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第一次做粽子篇一
那天,見媽媽在餐桌上包粽子,于是我就跟媽媽說:“媽媽,我能試一試包粽子嗎?”媽媽和藹可親的說:“可以呀。”
只見媽媽先把一片粽葉折成漏斗形,再把清洗好的糯米放在折好的粽葉里,接著把一個咸鴨蛋和兩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面,然后再配料上面,再放一些糯米,把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最后把棕葉往回折,用一根繩子,把棕葉扎得嚴嚴實實的,三下五除二,一個完美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學著媽媽的方法來包粽子,可是才剛開始學習折粽葉這第一個步驟,就已經困難重重了。但是,我并不灰心,因為俗話說的好:一回生,二回熟嘛,我又細心,又認真的學習著。在媽媽耐心地指導下,眼看就要成功包好一個粽子時,繩子突然斷了,肉掉米倒,那糯米就像洪水一樣噴了出來,弄得我滿臉都是米粒,簡直就像一只大花貓。就在我想放棄時,媽媽又鼓勵我堅持住。
我又重新再包,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成功包好了一個粽子,我興奮極了。
不知不覺,所有粽子都包好了,媽媽拿去蒸,沒過多久,香噴噴的粽子就出爐了,吃著這些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從包粽子這件事當中,我也明白了慢工出細活,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耐心,才會做好。
第一次做粽子篇二
我剛放學回到家,就發現外婆正在餐廳包粽子!哇,我也好想學包粽子。
我趕快把書包放下,洗了個手就和外婆一起包粽子。我拿起粽葉,學者外婆的樣子,把兩片粽葉卷起來,成一個漏斗狀,也像一個錐子形。接著就是放米啦,我開始往“漏斗”里面放乳白色的糯米。糯米有趣極了,都可以當沙子玩了。
咦?糯米被我的粽葉包住了嗎?呀!糯米全部都“跳”了出來,有的在地下,有的又在桌子上,還有的“賴”在粽葉上不想下來……我把地上、桌子上和粽葉上的糯米全都收拾了。接著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包粽子,但是沒有一次成功。
最后,我放棄了。外婆對我說:“你還沒有到包好粽子的年齡,不要灰心,你年齡還小。”我不甘心,就幫著外婆包粽子,給她打下手,遞粽葉、拿繩子。
粽子終于包完了。外婆包了各種材料的粽子。我問外婆什么時候能煮好,外婆說:“至少要煮3個小時。”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吃那美味的臘肉粽、白米粽了!
等待的時間太慢了!于是我打算研究一下粽葉。我拿起一片粽葉,聞了又聞,看了又看。粽葉的顏色是青色的,聞出來的味道有一股特別的清香。
好不容易,我聞到廚房傳來了陣陣粽子特有的香味,這時,外婆說:“粽子煮好了!”我急忙去拿了一個,煮好的粽子綠中帶黃,顏色好看極了!我快速把棉線解開,一股粽米和臘肉混合的香味撲鼻而來。輕輕咬一口,又軟又糯又香!我問外婆:“為什么糯米會變軟呢?”外婆笑著對我說:“那是因為呀,糯米在粽葉里挨得太緊了,你擠著我,我擠著你,最后大家都沒力氣了,就變軟了呀!”我聽了哈哈大笑起來。在歡笑中,我和外婆慢慢的品嘗著粽子。
這就是我第一次包粽子,以后我一定要學會包粽子,和外婆一起包粽子。
第一次做粽子篇三
成長過程中每個精彩的第一次都像耀眼的繁星般閃耀在人生夜空中。如:第一次游泳、第一次自己放學回家、第一次洗碗……而我今天要和大家講述的第一次是我包粽子的經歷。
去年端午節,我第一次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我學媽媽的樣子,先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狀,再把白花花的糯米放進粽葉底部。這時,“哎呀呀!”我突然大叫起來,“怎么啦?怎么啦?”媽媽忙問。原來呀,是我的糯米剛放進去就“嘩啦啦”的撒了一地。
媽媽說:“一定是你的粽葉沒有卷好,再來!”
我又開始卷粽葉,這次我捏的緊緊的,卷好粽葉,媽媽幫我放米,還把事先準備好的蜜棗放在了糯米中間。蜜色的棗搭配著白色的糯米,在我看來,異常好看。再在最上面勻稱地撒上幾顆美味的葡萄干,然后,再鋪上一層薄薄的糯米。
最后,把上面的粽葉輕輕地卷回來,在粽子身上饒完,再用毛線繩把粽子纏好,打結。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后面我包的越來越熟練。包好粽子,就等著蒸了。
哇!美味的粽子終于端上了桌,一個個粽子就像一個個穿著綠色衣服的小精靈。媽媽讓我把粽子剝開就著白糖吃。我大快朵頤,慢慢的品嘗著。好像這粽子與平日里吃的相比,多了一種勞動后幸福的味道。
第一次包粽子成了我成長路上一個耀眼的星。以后我要多幫助媽媽做家務,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第一次做粽子篇四
明天就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今天奶奶買了許多蘆葉,準備包粽子,我一看到這些清新蘆葉,就忍不住想學了,于是就向奶奶請教。
奶奶拿來一大盆蘆葉、淘好的米和淹漬好的肉餡,開始教我包粽子。
“首先,我們要用四、五片蘆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奶奶開始手把手的教我,“然后,要將蘆葉卷成一個圓錐形狀。”說著奶奶演示了一遍給我看。“原來這么簡單呀!”我迫不及待地說“讓我來試試吧”說著,我拿起了五片蘆葉開始有模有樣的做了起來。可是這些蘆葉疊平后,好像故意要跟我作對似的,總是卷不成圓錐狀,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急得我滿頭大汗,差點哭出來。奶奶見了,急忙走過來跟我說:“包粽子不能心急,要慢慢來。”說著,便把我的手放在蘆葉的適中位置上,然后對我說“再試試從這邊卷起怎么樣?”我一試果然成功了。第一步總算大功告成了。
接下來,該放米和放餡了,這一步很簡單,幾乎沒費力就成功了。
最難的一步來了——那就是蓋蘆葉。奶奶嫻熟地把蘆葉折來折去,就像在變魔術一樣,不一會兒一個標準的“三角體”呈現在我的眼前。“哇!這么難”,我的好學勁一下子被這另人眼花繚亂一步掃的灰飛煙滅。不過,不一會兒,我的不服輸的勁又上來的,心想再難我也要學會它,經過奶奶細致耐心的指導,我終于學會了。
盡管我包的粽子不太漂亮,但是,這畢竟是我自已親手包出來的,吃在嘴里,味道就顯得格外的鮮美。
第一次做粽子篇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到了該吃粽子的節日了。往年我們都是去超市買粽子吃,今年我們決定自己包粽子。
端午假期的第一天,我、媽媽、爸爸、姑姑在奶奶的帶領下,正式開始包粽子。只見,奶奶挑了兩片粽葉重疊在一起,再用雙手捏住粽葉的兩端,卷成一個漏斗形,放入米和紅棗,最后封口,扎繩。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起兩片粽葉重疊在一起,卷成一個漏斗形,開始放入米,然后放紅棗,又在紅棗的上面放上一層米,開始的時候一切進行的特別順利,可是當我開始封口的時候麻煩來了,米順著“小漏斗”兩邊全跑了出來。沒辦法,我只好又重新開始包了起來。這次封口的時候,我小心翼翼的,但是米還是跑了出來,我手忙腳亂地拿起了兩片葉子包了上去,米總算沒有全部漏完,我拿來一根繩子把粽子扎了起來。一個不方不圓的粽子呈現在我的面前。奶奶還打趣的說:“你做的是‘廢紙團’嗎?”我“撲哧”一聲笑了。
我很不服氣,繼續包了起來,動作越來越嫻熟,我越包越像樣了,雖然沒有達到奶奶的境界,但我也心滿意足了。
終于粽子下鍋了,我呼了一口氣,躺在沙發上等待美味的到來,一會兒,廚房飄來一陣陣粽香。
奶奶把粽子端了出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個,剝開粽葉,就往嘴里塞,真是香氣十足,回味無窮。
這可真是一次令人難忘的體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