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下冊《摘蘋果》教學設計與反思 摘蘋果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篇一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摘蘋果的場景,引入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看懂主題圖中的問題“這個箱子裝得下嗎?”讓學生先估一估,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再算一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對于能直接計算出得數的學生,利用計算器來理解運算方法;對于困難的學生,借助這一工具幫助學生探索計算的方法。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所以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很容易就能掌握對位方法,但在如何計算時有一定難度,所以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索新知,解決問題。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讓不同的人數學上獲得不同的收獲。
1、讓學生在撥一撥、算一算的活動中,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并能正確計算。
2、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師:孩子們,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到處碩果累累,香味四飄。有兩個小朋友正忙著收蘋果呢!(出示“摘蘋果”情境圖)看:他們正在說什么呢?
生:淘氣摘了17個蘋果,笑笑摘了38個蘋果。
師:觀察圖片你還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您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淘氣比笑笑少摘幾個?
生:他們一共摘了多少個?
生:旁邊的箱子能裝得下他們摘的蘋果嗎?
師:你們真聰明。提出了這么多問題,你們能自己解決嗎?
生:可以。
生:他們一共摘了多少個?我計算不出來。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新知識。
活動一:估一估
在笑笑身邊準備了一個箱子可以裝60個蘋果,如果把淘氣和笑笑倆人摘的蘋果裝在這個箱子里,這個箱子能夠裝得下嗎?現在我們不需要計算,只需要估算,同桌之間互相的討論一下。估一估這個箱子能裝的下嗎?
學生匯報時,可以讓估算結果較合理的學生講講是怎么估算的。
學生可能會說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把38看作40,17+40=57,裝得下。
生2: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裝得下。
活動二:算一算
到底能不能裝的下就需要我們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怎么樣來列式呢?
1、嘗試解題。
學生列出的“17+38=?”教師適時板書。然后讓學生利用小棒或者計數器來嘗試計算出結果,獨立完成之后進行小組討論并讓學生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
2、探索算理。
請學生匯報,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學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10+30=407+8=15 40+15=55
方法二:借助計數器,先撥出17,再在個位上撥出8,個位上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個位上寫5,十位上的1加上3再加進上來的1就是5,和起來就是55。
方法三:17+30=47,47+8=55。
方法四:20+38=58,58-3=55。
方法五:20+40=60,60-5=55。
方法六:豎式計算
3、比較這些方法,你認為哪個方法最好,引導學生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評價。總結出豎式計算更方便更直觀。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請學生匯報總結出兩位數進位加法列豎式的方法,引導學生編成一首兒歌:進位加法要牢記,相同數位要對齊。先從個位加起來,個位滿十要進一。
1、完成課本的算一算,說一說。
學生在書中列豎式獨立完成。匯報時,請4位學生上臺板演,集體訂正。
2、串項鏈。(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估一估,說方法。
3課本的練一練的第3題。
學生在書中列豎式獨立完成,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掌握計算和書寫的方法。
4、森林醫生。(第72頁練一練的第4題。)
同桌一組討論有什么錯誤;請學生按順序說發現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課件出示課本第72頁的“練一練”第5題:我們去春游
問題:每輛車最多能坐60人,哪兩個班坐一輛車最合適?
先讓學生看懂題目的意思。把各班人數做成卡片,讓學生進行搭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交流。
師:同學們,對于這節課對自己的表現還還滿意嗎?
學生活動(談看法)
回家考考爸爸、媽媽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