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蝸牛日記教案 蝸牛日記一年級篇一
在前往寧波的途中,我在路邊的草叢里翻來找去,終于找到了四只小蝸牛。我把它們放在一個盒子里,里面墊上了濕潤的泥土和樹葉,上面蓋上了一層保鮮膜。這就是蝸牛的“家”。
一路上,我仔細觀察它們,發現平時小小的蝸牛身體完全舒展開有三厘米。它們還有兩對觸角,和一張圓圓的嘴巴。蝸牛看見了可以讓它們倒立“行走”的地方,于是全都爬了上來。透過保鮮膜,我發現蝸牛不是用腳走路的,那蝸牛到底是靠什么行走的呢?我到寧波家的電腦上查了查,原來,蝸牛腹部生有一種能動的肉足——腹足,這就相當于蝸牛的腳。它們“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白色的液體。
突然,我看見了蝸牛那又細又長的'觸角,就用手指透過保鮮膜撥弄了一下,蝸牛馬上“嗖”的一下把觸角縮進了它那又粘又軟的身體里。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看它那膽小的樣子,真像個“縮頭烏龜”。
看著小蝸牛憨態可掬的樣子,我真喜歡它們。
蝸牛日記教案 蝸牛日記一年級篇二
11月5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在學校花壇里捉螞蟻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只蝸牛。正當我要驚訝得叫起來時,馬上又捂住了。因為我叫的話,一定會使它在王琢的腳下“死于非命”。隨后我把它放進了文具盒。
下課后,我才把蝸牛拿出來觀察:它的身子不大,比黃豆大不了多少;看著它深褐色的外殼,讓我想起了我愛喝的咖啡和愛吃的巧克力;它整天背著一個沉甸甸的房子,是不是因為曾經迷路而找不到原來的房子所以干脆把房子背了起來呢?這時蝸牛把頭探了出來,好像在對我說:“這可是上帝送個我的禮物,可不要小瞧它哦!”
11月7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我那小蝸牛。
它沒有可以活蹦亂跳的腳,只能用腹足一點一點得往前挪動。
他的'觸角像探測儀,不停地在空中舞動;又像盲人的拐杖,不停地往前探索著。我把手伸過去,它把那兩對觸角收了回去。我專門查了資料后才知道:蝸牛長的那對觸角上有眼睛,短的那對是探測危險的。
大自然真奇妙!
11月8日星期日晴
今天早上我去看了我的小寶貝,只見它在瓶底一動不動,我不由地繃緊了心,自言自語道:“是不是蝸牛覺得這兒人對它不好,所以去見上帝投訴了呢?”媽媽聽見了我說話,也走進來瞧了瞧蝸牛,然后敲敲我的腦門說:“閉上你的烏鴉嘴!蝸牛是被你餓著了!”我恍然大悟。
我馬上狂奔到學校,與門衛舌戰近十分鐘后,終于允許我進校五分鐘。
摘了數十片樹葉后,我又狂奔到家中,隨手往養蝸牛的瓶子里扔了幾片。
過了幾分鐘,咦?蝸牛依然什么也沒吃,是不是真的去見上帝了?我馬上上網查找資料,看完后才明白:蝸牛的覓食范圍非常廣泛,主食各種蔬菜、雜草和瓜果皮;農作物的葉、莖、芽、花、多汁的果實……
于是我在洗菜時,又順手牽羊拿了幾片白菜葉。我剛走出廚房,只聽見媽媽在后面嘟噥:“白菜怎么少了?”因為習慣,我想也沒想就說是爸爸拿了!爸爸也滿臉疑惑的叫苦:“我又拿你們什么東西了?”……一場家庭誤會就這樣被我引發了。
我把菜葉放進蝸牛瓶,沒過幾分鐘,菜葉就被咬了幾個大洞。我只得換了一片菜葉扔進去,過了十幾分鐘也被咬得“體無完膚”
這時又有一個疑問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我在蝸牛的前面只能看出蝸牛在前進,但是一從上面往下看,蝸牛后方已經有幾個大洞了。帶著這個問題我又上網查詢,找到了答案: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5600顆牙齒。在蝸牛那對較短的觸角中間往下一點的地方有個小洞,那就是他的嘴巴。
一只蝸牛就夠我研究三天,那么這一個世界,又能夠我研究多久呢?
蝸牛日記教案 蝸牛日記一年級篇三
下午,我和奶奶在花生地里刨花。
下午,我和奶奶在院子里刮胡子。我在刨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葉子上有殼的小生物。這個小東西真的很奇怪,我身上有一塊肉露了出來。仔細一看原來是只蝸牛。
我把手往上一摸,沒想到肉越縮越緊。過了一會兒,一根像天線一樣的肉管在體內伸出來。啊,這是伸出來的蝸牛頭。這個肉管也繞著殼的邊緣轉了一圈,它好像四下看有沒有什么動靜,然后帶著沉重的殼慢慢向前爬,頭上的肉管被拉長縮小了。白色的肥肉蠕動著。看著它笨重的樣子,我用手摸了摸它胖乎乎的身體,它以為有敵人要攻擊它,我就把頭縮回到殼里。匆匆看了一下,忍不住笑了。
奶奶聽到笑聲,走過來看我手里的蝸牛。他對我說:“小平,你知道蝸牛為什么背那么重的`殼嗎?”我搖搖頭,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我興奮地喊道:“我知道了!因為蝸牛的殼可以躲避敵人的攻擊,保護自己的身體。奶奶,你說得對嗎?”“是的。”奶奶開心地點點頭,眼睛瞇了起來。再看看蝸牛。它伸出兩個肉煙斗,好像求我把它放下。我輕輕地把它放在花生藤上,又去上班了。
多有趣的一天啊!這是我第一次這么接近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