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五一勞動節畫報 小學四年級五一勞動節手抄報簡單篇一
五一勞動節的來歷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號“勞動節紀念號”出版。發表蔡元培“勞工神圣”的題詞、孫中山“天下為公”的題詞和李大釗的《“五一”運動史》、陳獨秀的《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文章。同時,還登載了《旅法華工工會簡章》及唐山、山西、長江等地的勞動狀況調查。
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蕩蕩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一文,揭露資本家剝削工人剩余價值的真相。陳獨秀又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
當天各地工人和知識分子共同集會。在上海,陳獨秀指導下,5000多名工人召開了由中華全國工界協進會等7個團體聯合籌備的世界勞動紀念大會,陳獨秀當選籌備大會顧問。紀念會上,各界代表發表演說,工人提出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教育的"三八制"要求,并高呼"勞工萬歲"、"中華工界萬歲"等口號。會后,發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國勞農政府的通告。《新青年》紀念專號還刊登了李大創的《五一運動史》、陳獨秀的《勞動者底覺悟》、《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等重要文章,以及上海、北京、天津、武漢等十多個城市和地區工人現狀的調查報告,
在北京,李大釗領導了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紀念活動。北京大學學生在這一天罷課,《北京大學學生周刊》出版了"勞動紀念號"。學校內召開了500多名校工和學生參加的紀念大會,李大釗到會講話。何孟雄等8名北大學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斗爭,被巡警拘捕。鄧中夏到北京長辛店,向鐵路工人散發《五月一日北京勞工宣言》并發表講演。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四年級五一勞動節畫報 小學四年級五一勞動節手抄報簡單篇二
五一勞動節的意義
國際勞動節的意義在于勞動者通過斗爭,用頑強、英勇不屈的奮斗精神,爭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民主的歷史性進步,這才是五一勞動節的精髓所在。所以,人們才這么注重勞動節。
勞動創造了財富,勞動創造了文明,勞動者是一切文明和財富的創造者,勞動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者總結了體力勞動的經驗,體力勞動者實現了腦力勞動者的設想。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意義,應該讓人民認識到這一點。尤其腦力勞動者更應該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歷史上,體力勞動者【即無產者】用生命和鮮血與腦力勞動者【即資產占有者】的斗爭的意義,兩者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人類的私欲制造了無數的矛盾,結下了窮與福的恩怨,如今,腦力勞動者【即資產占有者】應該為體力勞動者【即無產者】服務,體力勞動者創造的財富應與大家共享。兩者是一個整體,離開誰都無法發展人類文明。勞動的光榮在于科學的認識到,人類文明的發展根本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結合的結果。
每年五一節是勞動者的節日,五一節不是那些靠掠奪勞動者的智慧和物質財富而發家的強盜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