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業余拳擊與職業拳擊的區別在哪 拳擊業余和職業的區別篇一
拳擊運動至今仍流行著兩種不同形式的比賽——業余拳擊與職業拳擊。那么這兩種拳擊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小編為你講述拳擊運動的業余拳擊與職業拳擊的區別,希望可以加深你對拳擊技術的理解。
職業與業余拳擊除了運動水平相差懸殊、比賽規則有很大不同外,在賽事的性質、時間、防護、量級、宣傳和裁決等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和區別。
首先體現在比賽回合數上,職業拳擊比賽的回合數多,時間自然也就長。因為是商業賽事,必須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和與門票價值對等的時間保證。
職業拳擊比賽的初期是沒有回合數限制的,直到一方失去反抗能力認輸才算結束,比賽相當殘酷。后來為了保護拳手的安全,拳王爭霸賽的回合數被限定為15回合。1983年,美國的wba輕量級拳王雷·曼西尼在衛冕戰中于第14回合打死了韓國籍挑戰者金得九。
兩個月后,金得九的老母因喪子悲傷過度,服毒自盡。消息一經披露,給世界拳壇帶來的震撼無疑是強大的,世界各大媒體開始探討15回合的比賽是否適應職業拳擊發展的需要,世界拳擊組織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之下,經過反復論證,最后把拳王爭霸賽的回合數減少為12回合。除正規爭奪拳王頭銜的比賽必須要打12回合外,其他比賽則根據雙方拳手情況和比賽的需要可以是4、6、8、10或12回合。
職業拳擊比賽為了滿足現場觀眾和有線電視網客戶的要求,每組織一場拳王爭霸賽必須保證有40個回合總數的比賽。所以,正規的拳王爭霸賽必須要找3~4對打墊場賽的拳手,以滿足拳擊組織對時間的要求。職業拳擊比賽每個回合打3分種,中間休息1分鐘,如果打滿全場,全程賽制47分鐘,拳手在拳臺上實際打斗的時間為36分鐘,這對拳手的耐力、意志是一個相當嚴峻的考驗。
業余拳擊打過3分鐘的3回合;2分鐘的5回合;現在實行的是2分鐘的4回合制,中間休息1分鐘,全程賽制11分鐘,實際搏斗時間只有8分鐘,只相當于職業拳手打2回合多一點時間。這種短賽程的比賽,是為了提高業余拳手因加帶護具過多缺乏觀賞性而實行的崇尚攻擊力的一種辦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比賽的激烈場面。
職業拳手上場比賽最明顯的標志是光著膀子,不戴頭盔,只穿短褲。短褲的形式、顏色也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對拳手唯一的保護是咬在嘴里的牙托,其他只能靠拳手自己在運動中借助防守技術和自身的抗擊打能力去完成。
這樣做的最大目的就是滿足商業需求,觀眾可以從這些最直觀激烈、精彩的對抗中感受到最原始和最真實的沖動。所以對拳擊(不單是職業拳擊)歷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看到的是野蠻,有人看到的是藝術。
職業拳手不僅防護簡單,而且參賽時戴的拳擊手套也比業余拳手輕薄,比賽中追求擊倒場面,傷害事故也比業余拳賽多。業余拳賽是很注重拳手安全的。除了和職業拳手一樣咬牙托外,拳手比賽時穿戴頭盔、背心,使用比職業拳手更原始的拳擊手套,大多數比賽以點數定勝負,少見擊倒不起或懸殊的比賽,運動員身體上也不許有任何涂跡紋身和圖案。
職業拳手參加的比賽完全是商業性質的娛樂活動。拳手打比賽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不論拳手在比賽中結果如何,只要一踏進拳擊場,在不違犯游戲規則的情況下參賽,比賽結束后,拳手就可以拿到事先雙方商定好的報酬。
職業拳手參賽報酬多少根據拳手所在級別不同和在拳壇上影響力的大小差異很大。一般行情是,重量級拳手報酬最高,中量級次之,輕小級別則較少。
拳手挑戰拳王的資格是經過無數次的排名戰,競爭、提升名次后才有機會獲得的,不是拳手想和誰打就和誰打,關鍵要看你和誰比賽讓觀眾感興趣。
業余拳擊以鍛煉身體、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促進增加友誼為宗旨,一直朝著體育教育的道路前進和發展。業余拳手參加的比賽是代表國家或地區,運動技術水平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展該項運動的綜合實力。
參賽拳手只獲得獎牌,沒有酬金,舉辦比賽的組織不發一分錢給獲獎運動員,拳手參賽的費用都是由參賽國政府投入,運動員平常是領政府工資的。
業余拳擊運動的最高水準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拳擊比賽,還有如世錦賽、洲際之間的賽事都是屬于國際業余拳擊聯合會的正式賽事。在這些比賽中獲得獎牌的拳手其所在國家或地區視其實際情況都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國家或地區的榮譽。
由于職業拳擊對拳手的保護措施因商業性質的需求相對很少,場上比賽時間反而長,故此,世界拳擊組織對量級的劃分標準相當嚴格,特別是輕小級別。每個量級間的體重差異只有1公斤左右,大級別稍寬,但即使是體重差異最大的輕重量級79.4公斤過渡到次重量級86.2公斤,也有6.8公斤差異。職業拳擊由48公斤劃分到86.2公斤以上17個級別,其間差異38公斤,平均每個級別只有2.2公斤。
相對職業拳擊的量級劃分,業余拳擊就寬松了許多。由于賽制短,拳手保護措施完備,量級的劃分間隔沒有職業拳擊細。奧運會以前設置12個量級,81公斤到91公斤間隔達10公斤,從48公斤到91+公斤,其間有43公斤差距,每個級別差異達3.6公斤。為了適應奧運會項目的改革需要,開羅會議上國際業余拳聯已決定從本屆奧運會起將12個級別改為11個級別,把原63.5、67、71公斤三個級別壓縮為64和69公斤級。
職業拳擊比賽是要賺錢的,拳擊經紀人敢于在拳手身上投資,推廣人敢于花錢運作這些大規模的賽事,就是沖著拳擊比賽產生高額回報而來。拳手進入職業拳壇后,在圈子里樹立威信和擴大影響力是很重要的,越是有影響的拳手,就越有市場號召力。
職業拳王爭霸賽開始時,挑戰者首先出場,等挑戰者進入拳臺后,拳王才在眾人擁簇下腰系金腰帶出場。現在由隨從雙手高舉過頭以示威嚴的`方式也得到了拳擊組織的認可。賽前拳王把金腰帶交給裁判,然后由裁判交給世界拳擊組織的代表保管,如果拳王衛冕成功,金腰帶繼續歸拳王;如果失利,金腰帶就會授予挑戰成功的新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