,光有滿腔熱情是不夠的,要有時間和資金的保障,時間可以擠,經費不可能全靠自己掏腰包吧?在國有企業,都安排有專門的黨建工作經費,近年來,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和上級補貼,較好地解決了農村、社區黨建工作經費的問題,但是,公共財政的陽光還很少普照到兩新組織黨的建設。上海浦東新區維坊社區嘉興大廈黨總支的黨建工作經費除了全額返回的黨費外,上級財政還按每名黨員150元/年給予補助,有的業主還主動在經濟上給予支持,就是這樣的條件下,黨組織在工作經費上也比較緊張;國有企業有黨的工作部門、場地、經費的保障,兩新組織的企業主,不可能象國有企業那樣,給予這么多的保障和支持,場地可以共用,但工作經費基本上不會給予保障的。
上海復星集團黨委的工作經費,也主要是來源于工會經費、企業的科技創新基金和上級給的獎金,還有就是黨組織和黨員開展活動為企業節約的成本的一部分,我們絕大多數的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沒有這樣的條件,怎么辦?一是整合黨群工作資源,與工會經費等配套使用,共同組織開展活動;二是全額返回黨費;三是采取財政補助的辦法,可以根據黨員數量、作用發揮情況等,給予一定的工作經費補助和獎勵,2016年中央5號文件下發之后,不少省市都按各民主黨派成員的人數,由財政安排了各民主黨派的工作經費,我們為什么不可以由財政安排兩新組織的黨建工作經費呢?再次是隊伍穩定的問題。要創造條件和機會,采取多種形式,5 / 6 對兩新組織的黨務工作者和黨員進行培養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和能力素質,使其成為企業的骨干和精英,使企業不愿對他們“炒魷魚”;同時也要充分運用上級主管部門、勞動部門等政府部門的行政資源,保障兩新組織黨務工作人員和黨員的合法權益,特別是兩新組織黨的負責同志,使企業不能輕易地對他們“炒魷魚”,以此保持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和黨員隊伍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