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天外來客美術課教學反思篇一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提前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伊始作為導入,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片段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課前老師讓你們去搜集相關的資料,現在請大家先小組交流,等會兒我們派小組代表與大家分享。(學生自由說)
生:我知道隕石本來是在宇宙中的。
生:我了解到隕石在落到地球之前是天上的星星。
生:隕石就是我們說的流星……
2、請同學展示自己收藏的石頭,并講講你喜歡它的原因或它奇特的地方等。
(學生興高采烈地拿著自己的石頭介紹)
3、師展示隕石圖片
師:一個小小的“石”字就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頭就更有趣了。大家看,這是一塊石頭,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的確,這不是一塊一般的石頭,它來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來客(板書:天外來客)它的名字叫隕石(板書:隕石)
對于科普類的詩歌教學,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到的事物現象,掌握生字詞,能朗讀課文即可。因為時間短暫,要求學生提前收集相關資料,教師收集的資料需要及時整理,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相互交流,教師展示學生與自己收集的資料,達到資料共享,拓展學生知識面。
詩歌重在朗讀。通過激情引入,讓學生興趣濃濃后,指導朗讀才更得心應手。【片段二】
師:明朗的夜晚,繁星滿天。我們抬頭仰望夜空,有時可以看見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劃過夜空,很快消失在天邊一些較大的流星在地球大氣層內,還沒有完全燃燒就會落到地上,科學家稱之為隕石,這樣,我們很自然地就明白了隕石曾經是星星。讓我們帶著對隕石的認識儀器朗讀詩歌。(初讀詩歌,只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準字音)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講述的知識,從而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難點是了解星星變成石頭的過程。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充分的讀帶動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片段三】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師:快速默讀課文,看看在這首兒歌中,隕石“告訴”我們哪些事情?
1.隕石的物質組成
師:文中指的哪些物質?
師:有誰知道由鐵和鎳組成的是什么隕石?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出示三類隕石圖片,并介紹)難怪文中說:它無聲地告訴我們,星星是由——物質組成。
2.隕石的旅程
(1)作者的好奇
師:“無聲”在課文中有個近義詞,找到了嗎?盡管隕石無聲地沉默著,那樣安靜,但它的奇妙依然讓我們對它產生了很多的好奇,文中的作者也不例外,誰給大家讀讀?(指導讀)
師:作者滿是好奇!是不是回憶著來時的旅程?隕石有過怎樣的旅程?去過哪些地方?
(2)隕石的旅程
師: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哪幾小節告訴了我們?
師:這三小節告訴我們,隕石在哪兒?現在到了?最后來到?(板書:宇宙、大氣、地球)
師:從宇宙到大氣層,再到地球,這樣的旅程一定非常有趣,讓我們齊讀體會。
師:誰能結合資料,用自己的話,給大家說說隕石的這段經歷?
師:說說看,你對哪段旅程最感興趣?為什么?
小結:在宇宙中,它是一顆閃亮的星星;在大氣層中,它是一顆美麗的流星;來到地球它又成了一塊沉睡的石頭,(邊小結邊板書)難怪文中說(引讀一、二小結):說它是石頭——,說它是星星——。它的確是——,也的確是——。
師:來,閉上眼睛,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跟隨著我們的隕石客人來一次神奇的天外之旅吧。(范讀三、四、五自然段)
師:睜開眼睛,把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通過美讀表現出來。
四、放飛理想,拓展延伸
1.想像:假如你是一塊隕石,你從遙遠的天際來到人間,你想向大家說什么?
2.面對天外來客—隕石,你想對它說什么?
3.查找最新發現的隕石資料,試著查一查它過去的行蹤。
課堂上,我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倘若學生理解不到位,則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討論,每次討論后,學生的認識都有提升。再加上學生課外收集資料很踴躍,所以匯報的語言比較豐富,常常讓老師很吃驚。在這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就循序漸進了。
教學最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由于平時愛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所以記憶力差的個別學生放聲朗讀的時候少,要背誦此首詩歌就比較困難,今后也要加大放聲朗讀的力度,爭取要背誦的課文教學后都能當堂背誦,切實減輕他們的學業負擔。
天外來客美術課教學反思篇二
《天外來客隕石》教學反思
《天外來客——隕石》這是一首描寫隕石的科普詩歌。在課文中,作者向學生們講述了許多關于隕石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并不是直接告訴我們的,它通過兒童化的語言和文學表現手法將隕石為什么是星星,以及隕石的特點融于文學之中,讓我們慢慢體會石頭所蘊含的文化精髓,進而培養我們的觀察、表達能力。
下面談談我教后的幾點兒感受:
(一)廣泛收集資料,師生共享,拓展知識面
對于科普類的詩歌教學,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到的事物現象,掌握生字詞,能朗讀課文即可。因為時間短暫,要求學生提前收集相關資料,教師收集的資料需要及時整理,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相互交流,教師展示學生與自己收集的資料,達到資料共享,拓展學生知識面。
(二)通過教師的激情引入,讓學生興趣濃濃
明朗的夜晚,繁星滿天。我們抬頭仰望夜空,有時可以
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劃過夜空,很快消失在天邊一些較大的流星在地球大氣層內還沒有完全燃燒就會落到地上,科學家稱之為隕石,這樣,我們很自然地就明白了隕石曾經是星星。
(三)圍繞重點與難點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輕松學習。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講述的知識,從而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難點是了解星星變成石頭的過程。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充分的讀帶動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其次是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倘若學生理解不到位,則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討論,每次討論后,學生的認識都有提升。再加上學生課外收集資料很踴躍,所以匯報的語言比較豐富,常常讓老師很吃驚。
教學最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由于平時愛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所以記憶力差的個別學生放聲朗讀的時候少,要背誦此首詩歌就比較困難,今后也要加大放聲朗讀的力度,爭取要背誦的課文教學后都能當堂背誦,切實減輕他們的學業負擔。
天外來客美術課教學反思篇三
《天外來客――隕石》這是一首描寫隕石的科普詩歌。在課文中,作者向學生們講述了許多關于隕石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并不是直接告訴我們的,它通過兒童化的語言和文學表現手法將隕石為什么是星星,以及隕石的特點融于文學之中,讓我們慢慢體會石頭所蘊含的文化精髓,進而培養我們的觀察、表達能力。
下面談談我教后的幾點兒感受:
(一)廣泛收集資料,師生共享,拓展知識面
對于科普類的詩歌教學,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課文涉及到的事物現象,掌握生字詞,能朗讀課文即可。因為時間短暫,要求學生提前收集相關資料,教師收集的資料需要及時整理,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相互交流,教師展示學生與自己收集的資料,達到資料共享,拓展學生知識面。
(二)通過教師的激情引入,讓學生興趣濃濃
明朗的夜晚,繁星滿天。我們抬頭仰望夜空,有時可以
流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劃過夜空,很快消失在天邊一些較大的流星在地球大氣層內還沒有完全燃燒就會落到地上,科學家稱之為隕石,這樣,我們很自然地就明白了隕石曾經是星星。
(三)圍繞重點與難點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輕松學習。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講述的知識,從而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難點是了解星星變成石頭的過程。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充分的讀帶動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其次是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倘若學生理解不到位,則讓學生通過四人小組討論,每次討論后,學生的認識都有提升。再加上學生課外收集資料很踴躍,所以匯報的語言比較豐富,常常讓老師很吃驚。
教學最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由于平時愛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所以記憶力差的個別學生放聲朗讀的時候少,要背誦此首詩歌就比較困難,今后也要加大放聲朗讀的力度,爭取要背誦的課文教學后都能當堂背誦,切實減輕他們的學業負擔。
天外來客美術課教學反思篇四
教學目標:
1.查找有關隕石的資料和同學交流,并能自己從課文中了解隕石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主題單元導入
1.揭題導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的主題單元,“奇妙的――石頭”(引讀)。
我給大家帶來的這位奇石朋友名叫――“隕石”(板書:隕石,并注音),它就是神秘的(板書:天外來客――)(齊讀課題)
2.品題激趣
(1)自悟解題
師:說說你對這個課題的理解。
(2)深化品題
師:是啊,隕石從遙遠的宇宙來到我們地球做客,沈陽的隕石公園讓我們和客人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瞧!這是公園內的滑石臺山,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隕石,長160米,寬54米,高42米,它的年齡有四十五億歲,在地球上生活了十九億年。這是山頂上的一顆巨石,上面寫著醒目的四個大字“宇宙來客”。
師:看到這樣的隕石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帶著感悟再讀課題。
二、披疑初讀感知大意
1.自由讀文
師:就讓我們帶著一份好奇、一份神往走近我們的隕石客人。輕輕把書打開,翻到57頁,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新詞
隕石、軌道、接觸、熄滅、沉睡、物質、沉默、宇宙、行蹤、耀眼、鎳
(1)師:大家讀得很認真,我想這些詞,一定難不倒你們。先自己小聲讀一讀。
(2)師:火車開起來!(有拼音――沒拼音――男女生賽讀)
3.檢查讀文(分小節讀――齊讀)
師:讀準了生詞,還得將課文讀通順才行,10個小節,請10位同學朗讀。(隨機評價)
師:用心齊讀
4.潛心質疑
師: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循疑再讀順疑解惑
(一)提煉問題
師:同學們的疑惑還真多,這是好現象,說明你們愛想愛問愛動腦。可是這么多的問題從哪開始解決呢?我想,還是先讓我們的隕石客人來幫忙吧。
出示問題:隕石“告訴”我們哪些事情?
(二)抓住問題、探索感悟
師:快速默讀課文,看看在這首兒歌中,隕石“告訴”我們哪些事情?
1.隕石的物質組成
師:文中指的哪些物質?
師:有誰知道由鐵和鎳組成的是什么隕石?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出示三類隕石圖片,并介紹)難怪文中說:它無聲地告訴我們,星星是由――物質組成。
2.隕石的旅程
(1)作者的好奇
師:“無聲”在課文中有個近義詞,找到了嗎?盡管隕石無聲地沉默著,那樣安靜,但它的奇妙依然讓我們對它產生了很多的好奇,文中的作者也不例外,誰給大家讀讀?(指導讀)
師:作者滿是好奇!是不是回憶著來時的旅程?隕石有過怎樣的旅程?去過哪些地方?
(2)隕石的旅程
師: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哪幾小節告訴了我們?(3、4、5)
師:這三小節告訴我們,隕石在哪兒?現在到了?最后來到?(板書:宇宙、大氣、地球)
師:從宇宙到大氣層,再到地球,這樣的旅程一定非常有趣,讓我們齊讀體會一下。
師:誰能結合資料,用自己的話,給大家說說隕石的這段經歷?
師:請看這三幅圖。第一幅圖講的是哪一小節的內容?第二幅圖呢?第三幅呢?
天外來客美術課教學反思篇五
《天外來客隕石》的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有關隕石的知識,激發學生對天文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有關隕石的知識。
教學難點:理解“他是一塊沉睡的物體,還沒有被生命喚醒”的含義。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1請同學談談你認識的石頭。
2板書課題
二、品讀課題,說說你想知道什么。(在書中找答案)
三、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四、指名檢查讀文。
五、初讀課文以后,你對隕石有哪些了解。(抓住重點詞句學習課文)
六、理解“他是一塊沉睡-----”這句話的含義。
七、為什么說隕石是信使。什么是信使?隕石會帶來什么信息?
八、看著隕石圖片,你想對隕石說些什么?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類似于科普文學的小課文。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向學生們講述了許多關于隕石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并不是直接告訴讀者的,它通過兒童化的語言和文學表現手法將知識融于文學之中,因此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這些小知識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沒有一節一節推進室學習,我讓學生們抓住重點詞句,談理解,談收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可能做到全面,因此,我搶同學們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進一步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這樣引導學生讀書,從書中尋求答案。從具體的詞句中體會,有了這樣的體會,再加上于實際生活的聯系,在知道朗讀就能一氣呵成。
天外來客美術課教學反思篇六
《天外來客》一課,用詩歌的形式給孩子講了隕石的知識,激發他們探求大自然的奧秘的興趣,我則要借助這一課對學生進行來體現“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教了之后,一些想法不禁涌入了我的腦海。
1、信息技術應用了什么,合適嗎?
在課文的教學中,所謂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表現為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本課,在課前我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隕石,并將電子圖片拿到學校來,每人建立一個文件夾放在電腦桌面上。這個過程中,三年級的學生學會上網、搜尋資料、下載照片、打包到電腦桌面上等。接著在生字檢測環節,我設計了給出拼音,讓孩子講對應的漢子粘貼到拼音下面的環節。比較簡單,而且也檢測了學生拼音和孩子的掌握情況。在精讀課文階段,我將課文原文出現在課件上,讓學生在其上用白板畫筆進行畫句子。在其中,三個組的學生和老師一起將這一任務完成,在畫句子的過程中,孩子也逐步理解了課后一題的要求。
對于這三處的白板應用,其實讓我最滿意的乃是畫句子這一個環節。我沒有想到一個組不能完成任務,在三個組的參與下,擴大了課堂上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所以取得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完美融合的滿意效果。至于其他兩項,生字一項,總覺得不能體現寫的方面的要求和訓練。而查資料所搜集的照片卻因為課堂時間的緊迫而沒有來得及展示,感到非常遺憾。
2、語文學科的任務完成了嗎?為什么?
下了課堂我才感覺到,這節課因為要照顧的方面太多,所以有些任務是沒有完成的。如課文的背誦,課題一題的復述與總結。我在想,我到底是哪個地方用的時間多,哪些環節可以刪掉呢?課后一題的答案,完全可以讓學生根據所畫的句子說一說,然后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補充,不用到講臺上來書寫。我原本是讓孩子們來寫課文和資料上所有的有關隕石的知識,結果孩子卻單純地寫成了資料上的,這樣就偏離了本文的重點。也許是我沒有說清,或者是講清楚,當然這樣的說法,即便是大人往往都能立刻明白的。
舉個例子來說吧,前不久我們舉行一次周會課,提前讓各年級一位老師備課。這節課的要求是:“結合十大道德人物事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結果等教學設計和課件上交上來后,發現大多跑題,都成了宣講十大道德人物事跡的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幾乎很少。從這里可看出我們的成人有時候都不能準確把握,更何況學生呢。所以這個錯誤不能怨學生,只能怪我沒有能力將我所說的讓學生明白。
如果這一個主要環節,再稍做修改,我相信課堂會顯得從容一些,教學任務完成也會順利些。
3、讀書充分嗎?到位了嗎?
下了這節課后,一位聽課教師給我指出了自己存在的問題,說這么美的詩歌,誦讀和朗讀有些缺乏了。我也在反思,為什么我面對誦讀總顯得蒼白無力,不會指導,讀的效果不好。看看在我的周圍,很多同事他們的課堂上書聲瑯瑯,常常讀得我心潮澎湃。所以讓孩子會讀、讀好應該是每個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一篇課文,如果不能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說明孩子沒有學懂。反之,即便是老師不講,只要孩子能把課文讀好,也說明人家學得好。
反思讀得不好,主要是我放在誦讀上的時間少了,而拓展延伸的東西太多了,課本都沒有學好,如何能學好其他。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上我一定要在讀上下工夫,從而將這個語文方面的真工夫做足。
天外來客美術課教學反思篇七
小學語文《天外來客隕石》教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以詩歌的形式引導學生與隕石、與自然、與宇宙進行了一次對話沒用生動有趣富于想象力的語言,在介紹有關隕石的科普知識的同時,激起學生對隕石來歷、經歷的無限遐想。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同學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有關天外來客——隕石的資料,培養同學搜集資料的能力,激發同學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重點詞語,積累詞語,并能靈活運用。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讀中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教學重點:
重點是明白隕石告訴我們什么事情。
教學難點:
難點是運用信息技術來學懂課文內容并感情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讓學生瀏覽課文,利用前面學習的金鑰匙,看本課哪些內容應該查資料(軌道 信使),哪些內容不需要查(宇宙 鎳),然后再查有關隕石的資料。
2、讓學生把有關圖片復制電腦上。
3、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
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幾圖片,大家看這是什么?同學們看到這些隕石它和一般的石頭有什么不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板書課題:天外來客——隕石
讀了課題,你想了解哪些知識?
讓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看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吧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章節
2、了解有關隕石的知識,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3、關注寫法,讀中學寫
二、自主讀識 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瀏覽課文,標清小節號,看看哪些小節是遠觀隕石,哪些小節是近看隕石。
3、檢查自學
4、找朋友。出示拼音,讓學生利用白板將對應的生字歸到拼音下方。
dique cengjing yanzhe jianying chenmo jiyi pailai
的確 曾經、沿著、堅硬、沉默、記憶、派來
強調多音字 的
5、指名讀和齊讀了解學生讀課文情況。
三、自主讀識 深入學習
1、依據自學提示自學
自學提示:默讀課文,想想你從課文中了解了哪些有關隕石的.知識?請用筆畫出來。結合自己搜集的有關隕石的資料,說說你獲得的有關隕石的知識。
2、學生自學中,指名有關同學在多媒體上畫橫線,做批注。
3、小組交流一下,組長簡單作好記錄,看哪個小組獲得隕石知識最多。
指名小組到黑板板書。
四、合作釋疑 朗讀積累
1、你們都知道了哪些有關隕石的知識呢?是從哪里得到的?
答案要點是
隕石來自宇宙;在飛入地球之前,隕石也按一定的軌道運行;隕石燃燒是因為“和大氣接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一經落入大氣層,隕石就一定會“落在地球的懷抱”;隕石上面沒有生命的跡象;隕石是由物質組成的;含有豐富的鐵和鎳,十分堅硬。
2、你發先這首詩是怎么押韻的嗎?請大家把這首詩的韻味讀出來吧。
指名讀、小組比賽讀、齊讀、評價讀
3、背誦這首詩歌
五、激發想象 讀中學寫
它(隕石)沉默著,那么安靜,是不是回憶著來時的旅程?
丁丁提示:這句話先觀察石頭,然后展開想象,提出問題。
1、根據丁丁的提示,你對這塊隕石提出什么問題?
例如:你在燃燒的時候疼不疼啊?燃燒時,你看見了什么?你來的路上,看見我們的神舟七號了嗎?落到地球的懷抱時,你都經歷了什么事情呢?
2、試著寫一寫。
六、拓展延伸 開闊視野
1、詩句
含有“石”的詩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王建《望夫石》
2、有關石頭的一篇散文。
3、欣賞有中國著名的隕石
中國吉林隕石、中國新疆大隕鐵、美國巴林杰隕石、澳大利亞默其遜碳質隕石等。
4、孩子的圖片展示
結束語:同學們,天外來客隕石身上還有很多的奧秘,大自然中的奧秘是無窮的,讓我們一起遨游知識的海洋,一起擁抱大自然,從中發現更多的奧秘吧。
天外來客美術課教學反思篇八
《天外來客――隕石》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奇妙的石頭”中的第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以詩歌的形式引導學生與隕石、與自然、與宇宙進行了一次對話,用生動有趣富于想象力的語言,在介紹有關隕石的科普知識的同時,激起學生對隕石來歷、經歷的無限遐想。
于是,我在第二課時設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小詩,讀出韻味,并背誦;
2.了解隕石的知識;
3. 仿寫句子。其中“了解隕石的知識”和“仿寫句子”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設計了三項活動:
1.讀文,思考你從文中了解了哪些關于隕石的知識?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指導朗讀。
2.熟讀并背誦詩歌。
3. 出示句子,讀并仿照句子提問,最后寫下來。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我有很多不足。
首先,在第一個活動中對朗讀的指導很不到位。只一味地要求學生讀出什么,卻沒有指導他如何去讀,是凸顯重點詞語、放低音量還是柔化語氣等,我都沒有指明方法,也沒有請其他孩子點撥評價,錯失了教學良機。如果用示范的方法,由詞到句,或小組競讀的方式,應該更易激發孩子們讀書的興趣,增強讀書的效果。
其次,背誦時沒能結合板書,通過梳理內容幫助孩子記憶,成了干巴巴地死背書,背死書。且背誦的呈現形式太單一了。這里可以將鞏固練習的內容調整過來,先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韻味,讀出理解,再背誦就順理成章了。
第三個活動“在觀察中想象并提問”引導不透徹,孩子觀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怎么表述出來?每一步都應該落實,而不是急于表述,導致想象不合理甚至與觀察脫節。對學生思考及交流的過程關注度還不夠,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引導。同時,這一難點在突破時設計太高了,應該更有練習的層次性,由簡入難逐步上升,學生提問會更精彩。
最后,板書不夠科學、美觀。本來設計時題目靠左,中間用大括號從上到下依次羅列隕石的名字、來歷、經歷和性格,再用大括號歸納它的奇妙,寫在右邊。但由于我緊張導致疏忽,一開始將題目寫得靠右了,所以只能在下面延伸板書。在結束時,應該結合板書再梳理一下學文的收獲,這樣的課才完整。
以上就是我的反思,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促進我的成長。
天外來客美術課教學反思篇九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現代詩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隕石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對神奇的自然奇觀的好奇,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愛和向往。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本課5個生字,會組詞,會運用,并流利的在課文中朗讀。
2、運用正確的寫字姿勢,正確規范的書寫課文中的10個生字,并能熟練運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了解隕石的有關知識,體會“我們”探索宇宙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3分鐘)
1、師板書 “天外來客”:同學們,說起天外來客,你們想到的是什么?
2、師小結:在整個宇宙中,除了我們生存的地球,還有許許多多的星球,人類在不斷的探索著宇宙的奧秘。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認識一名天外來客——隕石。
3、出示教學目標
二、引導自學: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測生字。
三、再讀課文,交流釋疑
1、自讀課文,出示討論內容:隕石告訴我們哪些事情?為什么我們稱它為“天外來客”?分小組交流學習,質疑問難。
2、你從哪一句話中讀懂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4、指導朗讀,你發現這首詩是怎樣押韻的嗎?介紹有關詩歌押韻的知識。
5、學生質疑。
6、同學們展示收集到的有關隕石的知識。
四、延伸拓展: 查找有關隕石的資料。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每個星球都有自己的秘密。宇宙太大了,還有許多奧秘等著你們去探索。希望你們好好學習,熱愛科學,勇于探索,將來為人類探索出一個又一個關于宇宙、關于另一個星球的秘密。
六、課堂檢測:
1、照樣子,加一加,再組詞。
由 宙(宇宙) 油(加油) 宗 — ( ) —( )
垂 — ( ) —( ) 黑 — ( ) —( )
2、把自己編的故事寫下來。
【板書設計】
天外來客———隕石
航行在宇宙
星星 穿過大氣層會發光
含鐵和鎳
落到地上變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