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漫游語文世界主題篇一
生活中,語文學習的資源和運用語文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本單元的讀寫活動中,我們將走進多姿多彩的生活空間,漫步語文世界,去發現語文的豐富多彩,抒寫我們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
那么,如何才能發現語文的豐富多彩,抒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呢?
首先,要有開闊的視野。
無論是古今中外,還是文化科技;無論是泛舟書海,還是徜徉生活……語文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可以說生活的半徑有多大,語文的平面就有多大。大語文理念下的作文,需要有大語文的視野。
其次,要注意觀察和思考。
家庭、校園和社會生活中,有著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象,它充分體現著我們漢民族語言的“青春活力”。無論是讀書看報、與人聊天,還是聽相聲、看電視、逛商場,常規的或新奇的,別扭的`或富有藝術性的,只要留心觀察、認真思考,都會讓我們有所啟迪。
第三,要有厚實的積淀。
“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慧于內”,才能“秀于外”。漫步語文世界,需要我們用語文的視角去觀察生活,同時也需要在對生活的體悟中去感受語文。只有當“心中的語文”與“生活中的語文”產生共鳴時,才能激發我們寫作的靈感,才能抒寫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
漫游語文世界主題篇二
語文,如同一只神來之筆,畫出世間萬物,包羅萬象。它帶我領略山河美景,品悟人生之真諦,引領我走上屬于我自己的軌道。陶醉于語文的魅力中,沒有喧嘩吵鬧,沒有煩心惱事,一切似乎都置身于外。有我,有心,有語文。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作者杜牧用一句話,對頹靡的世風進行了辛辣的嘲諷,表現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眼前仿佛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早春圖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體現了曹操的雄心壯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表達了詩人的相似愁緒。
語文,讓我領略山水之趣。一葉扁舟,小雨淅瀝,春和景明,一碧萬頃。“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麗景,美不勝收。碧水藍天相互映襯,清風徐徐,楊柳微垂。漣漪微蕩的西湖或在麗日下閃爍著金光,或在陰雨下蓋上一層朦朧的面紗,那若隱若現的姿態總能牽動你的心脾,讓你流連忘返。“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旭日東升,霞光萬頃,江邊鮮花盛開,比火還要紅艷;春水方生,波光蕩漾,綠得像藍草一樣。江南好啊!家家溪水繞戶轉,戶戶垂楊是江南。亭臺樓閣,詩情畫意,笙簫聲環繞,不絕于耳。江南的日之紅、水之綠形成一幅極絢麗的畫面,耀人眼目。
語文,帶我領悟人之真情。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黛玉,眼淚的化身,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含淚樹前葬花,愁煞人也。寄人籬下,有靠又無依。作為寧國府這個大家庭的一員,被無數人羨慕著,但其中的辛酸只有她一個人知道。癡心黛玉與寶玉,有情趣無緣。他們那沾染著時代靈氣的愛情,隨風漸漸遠去,為后人所傳誦……“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水的源遠流長,象征著人之真情的綿綿不斷,字里行間展現出來的是女子的情思和不盡離恨。這些都是語文的魅力。
語文,教我以人生之真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凡事以祖國利益為重,使中國繁榮昌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作為新一代少年,更應該抓緊一切時間努力、奮斗,為自己也為祖國的將來而拼搏。梁啟超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趁我們具有青春之激情時,珍惜時間,把握機會,為“少年中國”而奮勇進取!
語文,如久旱后的甘霖,告訴我道理,教我以真情,帶我走遍壯麗山河,引領我開采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