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歷史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篇一
1.了解并掌握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目前政治格局的基本特點是 “一超多強”。
2.通過聯系史實和時事,分析兩極格局解體后世界形勢的基本特點,了解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實力對比的變化。
3.認識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主題,青少年應為維護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形勢的多極化趨勢,同時對科索沃戰爭要有正確的認識。
難點:理解世界格局多極化的原因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引導:結合“世界格局蹺蹺板”分析導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由于各國實力的變化,形成了美蘇兩極格局,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在這半個世紀中,美蘇之間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標,爭奪世界霸權與勢力范圍。美蘇爭霸不僅影響了世界和平,而且影響了世界局勢。但是,隨著90年代初,蘇聯的解體,兩極格局存在的基礎消失了,兩極格局不復存在。
但是,世界格局會如何發展?前面學習中,我們已經了解到70年代,西歐與日本崛起,與美國構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三足鼎立局勢;70年代末,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歷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俄羅斯成為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雖然經濟實力相對滑坡,但仍掌握著龐大的核武庫。這些現象,是否會影響當今世界格局的演變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5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設計說明:本環節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通過對“世界格局蹺蹺板”的分析從一個側面感知本課的中心內容。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欲望。)
(二)教師引領,合作探究
一、二戰前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教師講述: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體系。與“局面”比較,重點指出其穩定性的特點。
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通過哪兩次會議確立了新的世界格局?
學生:通過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追問:是什么事打破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學生:第二次世界大戰
追問:二戰后又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格局?它又是怎樣結束的?
學生: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底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
思考:兩極格局的結束是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師生總結: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終結既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趨勢,又是歷史發展進程中各種因素(包括人們的主觀選擇)互動所形成的“合力”的結果。
過渡: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又是怎樣發展的呢?
二、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引導:請學生閱讀教材90頁和上面的圖片歸納當今世界新的政治格局的特點。
學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暫時出現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追問:“一超多強”指的是?
學生:“一超”是指美國,“多強”是指中國、俄羅斯、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國家聯盟。
追問:“一超多強”是不是一種“格局”?
點撥:“一超多強”只是一種局面,是暫時的,“世界格局”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體系,與“局面”比較,重點指出其穩定性的特點。
展示材料:江澤民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的講話中所指出的:“現在舊的世界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新舊格局交替的動蕩時期。”
教師:請結合材料和學過的知識思考:
(1)新、舊世界格局各指什么?
(2)交替時期又是指什么局面?
學生:(1)舊的世界格局是指兩極格局,新的世界格局是指尚未形成的當今的世界格局
(2)交替時期是指暫時出現的“一超多強”的局面
展示:和平和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世界格局正在走向多極化,爭取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是可能的。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捕捉信息: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出當今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
學生:當今世界格局呈多極化趨勢
點撥:兩極格局中的“極”是通過政治、軍事實力來控制、操縱其他國家;
而多極化中堪稱一“極”的,主要是憑借綜合國力,即科技、經濟實力,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作用,對其他國家、地區乃至全球產生影響力和作用力。
教師:當今世界發展的主題是什么?
學生: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題。
跟蹤練習:下列現象能代表“冷戰”結束后國際形勢主流的是
a.美國部署國家導彈的防御系統
b.美國以“人權高于主權”為由轟炸南聯盟
c.印度、巴勒斯坦進行核實驗
d.朝鮮半島問題的六方會談
學生:我選d,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只有d項內容能體現這一點。
展示材料:
材料一 世界銀行公布的2003年全世界的國內生產總值統計數字表。
材料二 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稱,歐洲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和美國平起平坐的歐洲大陸的超級大國”。
材料三 日本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gdp約為美國的50%左右。其軍事力量在質量上已超過英、法、德等國,居世界第三位。日本將加快爭取世界政治大國 地位的步伐。
捕捉信息:這三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西歐、日本和美國經濟競爭激烈,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三足鼎力的局面。
展示材料:
材料一1980-1999 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 發展中國家為3.4% ,發達國家為2.6% 。
材料二 教材中有關2000年人權委員會改選,美國落選一事。
引導討論:這兩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
教師:說明發展中國家崛起并在國際事務中起著重要作用。
討論: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因素及根源?(學生小組合作分析)
師生共同總結:
(1)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企圖稱霸世界;
(2)冷戰結束后,俄羅斯出現了嚴重的經濟政治問題,但它繼續作為一個統一的擁有足以毀滅美國的軍事力量而存在;
(3)20世紀70年代以來,歐共體和日本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在很多經濟領域趕上或超過美國,它們不愿意像過去一樣受美國的控制,西歐、日本和美國競爭激烈,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4)第三世界(以中國為代表)的興起,對多極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增強,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強調: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呢?是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一超多強”的局面將在今后較長時間內存在,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發展趨勢。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根源在于經濟結構的多極化。
三、科索沃戰爭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辯論會:在兩極格局結束后,你認為世界形勢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呢?有人認為是走向緩和,也有人認為是越來越緊張和動蕩。你同意哪種觀點呢?(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成正反方展開辯論)
總結陳詞:世界形勢的總趨勢是走向緩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顯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閱讀分析: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析威脅當今世界安全的因素。
學生甲: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不斷
學生乙: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恐怖主義
科索沃位于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西南部,面積10887平方千米,人口200余萬,其中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族。在南斯拉夫聯邦時期,科索沃是塞爾維亞共和國內的自治省,但這個地區始終存在著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
引導: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告訴大家科索沃戰爭是怎么回事?
學生:1999年3-6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越過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以南斯拉夫聯盟軍隊屠殺科索沃地區阿爾巴尼亞族人為借口,對南聯盟境內進行狂轟濫炸,造成南聯盟的重大損失。其間,北約轟炸了中國駐南大使館,侵犯了中國主權。
焦點訪談:有人認為北約是為了維護人權和正義才轟炸南聯盟的,你認為這種看法對嗎?
學生甲:這種看法不對。
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捍衛“人權”和維護“正義”的旗號,對主權國家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轟炸,嚴重違背了國際法基本原則。
學生乙: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的轟炸,不僅侵犯了南聯盟的主權,給南聯盟人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災難,而且對歐洲與世界和平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威脅。
教師強調:美國所謂的“人權”和“正義”,是美國企圖利用它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地位加緊推行霸權主義,實施自己稱霸世界的野心,最終實現領導世界的全球戰略目標。
我們一定要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拓展:2003年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直到2012年持續了9年之久的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災難,嚴重破壞了世界和平。
思考:從科索沃到伊拉克,我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小組合作充分討論)
教師:世界多極化的最終形成將經歷一個漫長、曲折、復雜的演進過程。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霸的斗爭,將成為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國際斗爭的焦點。
(三)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自20世紀以來,世界格局發生過三次劃時代的變化。第一次是一戰打破了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形成了資本主義包圍社會主義蘇聯的格局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二次是二戰后出現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峙的兩極格局。第三次是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形成了由“一超多強”向多極過渡的格局。美國正以其無人匹敵的綜合優勢處在一“超”地位,而歐洲、日本、中國、俄羅斯以及以印度、巴西等為代表的新興力量屬于“多強”。
“沒有一種勢能能永遠持久。”有起就有落,有升就有降。世界的“命運之輪”正在緩緩地朝多極格局運轉。但是,在多極格局形成之前,人類還不知道要在“一超多強”的過渡時期里,付出多少艱苦的努力,經歷多少殘酷的斗爭。盡管如此,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代世界兩大主題,這不僅影響著世界的前途和命運,也決定著各國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維護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流。
用口訣小結本課的主要內容:
蘇聯解體格局變,一超多強暫時現。世界格局沒定型,多極趨勢來發展。
美國稱霸受制約,歐盟還有中日俄。未來格局占地位,經濟實力決定性。
霸權主義想抬頭,世界安全受威脅。國際爭端來協商,聯合國作用要加強。
課后小結
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自20世紀以來,世界格局發生過三次劃時代的變化。第一次是一戰打破了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形成了資本主義包圍社會主義蘇聯的格局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二次是二戰后出現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峙的兩極格局。第三次是蘇聯解體、華約解散,形成了由“一超多強”向多極過渡的格局。美國正以其無人匹敵的綜合優勢處在一“超”地位,而歐洲、日本、中國、俄羅斯以及以印度、巴西等為代表的新興力量屬于“多強”。
“沒有一種勢能能永遠持久。”有起就有落,有升就有降。世界的“命運之輪”正在緩緩地朝多極格局運轉。但是,在多極格局形成之前,人類還不知道要在“一超多強”的過渡時期里,付出多少艱苦的努力,經歷多少殘酷的斗爭。盡管如此,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代世界兩大主題,這不僅影響著世界的前途和命運,也決定著各國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維護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流。
用口訣小結本課的主要內容:
蘇聯解體格局變,一超多強暫時現。世界格局沒定型,多極趨勢來發展。
美國稱霸受制約,歐盟還有中日俄。未來格局占地位,經濟實力決定性。
霸權主義想抬頭,世界安全受威脅。國際爭端來協商,聯合國作用要加強。
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 九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
九年級下冊歷史教案 | 九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