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秋頌秋頌篇一
誰不經常看見你伴著谷倉?
在田野里也可以把你找到,
彌有時隨意坐在打麥場上,
讓發絲隨著簸谷的風輕飄;
有時候,為罌粟花香所沉迷,
你倒臥在收割一半的田壟,
讓鐮刀歇在下一畦的花旁;
或者.像拾穗人越過小溪,
你昂首背著谷袋,投下倒影,
或者就在榨果架下坐幾點鐘,
你耐心地瞧著徐徐滴下的酒漿。
秋頌秋頌篇二
①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②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風韻像秋。
③代表秋天的楓樹之美,并不僅在那經霜的素紅,而更在那臨風的颯爽。
④當葉子逐漸蕭疏,秋林顯出了它們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點綴的灑脫與不在意世俗繁華的孤傲。
⑤最動人的是秋林映著落日。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侵染,那是一種十分艷麗的凄楚之美。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醉紅所攝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結。
⑥曾有一位畫家畫過一幅霜染楓林的《秋院》。高高的楓樹,靜靜掩住一園幽寂,樹后重門深掩,看不盡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嘗過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畫里,問訊那深掩的重門,看其中有多少灰塵,封存著多少生活的足跡。
⑦最耐人尋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閑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遠離塵間,對俗世悲歡擾攘,不再有動于衷。
⑧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是最純凈的風。那么爽利地輕輕掠過園林,對蕭蕭落葉不必有所眷戀——季節就是季節,代謝就是代謝,生死就是生死,悲歡就是悲歡。無需參與,不必流連。
⑨秋水和風一樣的明澈。“點秋江,白鷺沙鷗”,就畫出了這分明澈。沒有什么可憂心、可緊張、可執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塵不染。
⑩“閑云野鶴”是秋的題目,只有秋日明凈的天宇間,那一抹白云,當得起一個“閑”字。野鶴的美,淡如秋水,遠如秋山,無法捉摸的那么一分瀟灑,當得起一個“逸”字。“閑”與“逸”,正是秋的本色。
⑾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須是這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美。這樣的美來自內在,他擁有一切,卻并不想擁有任何。那是由極深的認知與感悟所形成的一種透徹與灑脫。
⑿秋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是充實的季節,卻也是淡泊的季節。它飽經了春的蓬勃與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贊美、被寵愛為榮。它把一切贊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個閑閑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文章是具體抓住“秋”的哪幾方面來進行描述的?(2分)
2、本文的結構方式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2分)
3、第⑾段中“擁有一切”與“不想擁有任何東西”兩句自相矛盾么?為什么?(2分)
4、作者描繪的秋天給你的人生態度帶來怎樣的啟迪?(2分)
1、秋林(秋葉)秋云秋風秋水
2、總分總;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這里并不矛盾,其實是對人生的一種感悟,就好像秋一樣沒有想過要追求和炫耀什么,但卻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擁有了許多別人不可能相媲美的梅。其實這里暗喻人也是一樣有舍才有得,過分苛刻地追求名利到頭來不見得你會多么的富有,但是從容淡定,寵辱不驚可能會擁有一切,而這一切絕不是金錢可以獲取的!其實表達出作者對人生一種淡泊、灑脫的精神!
4、如:做人當如秋天,與世無爭,寧靜致遠。
《秋頌》閱讀答案,由文學網小編收集整理,僅供參考。
秋頌秋頌篇三
本單元的寫作訓練內容是要為秋天寫一曲頌歌,即學習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對秋天的贊美之情。應該說學生對秋天比較熟悉,值得寫的地方也很多,但關鍵是要寫出每個學生眼中的秋天和心中的秋天,也就是要寫出他們對秋天獨特的情感體驗,這自然成了本次作文訓練中的重點。《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初中階段學生的作文目標——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出來。
依此原則本次作文課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走進秋天,了解、描繪、領悟、欣賞秋天,從而歌頌秋天、禮贊秋天。讓學生寫作時做到有內容,負載情感,張揚個性,即披情人文,文現個性。至于教材要求寫一首歌頌秋天的詩,那只是一種形式而已。不應刻意教給學生一些寫詩的方法、技巧和理論。因為空對空的理論對初二的學生來說不僅枯燥而且深奧,最終達不到寫作訓練的目的,也偏離了本次寫作的中心。
基于此,教學時將本次作文訓練課分解為兩個環節進行:第一,尋找歌頌秋天的內容。第二,選取歌頌秋天的形式。第一個環節的重點是訓練思維,激發情感,激情澎湃自然出好詩。第二個環節的重點是在思維成熟的基礎上訓練語言、安排結構,語言生動定能感染讀者。兩個環節相輔相成,最后合成—個完美的整體。
1、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導學生用準確、優美的語言文字表達自己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鼓勵學生創作詩歌。
要求同學們課外搜集古詩詞中寫秋的詩句,并抄寫在筆記本上。并做簡要的分析理解。
一、吟詠古詩,拜訪秋天
通過品讀吟詠秋天的詩詞,感受秋天的美麗,領悟作者借秋天所抒發的感情。
1、競說有關寫秋的詩句,營造濃濃的讀寫氣氛。
2、欣賞、品讀秋之美,激發勃勃的賞美熱情。
3、從古人筆下了解秋天的特點,發現具體的描寫秋天的方法。
二、觀察聯想,禮贊秋天
用自己的語言抒寫自己心中的秋之歌,盡量寫出自己對秋天感受最深的一點。進行多角度的訓練,力求讓學生多掌握一些描寫秋天、贊美秋天以及表達感情的方法。及時反饋信息。
三、錘煉語言,創作秋詩
用心提煉語言,合理安排結構,使其成為一首頌秋之詩。
一、課前熱身(導入話題)
師:秋天是一年中最舒適的一個季節,它清新涼爽;同時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它色彩豐富;更是一個值得期盼的季節,它碩果累累滿枝頭;它還是一個多情多思的季節,常常勾起人的情思。它的確是一個值得歌頌的季節。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不少詩篇謳歌秋天,人們贊美秋天的成熟、豐收。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搜索一下大腦中儲存的有關秋天的詩詞。然后來競說秋詩秋詞,看誰記得多。
課堂預設:學生說到的可能大多是以前學過的詩詞。
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劉禹錫的《秋詞二首》、白居易的《暮江吟》、杜牧的《山行》、馬致遠的《秋思》等。
(此環節主要將學生課前準備的素材展示出來,并選取有代表性的詩詞寫在黑板上,讓他們對秋天有一個感性認識。為下一步走進秋天、了解秋天作準備。)
二、吟詠古詩,拜訪秋天
此環節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在吟詠聲中走進秋天、領略秋天,從而悟出贊美秋天的方法。
引導學生分析所詠詩詞是如何描寫秋天的,主要運用了什么方法,抒發了詩人什么思想感情?請推薦該詩的同學進行分析。
為了分析簡潔明了,突出重點,告訴學生按以下句式表達:(詩人)通過描寫秋天的——,抒發了的情感。
詩人杜牧通過楓林的一片火紅,看到了秋天的勃勃生機,看到了秋天山林呈現的熱烈,詩人唱出了春不如秋,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贊美之歌。
自居易則給我們描寫了深秋時節,夕陽映在江中的美麗畫面,詩中意境優美,格調清新,那夜晚露水的晶瑩剔透和新月似銀弓的美麗呈現在眼前,表現了作者出任仕途中的愉快心情。
王維的《山居秋暝》則為我們描繪了山間秋雨過后的清新景象。
劉禹錫筆下畫出了秋天晴朗天空下白鶴凌空飛舞的奇景,從詩中讀出了作者樂觀向上的豪邁情懷。
馬致遠的《秋思》則是另一種風格的詩,寫出了一個天涯游子的悲傷之情,因而在作者眼里樹是枯的,藤是老的,連烏鴉都是昏的,一切皆籠上了一層凄涼的氣氛。
分析小結:原來,這些作者都是借具體景物的描寫來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人生的一些感悟。詩人筆下的秋天皆因眼中之景和心中之情的不同而不同。其景與情是交融在一起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果同學們找到自己喜歡的現代詩也可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分析。)
三、觀察聯想,禮贊秋天
此環節主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打開思路,激活思維,啟發聯想和想象。并在討論中解決歌頌秋天的什么,怎么歌頌的問題。
師:同學們已從古詩詞中得到不少啟發,下面我們來觀察眼前的秋天,每個同學選取一兩個方面,來禮贊秋天。
(學生自愿組合討論,教師匯集討論交流結果。)
預設情況:可寫自然的風、雨、日、月、霜等;可寫花草樹木中的典型物,如菊花、楓葉、青松等;可以寫動物的變化,如秋蟲四起,陣雁高飛;可以寫秋天收獲的情景;也可以通過對比,來寫秋天與其他季節的不同,抒發對秋天的獨特感情;也可以由自然的秋天聯想到人生的秋天,即生命的成熟,或人生耕耘后的收獲,或人生的衰老;可由秋菊聯想到高潔的人品,可由秋風秋雨觸發離別相思之苦;還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心中的秋天美景或理想中的秋天;還可以借助《夏天的旋律》和《夏之絕句》兩文從聲音即聽覺的角度來寫秋天;還可以從色彩方面來寫秋天;還可以用擬人的方法來寫秋天,把秋天當作人來寫,更親切可愛……總之,秋天可寫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寫作的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可根據自己對秋天的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具體安排。(此環節鼓勵學生將自己所想到的寫下來,三言兩語都行,為下一個環節作準備。)
四、錘煉語言,創作秋詩
第一,引導學生明確詩歌應有哪些形式上的要求。大致擬定以下幾點:
①詩要分節分行寫,每一節大致4—一6句,句式上比較整齊,每行的字數大致相近。
②詩的語言凝練,還講究押韻。現代詩可以靈活一些,用韻大致相近即可,這樣誦讀起來瑯瑯上口。
③詩是言志的,因而一定要在詩中抒發詩人的情感,建議初寫者將感情直抒出來。
④為了使詩歌內容豐富多彩,往往需要運用聯想和想象兩種思維方法。其中聯想主要有相似聯想和對比聯想。而想象則是在頭腦中加工創造出新形象的方法。
①改變寫春之詩的個別字,將其變成一首寫秋的詩。意在學習詩歌分節分行的結構和錘煉詩的語言。
母親/每當我想給您一陣春風/您笑一笑之后/給我整個春天。
②給出一首寫秋詩的前半部分,要學生續寫后半部分,主要練習詩歌的情感表達。(學習運用擬人等手法來抒情)
秋天/像一個穿著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輕飄的衣袖/拂去了太陽的焦熱/將明亮和清爽撒給大地/她用寬大的衣衫擋著風寒/捧起沉甸甸的果實/奉獻給人間/人們都愛……(續寫)
④仿照句式寫一首四季詩。意在訓練聯想和想象能力。
如果說,春天是一個花枝招展的姑娘;那么,夏天是;秋天是;冬天是。
(在實踐中運用各種方法創作詩歌,讓學生在理論指導下尋找感性體驗。因此在訓練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情感體驗,充分肯定學生。)
秋頌秋頌篇四
伴著落葉,裹著菊香,秋天來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在我眼里,秋天是美麗可愛的。
秋天是多彩的季節,金黃的葉子從樹媽媽身上落下,落到地上,漸漸又成了肥料,“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火紅火紅的楓葉,正應了杜牧的那句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天的天空看起來特別高,云朵在天空中飄,不時變幻形狀。秋天的天空特別藍,藍中帶著白,真是太漂亮了。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你看那沉甸甸的金穗,那肥碩飽滿的蘋果,那高掛在叢叢匝匝的枝條上熟透的柿子,無不在向人們展示著這個流光溢彩的時節。紫紅的葡萄一串串,一掛掛,晶瑩剔透,誰見了誰想吃。
秋天是思鄉的季節,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寫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中國講究“落葉歸根”,那遠在他鄉的游子,看見落葉,怎能不思念家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秋天滿地的落葉,更觸動著人們的思鄉之情。
對于落葉,秋天是凋零的季節;對于大雁,秋天是南飛的季節;對于農民,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對于我,秋天是美麗可愛的季節。
萊新中學初一一班
秋頌秋頌篇五
曾經,有一位著名作家羅蘭贊頌過秋:它把一切贊美與寵愛都隔離在淡淡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個閑閑的遠遠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立秋剛過,而我的腦海中早已出現那美不勝收的秋景。
秋,是成熟的季節!漫歩在鄉間的羊腸小道上,聞到了成熟的稻麥香,望著田野,大片金黃的稻麥在陽光的照射下黃的發亮,直逼我的眼。那沉甸甸的稻穗一簇簇,一叢叢,挨挨擠擠。在微風溫柔的撫摸下,如金色海浪一般,此起彼伏,真是“稻穗浪,后浪推前浪”啊!甚是美麗。繼續向前走著,遠處的橘樹林,讓禁不住誘惑的我加快了步伐。哇!我看到了滿樹的橘子,圓圓潤潤,金黃的橘子寶寶們壓彎了樹枝,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艷麗,怎不叫人垂涎欲滴,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秋,是熱鬧的季節!南宋的愛國詩人辛棄疾曾經寫過“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雖然酷熱的夏天已過,但鳴蟬蛙聲仍在。夜晚,皓月當空,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投向床沿,樹下的蟬兒似乎被月光驚著,開始“呱呱呱”的唱著,莫非是對月亮的出現感到欣喜,樹枝上站在幾只喜鵲,明月灑落那銀灰色的月光,讓喜鵲撲棱棱地扇動翅膀,一個勁兒地叫著。鵲的歌唱,蟬的鳴聲,蛙的鳴叫……奏出了和諧的樂章,給秋夜增添了幾分姿色!
秋,是多彩的季節!秋高氣爽,萬里無云。大樹換“新裝”更加耀眼,楓樹飽經風霜,素紅淡雅,展現它們的秀逸。夕陽西下,紅彤彤的落日映入眼簾,那輪落日,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那加深的暮色,隨著暮色的浸染,那是一種艷麗的多彩之美!
秋頌秋頌篇六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是一種多么美麗的境界,水天一色的遼闊與廣袤,清澈與遙遠;落霞與孤騖的色彩與光影,舞動與靜謐,輝映之下,給人以遐想無限,思緒恣意在宇宙間流淌,遐想縈繞著白云飄蕩,激情隨著秋風飛揚,胸懷仿佛像藍天般之寬廣。
秋天美,美在碧空如洗,碩果累累。原野里麥子鋪就金色的舞臺,高粱挑起了紅紅的燈籠,棉花扯起潔白的大幕,大豆裂開了喜悅的嘴巴。蘋果羞紅,鴨梨水靈,柿子像火,石榴剔透……。
秋水美,美在清澈透底,明亮如鏡,被世人喻為美女的眼睛。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仁減秋水”,“望穿秋水”的典故便是源于此處。秋波是指秋水泛起一波又一波水光,通常形容為有情人的眼光,可見意境蘊涵之深。暗送秋波,傳遞愛慕之情與有意之人,動人情趣躍然紙上,撩人心扉,何等的美好。
秋風美,美在初秋戀人般的熱情奔放,吹拂著陽光無遮無擋傾瀉在天地之間;秋風美,美在仲秋少婦般的溫和婉約,讓大地飛揚著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妙旋律;秋風美,美在晚秋慈母般的嚴厲,為來年的繁茂掃盡枯葉剪去病枝。
秋天是對大地一年收獲的概括,是對農民一年辛勤的展示,是對人們一年希望的兌現,更因為她孕育著又一個年成的來臨,人們可以播種新一輪的希望。
秋頌秋頌篇七
霧氣洋溢,果實圓熟的秋,
你和成熟的太陽成為友伴;
你們密謀用累累的珠球,
綴滿茅檐下的葡萄藤蔓;
使屋前的老樹背負著蘋果,
讓熟味透進果實的心中,
使葫蘆脹大,鼓起了榛子殼,
好塞進甜核;又為了蜜蜂
一次一次開放過遲的花朵,
使它們以為日子將永遠暖和,
因為夏季早填滿它們黏巢。
2
誰不經常看見你伴著谷倉?
在田野里也可以把你找到,
你有時隨意坐在打麥場上,
讓發絲隨著簸谷的風輕飄;
有時候,為罌粟花香所沉迷,
你倒臥在收割一半的田壟,
讓鐮刀歇在下一畦的花旁;
或者,像拾穗人越過小溪,
你昂首背著谷袋,投下倒影,
或者就在榨果架下坐幾點鐘,
你耐心地瞧著徐徐滴下的酒漿。
3
啊,春日的歌哪里去了?
但不要想這些吧,你也有你的音樂——
當波狀的云把將逝的一天映照,
以胭紅抹上殘梗散碎的田野,
這時啊,河柳下的一群小飛蟲
就同奏哀音,它們忽而飛高,
忽而下落,隨著微風的起滅;
籬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園中
紅胸的知更鳥就群起呼哨;
而群羊在山圈里高聲默默咩叫;
叢飛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查良錚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