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清明的古詩四句詩 描寫清明的古詩四句篇一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清明節快到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清明的古詩四句,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一、《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三、《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四、《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
一、《清明日曲江懷友》(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二、《清明》 (現代)姚慎峰
入春時節暖花開,清明將至細雨來。滿山風景葉滴水,不知歸去幾徘徊。
三、《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四、《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五、《清明》(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六、《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七、《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八、《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九、《清明》(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十、《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十一、《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十二、《長安清明言懷》(唐)顧非熊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厭此生。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十三、《清明日園林寄友人》(唐)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十四、《清明日與友人游玉?!?唐)來鵠
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云飄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十五、《洛陽清明日雨霽》(唐)李正封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
酒綠河橋春,漏閑宮殿午。游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十六、《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七律·清明祭》
遙知老弟拜新墳,異地同心亦斷魂。
事在尊親思不斷,人皆念祖理難分。
清明祭奠隨情況,博愛弘揚利子孫。
同悼同哀同告慰,滿含熱淚報深恩。
《七律·清明》
去年今日宿山村,細雨寒風欲斷魂。
父輩音容循幻夢,親人背影掩塵痕。
焚香揖拜思悠遠,泣淚吞聲念永存。
不孝兒孫身在外,天涯遙祭憶先尊。
《七律·清明懷古》
往昔戰地馬狂飛,且看皚皚白骨堆。
壯士捐軀酬熱土,黎民失所化煙灰。
改朝換代王旗換,稱霸爭權鼙鼓催。
遍地冤魂千古恨,蒼天暗慟滾沉雷。
《絕句·清明》
東風徐度柳梢青,細雨桃花謁祖陵。
地坼山崩天難老,神州今日祭清明。
《七絕·清明思親》
清明節日倍思親,淚灑陵園慰逝人。
祭母帶花沉痛悼,忠魂永世定長存。
《七律·清明祭母》
春風難負艷陽天,湖畔孤碑雨夜寒。
脈脈溫情浮腦際,諄諄教導涌心間。
二十四孝當銘記,朱子家規有警言。
泣淚女兒歌一曲,在天慈母永平安!
《極相思·念梅香》
寒天山頂芬芳,鐵蕊笑穹蒼。
霜中挺立,雪中不敗,歷盡滄桑。
疏影盼來春光燦。輕輕去、誰解情長。
桃花也好,梨花也好,怎比梅香·
《七律·清明祭》
嚴慈耕作背朝天,忙碌終生尚坦然。
孝敬雙親知冷暖,養活子女度時艱。
久經坎坷身心碎,歷盡滄桑肝膽寒。
作古只留荒冢影,清明祭掃淚長潸。
《清明抒懷》
年年清明今清明,先烈換得國新生。
從來英雄不怕死,贏得神州永太平。
緬懷先烈今祭拜,烈士豪氣貫長虹。
告慰先輩無愧疚,企盼今朝更清明。