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打油詩呢怎么讀 什么是打油詩舉例說明篇一
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這首富于風趣、逗人發笑的打油詩,形象而夸張地描繪出了雪中奇景的特色。于是人們將此類俚俗淺露、引人開心的詩作叫作“打油詩”。張打油從此遠近聞名了。
又一天,也是下大雪,張打油在一官衙墻壁上題了一首詩:
六出飄飄降九霄,
街前街后盡瓊瑤。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掃帚的使掃帚,
使鍬的使鍬。
老爺升堂,見了墻上的句子大怒,便差人將張打油抓來。張打油委屈地說:“我怎么會做出這種亂七八糟的詩來呢!假如不信,你出個題目當場試試我的詩才如何?”正巧當時南陽被叛軍包圍,向各處請求派兵救援,縣太爺就以此事為題,命張打油作詩。張打油隨即吟詠:
天兵百萬下南陽,
老爺連聲稱贊:“有氣魄!墻上的詩一定不是你作的。”并催促快吟下去。張打油又吟道:
也無救援也無糧。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喊娘的喊娘。
詩的格調與墻上的那一首一模一樣,縣太爺被逗得大笑起來,就把張打油放了。
這兩首詩前兩句還象像詩,而后三句俚俗并逗人發笑,其實這也是為人們所樂于傳誦的原因。
什么是打油詩呢怎么讀 什么是打油詩舉例說明篇二
關于喝酒的打油詩,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聽說過一些吧。筆者孤陋寡聞,對于有關于喝酒的打油詩知之不多,但僅僅就自己所知而言,仍可以從中窺探出一點關于喝酒的心理和文化。
筆者曾聽說過這樣一句打油詩:“感情深,一口清;感情淺,舔一舔。”此打油詩在酒桌上一度流行,但其所蘊含的酒心理和酒文化頗有一股蠻橫、無禮、乃至強迫之意,看似有理,實則無理甚至是歪理,所以很多人對此表現出反感情緒,但在酒桌上礙于情面,反感也只是揣于心中。
再看看這樣幾句打油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連干三杯酒,你說苦不苦?”、“感情鐵不鐵,鐵!喝了就怕胃出血;感情深不深,深!喝了就怕打吊針!”很形象地表達了一些在酒桌被迫超量喝酒者無可奈何的苦悶心理,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表達了很多人對過份勸酒或被迫喝酒的憎惡心理。
接著看看這樣幾句打油詩:“ 有風度的碰一碰,有文化的抿一抿,有品位的'潤一潤,有新意的聞一聞,有個性的晃一晃。”、“親朋聚會不勸酒,真誠相待天地久,一年四季不勸酒,健康幸福永長留。”、“喝酒不強求,情義心中留!老酒雖沒有,真情到永久!老酒不沾口,健康年年有!”
依筆者看來,這幾句打油詩相比所謂的“感情深,一口清;感情淺,舔一舔”而言,真乃酒文化的新風,先進之風。有了這樣一種酒文化,就不怕喝酒喝壞身體,就不再喝酒誤事、鬧事、生事,就不會產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連干三杯酒,你說苦不苦”的無奈、痛苦心理。看看以上的打油詩,什么該堅持,什么該摒棄,我想大家應該心中有數了吧。
有人說,酒文化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勝利了喝慶功酒,高興了喝開心酒,上戰場喝壯行酒,詩人寫詩更是要臨風把酒……事實上,好酒者亦不惟中國獨有。但是,人們往往會發現,如今流行于市的所謂“酒文化”,不時暴露出其魔鬼的一面。在很多情況下,酒已不再僅僅是傳情表意的載體,而經常成為交換利益的媒介和聯絡同僚、取悅上級、鋪平升遷道路的手段;不再是奇思妙想的助燃劑,而變成了干壞事的壯膽藥……
對于此觀點,筆者頗為贊同。文化往往體現在人的言行之中,而人的言行有好壞之分,所以文化往往也有好壞之分。酒文化同出此理。什么樣的酒文化算好文化?筆者難以一言概之。但什么樣的酒文化是壞文化?筆者卻有著切膚的認知,在此僅僅列舉一二。比如,官場屢屢出現的喝酒喝死干部的酒文化就是壞文化,職場屢屢出現的喝酒傷身、喝酒誤事、喝酒壞事的文化就是壞文化,灌醉他人的酒文化就是壞文化,爭強好勝的酒桌惡斗、無節制的酗酒的文化就是壞文化,把酒變成干壞事的壯膽藥的文化就是壞文化……
當然,這些只是筆者的個人之見,不一定正確。什么樣的酒文化該堅決摒棄,值得每一個人深思。摒棄糟粕酒文化,當從官員做起。理由很簡單,官圈有了好的酒文化,則民間酒文化一定會受到好的熏陶,官場的酒文化清風撲面,則大吃大喝、鋪張浪費一定會有所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