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早春早春實用篇一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
不知不覺中春天已經來了,我趁機在上學的路上欣賞到了早春的美景。
走出家門,草坪上的小草已從土里探出頭來,睜著好奇的大眼睛,看著這新奇的世界。各色的小花還藏在花苞里,害羞得不敢出來。
在路上,初陽在向我點頭,路邊的柳樹在向我招手,微風吹來,它們梳起了自己的長辮子,那翠綠的柳芽在陽光的映射下,如同一條條無瑕的翡翠項鏈。路邊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莊稼,它們從天邊來,是太陽派它們來陪伴我的。
往街里走,人們都換上了春裝,花花綠綠的,顯得非常好看。松樹更綠了,花兒都開了,粉得像霞。
到了學校,花池里的花開了,白的白,紫的紫,漂亮極了,不時的散發出淡淡地清香。
早春的景色數不勝數,美不勝收!早春的景色可真美!
早春早春實用篇二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唐代詩人韓愈所寫,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早春》古詩,歡迎閱讀與收藏。
唐代: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⑴呈:恭敬地送給。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里形容春雨的細膩。
(3)最是:正是。處:時。
⑷絕勝:遠遠勝過。皇都:帝都,這里指長安。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心裁。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兒也看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記,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人們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像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年之際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唐·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②。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3)。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④。
[注釋]:①和(hè)按照別人詩的題材、韻腳而作的詩,是對原作的酬答。晉陵:常州市的古名稱。丞:古代官名。②宦游:在外做官的人。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現象(如冬眠、開花、發芽等等)。③淑氣:溫暖的氣候。晴光:春光。蘋:即浮萍,多年生水草。④古調:指陸丞原詩。歌古調:像古人歌曲一樣的陸丞的詩。
8.在詩中,作者對所見春景作精練生動描繪的句子是:“, 。”(1分)
9.“偏驚物候新”的意思是 。(2分)
10.有人說:“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二句與李白《關山月》中“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二句表達了一種共同的情結。這是怎樣的一種情結?你如何看待這種情結? (2分)
(一) 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或“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1分)
9、(宦游人)才易對物候的變化感到觸目驚心。(2分)
10、思歸故鄉的情緒(1分)怎樣看待:言之成理即可。(1分)
早春早春實用篇三
;蓮泗蕩南畔的風景旅游線已初具規模,今年立春以來天氣最大的亮點就是連綿不斷的濛濛細雨,把大地給徹底澆了個透,只要跨出家門便是雨水淅淅瀝瀝無休無止的下個不停。下面是由達達文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晨當我還在夢里水鄉暢游的時候,卻被窗外呼嘯的北風猛烈的拍打著窗戶的聲音給驚醒了。由于我家屋后是一片田野,再往后就是蓮泗蕩了,所以北風吹過來就格外的呼呼作響,會讓人感到特別的陰冷,六點鐘的手機鬧鐘鈴聲準時響起,但我還是習慣性的喊了一聲“天貓精靈”,點了一首江珊的“夢里水鄉”,便起床開始新的一天的生活了。
田野里北風瀟瀟寒風刺骨,大地一片蒼茫,,放眼望去白茫茫的荷塘里,經歷了秋風殘卷寒風狂掃的荷塘,只留下了棕褐色的荷桿稀稀落落的聳拉著,完全失去了夏日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萬千柔情。而深埋在谷底的嫩嫩的荷芽也膽怯的躲在泥土下面遲遲不肯鉆出水面。
馬路邊枯萎的草叢泛黃中略透著青色,只有不遠處的一片青菜地里有幾棵生長旺盛的青菜,已經抽苔吐蕾開出了嫩黃色的菜花,在寒風中孤零零的飄搖著,它仿佛是在想告訴人們春天已經來到了。
荷塘里三倆只野鴨在飛快的奔跑著,在平靜的水面上濺起了一連串的水花,嘴里不時地發出清脆的叫聲,雖然現在還沒有“竹外桃花三二枝”,但“春江水暖鴨先知”那是必定無疑的了,在荷塘的邊緣有一群白鷺正聚集著,它們邁著細長的腳桿,一步一個腳印的走著,就像小時候看古裝戲里大官人走方步那樣的邁著,尖長的細嘴時不時的啄向水面,一旦捕捉到獵物便會伸長脖子斯文的吃起來,它們時而展翅低飛,時而盤旋迂回,然后又瀟灑的輕落下來。比起野鴨它們要悠然自在的多了。
蓮泗蕩南畔的風景旅游線已初具規模,今年立春以來天氣最大的亮點就是連綿不斷的濛濛細雨,把大地給徹底澆了個透,只要跨出家門便是雨水淅淅瀝瀝無休無止的下個不停。
中午喝了一點小酒,借著酒性假裝著詩情畫意,帶著飄飄然的感覺撐了一把雨傘,獨自冒雨沿著蓮泗蕩大道漫步前行,寬敞平坦的柏油馬路被雨水沖洗的烏黑錚亮干干凈凈,讓我不由得放慢了腳步,輕踩下去,不忍心把它弄臟了,好在從家里出來一直都是水泥路面,腳底下不曾粘到過泥土。由于自己也是做建筑行業的,可以想象得到當時澆筑這條柏油馬路的工人們是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汗水,雖然它是用來被車開的,讓人走的,但是它在我們建筑工人的心里面它就是一件作品,一件藝術品。就好比是我們自己親手建造的房子一樣,對它會有一種親切感,不管是多少年以后,心里面還是有這份感情的。
北風呼呼作響,雨傘不時地被風吹的倒翻起來,蕩中的水面被吹起了層層的皺褶,一波一波的洶涌著推向岸邊,呼嘯的北風簇擁起朵朵浪花拍打著堤岸,發出嘩嘩的聲響。我躬身沿著下坡走到了下面那條用水泥磚平鋪的人行道上,水泥磚每隔五六米用一條彩色磚把它分格,看上去格外的醒目。
此時我離湖水更近了,在這里我又看到了一只白鷺獨自駐足在河灘的一個高突的小坡上,它紋絲不動的對著湖面,全身潔白的羽毛任由風吹雨淋著,不禁想起唐代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意境。寬敞平坦的人行道上,此時此刻只為我一人所用,迎風向北眺望這波浪起伏的蓮泗蕩。
西北的萬田玗畔楊柳抱岸倒掛水中,一眼望去湖水更顯得清澈發綠了,北岸的旅游線上除了鮮有的幾輛小車駛過,再也找不到像我這樣撐傘在雨中徒步的人了,煙雨蒙蒙的蓮泗蕩此時沒有游船也沒有艄公,更沒有斷橋油紙傘的故事。東面是我們江浙滬一帶頗有名氣的國家aaa級風景旅游區劉王廟,要是往年這個時候,不管刮風還是下雨,來這里的大巴旅游車如車水馬龍絡繹不絕,香客熙熙攘攘廟里香火旺盛紫氣繚繞。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好幾千人,但是自從新冠疫情來了之后,為了防止當地疫情的發生,現在也暫時不接待游客了,但是劉公舍己救人的精神卻一直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心中敬仰著傳承著,當代的白衣天使在疫情突然來臨之際,毅然挺身而出逆行而上,走在了抗疫的第一線,我想這也是這種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撐著傘在雨中已走了很久,身上已是熱乎乎的,但明顯感到鞋已被雨水淋濕了,無奈只好返回。路上忽然一陣淡淡的清香隨風飄來沁人心脾,我不禁駐足停留下來,聞香尋去原來是那綺麗的梅花正嬌艷欲滴的在遒勁的枝頭竟向開放著,我忍不住上前在雨傘底下情不自禁的俯下身子輕吻她嬌嫩的花瓣,去輕嗅她的縷縷清香,然后整個人在裊裊的清麗梅香中陶醉了,“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在此時此景恰到好處。
心中有春天,百花自盛開,寒冬已經過去,凜冽的北風中已經夾裹著春的氣息來到了,相信疫情總有散去的一天,待到春花爛漫姹紫嫣紅的時候,踏青尋柳賞花弄枝的人們一定會笑逐顏開,在花前樹下,在溫暖和煦的春光中沐浴享受,陶醉在春風無限里。
?
早春早春實用篇四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酥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⑴呈:恭敬地送給。水部張十八員外:指張籍(766—830年)唐代詩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員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細膩如酥。酥,動物的油,這里形容春雨的細膩。
(3)最是:正是。處:時。
⑷絕勝:遠遠勝過。皇都:帝都,這里指長安。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準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青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韓愈確實是不可多得的歷史人才,他的影響使無數帝王將相相形見絀。在中唐的政治舞臺上,他扮演過監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誥、刑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績。但他的主要貢獻是在文學上。他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傳統,反對專講聲律對仗而忽視內容的駢體文。為文氣勢雄偉,說理透徹,邏輯性強,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獨到的建樹,堅決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學,以繼承儒學道統自居,開宋明理學家之先聲。故宋人蘇軾對他推崇備至,稱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弱”的豐功偉績。
早春早春實用篇五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這首小詩是寫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張籍在兄弟輩中排行十八,故稱張十八。詩的風格清新自然,簡直是口語化的。看似平淡,實則是絕不平淡的。韓愈自己說:艱窮怪變得,往往造平淡(《送無本師歸范陽》)。原來他的平淡是來之不易的。
首句點出初春小雨 ,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后的景色。以遠看似有 ,近看卻無 ,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朧景象。寫出了春草剛剛發芽時,若有若無,稀疏,矮小的特點。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贊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兩句意思是說: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嘆,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前兩句體察景物之精細已經令人稱贊,后兩句如騎兵驟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這首小詩,詩人只運用簡樸的文字 ,就常見的“小雨”和“草色”,描繪出了早春的獨特景色。刻畫細膩,造句優美,構思新穎,給人一種早春時節濕潤、舒適和清新之美感。表達作者充滿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全篇中絕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遙看近卻無”了。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掛著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兒也看不見。但若是下過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記,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兒冒出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仿佛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看著它,人們心里頓時充滿欣欣然的生意。可是當人們帶著無限喜悅之情走近去看個仔細,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極為纖細的芽,卻反而看不清什么顏色了。詩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畫家,揮灑著他飽蘸水分的妙筆,隱隱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遠遠望去,再像也沒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這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真可謂兼攝遠近,空處傳神。
這設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纖細小雨。透過雨絲遙望草色,更給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層朦朧美。而小雨又滋潤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這樣的滋潤,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這樣的背景來襯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詩人還來個對比:“絕勝煙柳滿皇都”。詩人認為初春草色比那滿城處處煙柳的景色不知要勝過多少倍。因為,“遙看近卻無”的草色,是早春時節特有的,它柔嫩飽含水分,象征著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煙柳已經是“楊柳堆煙”時候,何況“滿”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濃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愛了。像這樣運用對比手法,與一般不同,這是一種加倍寫法,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為貴”,早春時節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嬌貴的。“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韓愈《春雪》)。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嚴冬方盡,余寒猶厲,突然看到這美妙的草色,心頭不由得又驚又喜。這一些輕淡的綠,是當時大地唯一的裝飾;可是到了晚春則“草樹知春不久歸”(韓愈《晚春》),這時那怕柳條兒綠得再好,人們也無心看,因為已缺乏那一種新鮮感。
所以,詩人就在第三句轉折時提醒說:“最是一年春好處。”一年之計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處卻又在早春。
這首詩既詠早春,又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