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冰心小橘燈散文 冰心小橘燈作品梗概篇一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2、掌握“仄、薯、揉、瓤、朦、朧、蹤”等7個字。
3、了解外貌描寫和行動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4、初步學會從描寫人物外貌、行動的語言來分析人物的思想。
5、感受小姑娘的美好心靈和樂觀精神。
了解行動和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初步學會從描寫人物外貌、行動的語言來分析人物性格。
小桔燈的象征意義和一些含蓄語句的含義。
1、朗讀與討論結合。在檢查預習,介紹作者的基礎上,根據單元目標和課文內容特點,著重思考、討論幾個問題,在思考討論的過程中,結合多種形式的朗讀,或讀全文,或讀段落,或個別讀,或集體讀,以準確深入地領會人物的思想性格特點和語言的表現力。值得思考和討論的問題有:除了開頭和結尾,中間的部分可以分幾個層次?描寫小姑娘的外貌有什么作用?小姑娘是怎么制作小桔燈的?小姑娘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小桔燈有什么象征意義?等等。討論這些問題必須緊扣有關描寫,絕不能作架空分析。
2、講讀和寫作相結合。先講讀課文,后訓練寫作。講讀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重點是領會外貌描寫、行動描寫對表現人物的作用;難點是理解小桔燈的象征意義,“好了”等含蓄詞語的含義。“講”要精要,富有啟發性,同時在“講”的過程中要結合“讀”。講讀之后,進行寫作訓練。
可設計下列題目:
(1)假如你是記者,受冰心奶奶委托,到重慶去看望當年的“小姑娘”。想象一下,小姑娘現在是什么樣子?你可能見到哪些人?看到哪些情景。可以盡情想象,但要合情合理。
(2)冰心奶奶已于1999年3月19日去世,當年的小姑娘,如今也已是60出頭,你能想象一下她現在的外貌,為她設計一下動作嗎?她還會再做一盞小桔燈,獻在冰心奶奶靈前嗎?“小姑娘”這時會說些什么呢?這一訓練可起到兩個作用:一是促使學生準確、深入地理解課文;二是培養合理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冰心小橘燈散文 冰心小橘燈作品梗概篇二
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
在一個春節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慶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個鄉村的鄉公所樓上。走上一段陰暗的反反的樓梯,進到一間有一張方桌和幾張竹凳、墻上裝著一架電話的屋子,再進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間,和外間只隔一幅布簾。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著一張條子,說是她臨時有事出去,叫我等著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隨手拿起一張報紙來看,忽然聽見外屋板門吱地一聲開了。過了一會,又聽見有人在挪動那竹凳子。我掀開簾子,看見1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我問她:“你要打電話嗎?”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點頭說:“我要××醫院,找胡大夫,我母親剛才吐了許多血!”我問:“你知道××醫院的電話號碼嗎?”她搖了搖頭說:“我正想問電話局……”我趕緊從機旁的電話本子里找到醫院的號碼,就又問她:“找到了大夫,我請他到誰家去呢?”她說:“你只要說王春林家里病了,她就會來的。”
我把電話打通了,她感激地謝了我,回頭就走。我拉住她問:“你的家遠嗎?” 她指著窗外說:“就在山窩那棵大黃果樹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說著就登、登、登地下樓去了。
我又回到屋里去,把報紙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詩三百首》來,看了一半,天色越發陰暗了,我的朋友還不回來。我無聊地站了起來,望著窗外濃霧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黃果樹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個小姑娘和她生病的母親。我下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的桔子,塞在手提袋里,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門口。
我輕輕地扣著板門,發出清脆的"咚咚"聲,剛才那個小姑娘出來開了門,抬頭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來就微笑了,招手叫我進去。這屋子很小很黑,靠墻的板鋪上,她的母親閉著眼平躺著,大約是睡著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里側著,只看見她臉上的亂發,和腦后的1個大髻。門邊1個小炭爐,上面放著一個小沙鍋,微微地冒著熱氣。這小姑娘把爐前的小凳子讓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我輕輕地問:“大夫來過了嗎?”她說:“來過了,給母親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里是什么?”她笑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我想起了我帶來的桔子,就拿出來放在床邊的小矮桌上。她沒有作聲,只伸手拿過1個最大的桔子來,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兩只手把底下的1大半輕輕地揉捏著。
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在沒有什么人,我父親到外面去了……”她沒有說下去,只慢慢地從桔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來,放在她母親的枕頭邊。
小桔燈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了下去,外面更黑了。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1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臺上拿了一段短短的洋蠟頭,放在里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桔燈照你上山吧!”
我贊賞地接過,謝了她,她送我出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說:“不久,我父親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母親就會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畫1個圓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地,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淚水在我眼中打轉……
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桔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這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經回來了,看見我提著小桔燈,便問我從哪里來。我說:“從…… 從王春林家來。”她驚異地說:“王春林,那個木匠,你怎么認得他?去年山下醫學院里,有幾個學生,被當做共產黨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蹤了,據說他常替那些學生送信……”
當夜,我就離開那山村,再也沒有聽見那小姑娘和她媽媽的消息。
但是從那時起,每逢春節,我就想起那盞小桔燈。十二年過去了,那小姑娘的父親一定早回來了。她母親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