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字篇一
周總理10歲那年,因為家里十分貧困,所以跟著伯父來到縣城讀書,但伯父卻神秘地告訴他不要去租界,那兒危險。可這話卻引起了小恩來的好奇心。他在租界看到了一幕可怕的事兒:洋鬼子們將一位婦女給殺害了。原來,洋人們仗著我們中國人軟弱無能,亂砍亂殺,欺負我們,不把中國人當人看。小恩來暗下決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有一次,校長來到小恩來班上,問他們:“你們為了什么而讀書呢?”
有的回答:“為名利而讀書。”
“為做官而讀書”
“為父母而讀書”
“為掙錢而讀書”……
而小恩來的一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令班里立即安靜了下來,也點亮了祖國的希望,照亮了世界!令中國不再是東方弱國,使中國人不再是東亞病夫!
讀了周總理的幼年故事,令我受益匪淺。我想:小時的周總理就懂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志向是多么遠大和崇高。正是有了周總理這樣的精神和革命先烈的奮斗和犧牲,我們才有了美好生活。經過60年的建設,祖國面貌發生了巨變,外國人再也不敢欺負我們了。但要讓中國真正成為世界強國還靠我們努力讀書,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讓祖國更加強大,令全世界的人們對中國刮目相看!讓中國真正崛起!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字篇二
為實現我的火星夢努力學習(李子楸)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計劃
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名字來源于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天問》。我為祖國航天事業進步感到振奮,我,也有自己的火星夢。火星是太陽系最像地球的一顆類地行星,上面有钚-238,可以做核電池,火山灰可以種植植物,它很可能成為地球的備用星,所以人類不怕失敗發射了很多火星探測器,如前蘇聯的火星探測器和美國的“水手”系列,美國的“好奇號”火星車還在火星表面工作。中國的“天問一號”也攜帶了火星車,我特別希望它登陸成功,完成艱巨、偉大的任務。
我的夢想是,做第一批登陸火星的中國航天員,并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我的改造步驟是:第一步,火星上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可以用電解的方法將二氧化碳中的碳和氧“分離”,制得氧氣,供生物呼吸;第二步,培養供作物生長的環境;第三步,將冰融化形成江湖;第四步,先后進行植物試驗和動物試驗,如果成功,就可以“移民”了。
在我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和他們的朋友送給我一些關于天文知識的書,使我對宇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其中有兩本厚厚的有關太空百科知識的圖書,一本是媽媽網購的,一本是爸爸同事送的。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本《星空》繪本,是媽媽的朋友曹阿姨在廣州出差時買的。這些書是我小時候最愛讀的書,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什么內容在多少頁,我都能脫口而出。
2017年國慶節,父母帶我去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叫東風航天城),這是中國的載人航天發射基地,載人的“神舟”系列和“天宮”系列都是在這里發射升空的。我參觀了很多地方,在問天閣,我看到了所有中國航天員的照片,有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我國首位完成太空行走的航天員翟志剛、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他們都是了不起的人。我還坐在航天員食堂的餐桌前,了解太空飲食;在展覽館,我看到了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模型,“東方紅一號”現在還在太空漫游呢!我看到了“東風”系列導彈,看到了“長征”系列火箭模型和“天宮一號”模型。在科學家照片墻,我看到了很多航天科學家的照片,有“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王淦昌、錢學森、錢三強、錢驥、程開甲、任新民等,他們都是為國家貢獻一生的英雄,他們推動了祖國科技的進步。我看到照片墻的盡頭還空著一塊,當時就下決心,將來要把自己的照片掛在這里。在發射基地,我看到了火箭垂直總組裝廠房、火箭發射塔等。我在想,將來我也會從這里出發,去探索太空。
為了實現夢想,我開始做準備。讀二年級時,我在新華書店買了初中物理、五年級數學教材,媽媽的一位朋友送了我初中化學教材,我一有時間就自學。剛開始覺得很難,但我一天一天學,每天學一點,到現在就覺得很簡單了,我懂得了很多知識,有歐姆定律、焦耳定律、化學方程式、元素周期表、密度、磁場、分子、等離子、量子、天文單位、洛希極限、拉格郎日點、光年、納米、離心力、向心力、小數乘法、小數除法……
“天問一號”預計在2021年到達火星上空,祝它好運!我要抓緊時間學習,保護好身體,做什么事都要細心、規范,將來做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實現自己的火星夢。
指導老師點評:文章條理清晰,內容充實生動,語言表達準確,富有情感。越努力的人越幸運。相信在小作者的努力下,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火星夢!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字篇三
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必將屬于我們。10月26日劉博士進行”弘揚愛國主義建功立業新時代”主題講座,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劉智遠博士講到:“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我愛自己的家,孝敬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老師,這是我基本的愛國表現。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家人、學校都不愛,我們怎能談國呢?
熱愛祖國是一種自豪而神圣的感覺,每當我們星期一的早晨升國旗的時候,我們內心熱血沸騰,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們唱著鏗鏘有力的國歌,歌聲傳遍整個校園。
寧夏警官職業學院為我們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老師為了培養我們成才而兢兢業業,這里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作為警校生的我們更加去努力學習,我們肩膀擔著責任,要對得起我們所穿的衣服,也要對得起我們學校老師的辛苦培養;我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努力拼搏,以此來回報學校,報答父母。
愛國,是至高無上的品德,是名族的靈魂,我們用詩句來表達愛國,愛國之情是再樸素不過的情感,就像我國詩人杜甫,他為人民而憂為國家而憂,因此,“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的愛國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模范。
愛國,是做人的基本品質,愛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警校生的我們,要成為一個無愧于國家,無愧于人民,具有愛國情懷,尊師重教,愛自己的家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人。
讓我們肩并肩,用我們的雙手彈奏為我們偉大祖國譜寫的新樂章。我們雖然是學生,但我們必須擁有愛國精神。我們要團結一心,我們要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心變為愛國之志。
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為明天創造祖國輝煌,在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愛國之心有小愛,也有大愛,小愛則是: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尊敬長輩;大愛則是:愛人民、愛黨、愛國。我們生活在祖國母親的懷抱中,“少年強則國強”只有我們強大了,祖國才能強大;愛國的先輩為我們做出榜樣,如延安精神、雷鋒精神、抗戰精神、長征精神......這些精神體現了愛國先輩們為自己的祖國而奉了己一生的傳奇事跡;而我們應該好好努力學習,為自己的祖國奉獻一份力量;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輝煌的祖國而貢獻力量。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字篇四
?
爺爺和他的豆腐坊(周琛元)
?
我的老家在山東青島膠州市中云街道宋戈莊村,村里大部分家庭都以做豆腐為生,爺爺從小就跟著太爺爺進入了這一行。工作雖然苦,但爺爺卻很樂觀,他經常樂呵呵地對我說:“冬天飯食有二寶,白菜豆腐保平安!”爺爺做的豆腐給千家萬戶帶去了美味和健康!
做豆腐在外行人看來或許很簡單,其實不然,從磨豆到成品需要經過很多繁瑣的工序。早些年,由于沒有先進的磨豆機器,全靠人工推動磨盤,這種重復的機械性運動不僅耗費時間,還考驗體力。爺爺通常提前一天泡好黃豆,一邊往磨盤眼里加黃豆,一邊推著重重的磨盤轉圈,豆漿順著磨盤汩汩流下;將磨好的豆漿濾出豆渣,然后入鍋煮熟,加入鹵水點化。“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諺語就是這么來的。點好鹵水后,還有斬豆腐、壓漿水等步驟。等豆腐完全做好,四五個小時已經過去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爺爺在他小小的豆腐坊里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將一塊塊美味鮮嫩的豆腐送入千家萬戶。豆腐嫩不嫩、成品好不好,制作經驗全靠爺爺自己摸索。多年來,爺爺做的豆腐總是供不應求。然而,這樣的平淡日子在舊城改造通知下發那天起了小波瀾。我和爸爸媽媽都覺得拆遷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住上嶄新的樓房了;可爺爺好幾天沒有笑容,經常獨自一個人待在豆腐坊里,一邊撫摸著陪伴他四十多年的工具,一邊偷偷地抹眼淚。
有一天,村長叔叔找到爺爺:“周叔啊,咱村的豆腐遠近聞名,是我們膠州美食里必不可少的原料,也是咱們的謀生手段。我知道大家伙的擔憂,無非是一拆遷,咱就再也不能制作豆腐了。但政府早就把這些考慮到咱前面啦,支持咱們在村里辦個豆腐制品廠,讓豆腐生產、銷售一條龍,成為一條產業鏈。現在生產環節還需要你把關啊!”聽到這,爺爺臉上又浮現起了多日不見的笑容。
又過了一段時間,爺爺高興地對我說:“還是樓房好啊!以前住在平房里,冬天冷得不敢下炕;現在住上了樓房,冬暖夏涼,真是舒坦。現在村里的豆腐制品廠,由政府提供現代化制作設備和貼合市場的經營模式,原來大家都只會做豆腐,現在廠里能生產多種多樣的豆制品。大家擰成一股繩,我們村將來還能更富裕。”最后,爺爺語重心長地囑咐我:“政府把我們擔心的事都想在我們前頭,不僅給我們解決了困難,還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孩子,你可得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可不能辜負了國家的期望和培養啊!”
我把爺爺的話牢牢地記在心里。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增長才干,為將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教師評語:
文章語言質樸,細膩感人,以小見大,通過爺爺豆腐坊的變遷折射出家鄉的發展,讓我們感受到國家政策扶持為老百姓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文章飽含小作者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