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讀后感800字 朝花夕拾讀后感800字作文篇一
這故事是魯迅童年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臺上見到的無常的形象,形象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富有人情味的鬼。因看見母親因兒子去世而哭得天昏地暗心生憐憫之心將其“還陽半刻”卻被頂頭上司閻羅王重打四十大棒。也從無常也有老婆孩子看出無常富有人情味。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彈在當時那個豺狼當道的社會,是沒有公正可言的。所以,在舞臺上那個“鬼而人,理而情”直爽公正的無常形象頗受民眾喜愛,也許是一種心靈的慰籍吧,因為公正的裁判只在陰間。因為惡人得不到惡報,那些打著“正義”,“公理”名號的“正人君子”們便更加地肆無忌憚,民眾們是敢怒不敢言,倘若是說了“錯話”恐怕就要身首異處了。
在魯迅先生刻畫無常形象的同時,也包含著對那些“人格”不如“鬼格”的“正人君子”們辛辣的諷刺。在當時那個亂世,國家有難,魯迅先生因為體弱多病,無法沖鋒陷陣,報效祖國,但這并不能阻擋他那強烈的愛國情懷,他義憤填膺,堅強地拿起筆與敵人戰斗著。在他筆鋒下的文章,仿佛傾注了萬千老百姓的憤怒在對這個世界不公的控訴!祖國腐敗無能,洋人在我們的領土上趾高氣昂,欺壓百姓,就算撞了人也全是我們中國人的錯。每個中國人都義憤填膺,卻又不敢吭聲,只能仰天長嘆:“公理何在!”于是,那公正而富有人情味的無常便成了人們心靈的寄托。“公理”幾塊錢一斤?在魯迅先生那看似詼諧的話語中,字里行間卻藏著一把尖銳的匕首向敵人刺去,向那所謂的“公正”刺去。對于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來說,這把“匕首”卻像一盞明燈,照亮心中無盡的黑暗,給他們帶來希望。正如龔自珍的詩句所述“九州生氣恃風雷”在那樣一個沒有公正可言的亂世,在神州大地上能挺直腰板的,也許只有風雨雷電了。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為什么呢?因為人間的裁判若是公正,恐怕就得去陰間待著了。
回想起那屈辱的歷史,那不公的亂世,也許才能懂得今天平等、公正的難能可貴,當時“公理何在”的無奈。
《朝花夕拾》讀后感800字 朝花夕拾讀后感800字作文篇二
《阿長與山海經》是我讀《朝花夕拾》這本書最受感動的文章。
它主要描述了魯迅回憶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幾件小事,塑造了一個樸實、善良、迷信,卻深愛魯迅的“母親”,表達了魯迅自責、后悔,對長媽媽的感激及深切的懷念之情。
長媽媽很愛魯迅,她是個寡婦,自己沒生孩子,把魯迅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照顧他,呵護他。兒時的魯迅渴盼《山海經》,目不識丁的長媽媽利用告假回家的機會,為魯迅尋買到四本小小的書——《山海經》,這是魯迅得到的第一部寶書,這部書對魯迅一生的影響一定非常深刻,以至于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幾年后,能如此清晰地回憶出細節。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也和長媽媽一樣,深深地疼愛著我。奶奶今年七十歲了,滄桑的臉,佝僂的背,瘦長的個兒。
奶奶的規矩和長媽媽一樣多:吃年夜飯,必要等她念一長段祈福的話才能開席;每月的初一、十五,必定奉上供品虔誠地朝拜;農歷七月是她口中的“鬼月”,不許我晚上出門……這些規矩,我一個也不信,更不會順她的意去做!即使這樣,她也不惱。
上了中學的我,獨自騎車上下學,回家總是很晚,她總是很擔心,早早收拾好飯菜,提前半小時,關了門,下了樓,到了小區門口,迎著寒風,靜靜地等……我騎著車,拐到小區一側,遠遠地望見她靜立不動的身影和風中飄起的衣角。她也總是馬上發現我,拖著不便的腿,小跑上前迎住我,伸手提起我背上的書包,身上頓時一輕,心里也松快起來。我慢慢地騎,她大步地走,直到電梯口,再陸續為我打開四重門,才進到屋里——這就算完成了一件大事!
我的身邊,不止是奶奶,還有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姑姑姑丈……他們個個都疼愛著我,投射在我身上的都是慈愛的目光,圍繞著我的都是疼愛我的人。生活中、學習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只要一想到他們殷切的目光、熟悉的身影,勇氣與力量就神奇地臨于我的心頭。
讀著“長媽媽”,想著奶奶,想到每天夜色中,在小區門口略微佝僂而瘦長的身影,告訴自己,要珍惜身邊每一個愛我的人,以后不至于如魯迅那樣后悔,自責,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