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名著讀后感八百字左右 名著讀后感800字篇一
今年暑假我認真閱讀了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的名著——《霧都孤兒》,感觸頗深。
書中講述了19世紀繁榮一時的英國,老百姓生活卻十分貧苦。主人公奧利弗。特威斯特就是其中之一。奧利弗是個孤兒,從小生活在孤兒院里。那里有個規定:只要活到9歲的孩子就可以意外的得到兩片面包(比平時得到的面包多),一碗稀飯和一件新衣服,而很多孩子卻活不過9歲就死了,可憐的奧利弗能活到9歲也算是個奇跡了。在那里滿9歲的孩子就相當于成年了,就可以自己干活,掙錢養活自己。
于是奧利弗被送到一家承辦喪事的棺材店里當學徒,那里的每一個人都瞧不起他,打罵他,侮辱他,奧利弗再也不能忍受,就只身逃往倫敦。可是不想被騙入賊巢,后來被一位好心的老紳士救出(最后才知道他是奧利弗父親年輕時的一個好友),但很不幸,他又一次被抓回賊巢。讀到這兒,我的心被奧利弗的悲慘命運緊緊地揪著,他的饑餓、他的喘息、他的恐懼讓我時時牽掛著,我多希望他能早日擺脫困境,獲得新生。
天生心地善良的奧利弗不愿與這幫盜賊為伍,他想逃生,想向被盜的人家報信,可是他太小、太纖弱了,他的命運被兇惡的壞人掌握著,他努力抗爭,最后在一些好心人的幫助下重新獲救,并找到了那位曾經救過他的老紳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幾經周折,奪回了屬于奧利弗的財產,老紳士還認奧利弗做了自己的兒子。終于,奧利弗可以過幸福的生活了。我真為奧利弗感到高興,可憐的他獲得了父愛,再也不用居無定所了。
書中主人公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面對困難,面對利誘,面對毒打,奧利弗能抵制_,不墮落,不走向犯罪道路,堅定做人的標準,最后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重獲新生。我從小說的開始到結束一直為小奧利弗的命運擔心著,緊張著,慶幸著,歡呼著,他的生長歷程時刻牽動著我的心,震撼著我的心。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新中國,社會安定,父母又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我要珍惜現在美好時光,向奧利弗學習,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報答父母,報效祖國,做一個社會有用的人才!
名著讀后感八百字左右 名著讀后感800字篇二
《龍須溝》讀后感
曾經,有這樣一條溝,又臟又臭,蚊蠅成群;溝附近住的人過著這般生活,住在將要倒塌的房屋里,傳染病在此肆虐,下雨天,臭水攜著大尾巴蛆和一些尸體沖進屋中。
人們過得生不如死,卻也無可奈何。
但是,改革開放以后,共產黨沒有先修達官貴人們的住處,而是先挖這條臭水溝,男女老少一心向黨,輪番上陣,終于疏通了新溝,堵上了舊溝。
從此,人們的生活得到了無可比擬的改善,日子蒸蒸日上。
不錯,這正是老舍的話劇作品《龍須溝》,它生動再現了中國解放前的黑暗生活以及解放后的幸福生活,令人驚嘆、欣喜。
現在的生活更是讓人舒心,衣食住行全都不用擔心。
許多低保戶都得到了黨和zf的關心和幫助,一些黨員主動為他們送米面,捐錢財。
中華大地沐浴著共產黨神圣的光輝,在黨的陽光下正一天天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富足,更加強盛。
我很同情那個極為不幸,失足淹死在龍須溝里的小女孩——小妞,她若是有幸能看到當今國泰民安的狀況,一定會感慨萬千。
激動不已,這些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都離不開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創造,現在的孩子恰是生活在好時代;每天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接受著免費的教育,在寬敞平整的操場上愉快地玩耍。
我們的住處也在改變,由漏雨的茅草屋,到灰磚的瓦房,再到混凝土的小平房,直至我們現在住的高樓大廈。
這些情景一定會使解放前的人們羨慕不已——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到了這個新時代,竟然從夢想變成了現實。
時代在變遷,物質生活也在逐步改變,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改變。
但是,黨徽依舊閃耀,黨旗仍然鮮艷,黨員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奉獻。
不變的只有我們的共產黨!
父輩人擁戴起的共產黨,用烈士的軀干為我們鋪墊了一條平坦的大路,他指引我們走向幸福、成功,而我們只需要懷揣著一顆為國家、為人民奉獻的心,在黨的陽光下健康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