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暑期教育心得體會篇一
也是啊,一年級的小學生面對著抽象而枯燥的漢語拼音,雖充滿了新鮮感與好奇心,但由于缺乏感性的實踐而給學習增加了很大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幫助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再現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將所學新知識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漢語拼音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梁,保護孩子剛剛萌發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漢語拼音的任務。
劉老師講到的“認——拼——讀——寫”,漢語拼音四步教學程序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1、創設情境,學音辨形
2、反復練習,拼讀體驗
3、借助語境,拼識結合
4、指導書寫,鞏固運用
四步教學程序相輔相成,教學中我會靈活運用,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也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統一發展的條件之一。在漢語拼音鞏固教學中,習題形式豐富多樣,更要求教師參與學生活動之中,開展有趣的鞏固活動,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另外,我覺得我們在教學漢語拼音時,還應該做到:
一、漢語拼音知識與生活經驗相結合
二、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相結合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材料的提供者,學習過程的調控者,也是學生解疑探究的協作者。剛入學的'兒童猶如一張白紙,不僅具有發展的潛力,而且具有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尊重學生,發揮學生自主權,有效地實施個性化教育。
尊重學生,在課堂中首先表現為對學生的信任。但不能一味地由教師主控,領著一遍又一遍地讀,而應充分信任學生,發揮自主權與小組合作權,嘗試拼讀。會讀了就站起來讀;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適時指導范讀,再鼓勵他們大膽地站起來拼讀,還給予熱烈的掌聲。這些學生在教師的鼓舞與信任下,終于展示了自主學習的過程,對漢語拼音的學習越來越有自信了。
三、掌握漢語拼音與發展能力相結合
漢語拼音的功能是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功能的確定決定了漢語拼音的掌握與學生能力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只有掌握了扎實的漢語拼音基礎知識,才能迅速發展學生的識字能力、字母辨別能力,而學生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習作能力的發展有賴于漢語拼音的掌握。
剛剛送走了畢業班的學生,我想接下來的這一學期,我會帶一年級,我會信心滿滿的把一年級的孩子快快樂樂把拼音學好,從而走向識字、閱讀以及寫話的軌道上來!
暑期教育心得體會篇二
通過教體局組織的這次培訓以及對李文文老師對閱讀教學策略的解讀,讓我對低年級閱讀教學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著奠基作用,直接關系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惫湃嗽疲骸皶x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閱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習以及本人低年級教學實踐,將幾點體會小結如下: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入境,入情,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痹诮虒W實踐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
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應適當加點激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教師應將語文課程根植于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范例,一堂課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又一個起點。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喜悅與滿足離開課堂,懷著激情與好奇投入更為廣闊的空間。這樣,教師才是真正實現了從一個“灌輸者”到一個“點火者”的角色蛻變:學生,才有可能從一個“接受者”轉變為一個“發現者”??傊诘湍昙壍恼Z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情境中閱讀,把聽、說、讀、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就會相得益彰,再給以多種評價方式,一定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受益一生。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有效對話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為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為對話的“聽眾”。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