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四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案篇一
1、親近大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與大自然有共在感;
2、在與大自然共在中成長,領悟大自然的博大,形成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感恩之情。
引導學生動用多種感官,欣賞大自然的美好,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大自然的禮物
1、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人們的吃、穿、住都來自自然,讓學生了解人類對大自然依存關系;
2、由于人類的積極活動,使得大自然更加有生機與活力。
3、讓學生感受豐富、博大的大自然用空氣、陽光、水、土地等諸多資源養育了人類。同時感知“大自然只對勤勞的人們賦予豐厚的回報”,勞動成果來之不易,使用者要倍加珍惜。
4、大自然給予人們的智慧啟迪。
(1)、天上的白云飄得高,明天可能是晴天;
(2)、地上的螞蟻忙著搬家,可能要下雨,出門要帶雨傘。
(3)水里的蝌蚪,就像黑色的“逗點”。在水面上寫著:春天已到人間。
(4)大雁集隊南飛,就像“人”字一般。在藍天上寫著:秋天已在眼前。
(二)大自然中的快樂
1、在大自然中,我們收獲了很多東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樂。大家一起談一談自己在大自然中活動時感受到的快樂吧。
2、齊誦教材33頁。引導學生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關注小詩中的細節,感受與自然親密接觸時美好愉快的心情。
3、引導學生結合春游、假期交游以及前期活動進行回憶暢談,讓學生細品一年四季中與大自然相處時的快樂,交流自己的獨特體驗,感受大自然對人類慷慨贈與的美好,并以大家喜愛的小詩做小結。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四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案篇二
1.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學習用品來之不易,紙張是寶貴的資源;懂得愛惜學習用品,才能使學習用品更好地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2.激發學生對學習用品的愛惜之情。
教育學生從小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節約用紙,不亂扔,不浪費,不故意損壞的好習慣。
1.使學生懂得愛惜學習用品,節約用紙,不亂扔,不浪費,不故意損壞。
2.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愛惜學習用品。
有關課件
兩課時
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東西是學習用品嗎?
我們的學習離不開學習用品,它們是我們學習的好伙伴。
1.教師指導學生看課本第十二頁的圖,然后說一說圖中都有哪些學習用品?它們對我們的學習有什么用途?
2.學生交流
3.圖上有書包、鉛筆、橡皮、尺子等,它們可以幫我們裝書本、寫字、擦掉寫錯的字、測量等,它們都是我們學習的好伙伴,我們的學習離不開它們。你還知道哪些學習用品呢?它們對我們的`學習有什么用途呢?
4.學生說說。
(課本上畫的和我們剛才所說的這些學習用品,都是為我們學習服務的,是人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我們應該愛惜它們。)
1.我們打開課本第十三頁,認真看一看練習本的來歷圖?然后互相討論一下,說一說練習本是怎么來的?
2.學生交流
(學生年齡小,理解“練習本的來歷圖”可能有些困難,老師可做必要的講解。)
3.師小結: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練習本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叔叔、阿姨的辛勤勞動才能生產出來,而我們還需要用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把它買回來用。它是多么的來之不易?。∥覀兪遣皇窃搻巯恳粋€練習本呢?
4.給學生講“鉛筆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書本來之不易”的知識。
( 其它學習用品和練習本一樣,都來之不易,我們都應該愛惜他們。下面我們大家討論一下,用過的練習本還可以干什么用呢?)
5.學生討論并交流
(舊的練習本我們可以送到回收站,做簡單的手工,練寫毛筆字的練習本,用本子的背面進行數學題驗算等等。愛惜學習用品還需要我們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1.打開課本第十四頁,我們看圖中的同學在做什么,他們是怎么對待學習用品的,這樣做好嗎?為什么?大家可以分組討論一下,然后說一說。
2.學生討論交流
(老師:經過大家討論,我們知道了:書包用臟了,及時清洗;領到新書后給這些書包上書皮;把用過的廢紙送到回收站,這三種做法都是好的,因為他們非常愛惜學習用品。而撕練習本疊飛機則是錯誤的、不愛惜學習用品的做法。)
3.說說自己平時是怎么做的呢?
4.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讀兒歌“書本文具我愛你,就像愛護我自己。我愿變成保護傘,每天每天愛護你?!保?/p>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學習用品來之不易,應該愛惜學習用品,節約用紙,不亂扔,不浪費,不故意損壞;只有愛惜學習用品,才能使學習用品更好地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4. 學習的好伙伴
愛惜學習用品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四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案篇三
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財產所有權,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正確認識財產合法性;法律是個人合法財產的守護者。
充分認識到不能占有非法財產,樹立正確的財產觀和法律維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權。對個人財產合法性的認識。
1、情境導入:
材料1:——拾錢捐獻 失主索還
2、板書: 1、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
1、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
⑴ 財產屬于誰
今天,隨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社會財富大幅度增加,我們家中的財產日益豐富。手機、電腦、數碼攝像機已經成為我國居民家中的“新三件”。
說一說:
①你家中近來新增加了哪些財產?
②這些財產給家庭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
③談談社會上還有哪些財產,它們屬于誰?
板書:社會財富的歸屬
分析判斷:
①路邊的電話亭 ②學校內的運動設施 ③ 學校電教室的電腦④某街道居委會辦的的企業 ⑤某公民買的轎車 ⑥你家的大屏幕彩電
教師贈言:社會財富分別屬于國家、集體和個人。
教學過程
⑵ 合法的個人財產
公民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①公民的合法收入 ②房屋 ③儲蓄 ④生活用品 ⑤文物 ⑥圖書資料 ⑦林木 ⑧牲畜 ⑨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它合法財產等
⑶ 財產所有權
教師小結:以上事例表明小王的父親分別對自己的`合法財產(小轎車)行使了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也就是說小王的父親對自己的合法財產享有財產所有權。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2、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⑴ 法律明確規定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⑵民法是保護公民財產所有權的重要武器
⑶刑法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銳利武器
3、依法維護合法財產所有權
⑴確認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極其重要
⑵遇到行政違法時可提起行政訴訟
⑶及時尋求各種法律救助
課堂小結
練習冊本課練習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四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案篇四
1、制作風車
2、收集表現風存在的物品、羽毛、扇子、蠟燭、香等。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個謎語,開動小腦瓜,看誰是猜謎大王。(課件出示、①、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②、看不見摸不到,四面八方到處跑,跑到江河水生波,穿過森林樹呼嘯。)指名讀。
生:風
師:我們還學過一首關于風的古詩呢,誰還記得、生回答。今天我們就一起和風兒交朋友,看誰更了解它。
[設計意圖、謎語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回憶所學,能活學活用。]
二、新授
(一)風兒在哪里
1、出示圖片,找找風在哪里、
師:風娃娃天天和我們在一起,細心的小朋友就能找到它。
老師看見風娃娃躲在河水里,因為它把河水吹皺了。你能像老師一樣找一找嗎、
①分組找找,說一說。
②集體交流,指名說。教師適時引導補充。
(風娃娃把風車吹得轉起來了。風娃娃把吹到空中了?;▋涸陲L中舞蹈,花香被風吹散了,風箏被風吹上了天……)大家真聰明。
2、我們校園中有風娃娃的身影嗎、
(紅旗飄動、樹枝晃動、頭發被吹了起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了解風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從而對風的感悟更加鮮明。]
(二)和風兒一起玩
大家已經和風娃娃成了好朋友,我們一起和風娃娃玩吧。
1、造風讓學生玩一玩吹羽毛,扇扇子,吹蠟燭等游戲。
2、玩風車,用扇子扇動,制造風,讓風車轉起來。
風娃娃和大家玩的真開心。
三、總結
四、作業、和家長一起畫風。
[設計意圖、用有趣的游戲讓學生真切地感受風的存在。同時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
板書5風兒輕輕吹
風車轉動
樹枝搖晃風娃娃
紅旗飄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大家上節課都和風娃娃成了好朋友,那么風能幫我們干什么呢、
二、新課
(一)風兒能幫我們
1、集體討論交流。出示課件,指名回答,教師補充。
生:夏天,扇子扇風讓人涼爽。風能把濕衣服吹干。
風能吹動帆船行駛更快。風車轉動,能為我們發電。
2、風還能幫我們做什么、
課件出示,風能幫植物傳播種子,能幫助燃燒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討論學習發現風的作用很大。]
(二)風兒的脾氣
同學們,風兒確實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可它有時也是發脾氣。觀察課本圖片,了解微風使炊煙緩緩升起。大風將大樹吹得左搖右晃。臺風將樹吹倒。(出示風的種類的`片段)說說遇到大風或臺風,我們該怎么辦,討論交流。
師小結、風力比較大時,同學們記得盡量少出門,免得受傷,臺風是一種自然災害,同學們就更不能出門了,要緊跟家長,保護自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看,更直觀,更形象地了解不同的風,深切感知風的威力,提高安全意識。同時,讓學生通過討論提高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總結
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了解了風的知識,知道了風了作用,和種類,還懂得了怎樣保護自己。同學們課下一定要多觀察,了解風多風的知識,再相會交流。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四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案篇五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制觀念,防微杜漸。
2、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人。
能力目標:
1、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能力。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
3、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知識目標:
知道、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行為
不良行為及犯罪的危害,如何自我防范。
如何真正學會自我防范,防微杜漸。
一課時
案例教學、探究式學習、角色扮演。
教師:
(1)查找并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關條款。
(2)收集相關案例、素材。
(3)制作教學課件,為學生提供相關網站、相關法律書籍和資料。
學生:
(1)查閱相關法律書籍和資料。
(2)反思自己是否有過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四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案篇六
導語:同學們,大家好。請你們看一張圖片。
出示任務:認真觀察一下圖片上的這位同學,對他有什么印象?你想說什么?
小結:對,他很整潔。整潔顧名思義就是整齊、清潔。(板書:整齊清潔)保持手、臉、口腔、頭發等部位的清潔,衣服穿戴整齊,扣齊紐扣??磥恚覀兛梢詮纳眢w的各個部位、所穿的服裝觀察一個人是否整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們愛整潔》。(板書課題)
同學們,老師昨天讓每一個同學帶一面小鏡子,你們都帶了嗎?請大家拿出來。出示任務:
1.拿出小鏡子,看看鏡子里的我什么樣?我的儀表是不是整潔,在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2.同桌同學兩人一組互相“照鏡子”,看看別人的儀表是不是整潔,在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3.再次照鏡子,幫助同學整理儀表,想一想,看到不整潔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1.剛才,同學們通過照鏡子,進行了自我檢查,誰來說說?
學生交流,自由發言。
2.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檢查了對方整潔和不整潔的地方。如果有問題,請幫他改正。
學生根據自己所見,談感受。
3.第二次照鏡子,很多同學都非常認真的做了對方的“鏡子”,幫助同學整理好衣服,翻好衣領、扣好扣子等。大家都能互相幫助。談談你的感受。
小結:通過自查、互查,同學們對整潔與否給人們帶來的不同感受說得很清楚??磥?,大家都知道,儀表整潔會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喜歡,心里非常高興,都愿意做一個愛整潔的。孩子,儀表整潔還
能夠顯示出這個人很有禮貌、很有修養呢!整潔的儀表在人際交往中非常重要,這不僅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
活動三:分析討論,判斷正誤
導語:出示ppt,呈現第3頁中上面的三幅圖。
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三幅圖,看看他們這樣做好不好呢?
1.學生思考:對三幅的內容做出正確判斷。
2.想一想,他們這樣的情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試著分析一下。
3.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不整潔的樣子呢?
反饋指導:
1.學生匯報:小男孩邊吃水果邊玩玩具,吃過的香蕉皮隨處亂扔;小女孩穿得整整齊齊,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去上學;小男孩邊看書邊啃手指,書桌上非常凌亂。
2.分析原因:
兩個男生:貪玩,嫌麻煩、想偷懶,認為臟點亂點沒關系、反正有媽媽來收拾;不注重保持個人整潔衛生——沒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女生:講究個人衛生,干凈整潔——有良好的整潔、文明的衛生習慣。
3.交流梳理這些都是不整潔的樣子:臉洗不干凈、頭發長了不理發、吃東西前不洗手、東西亂扔、亂放;手指甲很長不剪、衣服領子翻不整齊、做完游戲后身上很臟……
小結:一個人的外表整潔很重要。只有干干凈凈地出現在別人面前,才能給別人一個好印象,這也是尊重別人的一種表現。如果經常這樣不整潔,你就會和小豬皮皮一樣啦。
活動四:品讀故事,理解
導語:出示ppt,創設情境,閱讀繪本《皮皮的故事》1-8內容。
1.請學生自由組合,說一說故事的內容,談談讀后的感受。2.發揮想象,故事創編:皮皮到小牛家做客如何;皮皮到小馬家做客如何。
3.皮皮后來怎樣了?
1.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后,全班匯報,談對繪本故事的理解,教師及時引導、糾正。根據學生談話的情況,適時追問:皮皮為什么不聽爸爸媽媽的話?皮皮去誰家做客了?主人的表現是怎樣的?
2.很多同學都開動了腦筋,發揮了想象,創編了故事。學生說出自己的補充內容。
3.皮皮后來變得勤梳洗,干凈、帥氣了。追問:它僅僅是這一天這樣嗎?引出要保持整潔、堅持不懈。
小結:這只不愛干凈、儀表不整潔的皮皮,在受到一系列的打擊之后,終于明白了要講衛生,愛整潔,改正缺點之后,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 四年級下冊思想品德教案篇七
“我與他人的關系”部分:“理解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能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家庭其他長輩”。
本課圍繞“父母與子女”這對親子關系展開學習活動,本課主要觀點: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心靈導航”欄目引導學生認識到,是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美好的世界。十幾年過去了,父母的臉上有了皺紋,我們漸漸長大成人。通過活動引發學生回想自己被父母呵護、關愛而健康成長的經歷,理解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體會父母撫養自己而付出的辛勞,讓學生在享受愛、讀懂愛的基礎上學會感恩,學會回報愛,啟發、引導學生學會孝敬父母,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關愛。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人是通過體驗事物和反思自己的經驗,構建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和認識。新的課程改革理念更注重思想品德課教學要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認識出發,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堅持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統一。
本課教學設計重心是讓學生學會愛,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激發學生對父母的親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在日常生活中,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能從內心深處體會父母為養育子女付出的辛勞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最偉大的。學會愛,學會理解,學會感恩,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感激之心和孝敬父母的真情。在日常生活中,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母親》及相關圖片,引發學生回想自己被父母呵護、關愛而健康成長的經歷,理解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體會父母撫養自己而付出的辛勞;通過活動“說一說我的爸爸媽媽”,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懂得我們應該孝敬父母;通過欣賞《感恩的心》及相關圖片,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應從小事做起;當父母年老,我們長大成人時,就要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黃香溫席》的故事引出孝敬父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本分;學生討論:作為中學生應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學生回答,總結,得出結論。
3、知識與技能:
認識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為養育自己付出的辛勞,體會父母之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知道孝敬父母,能夠尊重父母和長輩。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悟父母為養育自己付出的辛勞,體會父母之愛的無私和偉大,產生感恩的心,懂得要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難點:對父母能做到心存孝敬,以禮敬奉,一言一行都深懷敬意。
1、在教學過程中,本人以設計活動為主,題材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心靈,努力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進而改變自己,達到愛父母、感謝父母、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目的。。
2、運用多媒體,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活動、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
1、導入新課:自從我們出生到現在,我們的爸爸媽媽辛辛苦苦養育了我們十幾年,我們一天天長大,他們卻在一天天變老。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長大的?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爸爸媽媽為我們做了些什么?
2、播放《母親》一歌同時觀看相關圖片。引發學生回想自己被父母呵護、關愛而健康成長的經歷,理解生命是父母給予的,體會父母撫養自己而付出的辛勞;渲染氣氛,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說一說:我的爸爸媽媽……通過學生的口說出自己的父母每天都做些什么……體會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懂得自己應該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學生回答略)
老師講自己的親身經歷。(略)
4、欣賞《感恩的心》,懂得孝敬父母應從生活小事做起,當父母年老,我們長大成人時,就要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
5、學習《黃香溫席》的故事,得出孝敬父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本分。
提問: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6、學生思考、討論、總結: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我們長大成人時,又應該怎樣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參與,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啟迪學生的思維。
教師總結:略
7、作業:回家后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1、天下父母無不疼愛自己的子女,這是一種天然的情感。
2、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做人的本分。
3、孝敬父母在人生不同階段內容不同。
(1)、作為中學生應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2)、當父母年老,我們長大成人時,就要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這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