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江南大學今年錄取分數線篇一
查看:
2013青海高考分數線
青海高考分數線
江南大學錄取分數線
專題:
全國歷年高考理科分數線匯總
全國歷年高考文科分數線匯總
相對于平均分,錄取線差更具參考價值,而且是高考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依據,是的差值,中國教育在線建議考生用“錄取線差”來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試卷難度有別,造成各個院校各年度的錄取分數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化。但是通過大量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對多數院校來說,盡管錄取分數波動較大,但其錄取線差一般波動不會太大。所以應該逐年計算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線差:
=當年平均錄取分數-當年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例:某重點大學(理工類)在北京2003——2008年錄取情況簡單線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江南大學介紹:
奮進中的“江南第一學府”江南大學坐落于太湖之濱的江南名城——江蘇省無錫市,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在教育部和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學校現已建成占地面積3200畝、建筑面積105萬平方米,以“生態校園,曲水流觴”為設計理念,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校園。
江南大學享有“輕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譽,源于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范學堂,歷經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發展時期;1952年由原中央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江南大學的有關系科組建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食品工業系,1958年該系整建制東遷無錫,建立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2001年1月,經教育部批準,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江南大學;2003年,東華大學無錫校區并入江南大學。歷經110年的風雨滄桑和半個多世紀的獨立辦學,江南大學已建設成為一所規模結構較為合理,教學質量優秀,辦學效益顯著,教學、科研、服務均得到社會高度評價,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綜合性大學。
學校學科涵蓋理學、工學、農學、醫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大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約2萬人、博碩士研究生約6700人。2012年在48個本科專業中招生。
學校擁有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等4個博士后流動站,以及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5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3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1個“十二五”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2009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結果中,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排名第一,輕工技術與工程并列第一,紡織科學與工程并列第二。在美國esi全球大學、科研機構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評價中,學校工程學、農學和化學等3個學科進入全球大學前1%。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通過美國ift國際認證(中國唯一)。
近年來,學校共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0項、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獎52項;擁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江蘇省教學名師7人、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2個;獲批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15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6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江蘇省品牌特色專業(建設點)18個;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1門、江蘇省精品課程52門、國家級精品教材3部、省級精品教材35部、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5門;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江蘇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2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1個;建有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2006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近三年來,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篇。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623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8名、“青年****”2名、長江學者6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48名、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61%。擁有部省級及以上教學科研團隊15個,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計劃”引智基地3個。由600多名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組成的學術帶頭群體,為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
江南大學是我國輕工、食品、工業生物技術高科技的搖籃與依托單位之一,建有食品領域研究單位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發酵工程領域研究單位中唯一的國家工程實驗室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以及14個部省級科研平臺;擁有紙質圖書200多萬冊,數字圖書400多萬冊。“十一五”以來,學校承擔并完成了包括國家“973”、“863”、國家重大專項、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國家、部省級科研項目1666項,共獲國家、部省級以上科技獎勵25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2011年,學校科研經費總量達4.03億元;國際三大檢索收錄論文共1530篇,其中scie623篇、ei767篇、istp140篇;申請專利3235項,授權專利1568項,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
學校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地區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與全國30多個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關系,在科研開發、技術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的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已成為高科技研究項目的重要孵化基地。
學校注重與社會、企業之間的聯系,成立了由海爾集團、茅臺集團、青島啤酒集團、無錫國聯等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加盟的董事會,各學院建有400余家企事業單位參加的二級董事會,促進了產學研的緊密結合。中糧集團、嘉里糧油、希捷公司、中國電信等一批知名企業和榮智權等眾多社會名流在學校設立獎學、獎教金。
學校國際交流合作頻繁,是教育部批準的首批接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學生的高校,現有各類留學生650余人,與25個國家和地區的89所高校、機構開展教學科研合作。“十一五”以來,獲教育部聘請外籍教師資助項目264項,建有全球首家以飲食文化為主題的孔子學院、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十強院校“江南大學北美學院”,以及食品營養與納米技術、食品安全加工等國際聯合實驗室。每年舉辦多場國際及雙邊學術交流活動,已逐步成為食品、工業生物技術、工業設計、輕紡等領域的國際交流中心。
學校秉承“篤學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訓,始終以教育質量為生命線,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形成了“彰顯輕工特色,服務國計民生;創新培養模式,造就行業中堅”的辦學特色。獨立辦學以來,已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13萬余名畢業生,其中多數已成為各行各業的科技精英和領導骨干。學校的辦學成果,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
“十二五”是江南大學全面突破與跨越的戰略機遇期,江南大學將按照“質量興校、人才強校、機制活校、服務名校、文化鑄校”的發展方略,凝心聚力、奮勇攀登,為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