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亞學院去年錄取分數線篇一
查看:
2013廣西高考分數線
廣西高考分數線
三亞學院錄取分數線
全國歷年高考理科分數線匯總
全國歷年高考文科分數線匯總
相對于平均分,錄取線差更具參考價值,而且是高考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依據,是的差值,中國教育在線建議考生用“錄取線差”來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試卷難度有別,造成各個院校各年度的錄取分數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化。但是通過大量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對多數院校來說,盡管錄取分數波動較大,但其錄取線差一般波動不會太大。所以應該逐年計算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線差:
=當年平均錄取分數-當年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例:某重點大學(理工類)在北京2003——2008年錄取情況簡單線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2009年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三亞學院介紹:
學校總占地面積3000畝,建筑總面積50多萬平方米,擁有學術交流中心、藝術中心、實驗中心、計算機中心、高科技圖書館、標準游泳池、高爾夫練習場,現代體育場、風雨運動場以及籃排網球場等系列現代化教學、生活設施,建筑投資11億元人民幣。目前,學校下設13個教學學院和1個教學部,開設了56個本科專業(含專業方向),覆蓋法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理學、農學、教育學等八個學科門類。
學校辦學團隊富有高等教育辦學經驗和活力,建校初期校領導班子來自江浙滬,如今已聚集了來自國內29個省(市、自治區)及多個國家留學歸來的計千余名共同的創業者和建設者。黨委書記、院長陸丹準確理解國情,認識轉型期社會發展的走向,研究與國際先進辦學模式相通的國內高校發展規律,根據現代大學作為大型混合型組織的特點,以特色的“張力管理”思維與方法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推動校董事會確定的辦學各項目標的實現。
學校緊抓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契機和社會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時期細分的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通過專業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人格健康培養平臺和人文通識教育平臺,促使人才培養既符合市場具有“上崗”競爭力的“工具性導向”實用性人才的需求,又符合人的全面、可持續、“上梯階”發展的“超功利導向”的健康人格指向。學校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強化學生對外語、計算機、中文應用寫作三門交往工具的掌握;貫徹“三級實習”,建立不同時段、不同層次的實訓和畢業前的就業再培訓機制,培養學生“用得著、帶得走、接得上”實用新穎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踐行教學與學生管理一體化,避免學生成長的分離和碎片化,強化班級文化建設、社區文化建設,社團文化建設;促使學生愛國愛家、識得趨勢、習慣禮儀、能夠溝通,引導學生積累社會資本;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精神、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實用性高級專門人才。
學校立足三亞,瞄準全球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吸納歐美等發達國家與地區優秀的辦學理念、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材以及師資,形成學校先進的育人理念;學校重視發掘中華本土文化優勢,搭乘中國崛起的歷史機遇,加強與國外文化的交流,舉辦多個國際教育合作論壇,如中俄教育文化三亞論壇、中德職業教育論壇、國際人學會議、海南國際旅游島人才戰略論壇、全球化洪堡學者論壇等,獲得俄羅斯文化部、德國教育部、中國教育部的好評。學校緊跟海南國際旅游島戰略建設國際化校園,與國際著名院校合作辦學,建校以來先后有50多所國際著名院校主動前來洽談合作辦學,已與英國華威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大學、美國中央阿肯色州立大學、美國尼亞加拉大學等多所國際知名院校展開全面校際合作,并自主招收留學生。
建校七年來,學校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學校的高效率辦學、發展思路及初步成果受到教育部高度重視。教育部前部長周濟、副部長陳小婭、章新勝、吳啟迪、周遠清等到學校視察、接見校領導時,均對學校倡導的育人理念、課程體系、學生五種能力培養、特色學科專業建設、和新專業拓展的戰略性、前瞻性安排表示肯定,對學校最大可能地提高學生畢業后的上崗實力和發展潛力極為贊賞。教育部高校設置評估專家王純山教授評價說:“海南大學三亞學院如此建設速度,在高等教育建設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跡”。原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四次視察學校,稱贊:“李書福為海南人民辦了一件大事!陸丹為海南人民做了一件好事!”。現任海南省省委書記羅保銘說,“三亞學院的成功經驗值得很多國辦大學深思。這個學校不同于其他院校的更務實也更專業的特點非常值得肯定。” 2009年1月,全國高校設置評審委員會主任、原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張保慶蒞臨學校視察時表示,學校“設計理念很先進”“校園人性化”“比想象中更好”,稱學校“校園如畫,前程似錦”;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到學校進行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調研時稱:“學校領導班子懂教育,重規范,抓綜合教育改革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成效明顯,與公辦老高校比,很好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發揮了海南大特區改革開放的優勢,學校的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值得好好總結。”
2011年,學校開啟“十年卓越進程”,以質量建構式內涵發展為核心,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有效的辦法,集中更多樣的資源,走多樣化、高水平、跨越式發展之路。通過高校聯合和創新創業強校、人才質量立校、特色品質興校的戰略,精心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學科建設工程、隊伍建設工程、科學研究工程、國際化工程、提升辦學層次建設工程、科技創新園工程、創業教育工程、校園規劃與建設工程、辦學特色工程等十大工程,全面提升三亞學院辦學品質,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以更優秀質量的教育服務于學生,服務于社會。
教育改變命運,大學提供階梯。成千上萬的年輕學子走進三亞學院,會在全新成長理念和清新的陽光環境中,煥發自身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養成適應社會進步和先進文化發展的高品質,真正愉快的學習、自主的成長,更好的效力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