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寫寓言作文300字 寫寓言作文300字左右篇一
叮鈴鈴,叮鈴鈴會議開始了,大家都議論紛紛地討論起來:一只不起眼的小老鼠用右手抓了抓背,左手上靠著下巴慢吞吞地從嘴巴里吐出了這幾個字:不,不如,我們派出兩只老鼠到洞口當哨兵吧!要是貓,貓來了就使勁地吹一下哨子,我們就知道貓來了。話音剛落,一只快接近一百歲了的老老鼠拄著拐杖,摸了摸垂到了地上的胡子反駁道:這可不行,絕對不行。這樣,要是你還沒有來得及吹哨子,貓就早已經把你吃到肚子里,而我們知道時,他們只剩下一堆骨頭了!
一只小白鼠娜娜扇著睫毛嬌聲嬌氣地討論:我們在貓的家門口布滿機關,只要貓一出門,不是踩到機關上面,就是被鎖在了機關里面。
不行!不行!一只年輕鼠扶了扶在鼻梁上的眼鏡,局促不安地說,假設有一些比較愚蠢的老鼠沒有注意看,被封在自己的.機關里了,那不就是自投羅網了嗎?再說了,我們做的機關那么小怎么可能容得下貓那么大的身體呢?踩到了也只是一點小癢癢而已。對啊
這時,一只被大家稱為機靈鬼的老鼠眼珠子一轉,就想出了一個好法子:有了,他兩手一拍,故意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我們只要把貓的脖子上掛一個鈴鐺,只要貓移動了身體。鈴鐺就會發出響聲了!
這真是一個好點子呀,這下可不用我們操心了!
全票通過,突然,一只年邁的老鼠弓著背說道:那既然這樣,誰去把鈴鐺掛在貓的脖子上呢。
是啊,是啊,誰去掛呢?
我才不去呢,萬一被貓吃了可就沒命了
我們不能只在一旁想著好辦法,要實施這一個計劃
寫寓言作文300字 寫寓言作文300字左右篇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劉基《郁離子》里有一個寓言:鸛鳥預知天要大雨,根據經驗將巢遷往高處,結果洪水大于往常,鳥巢還是被淹。子游任武城宰,受鸛鳥遷巢的警示,號令全城造船對付洪水,百姓得以保全。子游事后說:“鸛鳥也算是能預知的,可惜它所知不遠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每遇上類似的事情,我們的判斷和做法,是否都對呢?請從《鸛鳥》的故事里讀出寓意,自擬題目,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由王國維之死想開去
一如鸛鳥,大儒王國維也是短視者。
人說,現代中國從未產生過走得這般前面又涉獵如此豐富的博學者,所以,王國維是不該沉湖的。關于他的死,有“殉清”說,有“殉文化”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有走在前面的預見,卻還是做了中道棄世的魂。
仔細想想,王國維該有鸛鳥“洪水將至”的預知本領——也就是他能夠知道一個腐朽王朝(包括它的爛了的文化)終將被取代,盡管其過程是萬分痛苦的;王國維該有子游“君子善假于物”的聰明做派——也就是他其實不必對曾處身其中的王朝及其文化作太多的擔待;那么他或許就不會在清政權崩毀后選擇解脫。
比起來,同樣是一介文人,屈原的死卻來得悲壯,他以死成全了個體對濁世的抗爭也成全了人生于政治的理想。王國維的死則不同,至今還沒有見一種關于其死因的解釋,說他的死能脫了有所“殉”的干系。而我要說這種無法解釋,正好證明了王國維其實死于他的短視。
如果王國維沒有選擇沉淪,以他的睿智,積極作為,也許他會是另一種文化(民主革命)的先驅,會給更多的翹首企盼的人們帶來新生活的希望。一如子游有憾于鸛鳥,歷史原來總給后人帶來無盡的愁思嗎?
涓生,是魯迅《傷逝》里的人物。他有預見也敢追求,與子君在一起時是快樂的。“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這是涓生說的。他說得很對,于是,我便知道涓生最初是想給子君以幸福的,但他竟沒有能吃準在那個封建禮教“吃人”的社會,子君最終會走向死亡的殿堂。他真的沒有看到生活是否允許他這樣做,社會是否允許他這樣做?涓生所見不深,所知有限,所為太少,竟加速了子君的死啊!
人哪,為什么跳出自己的那個窠巢那個短視就那么的難!鸛鳥預知到了洪水的將臨,最終仍逃不過失去家園的痛苦,它的巢實在是沉淪于自己的短視;子游未知洪水的來襲,因鸛鳥搬家而避免了一場大難,他的成功就在于見之遠、知之深、做之當。這則寓言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見之遠、知之深、做之當,并非很難的事。日前從國家統計局獲悉,四川省有一個地區對退耕還林的后續產業發展缺乏長遠規劃,致使部分農民的生活失去保障,開始出現“退林還田”的倒反現象。同在四川,瀘定縣退耕還林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推動后續發展。從1999年至20xx年,該縣通過退耕還林開發經濟林木,桑、花椒、核桃、板栗等均在萬畝左右,農民受益,溫飽基本得以解決。
環視我們現實的社會人生,太多的時候,太多的人因為短視,而遺禍無窮。他們每為眼前的浮云所障,看不到未來的發展,事物的必然。他們也像鸛鳥一樣,對于驟至的洪水有所知,卻所為失當,最終只能在天空中留下哀鳴。
其實原因只有一個,他們能先見,卻還是眼光短淺。
文章用材別取一途,由王國維之死說開去,在歷史與現時、生活與文化的河流中倘佯,思想不乏深刻。所用材料典型而富有新意,顯示出作者厚重的文學素養和認識水平。全文結構謹嚴,緊扣鸛鳥能預見卻短視來行文,步步深入,揭示了“見之遠、知之深、做之當”的內在寓意,切合題旨。文章用例的自由,思考的深入,表現出特別多的色彩和靈動,不由人不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