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重陽節(jié)晚會直播 重陽節(jié)晚會回看篇一
只是,一年一度,重陽來得慢、走得快,今天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敬老日,轉眼就會變成明天的秋風落葉黃。“今又重陽”,又成為老人們一個365天的漫長等待。但我們必須說,節(jié)日一年一度,尊老敬老的熱情卻不能僅僅在節(jié)日。重陽節(jié)是敬老的日子,更應該成為每一年敬老的新開始,通過紅紅火火的節(jié)日宣傳教育和敬老活動,要讓全社會更懂得對老年人的尊敬,更理解尊老敬老的意義,從這一天開始,讓尊老敬老成為全社會和每一個家庭的常態(tài)。
央視曾有一則公益廣告,演繹了人生的過程:先是襁褓中,被父母所愛,接著是牙牙學語、學走路、上學,成為翩翩少年、風華青年,再接著是步入社會,從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從中年到老年、到被子女和社會尊敬的夕陽老人。人一生的成長幾乎都是變化在每一個瞬間,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從被父母所養(yǎng)、到為子女所敬的不斷變化著的輪回過程,看來令人思考。
實際上,敬老本就是這樣一個輪回的過程。人們常說,父母的今天,就是子女的明天,敬老就是敬自己。還有道:敬老當及時、盡孝不宜遲。的確,這些都不無道理。人生易老,從被人所養(yǎng),到被人所敬,幾十年如白駒過隙,在生命的過程中,讓人時時感受的都是敬和被敬的濃濃親情。
尊老敬老從重陽開始,關鍵是人們要認識節(jié)日敬老的意義。重陽節(jié)也是老年節(jié),需要敬老,但節(jié)日敬老更多的是過程,真正的意義在于通過節(jié)日宣傳紀念,弘揚民族孝老傳統(tǒng),引領社會敬老風尚,激發(fā)人們的自覺性,讓人們真正把尊老敬老作為一種責任、而非負擔。
尊老敬老從重陽開始,是時代的要求。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2.5億,且正以最快的速度步入老齡化社會,預計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到2027年,我國將從一個“老齡化”社會轉變?yōu)橐粋€“老齡”社會,這意味著敬老使命的艱巨,社會必須加大敬老投入,每個人必須更加擔當敬老的責任。
尊老敬老從重陽開始,是情感的歸宿。敬老不能靠節(jié)日,實際上,老人最需的是平時一點一滴、和風細雨般的關愛,而非節(jié)日“疾風驟雨”和“一陣風”的關照。老人對子女們的要求并不高,如近日媒體披露的多起家庭養(yǎng)老案件,老人狀告子女,只是要求“常回家看看”。敬老,對子女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常回家看看,哪怕是隔三差五地打個電話、視個頻。對社會來說,就是有個養(yǎng)老的良好環(huán)境和基本保障,讓老年人能夠做到老有所樂。
尊老敬老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恒的主題,無論于家庭子女、還是社會,都要成為一種常態(tài)。重陽節(jié)敬老,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但愿火熱的重陽節(jié)過后,是全社會更殷實的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常態(tài)和良好風尚。
重陽節(jié)晚會直播 重陽節(jié)晚會回看篇二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伴隨著旖旎秋光、颯颯秋風,重陽節(jié)如期而至。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又稱“重九節(jié)”“曬秋節(jié)”“踏秋節(jié)”。《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shù),把“九”定為陽數(shù),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隨著時光變遷,重陽節(jié)逐漸衍生出了登高“辭青”、出游賞景、賞菊、插茱萸等民俗活動。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jié)”,德孝文化傳統(tǒng),不僅得到保留,還被發(fā)揚光大,賦予新的時代含義,_起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簡稱《老年法》)中規(guī)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jié)”。這是對傳統(tǒng)孝文化的承續(xù),對尊老、敬老作出了法律規(guī)定,賦予重陽節(jié)關愛老人的新內涵,今天的重陽節(jié),已經從一個節(jié)日、一個節(jié)點,上升成一種紀念、一種文化,滋潤人們的道德土壤,涵養(yǎng)我們的精神家園。
重陽節(jié)的一大主題是“尊老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既是傳統(tǒng),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萬善德為本,百行孝為先。”一個人所受恩惠莫重于父母,父母是生養(yǎng)我們的人。“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尊老敬老,其實最為重要的,在于“陪伴”。重陽節(jié)之際不妨多陪陪父母,而且要以重陽節(jié)為契機,把尊老、敬老變成日常行動,讓重陽節(jié)蘊含的孝思紛揚、愛意濃厚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滋潤我們的道德精神之根,涵養(yǎng)我們的精神家園。
尊老敬老,最重要的是讓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yǎng)老已然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推進居家養(yǎng)老和機構養(yǎng)老相結合,使老年生活毫無后顧之憂只是最起碼的保障。同時,還要看到,現(xiàn)在老人不愁吃不愁穿,追求的是健康的“夕陽紅”。要滿足老年人對晚年美好生活特別是精神文化的追求,從政府、社會到家庭,都要與時俱進地結合當下的時代條件和內容增強老人的晚年幸福感,讓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全社會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愛。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尊重老同志、愛護老同志、學習老同志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所有的老人都能夠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
家是最小國,國是家。沒有家國的情懷,重陽節(jié)就無處落腳。人有志,家有譜,國有史。可以說,對于子女而言,重陽是感恩機遇的一次總結;對于家庭來說,重陽是尊老敬老的一個契機;就國家而言,重陽是“家國兩相依”的一種濃縮。既寓意吉祥如意,又彪炳生生不息,既彰顯韶光易逝,又銘刻歲月不老,這正是重陽至今仍廣為流傳的文化傳統(tǒng)、民族基因。
慶祝重陽節(jié),我們不僅僅要延續(xù)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根基,更應讓敬老之風、家國情懷在神州大地盡情流淌,把個體價值、家庭夢想的實現(xiàn)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將個人理想與人民追求緊緊相連、將個人夢與中國夢緊緊相連,以奮斗點亮人生舞臺,不負新時代,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情懷,以實干譜寫時代芳華,為國強家富“擼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