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長城的教案幼兒園 長城教案小學篇一
1、認知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生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2、智能目標:
⑴ 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⑵ 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情感目標:
通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難點重點】
1、指導看圖: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2、圖文對照:
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介紹長城:
長城始建于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筑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為防御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并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后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軍事建筑。
2、觀察彩圖:
(打出幻燈片)
⑴ 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
(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長城修筑在什麼地方?
(崇山峻嶺之間)
⑶ 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
(長和高大)
⑷ 作者為什麼要選擇遠,近兩個觀察點?
(不從遠處觀察,就看不出它的“長”這個雄偉的全貌;不從近處觀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堅固的構造特點。只有從不同的觀察點介紹長城,才能更顯出其氣魄雄偉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
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
(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2、生討論:
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
(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后兩節分別寫了什么?
(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⑴ 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
(像一條長龍)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么特點?
(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
⑵ 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
(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
⑴ 此景是作者在何處(觀察點)看到的?
⑵ 作者分別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 根據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
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嘹望、射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文入情,學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墻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么?
討論后歸結到:
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⑵ 默讀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現在哪里?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4、齊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合下列提示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嘹望射城臺。
2、老師總結談話。
五、作業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是苦難?是安寧?是驕傲?是屈辱?還是其他什么呢?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搜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為題寫一篇辯論稿,準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辯論會。
長城的教案幼兒園 長城教案小學篇二
《長城》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十七課的內容,這篇課文的后兩篇課文分別是《頤和園》、《秦兵馬傭》,這三篇課文共同反映一個主題:中國的“世界遺產”。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這篇課文的知識目標:識記生字詞不難解決。但技能目標: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情感目標:認識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激發民族自豪感,是重點,也是難點。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自讀自悟觀看圖片的方法,以學生的“讀”為主線貫穿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議、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
一、創設情境引導讀——初識長城
1 、揭題:據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多媒體演示,激發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2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長城嗎?(引讀課文)
3 、交流閱讀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 結合課前的預習,學生反饋)
二、介紹長城以及秦始皇:(課件出示)
1、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兩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抵御外來侵略,下令修筑長城。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蜿蜒一萬兩千余里。
2、看照片,認識秦始皇。
三、課件出示長城的示意圖,了解長城途經哪些省份。
四、出示生字詞,認讀:
崇山峻嶺 蜿蜒盤旋 垛子 屯兵 堡壘 凝結 氣魄雄偉 智慧
五、作業超市:
1、查閱長城的有關資料,寫一篇長城的導游詞。
2、熟讀課文。
一、創設情境引入:
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繼續和作者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1、(情境體驗激發興趣:多媒體演示,觀看游覽長城的視頻。)
2 、交流閱讀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 作者是怎樣贊美長城的?課件出示: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3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長城嗎?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學,在書上做上批注。
二、組織交流,討論,重點賞析深入讀——品味長城
1 、學生自讀自悟,深入閱讀課文,體味文中的哪些詞句給你了很深的感悟。
2 、交流閱讀感受,品味、感悟、體會,并指導朗讀。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引導學生抓住“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感受長城的雄偉,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長城的氣魄。
(2):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引導學生領略長城巧妙的設計,體味長城在軍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據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臺、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學生上臺畫簡筆畫,出示課件的圖片。
四、投入情感悟讀——傾動長城 (課件出示方磚圖片)
1 、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墻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么?
( 討論后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 、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聯系文中句子體會磚石多、重;運輸的工具原始;環境險惡)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智慧體現在哪里? (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3、這段第三句中的“凝結”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這磚石那么重、運輸的工具那么原始,環境那么險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發揮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里的“才”字既表達出建造長城的不容易,又飽含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 、創設情境(配樂描述)
想象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 、讀---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說說讀后的感受。
6、小結: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7 、指導感情朗讀全文。(要求讀出勞動的艱辛,讀出非凡的創造,讀出由衷的贊嘆。)
五、自由抒發激情讀——贊美長城
1 、通讀全文引發學生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激發民族自豪感。
2 、心里話大聲說。高呼對長城的由衷贊美。
3 、2008 年,奧運會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到時,會有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到我們國家,他們大都會來參觀我們的萬里長城,如果你是一位導游,你會怎樣把長城介紹給這些外國朋友呢?請你創作一篇長城介紹詞。
請兩名學生讀導游詞。
六、知識拓展延伸讀——深識長城
快速默讀課后“資料袋”,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興趣。
教師激情講述,出示其它世界文化遺產的圖片,讓學生大聲讀出它們的名字。
七、作業超市:(出示課件)
1 、自主交流搜集的有關長城的傳說、故事、歌曲、圖片資料,教師適當追問資料搜集的辦法,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多搜集相關資料。
2 、自主或小組合作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建立專用的資料袋,為后面課文及語文園地的學習做準備。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課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學的設計,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那么,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對于“一萬三千多里”課文中僅僅以數字的形式出現在學生的眼前,我感覺太單薄了,于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分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這為學生理解后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筑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于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么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著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著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著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么?”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的指導還不夠細致。
2、對課堂的生成處理不是特別妥當。在給長城題詞時,有一學生說:“長城,你永遠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沒能抓住這一契機進行更深層次的引導,如果能繼續引申:“長城真的不會倒嗎?”接著介紹長城的破損情況,引發學生思考如何保護長城,效果會更好。
3、對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巧妙設計時處理得比較膚淺。在引導學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臺的時候,應讓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它們的作用,這也是我今天教學中的一個疏忽之處。
長城的教學結束了,但這一課給我的觸動也是比較大的,從我個人來說,我是比較喜歡這類的課文,喜歡它的大氣,喜歡它的簡潔明了,這也是今天對這一課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長城的教案幼兒園 長城教案小學篇三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南面百、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興趣。
1、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
多媒體、初讀長城介紹紀錄片、國歌磁帶。
2課時。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看看。
2、據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長城。
1、自由讀課文:
圈出生字,認讀生字
2、用“”畫出不理解的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們。
3、重點點撥:
⑴字形:
隔磚旋
⑵字義:
垛口瞭望射口
要求:
1、準確。
2、通順。
老師激導入課題:
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征,華夏兒女的驕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國內外游客。簡短的紀錄影片把我們帶到長城腳下,使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你能用書中的一句話評價一下長城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
氣魄雄偉
17、長城
偉大奇跡
1、出示重點詞句、質疑: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針對這個評價,你能提出哪些關鍵問題供大家學習討論?
(學生提出問題)
2、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⑴指名讀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個問題,發表見解。
(引導學生說出長城的長、高、彎、堅固。引導學生細致讀課文,全面考慮問題,并鼓勵學生從自備資料中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補充。)
⑵品讀課文,讀出理解:
你能通過朗讀反這種氣勢表達出來嗎?
⑶再次觀察文中插圖:
以小導游的身份,指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氣魄雄偉。
3、烘托高潮,體會情感:
過渡:
長城僅僅中為它的氣魄雄偉就被稱為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嗎?你能用書上一句話概括出其他原因嗎?
(指名說)
⑴出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邁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⑵齊讀:
從這句話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趕緊和身邊的同學說一說。
(互相交流)
⑶班內交流:
指名談談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讓我們飽含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這句話。
1、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指導學生整體認識。)
2、激發自豪之情(播放國歌):
長城,己被寫過了國歌之中,融進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華民族的魂,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讓我們一起來唱響國歌。
3、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說的?有什么想寫的?
17、長城
偉大的奇跡氣魄雄偉
血汗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