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范進中舉讀后感50字 范進中舉讀后感500字篇一
文中的范進開始已是秀才,后又中了舉人,期間發生了一穿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從這些事情中讓我看到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的欺貧愛富與麻木。
范進54歲才中的秀才,接著還要考,為的就是做大官,做大官的好處大概是從老百姓身上貪銀子比較容易。這一點文章也表現出來了,范進剛一中舉,胡屠戶的態度立刻改變了,眾鄰居趕緊拿來雞,米,錢,張鄉紳又送房子又送車,真是收獲不小啊!我想當時大部分讀書人是為官清廉,愿為民請命的,可是這種人必定是少數,又怎么改的了當時的風氣。所以當時的科舉制度足以使知識分子的精神受到摧殘,變的麻木,只知為官為財而學習考試。
本篇文章寫的是明朝之事,但事實作者吳敬梓用明時的事情來反映當時清朝的現狀。后來我通過查資料得知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他主要是從《詩》《書》《禮》《易》《春秋》這五經中選定寫作作為題目。而文章的格式也是有規定的: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句子稱作四比。后來又叫八股。按當時來看,為了考上大官,就只要練好八股文了,連作文都要定格式,不知自己的想法有沒有表達出來,可要是這樣學習又有什么意義呢?
我們現在,有時也在為考試學習,象作文會有幾種模式,它或許能保險些,讓你在考試中少扣幾分,比如寫作開門見山,當然這是最好的方法,可以讓你的主題更加的明確,但總不能寫的所有文章都是這樣吧?我承認我這篇文章就是開門見山的,所以寫作時我們要有所選擇,掌握一定的技巧,模式是為了讓自己的文章更精彩,而不是為了讓老師覺得更貼近那張死的評分標準而給分的。
我們學習一定是為了自己學,而不是像范進那樣為了做官,貪大財,當然也不只是為了考大學,找工作而學。有時我們真該自私些,為自己的喜好,為使知識更加實用,更精去學,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學習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文學使人善辯”,可見不管學什么,對我們自身都是有好處的,而且并沒有什么名人說過學習只為考大學。
科舉制度沒了,但有些風氣還在,我們萬萬不可被它們所迷惑,一定時刻記住我們為什么而學。
范進中舉讀后感50字 范進中舉讀后感500字篇二
近幾日來,我讀了一篇叫《范進中舉》的文章,它是吳敬悻所作,摘自《儒林外史》第三回,這也是我們初三課本中的一篇文章。
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個叫范進的中年男子,多次考科舉,但他屢戰屢敗,而又屢敗屢戰,在自我垂老之年,意外考上了“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但是因為激動過度而喜急成泣—發了瘋。是他的老丈人胡老爹一巴掌打醒了范進。圍繞著范進的中舉,周圍的各色各路的人也極盡趨炎附勢的丑態。
不說別人,我們就來說說范進的老丈人—胡老爹。再范進向胡老爹借去鄉試的盤纏的時候,胡老爹大聲訓斥、辱罵,說他是個“活現寶”“爛忠厚沒用的人”“尖嘴猴腮”一副窮酸樣,還說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也不撒拋尿照照你自我”罵的范進一無是處、找不著北:但是在他瀆職范進考中的時候,又大嘉褒獎范進,說是“賢婿”“才學高”“品貌好”,其意就是討好、奉承范進。
不光是胡老爹,連范進本人也是一個樣。去考試的時候被胡老爹罵的狗屁不是,卻甘受屈辱、唯唯連聲,還說“岳父見教的是”,一副任人辱罵、任人宰割而有無動于衷的樣貌,但在考中的時候又是高人一等,此刻胡老爹對范進是卑躬屈膝。
本文看似荒誕的故事情節,真實的反映出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心靈的荼毒。你看,范進為了作官,為了考中,不知經歷了多少次考試,不知挨了多少罵,考上的秀才還是“舍與”他的,鬼才明白這個“亞元”咋來的呢!
讀了本文我深深的感到:在封建時代,以八股文為資料的科考是多么的殘害人民,殘害他們的心靈,清政府是一個無能的政府,是一個害人的政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