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最低錄取分數線篇一
查看:
2013貴州高考分數線
貴州高考分數線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錄取分數線
專題:
全國歷年高考理科分數線匯總
全國歷年高考文科分數線匯總
相對于平均分,錄取線差更具參考價值,而且是高考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依據,是的差值,中國教育在線建議考生用“錄取線差”來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試卷難度有別,造成各個院校各年度的錄取分數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化。但是通過大量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對多數院校來說,盡管錄取分數波動較大,但其錄取線差一般波動不會太大。所以應該逐年計算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線差:
=當年平均錄取分數-當年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例:某重點大學(理工類)在北京2003——2008年錄取情況簡單線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介紹:
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是新機制獨立學院。學院于2001年5月由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并開始招生。學院嚴格按照教育部2003年8號文件和《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26號令)要求辦學。學院通過教育部專項檢查,于2004年1月教育部“教發函(2004)9號”予以確認。
人文科技學院校區緊靠貴州民族學院本部北面,坐落在秀美的花溪河畔;秉承校本部長期形成的校園文化,充分享受校本部的優勢資源。學院所招學生屬于國家統一招生計劃,所開設的專業都是貴州民族學院的優勢專業與熱門專業,現有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旅游管理,市場營銷,勞動與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英語,美術學,美術學(書法方向)、藝術設計,音樂學,音樂學(蘆笙表演方向),體育教育等18個專業及專業方向?,F設有法律系、中文系、外語系,計算機科學系,管理科學系、體育系等八個教學部門。人文科技學院2004年開始面向省外招收學生,現有貴州、山東,河南,湖北,江西,江蘇,福建,廣西、云南、四川、重慶等十二個省區的學生。到2009年9月,各族在校學生4200人。
學院現有專職管理人員65人,另聘用組織員6人;按教育部1:200的要求配齊輔導員,學院實現專職班主任管理。在省內聘請各相關專業資深專家作為兼職教授13人,固定教師256人,副教授以上131人,占教師總數的50%以上,教師中有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35%以上。
近年來,人文科技學院校園文化生動活潑,學生在校內外各種文體活動比賽及學習競賽中取得了好成績,畢業生在考研、就業方面走勢較好。學院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其辦學理念也在不斷完善。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堅持以發展作為主題,以專業結構調整、學科建設為主線,把教育教學改革和推行體制創新作為動力,夯實基礎,挖掘潛力,強化專業,注重實踐,提高素質;堅持本科教育,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務求實用;堅持科學管理和遵循高等教育規律,正確處理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辯證關系;堅持立足實際,揚長避短,逐步形成辦學特色,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
其指導思想可以概括為“一個指導,四個堅持”。這四個堅持是:
堅持改革發展,注重創新;
堅持本科為主,講究實用;
堅持教育規律,力求規范;
堅持揚長避短,形成特色。
人文科技學院是新機制獨立學院,必須以改革創新破解學院發展中的難題,借鑒二本在機制、模式、教學和管理上的經驗,創新培養模式,探尋獨立學院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把握定位,實現跨越。端正思想,質量為先。
修身、自信、樂學、篤行。
必須以學生為根本,以質量為中心,以特色求發展。
就是以學生為本、以人為本。對學生采取尊重性教育,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發揮學生個體的潛能,注重學生的人格完善,維護學生的基本權益。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增強自信。
學生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學生質量來自教學質量。一切圍著教學轉,教學圍著質量轉。力求較為規范管理,力求相對一流師資;力求經師與人師的統一,力求管理與教學的統一。通過管理,將“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真正轉化為“質量是教師的生命線”,以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習動力,形成教育合力,是學院的辦學特色。在內容上,以尊重性教育作為主線,以培養良好的品質為重心,以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力求人文關懷和紀律約束的統一,力求把教育辦到學生和學生家長的心坎上,努力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放心。在形式上,采取多樣性以實現廣泛的針對性。在校地共建、家長配合式教育、攜手計劃、設學習進步獎、注重學生黨建工作的帶動性、支持學生健康有益活動等等形式的基礎上,爭取家長參與、學生參與、社會參與,在形成教育合力上有新的突破。
人文科技學院培養的本科學生,應該既有相應的專業基本理論水平,同時又強調的是應用型人才。
堅持為本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主,面向普通企事業單位,本省民族地區相關單位和部門。
全面發展,“四個學會”。全面發展,就是遵循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八膫€學會”,就是逐步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有專長”。
到2010年底,努力把人文科技學院建成具有4500人左右在校生規模、學科專業結構相對合理、辦學特色和優勢開始彰顯、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校園建設優美、省內一流、西南知名的獨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