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案范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育活動方案大班油水分離 大班的科學教育活動方案篇一
執教人:王紅
名
稱:科學探索活動——形形色色的羽毛 設計意圖: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所有的一切都在這一刻蘇醒了,聽到鳥兒們歡快的叫聲,孩子們一下對他們的存在發生了興趣,產生了和小鳥做朋友的愿望,我和小鳥做朋友的主題由此生成。于是家長、老師和孩子開始了收集關于鳥的各種資料。從書店到圖書館,從vcd影碟到上網,處處都留下了孩子、家長和教師們忙碌而快樂的身影。通過參觀鳥語林,孩子們對鳥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他們收集了很多羽毛,并對鳥的羽毛感到好奇:為什么鳥的羽毛會有各種顏色?為什么羽毛會掉?羽毛對小鳥有什么作用?從而生成了這次活動。我們試圖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
目的:1、能對羽毛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
2、發現羽毛的特點,了解羽毛的作用,發展幼兒觀察力、思維力。 3、探索使羽毛飛起來的方法,發展孩子動作靈敏性、協調性。
準
備:師生已參觀過鳥語林
教師了解有關羽毛的各種知識
幼兒及家長共同收集的各種羽毛、扇子、報紙、書 進
程:
一、幼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收集的羽毛。
二、集中觀察、分析發現羽毛的特點,了解羽毛的作用。
1、提問:誰愿意把自己收集的羽毛給大家介紹。
2、個別幼兒分別為大家介紹,教師將孩子的羽毛標本集中貼在展示板上。
(1)觀察發現羽毛的不同點。
教師引導孩子比較自己手中的自制標本與展示板上的羽毛是否一樣,發現它們顏色、大小、形狀、各部位作用等的不同。(2)比較發現羽毛的相同點。a、提問:羽毛有那么多不同的特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 b、啟發孩子觀察比較發現羽毛都有羽根、羽干、羽枝等共同點。
(3)師生共同小結:
相同點:都有羽根、羽枝、羽干、都可以幫助鳥兒飛行、都很輕、都有保護自己的作用。
不同點:各部位的羽毛作用不同,貼近身體的絨毛很軟,可以保暖;身體外面的羽毛可以防水;翅膀上的羽毛很硬,有助于飛行。羽毛的形狀、顏色、長短、粗細都不同。
3、探索讓羽毛飛起來的方法。
(1)幼兒嘗試。
(2)互相交流表達自己的做法。(3)分組比賽:看誰的羽毛飛得高。
活動那個延伸:辦一個形形色色羽毛展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活動開始時,讓孩子在小組自由交流:你們收集的羽毛是和誰、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它是什么鳥的羽毛?由于這個主題系列活動的目的家長非常了解并一直在參與給予了極大的配合,他們不僅帶孩子去圖書館購書、上網查閱資料,還和老師一起共同帶孩子參觀了“武漢市東湖鳥語林”,并過不同的渠道收集了許多羽毛,孩子們交流時,張晴說:“這是和父母在鳥語林收集的鸚鵡、八哥的羽毛。”王天嶼說:“這是和奶奶一起在菜場收集的雞、鴨、鵪鶉羽毛。”喻博文說:“我是在商店買的孔雀羽毛。”通過互相觀察交流,使孩子對羽毛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在此基礎上,當我提出“這么多的羽毛都是一樣的嗎?”的問題時,孩子們開始了有目的的觀察。由于大班的孩子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在集體的學習氛圍中,他們爭相發言,個個躍躍欲試。何貝貝說:“我發現孔雀的羽毛很長,顏色很漂亮,上面和下面的毛不同。”張鵬說:“我發現鸚鵡、八哥的羽毛很短、小,還有的毛很細很蓬松,是長在身體最里面的絨毛。”金偉倫說:“我收集的雕毛很硬,顏色沒有孔雀和鸚鵡好看。”徐勤也說:“我收集的鴕鳥毛不同,翅膀上的毛很寬大,貼近身體的毛很軟很細很長。”還有孩子發現有的羽毛是一種顏色,有的是五顏六色。對孩子積極思維發表的意見我都給予了充分肯定。
當他們對鳥的不同特點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后,我又進一步啟發孩子比較思考:“它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這時我估計有一定的難度,雖然孩子開始的回答有些凌亂,但在老師的啟發和鼓勵下仔細觀察:孩子的思維打開了,他們肯定地回答,張鵬說:“所有的鳥身上都有羽毛,羽毛可以幫助鳥兒飛行。”又幾名孩子都發現每根羽毛下面都有一個尖尖(羽根),中間都有一根象樹干的長條(羽干),長條旁邊是一根一根的毛互相連接(羽枝),還發現羽毛很輕,都有顏色。我引導孩子思考:“樹上的鸚鵡容易捉到嗎?為什么?”孩子們好像明白了我的意圖,恍然大悟:羽毛可以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彭伊小朋友說:“我還知道公鳥的羽毛很漂亮可以吸引母鳥喜歡它。”雖然是孩子的語言,說明他們對雌雄的概念已有所了解,是老師估計以外的,也說明今天的活動激發了孩子思維的積極性,擴散了孩子的思維。
由于教師對孩子的知識經驗和興趣點掌握較好,并為孩子的探究創設了寬松的環境,因而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他們能仔細地觀察出羽毛很細小的差異,歸納總結出羽毛共同的特征。在觀察、交流、分享探索過程和結果中,觀察力、思維能力得到很大發展。我認為今天的活動是符合大班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這一活動滿足了他們探求的愿望,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
通過這次的探究活動,不僅孩子們有了很多的收獲,我也增加了對羽毛的許多認識。我深深地體會到“我與孩子共成長”的新的教育理念帶給我們的巨大的動力,對主題網絡活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活動中我也感到教師的準備工作還不夠充分,對羽毛的了解、分析得不透徹,影響了教師對孩子觀察中的指導。另外教師對孩子觀察到的零散的知識還應加以總結,以培養孩子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科學教育活動方案大班油水分離 大班的科學教育活動方案篇二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
有趣的電路
官亭鎮中心幼兒園
湯玲
活動目標
1通過小實驗了解到要使小燈泡發亮,需建立一條電路。2學會用簡單的圖表記錄猜想和探索的結果。3知道金屬類的材料導電,非金屬材料不導電。
活動準備
燈泡、燈泡座、電池、電池座、開關座、導線、金屬、非金屬、記錄圖表、記錄筆
活動過程
1、教師說:“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一個小秘密,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神密小禮物,你們瞧(出示手電筒),這是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教師說:“好!那我給它施一個小魔法,你們看有什么變化啊?”(教師打開手電讓手電發光)幼兒回答:“亮了”師問:“那是什么讓手電筒發光了呢?”幼兒回答:“因為有電池和燈泡。”教師驗證幼兒的答案(可以拆開手電)
教師問:“除了電池和燈泡還需要別的東西么?”引導幼兒知道還需要一個導電的東西,如:電線。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一節電池、一根電線、一個燈泡采用直接提問法引起幼兒注意及興趣。
2、教師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做個試驗,研究一下小燈泡發光的秘密,看我帶來了很多的電池、燈泡和電線,你們試驗一下怎樣連接小燈泡才會亮起來呢?”教師說:“我們每人一份,先想辦法,看看誰的方法最多,請把你的方法記錄在圖表上,然后按照你的方法操作并記錄。”(請幼兒充分嘗試并記錄連接方法。)
3、小結得出結論:用電線將燈泡與電池的任意一端連接燈泡便亮。
三、
教師實驗展示。四、幼兒再次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師幼共同
總結
。燈泡和電池的任意一端連接并用電線將燈泡與電池另外一端連接燈泡便亮,只要燈泡、電池、電線相互用了一些正確的連接方法燈泡就會亮。
六、安全教育。
實驗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電線可以給我們帶來方便同時也可以給我們帶來危險,所以家里的電源、開關不能用手去摸,如果去摸,你就會變成小燈泡,像燈絲一樣燒著,就不能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請問我們生活中除了電線可以導電、通電,還有哪些能夠代替電線,讓小燈泡亮起來呢?我們下次活動再來一起探索吧!活動延伸
請各位家長回家尋找一些材料供孩子在家中操作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