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那關于計劃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計劃又該怎么寫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計劃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一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六年級美術教學計劃篇一
本學期一年級使用了新課程標準下的九年義務教育湘版美術實驗教材。教材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安排了四個新的學習領域。
“造型、”(即運用多中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
“設計、應用”(指運用的物質材料和手段,的目的和用途設計與制作,傳遞,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環(huán)境,培養(yǎng)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欣賞和評述,組部審美趣味和美術欣賞能力的學習領域。)。
“綜合、”(指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
課程內容新穎,版面美觀,貼近學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
美的事物有興趣,有感受美的能力,作畫時培養(yǎng)了觀察習慣,想象畫、命題畫有的興趣,能的感受大膽的描繪。
作業(yè)的速度不一,同學習慣于帶回家去同學形象表達能力還停留在幼兒園的。
1、知識教育要點
(1)感知隨意形狀。
(2)認識和運用平面形、常用色。
(3)運用形和色,臨摹、添畫、記憶畫、想象畫練習。
(4)學習使用簡易繪畫工具,學習撕、折、拼、貼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養(yǎng)成地繪畫、制作姿勢與習慣。
(5)欣賞祖國風光和兒童畫、民間美術作品的美。
2、能力培養(yǎng)要點
(1)在美術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力,從無意想象過渡到有意想象,從再現(xiàn)想象過渡到想象。
(2)在繪畫活動中大膽用筆用色,鼓勵兒童繪畫表達的情緒情感。
(3)手部運動的靈活性,手和腦的發(fā)展。
(4)對色彩美、形狀美的能力。
3、審美教育要點
(1)培養(yǎng)兒童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勞動的感情。
()讓學生感受美術活動的愉悅,激發(fā)兒童對藝術活動的興趣。
周次教學內容課時備注。
1、七彩飛虹。
2、飛旋的紙條。
3、民間玩具。
4、小小手。
5、月亮走我也走。
6、蝶兒飛飛。
7、劃劃印印。
8、踢踢腿彎彎腰。
9、紙拖鞋。
10、泡泡樂。
11、彩球滾滾。
12、小樹快快長。
13、折紙動物。
14、瓜果飄香。
15、由小變大的畫。
16、螞蟻搬家。
一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六年級美術教學計劃篇二
全面貫徹美術新課程標準,實施素質教育,注重美術學科的特點,寓德育于美術課堂教學之中,更新教學手段,大力推行嘗試教學法,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以學校總體計劃為指針,以學校教學計劃為引導,努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貫徹和學習美術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和理念,并運用新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使我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
1、學生情況分析
2、教材分析:
美術學科是基礎教育階段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它在實施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知識及初步的美術技能的任務。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具有激發(fā)和強化人的創(chuàng)造沖動,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人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的獨特作用。
本學期美術課本著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xiàn)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的原則,提供創(chuàng)造活動最適宜的環(huán)境。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是作為本學科重要的內容和目標。
2、情感目標:通過欣賞進一步認識設計藝術及其幾個主要類別,感受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建立初步的設計觀念,提高審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情感。通過欣賞不同類型的視覺傳達設計作品,認識視覺傳達實際的范圍和特點,體會視覺傳達設計的實用性和美感。
3、成績目標:要把爭先創(chuàng)優(yōu),培養(yǎng)名學生作為工作的中心目標,使學生優(yōu)秀率達到60%以上,在各項藝術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1、加強理論學習,進一步對嘗試教學法理論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習,認真落實嘗試教學法的教學。
2、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自主能力。適應社會對美的基本要求,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前增強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通過美術的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們的水平有所的提高。
3、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滲入德育,美譽方面的理念。使學生在德育的基礎上加強對美育各方面的認識,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方面的素質,在同一時期平衡發(fā)展,相互促進。
4、根據學生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新知識的學習。學生在接納新知識的同時能于所學知識連接起來,并能融會貫通。在新舊知識的支持下對所學知識做到更深層的理解和頓悟。
5、提高學生對生活、自然以及美術作品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學生們在實踐中,在生活中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眼、動腦、動手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對美的認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
一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六年級美術教學計劃篇三
(一)唱歌部分
1、緊摳教材、大綱,教唱書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節(jié)課前先教基礎練習,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范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后教師彈琴生聽音高自學,直到正確為止。
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jié)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
5、有學習有記載,有學習有考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二)發(fā)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xiàn);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xié)調。
(三)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xiàn)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知。
1、能背唱每首欣賞曲目的音樂主題片斷。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記住主題旋律,可以根據音樂內容填詞,提高興趣的同時更好的記固相關的知識。
2、了解每首欣賞曲目的相關常識,比如詞曲作者,曲子的情緒,曲式結構等。
3、充分利用音樂骨干的作用,加大課前的復習力度,由兵考兵,減輕老師的負擔。
4、根據不同單元的內容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程度的拓展。
1、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指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3、增強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具有獨立視唱簡單樂譜的能力。
1、音樂教材課堂教學主要是以優(yōu)化課堂的“教”與“學”過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主,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互相滲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內容,改變枯燥又單一的課型。
3、注重導入部分的設計,以“引趣”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