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總結書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幼兒園開學一個月的教育隨筆教師總結 幼兒園開學一個月的教育心得篇一
因為時間充足,我提前將班級衛生打掃干凈迎接孩子們的到來。一聲聲“老師好”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教室里變得熱鬧起來!孩子們像快活的小鳥飛進了教室。
琦琦走進教室隨口喊了一聲:“老師好!”小臉卻朝著其他方向,快速地走向自己的小櫥子。我叫住琦琦,微笑著對他說:“跟別人問好,眼睛要看著他呀!知道嗎?”“噢!可我最近都是這樣和你打招呼的呀!你的眼睛也沒看到我呀!”琦琦蠻有理地辯解著。
我笑了,馬上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剮開學教師的收發工作比較多,有時面對家長的詢問還要細細講解,有時一邊忙一邊應聲孩子的一個個問好,無意問忽視了早上孩子們“問好”的目光。正是這個忽視,讓琦琦覺得“只要讓老師聽見聲音,具體的行為是不被關注的”。
這種行為立刻引起我的重視,這也正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時機,我馬上對琦琦和所有的小朋友說:“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學習不僅用語言問好,還用目光問好,行嗎?”聽說和老師一起學習,還聽到新鮮的“目光問好”,小朋友都高興地答應了,琦琦興奮地使勁點著頭。
我慶幸那天發現了這一件小事,更慶幸那天做了一件教育的大事。要知道教師在孩子們眼中永遠是榜樣,教育的細節是多么熏要呀!從那天起,我開始用目光追隨每一個孩子,讓每一位幼兒都感受老師的關注。
現在小朋友走進教室,看到老師迎接他們的是和藹的目光、甜美的微笑,都會面對老師從心底真摯地喊一聲“老師好”。快樂的一天從一個目光、一聲問候開始了!這件事情讓我感悟很深,我們一直在學習優化教師行為,轉變教育思想,原來就這么簡單,就在教師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小小的目光中。
幼兒園開學一個月的教育隨筆教師總結 幼兒園開學一個月的教育心得篇二
歡樂是幼兒最常感受到的一種情緒體驗,但歡樂的涵義是廣泛的。中班的孩子,因為年齡的關系,在許多時候,往往都只想到自己,而忽視了別人,而能夠在關心別人的過程中體驗到關心別人的歡樂,這種體驗對于幼兒的成長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于是本次雙高課活動我選擇了語言活動《小花籽尋歡樂》,雖然這個教材比較老了,但是這個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尋尋歡樂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又通過生動、有味的角色對話,能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最終讓幼兒升華到懂得為大家服務,關心別人才是真正的歡樂的境界。
我在課前自己制作了《小花籽尋歡樂》的ppt課件,將整個故事制作進去,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因為課件的圖片比較鮮艷、生動,所以觀賞課件更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整個活動中,我創設寬松的語言氛圍,通過讓幼兒欣賞故事,學說并表演故事對話,讓幼兒多說,敢說,樂說,發展幼兒的思維,又通過表達自己的歡樂將幼兒原有的經驗進行提升,懂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歡樂,自己也歡樂的道理,努力在幼兒心靈播下愛的種子。
活動后的反思:
在分析教材和幼兒發展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制定了目標,目標比較具體、明確,符合幼兒的發展。活動后覺得知識、能力這二個方面的目標幼兒都能達成,最后的情感目標在我的多次引導下孩子終于能意識到,所以最后的目標也是基本完成。
《小花籽尋歡樂》的故事中,引導幼兒體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愛,自己也歡樂”感受,是這個故事具有獨特審美教育價值之處,同時也是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活動環節的設計中,我通過三個層次循序漸進地加以推進。
第一層次:熟悉理解作品。在分析教材時將故事分為兩個部分講述,首先講故事的前半部分,在邊講邊學對話的過程中讓幼兒知道太陽、小鳥、蜜蜂和青蛙歡樂的原因,引導幼兒發覺其實是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用自己的本領關心了別人才獲得了歡樂的原因,然后進一步啟發幼兒動腦思考關心小花籽尋尋歡樂。通過讓幼兒猜測、想象小花籽的歡樂,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滿足了好奇、愛想象的心理又對講故事的第二部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引發幼兒繼續想聽故事的愿望,我想的尋尋歡樂的方法與故事中的方法一樣嗎?在講完故事的后半部分后提問:“小花籽尋到歡樂了嗎?它是怎么尋到歡樂的?”關心幼兒理解小花籽尋到歡樂的經過。
第二層次,進一步理解作品,體驗情感。通過與幼兒完整欣賞故事,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重點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因為對話比較簡單,所以幼兒在學習了第一、二個角色的對話后已經能主動遷移到后兩個角色的對話中了,通過師生、前后排等不同形式的對話練習,激發了幼兒極大的學習興趣,所以幼兒對于短句的掌握是比較好的。幼兒在扮演太陽、小鳥、蜜蜂和青蛙的過程中體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再次感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愛,自己也歡樂的情感。
第三層次,遷移作品經驗。將故事中太陽、小鳥、蜜蜂、青蛙以及小花籽歡樂的體驗遷移到幼兒的生活中,引導幼兒結合照片與生活經驗,講述身邊的歡樂。提問:你們也有這樣的歡樂嗎?是怎樣尋到的?一開始幼兒似乎還沒能尋到這種關心的歡樂,但在照片的指引下幼兒逐漸能講述這種歡樂,這個環節的設計做到了尊重幼兒的已有經驗,又擴展、提升幼兒的經驗。幼兒對歡樂的理解是不同的,爸爸媽媽帶我玩、玩玩具,這些都是歡樂,這些歡樂與故事中的歡樂是不一樣的,幼兒在充分表達關心別人獲得歡樂的同時將幼兒原有的經驗進行了提升,讓他們進一步體驗到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愛,自己也歡樂的感受。
在問題的設計上還不夠啟發性和開放性。在活動中一旦發覺孩子回答的不在點上心里就會很著急,于是就會有許多余的話說出來,甚至急著把答案說出來,沒有能很好的進行應對,在對于孩子回答的回應方面也沒有起到很好的提煉、提升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