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學農的作文600字篇一
學農第二天我們就去挖了番薯。別看我們吃的番薯小小個兒,可從地里挖出來可大的很呢!我拿起一個小鏟子,一溜煙兒地鏟了起來。鏟了一會兒我就看見。一個深紅色的小東西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蘿卜呢,但挖著挖著,沒想到竟是個又大又圓的大番薯。我可興奮壞了。一蹦三尺高,這可是我第一次挖到這么大的番薯呢。我再往下挖那些可愛的番薯寶寶們也漸漸露出了他們那圓圓的小腦袋。我可高興極了!越挖越起勁。把這一串番薯都拔地而起。這串的形狀可真豐富,有大的有小的,有橢圓形的,也有長條型的,把這一串番薯往地上一放。感覺自己好有成就感。
這挖番薯可真有趣,可烤番薯就更有趣了呢。
燒火可不單純是燒飯。哈哈!這燒火。也可以烤番薯呢。我們把柴加了進去,開始起火。把那又大又紅的番薯包在了里面。經過與番薯的漫長搏斗后這番薯終于熟了。
這可真是烤番薯呀,把皮都烤得漆黑漆黑的就如剛開采的煤炭一樣,黑的叫人不敢去吃它。你可不能光看外表,這不,把薯皮剝掉后立刻露出了可以與蛋黃相媲美的鮮黃色,一口咬下那個甜的……
讓人真流口水。再一口咬下去,那特別的甜味立刻在我嘴里彌漫開來,相信也在我的鼻子里游蕩。又香又甜真好吃。
學農生活,真是有趣快樂的生活。在這里讓我感受到了大地的清香。在這里讓我感受到了鄉村的美麗和帶來的快樂。
學農的作文600字篇二
城市中的我們生活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但是在農村里的農民生活在一個樸素的時代。今天就讓我帶你一塊去學農吧!
來到農場,首先映入眼簾的當然是那一萬無際的田地。教官跟我們說“我們首先學習耕地,鋤地時鋤頭不可超過腰,下面是鐵鍬,鐵鍬是用來鏟土的,下面是褂子,刮子是用來,刮地的。”刮子、刮子能吃嗎?我不禁這樣想。
想著想著,教官讓每隊前四位去工具房拿鋤頭,五、六位去工具房拿鐵鍬,第七位去工具房拿刮子。我們組的前七位興奮的跑出了隊伍,奔向工具房拿起自己的工具,跑向田地。開始耕地,好奇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工具,有模有樣耕起地來。
站在上面的同學待不住了也跑了下來與我們換班,他們拿起工具也像我們一樣耕起地來了。時間飛逝,耕地時間結束了,我看著自己耕的田心里美滋滋的。
后來我們又種了多肉植物,讓我記憶最深的當然是燒飯那次。我們組從成功到失敗,接著又從失敗到成功,這都是因為毛瀟銳一直在后面不為炎熱的在生火,陳彥銘一直餓著肚子在為大家燒飯,龔子恒一直不辭辛苦的跑來跑來去拿柴火,我記得我們組的飯像磁鐵一般把大家吸引過。
可后來教官的那一盆水如同一個惡魔般把我們的飯毀了,教官叫我們去別組吃飯,我們并沒放棄自己做的飯,我們選擇了自己做的飯,可能很淡,但它里面全是同學們的一份情意,這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
一眨眼間,今天的學農已經接近尾聲了,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長樂,坐上了大巴。在大巴上同學們有說有笑---------有的在說今天的學農真累,有的在說今天的飯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飯,還有的在說今天的學農真有意思,下次我還要來。這次的學農讓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因為它告訴了我“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更讓我明白了農民伯伯的辛苦。我愛、感謝這次學農!
學農的作文600字篇三
學農那天的早上,我高興地下了床,洗漱好就去吃早餐。我一邊吃一邊在想,去那里一定非常好玩,然后我就帶著激動的心情,提著行李箱向學校走去。
進了學校,我就和很多同學一起等待著排隊上車。在車上,我們說說笑笑,不時比劃,很快就到了學農的地點。在那里,有翡翠一樣的湖,如果你仔細看看哪座山,你會發現那里有一個大大的笑臉。
到了目的地已經是下午一點多了,我們歡快地下了車,又蹦又跳,像一只只可愛的小兔子。在那里,教官先把我們帶到了食堂,吃了點東西,就帶我們去了各自的房間。當我穿上軍衣時,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小軍人。聽到指令后,我自豪滿滿地走下樓。
過了一會,教官把我們的隊伍排好了之后,我們就去開始完成分配的項目。我是我們中隊的其中一個,教官就給了我們200營元,當時我興奮不已……
后來我們用這200營元買了菜,買了餃子皮,包了很多餃子,同學們都說我包的好,餃子燒好后盛在盤中,我們吃了一只又一只餃子,真好吃!可惜時間到了我們不得不停下。
這一天我可真開心,明天六點起床,晚安!
學農的作文600字篇四
這次的學農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了,但它在我們成長的軌跡上卻添上了一抹亮麗的色彩。這三天里,脫離了父母關愛,保護的羽翼,開始了獨立的生活,不過,這三天也讓我們這些平日里養尊處優的孩子好好地“體驗”了一把,領教了獨立的不易。就讓我說幾件事給你們聽聽——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期盼已久的三天學農生活才剛拉開“序幕”,我們還來不及歡呼雀躍,問題便隨之而來——套被套,枕套,鋪床單。這些事在家中都是家長們一手包辦的,我們可都是“半路出家”的呀!好吧,既然大家都不夠熟練,那么就互相幫助,合作完成吧!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你拿一只角,我拿一只角,再學家長的樣子,上下晃動幾下,瞧!被子不就套好了嗎果然,人多力量大!
號角吹起來,背包去野練
到了晚上,聽到廣播里的軍號聲,我們馬上背起早已打包好的棉被,跑起了四公里的路程,累得我們氣喘吁吁,才知道夜行軍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我累得一回寢室就悶頭呼呼大睡,會周公去也!
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這已經是第二天了,也是最辛苦的一天!
由解放軍帶著我們開始了軍訓。什么“立正”,“稍息”,“向右看齊”,雖然平時在學校里也做過這些動作,可是這畢竟是軍訓,要做就必須做出一個軍人的樣子來,要做得標準,要有精神。可是,大家卻似乎對教官的命令有些漠視。只聽教官一聲“向右看齊!”耳畔聽見的不是整齊的小碎步聲,而是雜亂的有氣無力的腳踏聲。
“給我精神點!”教官大聲地沖我們命令著。又是一聲令下:“向右看齊!”腳步的聲音聽上去整齊多了!通過一段時間的操練,教官終于把像一盤散沙的我們訓練得昂首挺胸,步調一致了。軍訓,真正讓我們懂得了“團結一致”的內涵。
翌日,我們便要踏上歸途,即將離開魯匯基地了,我們都有些不舍,雖然時光短暫,但我們學到了很多,我們會把這三天所經歷的一切永遠,永遠地珍藏在自己的記憶里。
學農的作文600字篇五
今天是我們學農的第三天,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午的絲網捕魚。
我們先在學農基地大門口附近聆聽著老師對捕魚用具的詳細介紹。捕魚工具是一張網,這張網可不是一般的網,網的表面是一些有線條交錯組成的小格子,網格很小,可以把魚的鰭或尾巴死死地纏住,讓魚困在網上不能動彈,起到捕魚的作用。魚網很長,有三十米,打開時要十分小心,否則一不小心就會纏在一起。
我們聽完介紹以后就要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我們跟著老師來到一個魚塘邊,在魚塘的一端停下,把隊伍橫著排,班長傅梓軒在魚塘一側用食指勾住魚網,許申將魚網拉著向池塘的另一側走,把魚網展開,每一米會增加一個同學幫忙拉。我是第二個拉魚網的,我小心翼翼地用右手將魚網上的一個浮子捏住,跟著第一個同學的腳步向池塘的另一側緩緩移動。雖然天空中飄著點點小雨,到那時絲毫不影響同學們對捕魚的熱情,拉網的同學漸漸地增加著,不一會我們就走到了池塘的盡頭,魚網完全展開了。
我們都聽從老師的指揮,我跟大家一樣把魚網舉過頭頂,走到靠池塘最近的欄桿,緩緩地往池塘中放,我們全班同學井然有序地把魚網放進了水中。拉著頭端的同學不能防守緊緊地拉著魚網,其它的往在水里展開了。
接著我們開始趕魚。我們從邊上拿來竹竿,在池塘邊用力攪水,把上來透氣的魚兒往刺網的方向趕。水面上沒看到一條魚,我心里感到有點不安:“真能捕到魚嗎?”我心里這樣想,手里卻沒停下來,不停地攪著水。十幾分鐘后我們開始收網了,拉著網的同學右手拉著網,左手把魚網向岸上拉。魚網漸漸露出水面,哇噻!一條魚出現在了魚網上,它的尾巴被魚網死死地纏住,可它還是拼命地掙扎著,想回到水中,我們可不會讓到手的魚兒逃回去,我立刻上前把魚兒從刺網上抖下來,毫不留情地把魚放進了水桶中,拉網的同學繼續拉著網,可惜的是有好幾條魚在拉的時候掉了下去。可我們依然收獲滿滿我們掉了7條魚,捕獲了6條魚。
今天的絲網捕魚可真是一次難忘的體驗啊!
學農的作文600字篇六
今天是學農的第三天,下午,我們來到了一個學生垂釣區,開始體驗絲網捕魚。
魚塘是一個長方形,水約三米深。大家望著平靜如鏡的水面,都在為可以大獲豐收而感到疑惑。當漁網拿過來時,大家便興致勃勃地開始準備捕魚了。
首先,需要一個人站在隊首,將漁網舉過頭頂并支撐拉網。我很榮幸當選了。我站在岸邊,老師手拿著網,把漁網徐徐展開。期間,每隔一米就會有一個同學支撐住漁網。等漁網拉好后,全班幾乎每個同學都整齊地站成了一排,場面十分壯。然后,同學們將漁網舉到了水面上,依次從第二位同學至隊末松,將展開的漁網放入水中。而我就一直站在隊首,拉住網不能放手。
同學們每三個人平均有一根竹桿,用以驅趕魚群,使它們在慌亂中觸網。我在岸邊一直焦急地看著水面,迫切希望有盡可能多的魚能游入網中,但水面的平靜仍使我有一股不祥的預感。當網每震動一次,就代表著有一條魚落網。我專心致志地數著網震動的次數,心中掩飾不了豐收的喜悅。同學們奮力地攪動著水面,也同樣盼望著魚都能游到我們的網中。水面上的水花漸漸多了起來,越來越多的魚兒落入了我們的網中。
十多分鐘后,馬上要收網了,大家都“虎視眈眈”地盯著網的前端,還有一位同學手上拿著一個漁兜,用來接住那些企圖脫網的魚。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慢慢地將水中的網收回來。所有人都認真地注視著水面。當我們看到網上有魚時,便會抓緊收網,漁兜也會立馬夠過去。盡管這樣,還是會有一些狡猾的魚兒掙扎著逃脫掉了。那時,我便垂頭喪氣地說:“哎!現在連魚兒也變得聰明起來了。”結束后,我們一共捕了14條魚,其中逃了6條魚。這已經是個不錯的成果,大家都陷入了豐收的喜悅之中。
這個活動鍛煉了我們的團隊協作能力,讓我們更加明白“團結就是力量”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