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留學生在法國生活的感覺篇一
榮斯在給學生的公開信中已經明確,土倫大學企業管理系將于2009年5月開始施行新的入學考試制度(是和全法國同專業的20個系一起制定的),要考法語、英語和經濟,“錄取不說法語的學生是不可能的”。
另據法新社報道,法國國際教育研究中心(ciep)上個月向法國的大學發出警告函,表示來自中國北京、上海、廣東、武漢和成都的學生,在赴法的語文測驗中可能有作弊的行為。
姚一雋說,正如《費加羅報》4月16日文章的標題,土倫假文憑事件,是沒有任何組織的,只是少數學生和教師的個別行為。如果由此推而廣之,一竿子打倒一船人,那對絕大多數憑真才實學取得學位的法國留學生是不公平的。而且,這對他們將來工作、實習都將產生負面的影響。
但無論如何,今后赴法留學接受更為嚴格和苛刻的審核是必然的趨勢。目前,法國政府對外國留學生的居留證審核已經一年比一年嚴格,而此次事件后,法國的主管單位可能會在核發居留證時特別要求中國留學生在法語能力方面的表達。
而從中國留學生的角度考慮,出現這類問題恐怕還是一個“洋文憑”情結。有網友說,中國留學生從方鴻漸時代流傳下來的“拍一張克萊登大學的照片回家告慰二老”的傳統,似乎仍未遠去。
中國留學生在法國生活的感覺篇二
值得注意的是,隨后的4月16日,法國另一家有影響力的大報《費加羅報》發表了題為《大學:對文憑買賣的調查》的文章,綜合了司法方、校方、學生方的不同態度,并指出了背后大學和語言機構的利益驅動因素。
文章說,法國很多大學往往對法語不太好、或者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留學生也采取比較寬松的政策。因為一來可以通過留學生的學費改善學校的財務狀況,二來可以擴大學生數量和教職人員數量,使學校規模變大,三來則可以顯現出學校的國際性,更具吸引力。
另外,法國和德國在招收留學生的時候雖然也有類似托福考試之類的語言要求,但會相對比較寬松,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這些留學生到法國或德國后一年內的語言學習來攻克語言關,而這個階段的學習是需要交學費的,不同于此后的高等教育,大多數都是免費的。換句話說,這些學習語言的學生能為學校和語言培訓機構創收。
《費加羅報》4月16日還發表了對土倫大學企業管理系主任皮埃爾·榮斯(pierre gensse)(即涉案系系主任)的采訪《土倫假文憑事件: 沒有任何有組織的作假》。文章開篇就指出,近日對此事件的報道有很多“失實之處”。
首先,榮斯澄清了《世界報》上的一些數據錯誤。《世界報》說2008年該系給300個中國留學生發了文憑,但事實上,近幾年加起來一共才130個中國學生從該系畢業。
此外,對于中國學生考試通過率100%這一說法,榮斯說,系里每年發十個專業的文憑,只有一個專業(企業碩士)去年14個中國學生全部通過,而這個專業的10個法國學生中,也只有1人沒有通過。
榮斯還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給全系學生發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詳細羅列了近幾年企業管理系不同國籍學生通過率的官方統計。其中,2008年,法國學生的通過率是86.22%,而中國學生是59.6%。
《費加羅報》問,您說買文憑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另一家電臺又說不排除個別比較“仁慈”的老師對中國學生網開一面,這個怎么解釋?
榮斯說,在土倫大學企業管理系希望修改成績以獲得文憑,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那意味著需要買通整個8~15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
他坦承,確實有學生曾找他行賄,且系里還有另一位女教師也收到了類似的電話和郵件。年初有個學生找到他,表示給他10萬歐元,希望他能讓60~80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順利通過第一學年的考試,不過只是為了通過考試,不是為買文憑。
榮斯還說,這60~80名“學習有困難”的中國留學生,是學校去年開展的擴招計劃產生的副作用。因為這個計劃,校內的一個委員會強制要求他們系接收了不少沒有通過法語口試的學生(企業管理系的194名中國學生里有138個是那個委員會只看申請材料不加面試就收進來的),而這些學生入學之后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