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走進端午節ppt篇一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么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么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走進端午節ppt篇二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走進端午節》。我將從以下九個方面向大家匯報:
端午節是咱們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的民間文化。過端午節也是我們民族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習慣。
然而,許多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感受和記憶相對較少,對傳統節日的情感也逐漸淡漠。為了讓學生親近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對端午節的了解,我設計了《走進端午節》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本次活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實踐能力,增強對端午節文化的認同感。
新課程背景下的綜合實踐活動倡導要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以發展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此,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端午節的歷史傳說、節日習俗、飲食文化以及相關詩詞歌謠;
2、在包粽子等實踐活動中增強動手操作能力;
3、在展示交流與總結評價過程中發展思考與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收集與端午節有關的資料,學會信息的收集和處理;
2、通過動手實踐,在自主、合作學習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氣氛,通過各種民俗活動體會實踐帶來的幸福感,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針對以上三維目標,本次活動的`重點為:了解端午節的習俗和特色飲食文化,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本次活動的難點為: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對端午文化的認同感。
本次主題活動的設計思路是以端午節的節日文化為核心,以研究性學習、技能學習為基本形式,以學習包粽子為主要載體。在自主活動與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了解與感悟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對端午文化的認同感。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初步的實踐能力,有很強的探究欲望,通過小組分工,有制定活動方案的初步經驗,在交流活動中具有一定的評價水平。
我們學校配備了專門的綜合實踐活動室、圖書室、電腦室,學生可以利用這些活動室查找、收集資料,進行實踐活動。同時,利用學校的家長義工制,使學校開展的實踐活動得到有力支持。另外,我們學校位于豐澤小區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拓展活動范圍。這些有利的資源,充分保障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本次活動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實踐操作法、小組合作法、多元評價法。力求促進學生綜合實踐素養的和諧發展。
本活動分四個階段,用時五周: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階段,用時一周。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階段,用時兩周。
第三階段:展示交流階段,用時一周。
第四階段:拓展延伸階段,用時一周。
活動過程體現漸進性、實踐性、體驗性、發展性。(課件)
共三個環節:一準備階段, 二實施階段,三展示交流階段。先說說準備階段。
(一)準備階段
通過確定各小組活動主題——成立活動小組——制定小組活動方案這三個環節,為實施階段做好充分準備。
活動過程中,側重于探究內容和方法的指導。指導學生確立端午節由來、端午節習俗、端午節食俗、端午節相關詩歌這四個小主題,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自主選擇,進行活動方案的設計,為活動的實施做好必要準備。
(二)實施階段
依據制定的活動主題和方案,關注各小組開展實踐活動的過程,引導學生有效地收集資料、調查研究、準備展示與交流。
在研究活動中,包粽子這一端午節習俗學生們很感興趣。學會包粽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生活操作技能,也能讓學生從中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文化。于是我便開設了一節“學包粽子”的技能學習課。下面重點向大家匯報下這節課的活動流程。(課件五個流程)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通過課前欣賞各式各樣的端午粽子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激發學生包粽子的興趣,主動進入實踐氛圍。
二、 合作探究,掌握方法(分為以下兩個步驟、課件)
步驟一:動手試包,摸索方法
首先,進行彩泥模具試包,孩子們初步感知包粽子的方法與步驟,感覺挺容易的;
接著,初次真材實料試包,嘗試中發現了包粽子成形難、容易漏、捆扎松等一系列難題,深刻意識到包粽子的不易;
最后,帶著發現的問題,再次真材實料試包,學生們在動手實踐合作探索中,尋找包粽子有形、防漏、扎緊的有效辦法。
經過三次實踐,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試包活動,孩子們對包粽子的方法和步驟初具輪廓,而對于每一步驟的具體包法以及動作連貫性還不是很清晰。
步驟二:播放微課,明確方法
此時播放音畫同步、效果直觀的微課。
在微課學習后,引導同學交流補充,提煉包粽子步驟和技巧,明確了包粽子的具體步驟與注意事項。
三、 作品展示,體驗成功
利用投影儀,各小組將自己的粽子作品向全班展示,學生在交流中互
相欣賞,在欣賞中發出由衷的感嘆,從而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四、 品嘗成果,暢談感受
實踐課后,我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將包好的粽子進行蒸煮,與同學一起品嘗,分享勞動成果,暢談實踐活動帶來的快樂與感受。
五、 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除了今天包的四角粽外,由于各地包粽子的選材差異、飲食習慣不同,粽子餡和粽子形狀也各具特色。鼓勵同學們課后繼續探索、動手實踐,包出形態各異,富有地方特色有文化味的粽子。
(三)展示交流階段
經過準備階段與實施階段,收集了大量資料后。此時,展示交流階段已水到渠成(課件),學生可以根據活動方案,利用身邊資源,發揮自身特長,確定展示形式,將活動成果在全班進行展示。如,演講闡述端午節的由來;朗誦、歌曲表演展示端午節的詩詞歌謠;學習手工制作展示端午節習俗;制作訪談視頻介紹端午節的食俗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落實了活動目標。
(四)拓展延伸階段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并沒有到此結束,在端午節前夕,我們學校舉辦了包粽子比賽,將這一實踐活動拓展到全校,同學們參與熱情極高,活動也吸引到了學生家長們的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同時,我們還將“包粽子比賽”等實踐活動延伸到
社區,開拓了活動領域,將端午文化有效滲透到社會中。
(一)暢談收獲、評價總結
在這個階段,讓學生暢談本次活動帶來的收獲及感受,填寫評價表。利用多標準、多角度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活動中“一學多得”的好處。與此同時,抓住學生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新問題,啟發學生繼續研究。
(二)活動的效果與反思
1、《走進端午節》這一活動的設計,立足傳統,源于生活,實踐性強。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各項才藝得到了充分展示,綜合運用各方面知識與動手操作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收獲了實踐帶來的成就感。
2、本次活動豐富了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將學校實踐活動延伸至社區,使學校與社區的有效合作形成了教育合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
3、加強對包括端午節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有關的實踐活動,對于引導學生更加準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積淀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將繼續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用心傾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