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家上網課的感受篇一
上網課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逐漸適應這種生活。那些本該見到的人此刻由于疫情的爆發不能再相見,但知識則依靠互聯網聯系了千家萬戶。
使用微信授課,沒想到平時不茍言笑的政治老師用著儼然一副“歲月靜好之圖”的頭像,沒想到用著本該走文藝范的語文老師頭像竟是!憤怒的小鳥!人設終究還是和現實分道揚鑣了。
但是網課還是有更多刺激之處的。比如說上課回答問題被艾特的慌張;上體育課,老師讓你發視頻的慌張,早上差點起晚在截止時間前一秒打卡的慌張。說著說著,我的淚就落了下來。像一天被cue五次的本人,真的是在網課的推行中感受到了老師對我莫大的關懷。這種刺激往往可以在一瞬間分泌大量多巴胺,讓我還沒清醒的小腦瓜一瞬間回神。
網課最有趣的一點是善用語音轉文字功能。看著這些文字,我只想問:“在嗎?為什么你能發語音?”其實網課的推行益處很大,就比如語音,不會的可以再反反復復地聽,再也不用擔心有哪里沒聽懂啦。
總之呢,網課肯定是利大于弊的。相信同學們可以把握住這次的寶貴機會,好好學習,不負韶華。
在家上網課的感受篇二
我的教師已經是一名老教師了,她如今也跟著上起了網課。
在當前疫情面前,學校號召教師給我們大家在網絡上教學,別看平時威風凜凜的教師,這是可是讓我們笑掉了大牙。
教師先是跟我們平時理解本事好的孩子做實驗。把我們幾個同學編在一組了,正兒八經的上起課來。電腦聯網,開機,教師發起了鏈接,我們點了理解,就開始了上課。
網課,我并不陌生,因為媽媽給我報一個網絡書法班,那個教師就是經過網絡授課進行教學的,當然,這應當有必須的網絡知識,或者是給我們上課的書法教師網絡教學好久了,所以他上起課來得心應手。教師人不出鏡,教學卻很認真,能夠說他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可我的教師呢,習慣了平時的一只粉筆一個黑板,應對面的和我們互動,課上的有滋有味。
我們和教師在一個頁面上出現,媽呀!嚇了我一跳,這,這是我的教師嗎平時里教師就是喜歡樸素大方的穿著,我們習慣了教師簡單的打扮,可一進了網絡,教師,教師在成了一個“丑八怪”。其實教師還是那個教師,就是我們覺得奇怪極了。
教師正襟危坐,有板有眼的講起數學課來,平時我們的互動教師問,我們回答,可,這時真的成了教師的一言談,趣味的是,教師的媳婦還不明白教師上網課這件事,進了家門就一向嚷嚷著外面的疫情多嚴重,小區已經封閉,等等,可笑的是,教師還不明白,他媳婦這樣的叨叨已經經過網絡穿到我們那里了,我們偷偷的笑起來,教師一板一眼的講著知識。
要下課的時候,教師對我們說:“這個累啊,也不明白你們懂了我今日講解的知識了嗎”我們私下搖搖頭,又怕教師悲痛,就說,我們在復習一下,不會的在問您……
看來,活到老,學到老,這話是真理,等疫情過后,我必須把真實情景告訴教師。
在家上網課的感受篇三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入侵湖北省,席卷中華大地,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及健康,國家做出“封城”決定。這場無聲的戰役,同時也打亂了正常的教學安排。全國中小學延期開學,但學生們的學習并沒有因此停止,“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政策緩解了家長們的焦慮和恐慌。通過調整教學方式,老師各出妙招,運用網絡、手機等工具及時發出教學指令,網上授課、個性化作業及批改等各種人性化的舉措讓學生們在停課期間仍感受著學習的快樂,實現了家校“零距離”對接。
一開始聽見這個消息時,我的心里很擔憂:不在學校上課,我們怎么學習、上課、交作業呢?如今,開學已經一個月了。這段時間的學習生活,不但讓我用另一種方式“回歸往常”,更讓我感受到了老師“潤物細無聲”的偉大。
老師們為幫助我們盡快適應新的教學方式,可謂是煞費苦心!尤其是班主任李艷老師,帶領我們創建群聊、自己編寫課件、錄制課程、下發學習任務以及筆記。
最重要的是,我擔心老師們會因為上交作業太多而草草批改,但數學倪克琳老師、英語任旭杰老師并沒有絲毫敷衍,仍像在學校般認認真真、一如既往,并且根據每個同學作業的不同給出不同的鼓勵性評語。感謝老師對我們的無私奉獻與辛勤付出。我在這里對老師們真心地說一句“謝謝您,您們辛苦了!我們一定努力學習,不辜負您們的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老師不但教導我們認真進行主學科的學習,科任學科也沒落下,因為她們時刻關注我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班主任李艷老師每天給我們發關于音樂、美術、科學等科任學科的課件,并且換著花樣的督促我們做眼操、鍛煉身體、積極勞動、關心時事、熱愛科學……真是用心良苦啊!
請大家看下我在家的表現吧!
在家上網課的感受篇四
因為疫情,我們延遲開學時間,但是,不能去學校,不代表不能學習,“停課不停學”,我們全班在老師動員下,積極參與,居家上免費直播課。
我們2班采用“在家上課”網課,七年級下冊同步課程,這樣下來,我們根據課程進度上網課,復學后,我們不僅不擔心每科課內容不熟悉,還有利于很快調整狀態,銜接進入學校學習。
課程內容豐富多彩,除了七門學科外,還有藝術欣賞、心理健康、體育課。課程不單一枯燥,我們對網課感興趣,愛上網課。
網課時間安排合理,每堂課不超過40分鐘,早上9點開始,11點半結束,下午2點30開始,4點鐘結束,每個周休息兩天,讓我們有充足的時間休息,保護了眼睛。課后有時間看課外書。
網課上的老師,講課十分好,思路清晰,講的課有趣易懂,老師也很幽默詼諧,互動時,同學們都積極搶答,對網課充滿了興趣,老師用各種方法來為我們解題,也讓我們見到了平時沒有見過的難題,不會的題目,經老師提示,也就知道了解題方法。
語文課,進度有點快,老師是一課連著一課上,每次上網課前,老師會提醒我們預習,課上老師會講到識讀理解生字詞,句子賞析,題目含義,文章主旨,最喜歡老師上文言文,生動有趣。
數學課上,老師會給我們講基礎題,讓我們背概念,課程進度不快,上新課之前,會上一節復習鞏固課,每次都會給我們出一些帶有難度的'題目,讓大家挑戰自我,課下,我們質疑老師解答,也會有練習鞏固。
還是希望能早日開學,和老師同學們之間不再隔著一層屏幕。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待春暖花開,我們相聚學校。
在家上網課的感受篇五
同學們,你們能聽到老師的聲音嗎,聽到就回復個1。
就這樣我們的網課開始啦!同學們都非常激動,因為我們從來沒有上過網課。這激發了我們更高的學習興趣。好,現在請一個同學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同學們只要一聽到老師要我們回答問題,就會飛快地打開麥克風,雖然老師只能從多人之中選出一位同學來回答,但是同學們仍然活躍的舉手,平時在課堂上的舉手發言在電腦直播上居然也可以實現。
請同學們看看下面這個句子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老師像一個勤勞的園丁,不停地提醒我們、監督我們、引領我們走入這個虛擬的課堂,我也努力地緊跟老師的步伐,不讓自己落下。連平時上課經常走神的一些同學,在網課上也是聽得十分專注,積極活躍的回答老師的問題,生怕走神而導致自己漏掉上課的知識。老師也講得十分細致,我們聽得津津有味。
我覺得最有趣的便是我們的語文課了。
每當上課時老師都會準備一兩首有趣的繞口令。然后隨意挑選同學來嘗試。扁擔長,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扁擔長,扁擔沒有板凳寬。板不,扁擔綁在板凳上板凳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榜板凳上,扁擔偏要板凳,不,扁擔綁在板凳上在歡笑聲中,同學們個個都躍躍欲試。不得不說,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夠激發我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加我們的語文語感,讓我們的口齒更加伶俐。
雖然網上學習讓我們更加方便,能更好地掌握老師教授的知識。但是網上學習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眼睛很容易近視,筆記速度可能跟不上,而且網上授課的效率明顯比在學校快了很多,如果網卡,就只能干干地聽那那么么同同學學們看到書書本特別影響效果。況且仍然有些學生掛著網課卻不聽講沒有學校的那種管理模式好。
所以網上學習有利有弊,我更加期望能夠回到最初的校園,與朝夕相處的同伴們共同學習新的知識。大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家上網課的感受篇六
我本人比較大眾化,自制力不太強一拿到手機,不是玩游戲,就是看小說,所以我媽基本不讓我碰手機,讓我遠離網絡。以前我抱怨過學校,為什么不用手機或平板在家里上課呢?去學校走路還浪費時間呢。
但是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令我詫異的事:我媽竟然主動把手機給我了,并且對我說:“玩吧,到點我會來叫你的。”雖然我覺得這個餡餅很吸引人,但是覺得老媽肯定在醞釀著什么陰謀。
我立刻在腦海里搜索:今天是什么節日嗎?還是有人過生日了?不對,今天沒有人生日,難不成她生病了?我便用手去碰她的額頭,她一下把我的手給拍下去了,說了一句讓我一臉懵的話:“現在七點四十五分,一會兒八點我會叫你來上網課。”我就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她這樣一說,我拿著手機的手不停抖著,心也是五味雜陳,網課啊,誰知道結果怎么樣?
其實我之前是上過網課的,不過體驗并不好,所以我對網課的印象不太好,因為我覺得網課太無聊了,其實也不是無聊,而是被關注的機會太少了。之前在學而思,就是1vs100的局面,老師根本記不起我。我打字很慢的人,所以基本輪不到我發言。可是我又是個話癆,讓我兩個小時不說話,我真能憋死——我好怕這一次的網課也會讓我自閉到厭惡網絡。
不過這一次媽媽給我報的網課,卻刷新了我之前對網課的認知。大媽(玲玲老師)這次開的班,換了一個新老師,長得跟我一樣,也沒有什么特點,不過很愛笑。
這個老師上課特別有意思,語速快,還愛秀英文,節奏比較快。提問次數有點頻繁,我上個問題還沒記錄下來,下個問題又輪到我了。她講課的方法特別生動,我有時候覺得她不是個語文老師,應該是戲劇學院畢業的。上課學到的知識也特別多,我的筆記比之前豐富多了。
網課唯一一點不足就是有時候我去喝水,就可能聽不到聲音了,because沒網,但是整體特別好。
最后感謝媽媽和大媽幫我打開了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