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新時期糧食安全戰略篇一
(一)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糧食生產
及時適應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一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近年來,包括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態勢良好,顯示出較強的市場生命力,是未來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的生力軍,要加大對新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著力解決“誰來種地”這一根本問題。二是建設新時代“三農”隊伍。要把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一線陣地,鍛造“一懂兩愛三過硬”的三農隊伍,推動各級黨政干部成為懂專業、知農時、識五谷和駕馭推動“三農”工作的行家里手,探索建立*鄉土人才資源庫,大力培育培養*本土的田專家、土秀才,以優異的政策鼓勵更多有志青年留在農村,支持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復轉軍人和城市知識青年返鄉創業。三是強化政府服務職能。積極幫助各類生產經營主體解決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及時在政策、資金方面給予支持,并在允許范圍內,開設“綠燈”,全程跟蹤服務指導,幫助產業項目落地實施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二)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
一要落實“長牙齒”硬措施。嚴格落實“非農化”“非糧化”責任清單,加強動態監測,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突出問題,科學分類穩妥處置存量和增量問題,突出抓好撂荒耕地治理,最大限度挖掘撂荒地潛力,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良田糧用”。二要不斷健全管理體制機制。健全逐級負責的耕地管理責任體系,逐級分解落實耕地保有量任務,將目標任務在國土空間規劃中“落地上圖”,全縣耕地“一張圖”管理,并將永久基本農田帶圖斑、帶位置下達、落實到最小單元,全面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保護”的工作格局,做到每一個耕地地塊有責任人、有看護人、有巡查人,及時發現和處理違反耕地使用和管理的各類行為。
(三)推動農田高效利用,搶占“中國農業硅谷”建設先機
繼續著眼糧食安全基礎不動搖,持續提升土地質量,增加效益。一是推進農田高效利用。依托我縣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和豐富的種質資源,與高校、科研機構深度合作,集聚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在*、*河流域鄉鎮大力推廣水稻(玉米)、草莓、蒜薹、早春菜、冬春菜輪種和桑豆復種等高效糧經生產模式,促進糧經作物協調發展,實現糧食總量平衡和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目標。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積極做好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工作。二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三變改革,五大合作”,探索推進資產、土地、勞務、等多種形式股份合作,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增強村集體發展能力和經濟實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徑。要穩步實施好*香稻項目,敢于嘗試,有效利用同城化發展政策,大膽借助其他縣市經驗做法,破解我縣項目推進中面臨的改革問題,做出我縣聯農帶農促發展的好做法。
?
如何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新時期糧食安全戰略篇二
(一)*稟賦的自然條件為農業發展尤其是糧食產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縣作為*河谷核心地帶,西臨*、東連*,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7℃,年均降水1070.5毫米,年均相對濕度約63%,年均日照時數2147小時,≥10℃積溫5787℃。冬春季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氣溫較高,是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特色農業的理想之地。20xx年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縣原21個鄉鎮為四川省無公害糧油、蔬菜、水果產地。目前,全縣小春作物有小麥、大麥、豌豆、油菜、胡豆及反季節蔬菜。各鄉鎮種植小麥以川麥系列為主,主要種植的油菜品種為德油系列。近年來,*縣圍繞“1+4+n”農業產業發展建設目標,以彩色農業為主體,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果蔬林畜煙桑”六大富民工程為基礎,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期間,我縣三次產業結構由25.2:44.7:30.1調整到28.4:25.9:45.7,農業產業占比逐年增長。就糧食而言,根據國家統計局*調查隊反饋數據,*年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82萬畝,同比增長3.04%;總產量達10.4萬噸,同比增長1.31%;全年糧食綜合畝產達到374.01公斤,同比增長0.14%。全年糧食面積、總產、畝產均實現了“三增”。
(二)*良好的農業基礎設施為糧食產業發展增添了保障
在*期間,*堅持以農田水利項目為抓手,全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新建及改造管網376.78千米,建成高標準農田7.11萬畝,溝渠、機耕道199.86千米,新增、改善灌面7.9萬畝,順利完成和平水庫壩區、高效節水灌溉等項目;完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26個,獲得節余指標2052畝;實施土地整理項目6個,取得占補平衡指標4000畝;劃定基本農田20.14萬畝,落實保護地塊7468個,持續保有耕地26.25萬畝。近三年來,我縣糧食生產面積從26.9萬畝增加到27.63萬畝,產量從9.97萬噸增長到10.4萬噸。日趨良好和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對于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減少農產品在運輸、貯存中的損失凸顯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優質耕地也為糧食高產技術攻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中央、省、州持續為糧食生產提供政策利好
目前,從糧食生產、糧食流通、糧食監管、糧食儲備、餐飲浪費等方面,黨和國家制定出臺的政策已全部覆蓋,對保障糧食安全的力度空前。
“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和國民經濟“十四五”規劃中,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主要目標。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夯實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保障糧、棉、油、糖、肉、奶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超過6.5億噸。四川省《關于做好*年“*的意見》中提出落實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和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目標價格補貼、種糧大戶補貼政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產糧大縣全覆蓋。
追溯*種植糧食的歷史可以發現,*境內種植水稻歷史悠久,*香米在古代曾是貢米,1985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測定,*香米各項指標符合國家特種米標準,1998年*香米被農業部評為中國農業名優品種。然而進入21世紀以后,農戶種糧積極性逐漸下降,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市場價格低迷,在市場較好時*香米曾經賣過每公斤10元,而后市場價格跌至了每公斤2元甚至1.6元,加上*香米較長的生長周期和病蟲害、倒伏、畝產量低以及外來優質高產香米帶來的沖擊,對香稻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逐漸淡出市場,如今僅保留有種子。種植戶也逐漸轉向種植收益相對較高的經濟作物,如桑椹、草莓、枇杷、蒜薹等農作物。隨著農業不斷發展,現有產業園也逐漸呈現出主要以“果蔬”類為主,以糧食為核心的農業產業園缺失的情況。經過走訪調研農戶,他們對糧食是有歷史情結的,在拋開種糧的經濟收益來談,其實更愿意耕種糧食。“十四五”發展期間,在中央省州政策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和基礎重要農產品供給,加快高品質、高產量糧食種質技術攻關,全力保障種糧收益,這既能有效調動農戶種糧積極性,繼續傳承發揚*傳統優良品種,還能有效豐富我縣種質資源庫,促使種業實現振興。
如何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新時期糧食安全戰略篇三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下面是明月秘書網小編為您推薦
當前,“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對于糧食安全,今年省委一號文件作了部署,明確今年我省糧食生產的目標任務是面積穩定在*萬畝以上、總產量穩定在*億斤以上。為此,今年我省將全面開展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實現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產糧大縣全覆蓋,組織開展*評選活動,突出抓好糧食園區培育,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等。同時,為確保完成全年糧食擴面增產任務,四川將重點組織開展好落實政策穩面積、強化服務攻單產、創建園區樹標桿、糧經統籌增效益、防治災害減損失、嚴格考評添動力“六大行動”。
在*會中提出要構建以“中國農業硅谷”為龍頭的綠色農業產業體系。依托*谷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以高端育種為核心,堅持“科學、技術、生產”三位一體深度融合,聚集農業高校、科研機構、領軍企業、頭部公司,推進品種選育、品系改良、育種材料創制、高效培育技術等現代種業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串珠成鏈,結鏈成谷,把*谷建成全國乃至全球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大知名度的“中國農業硅谷”,在維護國家種業中展現*擔當。
在縣*會提出要牢固樹立“糧豬安天下、特色促增收”的農業產業發展理念,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精品化。確保糧食安全。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糧食增產增收,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