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宇宙生命之謎的教案及反思 宇宙生命之謎的教案作業布置篇一
1.會認會寫本課13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知道宇宙生命的相關知識,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學習作者采用分析、比較、排除的方法說明問題的表達方法。
4.在讀中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中講的關于宇宙生命的知識,理清作者的講述順序。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通過本課的學習,感悟出閱讀此類課文的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梳理文章脈絡,了解課文大意。
3.朗讀課文,感受宇宙的無邊無際。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計數的星球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識。
2.揭示課題:誰能說說“謎”是什么意思呀?剛才同學們就提出了關于宇宙的許多未解之謎。從課題上看,本課講的是關于宇宙空間中有沒有生命的問題。讀了課文你就會明白很多問題的。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謎語嫦娥尚未攝氏度傾角揭開斑點干燥沙漠磁場抵御隕石
(重點指導生字“嫦”為翹舌音;“燥、磁”為翹舌音;前鼻音“斑”,后鼻音“尚、傾”等。)
②你認為哪些詞語易讀錯或難讀,再反復讀。
指導讀的詞語:尚未磁場隕石,注意讀準“尚、磁、隕”的字音。
(2)學習多音字:奔(bēnbèn)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年獸終于被趕跑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奔走相告。
②公司倒閉后他四處奔(bēn)走,依然無果,只好來投奔(bèn)自己的兄弟。
(3)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能源奧妙莫測,難以捉摸。
神秘能夠轉換成電能、熱能、機械能等的自然資源。
抵御檢驗測定。
檢測抵抗。
滄海一粟文中指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干燥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借以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4)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2)梳理課文思路
練填空: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謎嫦娥尚攝傾揭斑燥磁御隕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尚”,上下結構,上小下大。 “謎嫦娥揭傾燥磁隕”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斑”左中右結構。)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揭、傾、御”,學生練寫。
揭:右部與“喝、渴”的右部相同,右下部里面的'“人”,捺變點。
傾:中間部分的先寫橫,再寫豎提,“頁”的最后一筆是點。
御:右部是“卸”,筆順是撇、橫、橫、豎、橫、豎、提、橫折鉤、豎。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本節課我們通過朗讀、指讀,讀熟了課文,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詞語含義,并掌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讀完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科學家在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過程很艱難,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七、當堂檢測
八、課后作業
【學習目標】
1.了解火星上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學習作者采用分析、比較、排除的方法說明問題的表達方法,激發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1.聽寫生字詞。(謎語嫦娥尚未攝氏度傾角揭開斑點干燥沙漠磁場抵御隕石)
2.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介紹的?
(板書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求結論)
3.這節課,就讓我們走課文,去探索“宇宙有沒有生命”這個問題。
(一)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從古代神話講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
2.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些神話?
(從古代神話講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一是這些與讀者的生活比較接近,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另一方面是為了讓直白的說明文有了一絲“神秘”的色彩,更有可讀性,吸引讀者的閱讀。)
(3)練一練:“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會”都是神話,含有神話的成語還有:
(二)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主要講了什么?
(理論上的宇宙是無限的。)
2.哪些詞說明宇宙是浩瀚無邊的?
(“無限”“極小”“滄海一粟”“幾千億”等詞語說明了宇宙的浩瀚,同時也說明人類對于宇宙的未知還有很多,需要不斷的探索研究。)
方法指導:借助中心句理解內容,文章開頭的總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內容,有些文章的結尾往往總結全文,點明中心。所以就是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段尾處。
(三)默讀第三部分,按要求回答問題。
1.生命存在的條件有哪些?
(1)適合的溫度(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質(3)適當的大氣(4)足夠的光熱
2. “根據這些條件,科學家首先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了分析。水星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溫度達到三百至四百攝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顆高溫、缺氧、缺水、有著濃厚云層的行星,陽光輻射和云層造成的“溫室效應”,使得金星表面溫度極高,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離太陽很遠,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攝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科學家對太陽系除了地球外的其他行星進行分析,得出什么結論?
(從水星、金星表面溫度高、木星、土星、天王星溫度太低方面分析了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達到三百至四百攝氏度”“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攝氏度”,結合生活實際就知道,這樣的溫度根本沒辦法生存。)
(2)這個自然段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這一段運用了“列舉排除”的方法,通過分析太陽系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將這些星球排除,說明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
3.為什么說太陽系中唯一還可能存在的星球是火星?
(運用了“比較”的說明方法,通過地球與火星自轉圈數、軌道傾角的比較,說明火星與地球非常接近,證明“太陽系中唯一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4.為什么又說在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
(1)通過近距離的飛船觀測發現火星上沒有生命存在。
(2)從干燥、大氣、磁場等方面說明火星沒有符合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強調了生命存在必要條件的缺少,氣勢更強,更有說服力。
5.怎樣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謎。”這句話?
“一直”與第一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相呼應,既寫出了人們的執著,也表現了科學家們不畏艱險、一直探索的科學精神。
請同學們課后閱讀《少兒科普百科》《宇宙奧秘》,了解宇宙是怎樣產生的?有外星人的存在嗎?太陽什么時候會燃燒盡?人類能遷居到別的星球嗎?
1.這篇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呢?有什么作用?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本文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求結論”的邏輯順序介紹的。說明文的順序,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可以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而闡述事物、事理間的各種因果關系或其他邏輯關系,按邏輯順序寫作最為適宜。)
2.這篇課文在說明火星上沒有生命存在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本文作者在說明火星上沒有生命存在時,運用了擺事實、列舉、排除等方法:用“列舉、排除”的方法分析了太陽系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將這些星球排除,說明這些星球不可能存在生命;將宇宙飛船登錄火星檢測出沒有生命跡象的事實擺出來,說明火星上也沒有生命。
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本課推薦閱讀《妙不可言的位置》《太陽》。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宇宙生命之謎》用大量的材料說明,地球以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謎。教學重點是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學會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我根據本課課文較長且是說明文的特點,安排了如下的教學結構:先以學生感興趣的星空知識導入課題,然后梳理文章的說明順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最后重點學習第三部分。
閱讀目的不同,相應的閱讀方法也有所不同。閱讀與問題相關的內容,可以選用“分析閱讀”,閱讀我們難以理解的內容時,可以采用“補充式閱讀”。“科學家是怎么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的呢?”這個問題可以采用“精讀法”進行“分析式閱讀”,從以下幾方面分析閱讀:①這部分內容整體上說了些什么?即要找出主題;②這部分說了什么?即要找出論點;③這部分內容說的對嗎?即要學會質疑與判斷;④這些內容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即找出自己在這部分內容中所得到的。“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以通過補充資料來閱讀,通過查閱資料補充火星的介紹,來明確火星是否能夠居住。
宇宙生命之謎的教案及反思 宇宙生命之謎的教案作業布置篇二
1.認識“酶、碳、析、揭、磁、隕”等9個生字,會寫“謎、攝、磁、御”等12個生字。會寫“揭開、軌道、拍攝、枯萎、稀薄、抵御、滄海一粟”等10個詞語。
2.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哪些科學知識?
3.培養學生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從小養成熱愛科學、熱愛地球、保護環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1.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哪些科學知識?
2.難點是通過了解宇宙生命之謎,培養學生主動查閱相關資料,從小養成熱愛科學、熱愛地球、保護環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1.布置學生搜集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資料。
2.教師準備《宇宙》音頻、微課《宇宙之謎》、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資料、生字卡片。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課件播放《宇宙》音頻)師伴隨著音樂導入新課:同學們,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還有很多不可計數的星球,你來猜猜這些星球上有沒有生命存在呢?(學生自由回答)你們的觀點是否正確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一篇科學知識的說明文《宇宙生命之謎》,文中向我們介紹了科學家們對“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這一課題的探索,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吧!生齊讀課題:《宇宙生命之謎》,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等掌握不認識的字,并標注讀一讀。
2.以開火車的形式讀生字,指名讀生字。
重點指導:輻(fú)射軌(gǔi)道土壤(rǎng)隕(yǔn)石厭氧(yǎng)菌
3.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謎、嫦、揭、攝、御、傾”。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謎”是左右結構,注意“迷”,相互要結合緊湊。
“嫦”是左右結構,右邊書寫時要瘦一點寫。
“揭”是左右結構,右邊里面是“人”字,書寫時要注意。
“攝”是左右結構,書寫時右邊要緊湊。
“御”是左右結構,注意中間下是“提”,書寫時要正確。
“傾”是左右結構,右邊最后一筆是點,書寫時要注意。
4.趣味識字詞
(1)出示詞語:
揭開軌道拍攝枯萎稀薄抵御滄海一粟
(2)指名讀,正音。
(3)開火車,練讀。
(4)做游戲鞏固字詞。
a.“貼字”游戲:教師出示圖片,請學生根據圖片找到和圖片有關的生詞。
b.玩找字游戲:抽出生字,教師讀生字,學生找到相應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朗讀課文。
溫馨提示:請同學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長句子注意停頓。
如“整個銀河系中/有幾千億顆恒星,類似太陽系/這樣的天體系統/為數不少。”
2.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同學們,全文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展開說明,仔細閱讀全文,標注段落,說說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請簡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內容。
學生交流分享:
根據學生的交流分享,概括為:
①第一部分(1自然段):提出問題:從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一直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
②第二部分(2-9自然段):分析問題:宇宙有沒有生命
③第三部分(10自然段):得出結論:至今沒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謎。
3.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哪些科學知識?
生交流:
師總結:先提出問題: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然后分析問題:生命存在至少有四個條件,根據這些條件進行推測,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證明火星表面還沒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結論,這仍是一個謎。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復習舊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宇宙生命之謎》,誰能復述這篇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哪些科學知識?
生:回憶課文內容并復述。
3.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地球之外如果有生命存在,至少要有四個條件,根據這些條件進行推測,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但研究證明火星表面還沒有生命存在,這仍是一個謎。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這篇課文,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科學知識小品文的語言特點。
二、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一)小聲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完成表格。
閱讀目的閱讀方法關注內容
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科學家是怎樣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呢?
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
(1)師: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關注課文內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內容。
師點撥:
①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可采用瀏覽閱讀的方法,關注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這一問題。
②作者寫科學家是怎樣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呢?可采用仔細閱讀和反復閱讀的方法,關注生命存在必須具備四個條件的內容。
③人類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可采用快速閱讀的方法,關注科學家近年來對火星的研究新發現。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學生交流: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2.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2―9自然段。
(1)思考:科學家是怎樣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呢?人類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師:引導學生用原文來回答問題。
學生找:第3自然段,至少應有四個條件:一是保證一定的溫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質,三是有適當的大氣成分。四是有足夠的光和熱。
(2)仔細閱讀課文第4.5自然段,思考:作者提到地球外的哪些行星?它們符合生命存活的條件嗎?
師:引導學生找“不符合條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學生通過排除法,知道作者根據四個條件證明,認為火星唯一符合這些條件,但卻一直被科學家們所爭論。
(3)仔細閱讀課文第6-9自然段。思考:為了揭開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奧秘,作者先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找出作比較、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師引導學生談出:
①作比較:作者把火星與地球進行比較,找到了兩個相似點:一是自轉時間相似;二是有晝夜,有四季,兩極也都寒冷。由此比較,又引出科學家的兩種猜測:一是火星表面的黑色線條是運河;二是火星表面顏色隨季節變化,認為那是植物在變色。這兩種結果證實了火星上有人類、火星上有植物的兩種說法是錯誤的。
②列數字:作者為進一步證實火星上沒有生命,闡述了宇宙飛船的發現。還采用列數字的方法,證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氣稀薄、溫度低、無磁場,這說明“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
③舉例子:作者為使讀者更加心服口服,通過到火星進行實地考察,列舉了兩個結果:一是土壤中未檢測到有機分子,沒有有機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長;二是未發現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連微小的生命都沒有存在。這樣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說法。
(四)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3.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第10自然段,作者得出結論: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謎。
思考:雖然火星上沒有生命,但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人類會不會移居火星呢?
學生發揮想象暢所欲言:(只要學生回答的有理有據,即可。此環節讓學生展示出課前所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加以判斷。)
三、開展活動,升華主題。
1.播放微課《宇宙之謎》拓寬學生的視野面。
學生談談觀看后的感想,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繼續搜集資料,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2.課件出示: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段落,(集體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與問題相關的內容要仔細讀,必要時要多讀幾遍。
四、鞏固延伸,作業設計。
小練筆:結合“神舟六號”的發射成功,展開合理的想象,寫一篇與環保或飛往太空有關的作文。
要求:(1)題目自擬。
(2)能運用上本節課所學的說明方法,有理有據的證實自己的觀點。
(3)書寫認真,卷面規范、整潔、大方。
五、板書設計
宇宙生命之謎
生命存在的條件人類探索的發現
1.適合的溫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質火星的探秘
3.適當的大氣
4.足夠的光熱
1.讓學生主動查閱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相關資料,培養了學生從小熱愛科學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運用《宇宙》的音頻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了解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學習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讀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充分喚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習興趣。
3.運用微課導學《宇宙之謎》,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談出自己觀看后的收獲,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