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戰爭篇一
3、細腰爭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來。——李涉《楚宮怨二首·其一》
5、一秋穿塹兵多死,十月燒荒將未回。——李夢陽《夏城坐雨》
6、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陳羽《從軍行》
7、春色臨邊盡,黃云出塞多。——郎士元《送李將軍赴定州》
8、三十遴驍勇,從軍事北荒。——張玉娘《從軍行》
9、故園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陳與義《送人歸京師》
10、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李白《從軍行》
12、勍敵猛,戎馬殷,橫陣亙野若屯云。——何承天《戰城南》
13、軍門頻納受降書,一劍橫行萬里馀。——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14、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李頎《古從軍行》
16、誰能排大難?不屑計奇功。——屈大均《魯連臺》
17、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
18、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19、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20、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21、大漢無兵阻,窮邊有客游。——張喬《書邊事》
22、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24、策功行賞不淹留,全軍藉智謀。——楊廣《紀遼東二首》
26、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李商隱《馬嵬·其二》
27、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李夢陽《秋望》
28、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王維《少年行四首》
29、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顏延之《阮步兵》
30、兵散弓殘挫虎威,單槍匹馬突重圍。——汪遵《烏江》
32、轉戰渡黃河,休兵樂事多。——李白《塞上曲》
35、廄馬散連山,軍容威絕域。——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36、鼓聲鳴海上,兵氣擁云間。——李白《從軍行》
37、歲華銷盡客心驚。——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38、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李白《戰城南》
40、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41、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43、晉鄙兵回為重難,秦師收旆亦西還。——汪遵《夷門》
45、只座上、已無老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46、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陸游《關山月》
51、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53、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杜甫《歲暮》
55、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李頎《古意》
56、息徒蘭圃,秣馬華山。——嵇康《贈秀才入軍·其十四》
57、爾來從軍天漢濱,南山曉雪玉嶙峋。——陸游《金錯刀行》
58、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孟浩然《送陳七赴西軍》
59、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杜甫《房兵曹胡馬詩》
60、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
戰爭篇二
自從我家的電腦上了網,爸爸,媽媽就成了網蟲,一個忙著斗地主,一個忙著聊天,為此,他們發生了多少戰爭呀。
今天是周末,天氣晴朗,放學后,我背著書包趕緊回家寫作業。打開家門,我大吃一驚,一向早出晚歸的爸爸竟破天荒地在電腦房里,只見他那肥胖的身軀蜷在電腦椅里,沉重的大屁股和椅子親密的挨著,我不禁有些好笑,爸爸提前搶占陣地了。
正在寫著作業,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入我的耳朵,媽媽急急慌慌的跑了進來,發生了什么事?我疑惑地走出書房,只見她放下挎包,就沖進了電腦房,原來她的急事就是聊天呀!一場戰爭就爆發了。
媽媽是急性子,她一沖進電腦房,就忙著搶鼠標,說:快、快、讓我聊一會兒,正斗的天昏地暗的爸爸哪肯輕易讓出陣地,他一把奪過鼠標說:你先做飯,吃完飯后你再聊,不行,我現在就想聊一會兒心急如火的媽媽不依不饒,這一舉動可惹怒了爸爸,只見他滿臉漲的通紅,瞪圓了雙眼,大吼到:滾,做你的飯去。面對爸爸的壞脾氣,媽媽終于敗下陣來,無可奈何地做飯去了。
唉,網上的世界,幾多歡樂,幾多憂啊!
戰爭篇三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和勝利》是下冊第三章第二節內容。本節教材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勝利,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勢,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美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勝利,使太平洋戰場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轉折;英軍在阿拉曼戰役勝利,是北非戰場的轉折點。第二,二戰的勝利。在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轉變的形勢下,反法西斯同盟國家通過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加強了合作。加之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第三,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在很多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1、重點一: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本節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教材的中心環節之一。它使蘇德戰爭的進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極大提高勒蘇聯的國際威望,鼓舞勒世界各國人民;加強了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的合作與團結,促進法西斯集團內部的瓦解;推動了整個戰爭形勢的轉折,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因此重點講解。
突破策略:
(1)讓學生閱讀、看《地圖冊》戰爭形勢圖。
(2)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視頻資料,并結合課文內容講解。
2、重點二: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第二戰場的開辟、蘇軍在東線向德軍發動猛攻,兩個戰場遙相呼應,這樣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戰場上便陷入東西兩面夾攻之中,腹背受敵,加速了走向滅亡的過程。因此重點講解。
突破策略:
指導學生從第二戰場開辟的背景、過程、意義全面掌握該知識點,同時結合講述二戰中的三次著名的登陸戰役:美英盟軍北非登陸、西西里登陸、諾曼底登陸,一并鞏固掌握。
3、重點三: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
這些會議協調了盟國行動,加強了合作,加快了戰勝法西斯的步伐。但同時帶有明顯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因此重點講解。
突破策略:
指導學生從會議的背景、目的、召開、內容對該知識點進行全面掌握,同時針對其意義進行討論分析。
4、難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原因和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它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和破壞;摧毀了法西斯主義,教育了各國人民,爭取和平和進步的思想日益深得人心;沉重打擊國際帝國主義;促進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促進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壯大;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因此是教學中的難點。
突破策略:
引導學生對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和影響進行比較,也可聯系第三次科技革命內容,對其影響加以掌握,使學生認識到和平來之不易,突出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
1、知識目標:
(1)、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途島海戰,阿拉曼戰役,諾曼底登陸
(3)、意大利投降,德國投降,日本投降和二戰結束
(4)、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2、德育目標:
(1)通過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這一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
(2)通過對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這些會議對打敗法西斯國家所起的積極作用,認識到合作與斗爭的辨證關系。
(3)通過對本節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反法西斯的勝利,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斗爭、浴血奮戰的結果。中、蘇作為亞歐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4)通過引導學生對二戰的反思,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和平對于世界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樹立全球意識。
3、能力目標:
(1)通過對有關歷史資料的分析,培養學生閱讀和分析歷史資料的能力。
(2)通過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和影響,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法:
有關二戰的知識,學生并不生疏,因此要注重教學上的情景設置和參與性:
1、采用“閱讀看圖—提出問題—討論回答”的方式,對二戰的轉折性戰役進行教學,加強學生動手動眼動腦能力,活躍課堂氣氛,體現“三個整合”的教育理念。
2、采用導學法,運用“學生閱讀—教師設問—討論回答—思考補充—教師總結—認知練習”的教學模式,遵循“感性認識—實踐應用—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對一系列國際會議的教學就可以這樣嘗試。
3、教學設備:多媒體平臺、音頻視頻材料、地圖等。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學生已具備相當水平的文科知識和自學能力,對二戰的內容在初中也有所學習,感性認識較強,但發散思維、知識連貫性、學科遷移能力不夠。
2、學法指導:
(1)、課前指導:帶著問題預習;準備地圖;整理學過聽過的有關二戰的史實材料。
(2)、課堂指導:要求學生讀文、看圖、講圖,學會以圖代文,圖文轉換。加強歷史學習的時空觀。
(3)、課后指導:指導學生觀看二戰的影視或閱讀有關文章書籍。
四、教學流程: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導入、授課、小結、小練、作業五個部分。
1、導入:由兩個問題的思考而導入新課的學習
(1)、二戰中哪兩個戰場直接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同盟的建立對二戰產生了什么影響?
2、授課:
學習模塊:二戰的轉折二戰的勝利二戰的影響
(1)、第一個模塊:二戰的轉折
太平洋戰場:中途島海戰(美——日)
北非戰場:阿拉曼戰役(英——德、意)
蘇德戰場: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
(2)、第二個模塊:二戰的勝利
開羅會議:開羅宣言
德黑蘭會議:戰中戰后合作、第二戰場開辟
雅爾塔會議:消滅法西斯、聯合國、蘇軍對日作戰
波茨坦會議:《波茨坦公告》
(3)、第三個模塊:二戰的影響
造成災難、消滅法西斯、促進民解、社會主義、科技進步
3、小結:以圖例完成總結
4、小練:以重點內容出兩三題練習
5、作業:課后練習
(1)、課后組織觀看電影《斯大林格勒戰役》或《太平洋戰爭的結局》或閱讀有關文章書籍,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2)、課后組織學生觀看“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大會”,開展一次以“牢記歷史,珍視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活動:如出一期以此為專題的圖片宣傳欄。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和勝利說課稿
戰爭篇四
——《辛德勒的名單》觀后感
把人性的美丑憎惡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深刻地揭露出來,在戰爭的瘋狂年代,有些人種將不被看為是人,甚至連牲口也不如,他們可以無條件無反抗無理由的被殘暴著任意宰割,甚至整個人種被徹底滅絕。一如二戰,猶太人......第一次知道《辛》這部電影是在高中的時候,當時它是作為劇本的例子放在教科書上,很清晰記得當時語文老師極力向我們推薦這部影片。兩年后,當我真正地將它看完的時候,心里被一種很沉重的感覺充斥著,同情、憐憫、感動等等的感情緒混雜在一起,導致我對戰爭的厭惡。
戰爭帶給是恐怖的,帶有流血和死亡。死神揮著他的死亡鐮刀隨意地收割生命,讓處在戰爭環境下的人們覺得生命無比脆弱,讓人們完全沉浸在恐懼之中。在這種恐懼的逼壓下,為了自己或他人生存下去,所有人性的善與惡,美與丑都有如至于顯微鏡下被放大。
電影的主人公辛德勒開始是一個貪婪的商人,他大發戰爭橫財,雇傭當時被納粹德國逮捕關押的猶太人為他制造生產,而雇傭費卻比一般的波蘭人低得多。這使得他從一個一文不值的異鄉人變成了當地聞名的富豪。他生活糜爛,只懂享受,整天花天酒地并和他的情婦廝混。但就算如此,他在當時卻被許多猶太人感激著。即使猶太人沒有得到工錢,但辛德勒的工廠卻為他們撐開了一面保護傘,為他們在充滿死亡的納粹集中營提供了庇護,使他們不用隨時擔驚受怕,不用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焚燒受難者尸體那一幕。整部影片除了開頭和結尾處,其他地方幾乎全是黑白色調,除了那個后來被運去焚燒的穿著鮮艷大紅色衣服的小女孩。而在這之前,辛德勒在揮舞棍棒、瘋狂掃射的黨衛隊和被驅趕的猶太人之間第一次看見了這個本應該天真快樂的小女孩,那時的她,也是衣著著這一身火紅的衣裳。僅僅第二次見面,一個美麗的生命就這么夭折了。孩子有什么過錯,大人們的利益戰爭中最無辜的犧牲者啊!擁有花一樣的年紀、最純真笑顏的孩童啊,在戰爭中,那稚嫩柔軟的肌膚在被子彈穿透過后變得僵硬而冰冷。那種火紅,代表著生命的熱情與張力,而它,即將化成灰黑色的“雪花”,消失不見。這讓辛德勒不得不為之動容,在他貪婪的背后,始終有保有一份善良,而在看到這樣慘無人道的、毫無理由的屠殺之后,他的善良——好吧,我承認這句說辭很俗套——戰勝了內心的貪婪,在那一刻,他下定決心傾盡一切可能保住猶太人。從那天起,他開始關心自己的猶太工人,關注他們的生活,開始保護他們,讓猶太人盡量過得更好。而這樣的辛德勒,真正的折服了他的會計師伊扎克.斯坦恩,一個充滿正義感、善良且智慧的猶太人。影片的高潮時辛德勒這個曾經唯利是圖、以自我為中心的德國商人更加“貪得無厭”地和他的會計師在一間狹小的屋子里打印以工廠需要技術純熟的員工為理由買走的猶太人的名單。他不斷抽這煙,神情急切,不時拿起打好名字的紙,說著“不夠”,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辛德勒的靈魂在閃耀金色的光芒,那么奪目,讓人充滿希望。
終于,二戰結束了。當辛德勒收到猶太人為他打造的純金的戒指時,辛德勒卻不認為自己是個英雄,他沒有作為一個拯救者施舍和恩賜的姿態,他沒有一個英雄豪 杰的正義凜然,他只是一個剛剛懂得了生命的尊貴而為自己未能更竭盡全力救出更多的人感到無比追悔的人,他覺得自己有罪,因而滿懷愧疚之心以至于痛苦不已,他無法讓自己逃過自己良心的詰問。是這些猶太人讓辛德勒懂得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他拯救了那些猶太人的生命,那些猶太人拯救了他的靈魂,對那些猶太人的營 救同時也是辛德勒對自己的救贖。辛德勒沒有達到一輩子享盡榮華富貴的個人目的,但是他用猶太人幫他掙到的那些錢,拯救了1100個生命,完成了對自己靈魂的救贖。他確實為人所不能為,他確 實成就了非凡的事業,盡管那并不是他最初想象的那個事業。從不在乎什么象征性意義的辛德勒本人卻因此成為了一個象征,在納粹德國黑暗的時代背景中,辛德勒 的形象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給所有苦難中的人們以希望。
戰爭篇五
經過老師推薦,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將《貨幣戰爭》這本書通讀完畢。打心底里說是相當震撼的,那一場又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在人類史上不斷演繹著,而且無聲息地進行著。我不僅驚嘆于金融行業內堪比真實戰爭的殘酷無情、風云變幻和詭譎多變的種種紛爭,也嘆服于各個金融機構及巨鱷過各種金融手段控制或破壞大到國家,小到各個機構和民眾的利益。凡此種種,感慨頗多,便在看后寫此篇讀后感,以表達自己的看法及收獲,有偏頗之處,還望老師指正。
一、對從前的認知產生了較大的沖擊
從前,總對帶有國際的、世界的字眼的東西充滿各種美麗的憧憬,覺得和這些名詞掛鉤的東西都是神圣不可褻瀆的,都是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普遍需要和利益,然而在此書中,這些美好全化為泡影。書中說到貨幣是一種商品,但是它卻不同于其他一切商品,就在于它是一種社會中每一個行業、每一個機構、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商品,對貨幣發行的控制是所有壟斷中的最高形式。梅耶.羅斯切爾德說:“只要讓我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 因此本書講述了以羅斯切爾德家族為代表的“國際銀行家“操縱世界300年工業化歷史的“陰謀”故事。
再者,中央銀行私有,并反映其所有者的利益。在國內絕大多數人的概念里,既然中國的人民銀行是國有的,屬于政府機構序列,那么外國央行也應如是。但書中所揭露的西方國家央行并非如此,英格蘭銀行,德意志聯邦銀行,乃至美聯儲,無不是私有銀行,而且推其歷史沿革,羅斯柴爾德家族均直接或間接參與了各銀行的成立,之后陸續又產生幾大金融家族,這些家族至今仍在發揮著神秘的難以估計的作用。
此外,貨幣地位及貨幣政策,對于一國的興衰具有遠超出想象的作用。美國銀行家與世界各國之間正在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主權國家一旦金融邊疆被攻破,將被納入金融資本的殖民體系,即使有形的邊界還在,終究避免不了被剝削壓榨的下場。說起美國戰后繁榮的原因,人們都會從政治,經濟上找上幾條原因,極少有人談到美元的國際地位。1945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美元國際結算貨幣地位,特別是1971年取消美元與黃金掛鉤,可以使美國銀行資本家大開特開印鈔機器,大肆購買世界各地的資源、產品和服務,壯大本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同時,通過輸出通脹和通縮,打擊他國的經濟,既攫取巨額利潤,又削弱進而操控其政府。為了防止大肆印鈔影響到美元的穩固,他們炒高國際石油價格,創造出各種金融衍生產品,吸納過剩的美元,維持美元強勢地位。
二、從中理解當前我市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
書中提出,經濟高速發展,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緊縮銀根,所有一切,都是是國際金融資本勢力騙人的把戲。世界上所有的人分為兩類:放羊的和被放的羊。戰爭、通貨膨脹和緊縮銀根這些其實都是放羊的手里的剪刀,剪去的是被放羊的毛--財富。經濟高速發展還是低速發展不過是羊毛長一些還是短一些的關系。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資本在全球各個市場追逐投機利潤,卻不知道它會在何時從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它們的投機鏈條:國際經濟失衡--全球貨幣超發--全球流動性泛濫--國際投機資本活動頻繁--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全球股市走牛--各國出臺緊縮貨幣政策--資金撤出東道國市場--在動蕩中炒作某國貨幣--某發展中國家出現貨幣危機乃至經濟危機。從此鏈聯系當前我國經濟現狀,呈現過熱狀態,貨幣流動性過剩,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央采取宏觀調控,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一致吻合。
1.馬克思說過,“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以資本的角度看待政治經濟問題,會增加對國際局勢理解。既然資本逐利性是其天然屬性,那么看待西方金融資本控制下的國家行為,自然要始終從一個“利”字著手,理解了何為對其有“利”,何為對其不“利”,也就自然而然把握其行為的邏輯性了。同時也應看到,金融資本基于逐利性與國家利益也必然存在不一致,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于其國家利益的損害是嚴重而深遠的。
2.出于財政穩健政策的考慮,中國應逐步減少其目前的美元持有量,并且持續和其他國家合作,建立一個新的全球金融體系。這一過程將是漸進的、緩慢的,因為美國不會心甘情愿地拱手相讓其金融領導地位。另一方面,對于目前說房市崩盤,房價下跌也不是第一天,也不是第一次了。且不論怎樣,以房市與土地交易為主要驅動力的中國經濟,亟需轉換模式。我相信,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不出臺刺激措施、去杠桿化和結構性改革,以短痛換取長期的益處)與周小川對貨幣的整體把握(從計劃手段轉向強化貨幣政策,做好流動性對沖,把握匯率)把中國經濟引向第二季增長,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我想說就此書本身和它的內容觀點而言,有一部分是比較有見地,也值得深入探討的;有一部分的確有點夸張色彩,但是經濟學畢竟是一門科學,宋先生有他讀到的見解,給我們啟發,這就足夠了。我也希望我們起航的中國經濟航母能夠繼續披荊斬棘,破浪前行!
戰爭篇六
作為一名經濟學類的大一新生,在眾多的書目中選取了《貨幣戰爭》一書,由于對經濟學理論只有淺顯的了解,我僅簡單地瀏覽了該書系第一部的大致內容。
《貨幣戰爭》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貨幣發行權制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眾財富的種種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對世界金融發展歷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國際銀行家通過種種手段在美國和歐洲等國確立中央銀行制度,從而控制美國及其他國家經濟。為了得到一個好收成,通貨膨脹是最不為人民所發覺的手段。經濟學理論中提到,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的、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時期內通貨膨脹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從而刺激生產,出現經濟的虛假繁榮,但通過增發貨幣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沒有相應的商品保證,不能根本解決生產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貨膨脹率不僅會打亂經濟秩序,而且會危害社會安定。
國際銀行家施展他們的絕技,先使勁發放信貸,把泡沫吹起來,讓人民和其他行業拼命創造財富,然后猛踩信貸剎車,使得大量企業和和人民破產。當看到收獲的季節到了,國際銀行家和他們在美國的代理人攜手再度收緊信貸,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這是書中多次提到的拿破侖的一句話,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及其代理人與美國 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 前后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復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 國會議員喪命。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志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引起社會騷亂和市民暴動,而這種“社會動蕩”恰好使資金四散逃跑,留下一片極其低廉的資產等待著早已垂涎的國際銀行家的吞噬。回到現在,當我們正在為很多國家的救市而慶幸和期盼時,可有多少美國人、中國人和其他國家人知道真正的原因呢?這才是問題的可怕之處!我們以為“自由公正”的西方權威新聞媒體會報道一切真相,原來真相是大量的事實被國際銀行家有意的“過濾”掉了。
除此之外,給讀者留下最深印象的, 我想應該是作者對恢復金本位的強烈愿望。雖然我對經濟理論知之甚少, 但是仍覺得如果真的恢復金本位, 那么貨幣政策將失去彈性。完全依賴于黃金的供求情況, 我想這樣并不利于國家經濟的穩定發展; 其次, 由于全球黃金資產與金融總資產來比只是其中一個小部分, 實行金本位將徹底擠掉所有金融“泡沫”, 那會造成銀根緊縮, 全球經濟很可能將因此缺血而衰退。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勞動力和引進外資,成為了世界制造地,外匯儲備一路飆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不斷增大,而在近幾年中國的股市與房市也是異常火暴,國際資本“熱錢”在中國兩市場上的推波助瀾,使中國面臨被世界金融寡頭“剪羊毛”的危險。如果無法應對由國際銀行家們幕后策動的“金融戰爭”,中國崛起就是水中花、鏡中月,再美好的夢想都沒有實現的可能。作者宋鴻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中國可能是國際銀行家們實現其統治世界夢想的“最后一個需要攻克的堡壘”,因此他堅信,國際銀行家對于中國的金融打擊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么時間和以什么手段發難的問題。他們可能采取的的戰略戰術和打擊日本的有著很大的相似性,首先是制造中國的超級資產泡沫,中國的經濟在他們的“幫助下”,將會有幾年的極度繁榮時期,類似于1985年到1990年的日本。然后他們將痛下殺手,實施“遠程非接觸式”的金融核打擊,打垮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將國際和國內資金嚇得四散奔逃。最后再以跳樓價收購中國的核心資產,并對中國經濟進行“徹底解體”,完成統一世界過程中的最艱難的一步。當然,要想經濟上“肢解”中國,“民主化”是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沒有共產黨這個孫悟空,中國人民的唐僧肉吃起來就順當多了。
中國現在處于社會發展升級的矛盾多發期,在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變革時期,中國應該充分解放思想,拋棄任何阻擋中國贏得這次歷史機遇的思想禁錮,確立中國未來的發展模式,迎接戰略拐點。如果出現金融上的波動,后果很難想象。這必須需要人們反思,找出相關的對策。作者還提到,通過政府已經采取的一系列強有力的經濟振興計劃,中國社會將迅速建立起堅實的信心基礎,從而使中國經濟能夠穩定健康地持續增長,并對世界金融市場的平穩貢獻力量。中華文明也必將在即將到來的“戰略拐點”上勃然而興。
結合當前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國際分析人士普遍指出,美國喪失“3a”評級的時間點非常糟糕——正值市場信心脆弱之際,將再次引發世界對美債危機的擔憂。不過宋鴻兵卻認為,短期的影響并沒有那么糟糕。“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對美國國會兩黨分階段上調上限的不滿意和對未來美國財政赤字的警告。”宋鴻兵認為,未必會對美國有太大影響,也不意味著美國融資成本會上升。“持有美元的人不投資美國國債其實是沒有出路的”,因為美元作為全球基準貨幣的地位仍未改變。一切都在按宋鴻兵在《貨幣戰爭》中預想的那樣發展。8月3日起,瑞士和日本相繼出手干預匯市,防止本國貨幣被動升值。而此前,由于美元持續走軟威脅到出口,韓國、新加坡、巴西等都采取了匯市干預措施,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一場新的貨幣戰爭已經悄然打響,美元體系遲早要崩潰。
1928年以來經濟政策的猛烈抨擊,以及對胡佛總統與華爾街銀行家勢力的緊密關系的嚴厲指責,胡佛總統保持了耐人尋味的沉默,但是他在自己的備忘錄中這樣記錄了他的真實想法:在回應羅斯福對我應該為(1929年的)投機風潮負責的聲明時,我思忖再三,不知道是否應該把美聯儲1925年到1928年在歐洲勢力的影響下故意實施通貨膨脹政策的事情曝光,我當時是反對這種政策的胡佛總統的確有些冤枉,他雖然貴為美國總統,但是對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卻沒有太大的影響力。由于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如果私人擁有的紐約美聯儲銀行不配合,任何政策都是空談。
作者利用歷史的分析,說明了亞洲金融危機與上世紀日本經濟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點分析世界金融資本操作手法,并提出中國面臨的危險。姑且不論其中是否存在陰謀論的影子, 但不得不說本書提供了另一種角度來看世界金融格局。除此之外,作者對恢復金本位有著強烈愿望,由于全球黃金資產與金融總資產來比只是其中一個小部分, 實行金本位將徹底擠掉所有金融“泡沫”, 那會造成銀根緊縮, 全球經濟很可能將因此缺血而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