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于學習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首先,和大家分享在福州高級跟崗學習的一些體會。
福州高級中學是一所重點中學,師資力量非常雄厚。每個老師上課的方式非常獨特,在那里待了兩周,老師把他們上課的常態化展現得淋漓盡致,每個老師上課的內容很有深度,功底扎實,專業能力強,語音語貌非常標準就像磁帶里的錄音一樣。聽完課后,都反思自己,應該怎樣講才能讓我們的學生聽明白,學進去,而不是講了就忘,一做就錯。
在福州學習期間,福州的有位老師告訴我說:‘’對于我們這邊的學生,基礎知識很重要,教材的學習也很重要。”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學生從不知到知,從知到理解的一個過程。
另外一點,他們學校如果有新老師的匯報課,有的觀摩課,組上的老師都會幫助不上課的老師進行磨課,差不多三周的時間,得出來的精品課就會上傳一師一優。
第二、學會反思、學無止境
葉瀾說過:“一個老師一輩子只寫教案,只能成為一名教書匠,不可能成為,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每聽完一節課,每上完一節課,都應該善于反思,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會總結。古今中外的教育沒有統一和一層不變的模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才能發展,在不斷交流和學習中才能不斷進步。
另外,在聽了21場講座中,專家們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就是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加油站。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有一個系統的內容,在給學生一杯水的同時,讓自己有一條河,不斷更新。
教師也是一名教書匠。作為一名教書匠,就要有匠心精神,匠心精神表現在鍥而不舍上,每件與眾不同的好東西,其實都是無與比寂寞的勤奮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所有青春好時光。教書育人也是如此。
總之,這次“國培”學習培訓使我理清了教學思路和提高了教育認識,真正感受到我國不同地區在教育教學方面的較大差距和落后地區教師自身的不足。受益非且,每一場專家講座、每一段學習活動、每一節聽課上課、每一句經典名言、每一個教學案例、每一棟建筑文化、每一所校園文化、每一條教學經驗、每一次教學探討和學習筆記都是寶貴的財富。教無定法,學無止境,只有終身學習并不斷創新的教師才是合格的人民教師。另外,作為年輕教師的我們,要相信,如果你在行動,就一定能看到自己的成長。
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我有幸與校長書記一行30人赴張家港進行為期10天的學習交流培訓活動。短暫的學習,讓我收獲豐厚,深刻了解到什么是張家港精神,為什么要學習張家港精神,以及怎樣開展學習張家港精神。張家港精神體現在“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十六個字,雖然字數寥寥,但將其真正落到實處,真的很難,然而張家港能夠走向輝煌,是一種偉大而又富有創新的精神,指導并引領者開拓者走向事業的輝煌。
在張家港的十天,深深體會到凝心聚力、催人奮進的氛圍。經濟要發展,教育需先行。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市”的戰略。感受到張家港市領導對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看到教育界同仁們把教育作為一項事業用心投入,把教學作為一項藝術精雕細刻,對教育在經濟上加大投入,人力上加強培養,政策上給與傾斜,環境上予以優化,辦學上進行規范,再教育改革與發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教育教學質量優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為張家港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智力基礎。觀察、考察的每一所學校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加強師德師能建設,推進素質教育,教育的真諦在這里得到傳播,師生的架子在這里得到體現,學校的特色在這里得到展示。每一所學校都追求1卓越,創造奇跡,環境優美,設備設施先進,文化底蘊深厚,常規管理科學,課堂教學和諧高效,校園文化富有特色,素質教育卓有成效。
在培訓基地有幸聆聽了專家講座,每場講座都是張家港市教育局精心安排的精英專家們為我們精彩講解。專家侃侃而談,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他們深厚的文化底蘊,精湛的專業知識和崇高的敬業精神,“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使我深深認識到只有提高自身服務和素質,才能發揮自身的潛能,管理是一門走心的藝術,作為教師,不但要務實勤奮,還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改進,積極創新。更是深刻體驗到要做教育戰線的領路人,就必須擁有博學多識和藝術家的靈感、智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彰顯智慧,成就自身的價值。
此次培訓在張家港教育局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張家港市城市建設的成果。充分感受到這個新型城市的文明程度及生態建設,所有城市建設體現著世紀發展的前瞻性的戰略眼光,領略到張家港人的拼搏精神和智慧。每所學校、幼兒園在校園文化建設和辦學理念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在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上創造有價值、有個性的文化氛圍,把創設育人環境當作一種不斷創新的藝術,體現生活處處是教育的育人環境,處處開啟幼兒的智慧。本次學習,我們參觀了張家港市富有特色的校園,每2所校園綠樹成蔭,芳草萋萋,校園環境優雅、文化氣息濃厚。角角落落都充滿文化氣息,以至于階梯甚至走廊上的精巧布置,處處無不透出管理者的獨具匠心。讓人每走一步都有成長的感覺,正是這些細微之處體現了張家港教育者為學生拓展所做的努力與良苦用心,體現了育人環境和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每一個孩子都很重要”在這里得到了真正體現。鼓勵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快樂成長。讓每一個學生切實掌握作為社會人生活下去所必須的基礎的基本知識,發現并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和個性。
遵循規律,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幼兒園師生的共識,具體體現出德育和智育的統一,共性和個性的統一。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發揮特長的工作崗位,每位幼兒有自己的成長目標,學校幼兒園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在幼兒園,教師時刻關注幼兒的成長和進步,為幼兒每一天的進步喝彩,幼兒的快樂成長是教師最大的幸福。教育理念時時出現在幼兒園的角角落落,在游戲過程中處處彰顯以幼兒為本的思想,孩子們遵守游戲規則,在創設的情景中快樂的游戲,教室內處處是幼兒成長的印記。幼兒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中快樂的游戲,自主、自愿、自覺的進行游戲,體驗游戲的過程帶來的愉悅,充分挖掘了幼兒的潛能。張家港的每個校園里,都可以看到一群看似普通實際并不普通的教育人。在江帆幼兒園、南豐幼兒園、福前幼兒園富有個性與地域特點的園所文化、園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都凝聚著幼3教工作者的點滴付出,
這次學習培訓,感悟頗多,所參觀的學校幼兒園完善的管理制度、優美的校園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精細的管理模式、積極地工作態度、博大的創新精神,令人贊嘆不已,大開眼界。張家港精神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張家港精神不是等出來的,而是拼出來的,張家港精神不是捧出來的,而是創出來的,我們更需要這樣落實到實處的精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同時也看到我們與他們的差距,我們缺少拼搏與奮斗的精神,盡管所提倡的理念相差無幾,但是差距是在于我們有沒有將其落到實處,付諸于實踐;沒有扎扎實實的俯身做好教育,服務于幼兒,通過學習,感觸頗深,結合實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將張家港精神不斷地運用在工作中,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敢為人先,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不斷開拓創新,奮勇前進,努力拼搏,共同努力,努力開創教育事業新天地。
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心得體會篇三
歷時xx天的“20xx年xx市xxx研究班”已于x月x日圓滿結束了,作為一名首次參與農民畫創作的培訓學員,在這短短的x天里,我區所派學員在創作學習上受到了極大的鍛煉,受益匪淺,并高質量的完成了市領導、市美術館領導布置的每人創作3幅畫的任務,得到文化局、美術館領導的好評。
xx農民畫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xx黑陶一起被我市列為“xx文化瑰寶”。市委常委、市宣傳部毛部長親臨創作現場作重要講話,指出著眼于未來、擴大農民畫的創作隊伍、更好的傳承本土文化,也為了將本土文化推向市場、打造xx的文化名片,是本次“創研班”舉辦的重要目的。能夠有機會參加如此重要的創作活動,我們深感榮幸!在此,我們對教育局領導和學校領導提供如此寶貴的學習與培訓機會表示深深的感謝!現將本次創作培訓的收獲匯報如下:
一、通過此次創研活動,我們學會了農民畫的創作,提高了專業素質
參訓的頭幾天,由于缺乏對農民畫的認識,創作基礎薄弱,各區參訓學員表現出極大地不適應,找不到合適的創作題材,進入狀態困難,創作過程一度非常痛苦,學員們焦慮不已。美術館副館長xx老師耐心輔導,根據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專業上的特點,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強化個人優勢,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使我們在參訓的第一周就順利的進入了創作程序,學會了創作。在接下來的創作中我區學員進步很快,每個人都有代表性的作品問世,xx的《六月蜜》、xx的《蘋果熟了》、xx的《農民畫家》、xx的《烤煙房》,各具特色,表現出我區學員應有的水平,得到丁館長和市文化局領導的充分肯定。
學習過程中我們不懂就問,虛心向x老師、向老畫家們學習,學到了很多以前在學校里沒有學到的東西,專業素質和創作水平得到提升。
二、通過培訓,加深了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增強了使命感
“這一方水土上的事兒必須由這一方水土上的人來做”,這是x館長經常對我們說的話。對農民畫創作的親身參與和體驗,使我們體會到了xx農民畫的巨大魅力,加深了對本土文化的認識,增強了使命感。繼承、發揚xx本土的文化藝術,是我們的歷史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堅持業余創作,為發揚xx農民畫做出自己的貢獻。另外,根據區教育局領導和學校領導指示,我們計劃將xx農民畫列為校本教育內容,開發校本課程,希望能夠得到校領導的支持與幫助!
我們的培訓學習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離上級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努力學習,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