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不一樣的童年實用篇一
媽媽是我最愛的人,我最喜歡和他聊天了。我一有不開心的事就愛和她嘮叨,時不時的撒撒嬌。我的媽媽也愛和我說說家事。
其實我還是比較愛讓媽媽給我講她小時候的故事。
又一次我媽媽給我講她小時候玩的游戲可好玩了,我聽說在她們小時候每節下課都要去校門口的大場地上游戲。他們不打架不罵人。親如一家!
她們班的男生手很巧,許多都會捏泥人,而且非常像!一會一個男生做了一只小蛇放在一位女生書包里,結果把她嚇得半死。“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肚子都笑疼了。我還聽說后來那個男生還被打了一頓。
多有意思的童年啊!真讓人羨慕。
嗨!每代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生活,有苦有甜。每個孩子都要細細品味。
不一樣的童年實用篇二
晚飯后,我依偎在和譪可親的奶奶的懷里,聽奶奶給我講她的童年。
奶奶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去拔草,要拔滿滿一筐后才能去上學。有時候沒飯吃,就空著肚子去上學,偶爾遲到,就會被老師罰站在門外,肚子不時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又餓又累,根本沒有心思聽老師講什么。下午放學后,回家再拔一筐草,有時候一日三餐只有中午一頓有的吃,常常吃的都是臭地瓜,長蟲子的地瓜,菜根,要是吃不下去,或者草拔得不夠多,還會被大奶奶痛打一頓。只有等到過年時才能吃上一頓干飯、兩塊肉,那便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奶奶那個時候穿的衣服都是哥哥姐姐傳下來的,穿的鞋子都是木頭做的,還是拖鞋。最難熬的就是冬天了,那叫一個冷啊,就靠兩件破棉襖瑟瑟發抖地過完一個冬天。
奶奶說:“想起童年,就是覺得餓,冷,窮,大家都這樣。”
聽了奶奶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每天都有好多好吃的,還挑三揀四;賽車、遙控飛機、變型金剛等各種各樣的玩具陪伴我度過課余生活,爸爸媽媽每天接送我上下學,一到假期就帶我坐飛機到處旅游,什么活都不用干,只要讀好書就行了。
這么一對比,我很心疼奶奶的童年。社會的進步給我帶來了不一樣的童年,國家的富強給我帶來了幸福的童年,我要珍惜!我要孝敬奶奶,讓奶奶有個幸福的晚年!
不一樣的童年實用篇三
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鬼子侵略中國,他們隨意殺人滅口,陰險極了。后來就有了一群戰士——八路軍,大家萬眾一心,把日本鬼子打敗了,之所以這樣,才有了新中國,才有了飄在空中的五星紅旗。我對此感慨萬千,特別是看了《小兵張嘎》以后。
小嘎子原先只是一個調皮的小孩子而已,奶奶被殺以后,他想為奶奶報仇,就參加了八路軍,還有了一把槍,光在這把槍里,就鬧出了不少矛盾。后來小嘎子不慎被敵人抓去,在一次戰斗時,小嘎子逃了出來把敵人的房子統統給燒了,于是,他立了大功,成為了一個正義勇敢的名副其實的“小八路”。
讀完了《小兵張嘎》,我發現他真的是一個非常堅強勇敢的孩子。奶奶被殺,叔叔被抓,他沒有無動于衷,而去當了一個小八路,最后的戰斗時,他竟把鬼子的房子給燒了,真是很不容易啊!我們就要學習小嘎子這種不怕敵人、有勇有謀的精神呀!
是啊,戰士們多不容易啊,八路軍多不容易啊,奮力抵抗鬼子,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閱讀這本書時,我可以從一個個文字中看出,八路軍一步步打倒鬼子,十分艱難,小嘎子也一樣,他從一個淘氣的小孩子最后居然變成了一個勇敢正義的小八路軍,他的這種精神非常值得我們來學習。
回想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與小嘎子他們真是一個天一個地。
如果沒有先輩們的犧牲,會有今天的新中國嗎?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嗎?不,不可能。我們要像小嘎子一樣,勇敢正義。永不忘記以前的戰爭。讓每一個人童年里都沒有戰爭!
不一樣的童年實用篇四
我很喜歡看紅色經典小故事,我看了許多抗日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王二小的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的王二小,雖然他只有11歲,可他已經是村里的兒童團團員。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帶著路,為了保衛轉移的鄉親,二小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qiāng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可二小卻犧牲了。
二小真了不起呀!年僅11歲,就有勇氣帶敵人走進埋伏圈,二小真是我們的好榜樣!當時方冰寫了首贊揚二小的歌,歌名是:《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在當年廣為流傳,每個村莊都含著眼淚,歌唱著二小那不畏懼敵人,勇于犧牲的精神!
二小有著不畏懼敵人,勇于犧牲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二小一樣,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心血,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這就像《國家》這首歌所唱的一樣,“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或許我們并沒有機會像二小一樣與敵人斗爭。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愿意為祖國效力的心。
不一樣的童年實用篇五
順著鄉間小道,踩著夕陽余暉,徜徉在那美妙的田間生活。老師的童年,是我們這群孩子不得而知的,更是我們無法體驗到的。
在老師的童年夢里,那棵老棗樹,給她帶來了不同尋常的美妙生活。
那老棗樹被老師尊稱為“老太爺爺”,因為那是老師爺爺的爺爺種下的,可稱是“參天老樹”了,有3層樓那么高。“老太爺爺”已經枯死了好多條樹枝,但還是有那么幾條枝葉泛著點點新綠。
到了初春,“老太爺爺”的幾條丫杈開始開花,它不像桃花那樣嫵媚;不像梨花那樣奔放;不像迎春花那樣誘人。它們小小的、黃黃的,一簇擠著一簇,易碎,可憐到極至。
慢慢的,花謝了,幾個泛著青的小果子點綴在枝頭,那圓圓的,亮亮的葉子把它包起來,讓你很難尋找到它。在陽光的折射下,倒像個小綠錢幣,忽閃忽閃地在上面搖來搖去。
過了一個夏天的時光,經過太陽溫柔的普照,雨水親切地滋潤,一陣陣風把栆吹綠了,綠得可愛,綠得迷人。老師與她的哥哥已經忍不住誘惑了,他們想盡了辦法:用竹竿挑;用彈弓射;用石子打;爬上樹去……可這些都不行,“老太爺爺”實在太高了!竹竿得用三根綁在一起才打得著,可剛舉起來就折了;彈弓擊中的幾率只有百分之一;石子那干脆就是異想天開;爬上樹去根本就拿不到。
唯一的機會就是到了深秋,涼風襲襲,瓦藍色的天空沒有一朵白云,秋風打掉了有兩個拇指大的紅棗。大紅棗掉在周圍的白菜地里。老師和她的小伙伴們一個個走進菜地去撿栆,這下可惹火了老師的媽媽。去撿栆必會破壞幾顆白菜幫,這白菜可是冬天的全部食材呀!
于是,老師便踩著壟溝把過腰高的白菜輕輕一撥,呀!壟溝里有一顆棗,再翻翻白菜心里也會找到栆。找到之后,就像發現寶貝似的放在褲兜里,有時等不及,就擦擦土,吹吹灰,先把有些軟的地方吃了,再一點點吃去棗肉,就連栆核也要細心地嗍干凈,直到一點兒栆味也沒有,方才吐出來。
最開心就是放白菜的時候了。老師會自告奮勇去抱白菜,當然也是會找到大紅棗的。老師跟在大人后面手拿著菜刀,把白菜攔腰放倒,朝根部一砍,再送進屋去,把大人們放的白菜也翻一遍,啊!一個個紅彤彤的大棗向老師招手呢!在壟溝里,栆兒更是多見。
放完白菜之后,老師就更勤奮了,早上過去看一遍;中午回來看一遍;晚上放學看一遍;吃飯后又看一遍,每次都有收獲。但有一次,老師不經意間在腌酸菜的大缸里發現一顆核,這可把老師氣壞了,好好的一個栆竟被泡沒了,以后再漬酸菜的時候,老師會倍加仔細地檢查,一棵白菜也不放過!
再以后,老師住進城里了,生活也富裕了,栆賣的品種也多了,價錢有點幾元錢一斤,貴則達到30多元一斤,可老師說,這栆總也沒那時香甜,那種的回味是不可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